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内酯与培哚普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50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巫莹钢 龚庆丰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目的观察给予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培哚普利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住院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疗法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联合治... 目的观察给予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培哚普利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住院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疗法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纽约心脏学会心脏功能(NYHA)分级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0%(P<0.05)。结论螺内酯与培哚普利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培哚普利 心力衰竭 疗效
下载PDF
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胶原增生的影响
2
作者 赵依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胶原增生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接受ACEI、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口服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胶原增生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接受ACEI、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40mg,日1次口服)。两组均在入院后第1、7、28和56天采血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生理对照组。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入院第1天检测血清PⅢNP浓度较生理对照组增加[(4.35±1.67)μg/L比(3.16±1.62)μg/L,P〈0.05]。第56天时,螺内酯组血清PⅢN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66±2.48)μg/L比(7.13±2.33)μg/L,P〈0.01]。结论螺内酯可有效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胶原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胶原 螺内酯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依农 吾红光 +2 位作者 邱慧卿 杨淳英 郑彦 《安徽医学》 2008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应用组(n=35)与常规治疗组(n=35),疗程36h,终点事件是36h和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 目的观察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应用组(n=35)与常规治疗组(n=35),疗程36h,终点事件是36h和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心肌梗死、顽固心肌缺血)。结果36h及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36h:2.9%vs22.9%,30天:5.7%vs35.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