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与MRI联合应用对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勇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6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在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以及MRI(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辅助诊断,探讨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多层螺旋CT以及MRI检查的100例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患者的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回... 目的在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以及MRI(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辅助诊断,探讨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多层螺旋CT以及MRI检查的100例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患者的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采用MRI诊断检查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为91%、Se(灵敏度)为94.74%、Sp(特异度)为80%,PV+(阳性预测值)为98.90%、PV-(阴性预测值)为44.44%,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为97%、Se为98.97%、Sp为66.67%,PV+为98.97%、PV-为66.67%;采用MRI诊断检查骨挫伤的98%,Se(灵敏度)为98.97%、Sp(特异度)为50%,PV+(阳性预测值)为98.97%、PV-(阴性预测值)为50%,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骨挫伤的准确率为88%,Se(灵敏度)为93.26%、Sp(特异度)为54.55%,PV+(阳性预测值)为94.32%、PV-(阴性预测值)为50%。结论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要优于MRI,而在骨挫伤的诊断中,MRI要优于多层螺旋CT,故在进行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意愿以及诊断要求进行多层螺旋CT以及MRI联合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准确诊断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骨挫伤 多层螺旋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敏 石士奎 +2 位作者 季立平 王晓玲 余小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小肠间质瘤CT征象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症状为黑便、贫血、腹部不适、腹痛、呕吐、发热及腹部包块等。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提高对小肠间质瘤CT征象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症状为黑便、贫血、腹部不适、腹痛、呕吐、发热及腹部包块等。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病例中,CT共检出病灶14个,均为单发,发生于十二指肠3例,回肠7例,空肠4例。良性9例,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块影,瘤体最大径均≤4.0cm,密度均匀,明显均一强化。恶性5例,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瘤体最大径均>4.0cm,多为腔外生长,肿瘤内可见囊变坏死,不均一强化,其中肝脏及肺转移各1例。结论 CT对小肠间质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以瘤体最大径4.0cm为界值对肿瘤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兰 周国平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513-1515,共3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治疗。结果 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上分三型:囊肿型8例(8/22),囊肿伴结节型12例(12/22),实体型2例(2/22)。18例(18/22...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治疗。结果 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上分三型:囊肿型8例(8/22),囊肿伴结节型12例(12/22),实体型2例(2/22)。18例(18/22)肿瘤全切,3例(3/22)肿瘤次全切,1例(1/22)大部切除。肿瘤囊性部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结节及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4例,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14例。增强扫描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及结节,部分强化或完全强化。囊壁明显强化20例,轻度强化2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属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胶质瘤术后并发脑膜瘤1例
4
作者 汪兰 李想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279-280,共2页
胶质瘤和脑膜瘤是两种来源不同的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胶质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组织,是起源于脑实质的恶性肿瘤。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它们可来自硬膜成纤维细胞及软脑膜细胞,但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可发生在... 胶质瘤和脑膜瘤是两种来源不同的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胶质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层组织,是起源于脑实质的恶性肿瘤。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它们可来自硬膜成纤维细胞及软脑膜细胞,但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可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地方,如脑室脉络丛,属于脑实质外的良性肿瘤。现报道1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脑膜瘤
下载PDF
MR 扩散加权成像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加成 张晨 +7 位作者 杨正汉 唐维林 方金洲 徐忠飞 谭晔 朱捷 陈敏 周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MR DW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IP)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AIP、29例胰腺癌(PC)及30例胰腺正常(NP)患者的DWI资料。观察病灶的分布类型及信号特点,测量病灶或组织的ADC值。 AIP与PC组患者病灶... 目的:探讨MR DW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IP)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AIP、29例胰腺癌(PC)及30例胰腺正常(NP)患者的DWI资料。观察病灶的分布类型及信号特点,测量病灶或组织的ADC值。 AIP与PC组患者病灶分布类型及信号特点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各组病灶或组织ADC值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AIP组及PC组病灶的ADC值行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最佳阈值及诊断效能。15例AIP患者行类固醇激素治疗,测量激素治疗前后病灶的ADC值,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AIP组26例中,21例病灶呈弥漫型分布,5例呈局限型分布。 PC组29例中,3例病灶呈弥漫型分布,26例呈局限型分布,病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4,P<0.01)。 AIP病灶在DWI上有19例呈高信号,7例呈等信号。 PC病灶24例呈高信号,5例呈等信号,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 AIP、PC和NP患者的胰腺病灶或组织的ADC值中位数分别为1.15×10-3、1.35×10-3、1.59×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45.60,P<0.01)。 AIP与PC鉴别诊断的ADC最佳阈值为1.255×10-3 mm2/s,诊断AI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8%(21/26)和79.3%(23/29),曲线下面积为0.871。15例AIP组患者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后的ADC值分别为(1.10±0.19)×10-3和(1.57±0.12)×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P<0.01)。结论 DWI在AIP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中有一定价值。 AIP病灶ADC值低于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ADC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炎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