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夏季浙江南部近海日本鲭资源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
作者 叶深 马稳 +1 位作者 陈伟峰 刘伟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403,共9页
为探明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鲭资源分布的影响,基于2016、2019、2020年5月和8月浙江南部近海海域渔业资源和水文环境调查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研究春、夏季日本鲭资源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日... 为探明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鲭资源分布的影响,基于2016、2019、2020年5月和8月浙江南部近海海域渔业资源和水文环境调查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研究春、夏季日本鲭资源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日本鲭资源密度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春季近岸水域的资源密度大于外海水域,夏季与之相反。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日本鲭分布的重要因素,春季资源密度和水温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夏季,资源密度随着水温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9.3℃时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春、夏季浙江南部近海海域日本鲭的出现概率以及资源密度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浙江南部近海
下载PDF
夏、秋季浙江南部近海带鱼摄食习性分析
2
作者 刘志豪 韩东燕 +1 位作者 高春霞 叶深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26,共10页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是海洋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鱼类的摄食习性不仅受自身发育的影响,而且也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2019年8月和11月在浙江南部近海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带鱼样品599尾,通过胃含物分析研究带鱼的食物...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是海洋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鱼类的摄食习性不仅受自身发育的影响,而且也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2019年8月和11月在浙江南部近海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带鱼样品599尾,通过胃含物分析研究带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随季节和肛长的变化,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带鱼摄食习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排序来看,浙江南部近海带鱼主要以鱼类、浮游幼体、等足类和磷虾类为食,摄食的饵料生物达60余种,优势饵料种类为短尾类大眼幼体、七星底灯鱼和太平洋磷虾等。此外,带鱼的摄食习性随季节和肛长发生明显变化,在夏季,带鱼摄食鱼类、浮游幼体和等足类的比例较高;秋季则主要摄食鱼类和虾类。随着肛长的增大,带鱼从摄食浮游幼体等小型饵料为主逐渐转变为摄食个体较大的鱼类饵料为主。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H、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与浙江南部近海带鱼的摄食习性有较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对浙江南部近海带鱼摄食习性的了解,可为该海域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 浙江南部近海 胃含物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海洋渔业生存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欣 杨建毅 +2 位作者 陈少波 薛峰 王宁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7,共7页
以浙江省为例,深入讨论了海洋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海洋捕捞中的过度捕捞、兼捕以及海水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塘建设、天然苗种采捕、养殖品种逃逸等均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降... 以浙江省为例,深入讨论了海洋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海洋捕捞中的过度捕捞、兼捕以及海水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塘建设、天然苗种采捕、养殖品种逃逸等均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降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海洋捕捞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针对浙江省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消除生物多样性威胁的措施——建立海洋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伏季休渔、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活动、修复典型生境等,提出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控制捕捞强度和入海污染,科学实施围填海,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优化养殖模式,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海洋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海洋渔业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对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以台州大陈岛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彭欣 吴洪喜 +4 位作者 高鹏程 陈清建 仇建标 蔡景波 李磊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6,共8页
于2006、2007和2009年台州大陈岛猪腰屿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前、后,对该保护区内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群落结构及增殖放流品种对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保护区建立后,大型底... 于2006、2007和2009年台州大陈岛猪腰屿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前、后,对该保护区内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群落结构及增殖放流品种对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保护区建立后,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数、生物量和丰度均比建区前有明显提高;增殖放流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 Holten和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已呈衰退趋势的黄口荔枝螺和厚壳贻贝在经过增殖放流后成为该区的主要优势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较建区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群落结构更趋稳定。其主要原因是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后,人为扰动大大减少,由于加强了日常养护管理,从而为大型底栖生物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栖息和生长环境,而通过增殖放流衰退品种,使得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资源量得以大大提高,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生物 资源增殖保护区 优势度 群落结构 大陈岛
下载PDF
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尚清 叶深 +7 位作者 王雨航 唐未 秦松 范青松 邱文致 艾龙威 郑春芳 刘伟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8-909,I0004-I0006,共15页
为掌握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瓯江口海域内25个站位的表层水平拖网数据和温度、盐度及pH等基础水文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物种优势度、生物... 为掌握瓯江口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2021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瓯江口海域内25个站位的表层水平拖网数据和温度、盐度及pH等基础水文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物种优势度、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优势种侧带小公鱼属鱼类(Stolephorus spp.)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航次调查共采集鱼卵8427粒,仔稚鱼40365尾,共鉴定49种,隶属于12目23科39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为主要类群,在发育阶段上以前弯曲期仔鱼居多,按照生态类型划分主要以海洋性与河口性鱼类为主。调查海域内不同季节采获鱼卵、仔稚鱼的种类、数量和密度有所差异,平均密度在0.07—4.72粒(尾)/m^(3),春季最高分别为34种、38083粒(尾)和4.72粒(尾)/m^(3)。在空间分布上,鱼卵沿着瓯江口由内向外呈递增趋势,而仔稚鱼则呈递减趋势。同时各季节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性较为显著,春季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为最高,丰富度指数(D)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调查海域内各季节鱼卵、仔稚鱼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除共有优势种侧带小公鱼属鱼类外,春季、夏季和秋季航次的主要优势种分别为虾虎鱼科鱼类(Gobiidae spp.)、凤鲚(Coilia mystus Linnaeus)和舌鳎属鱼类(Cynoglossus sp.1)。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物种优势度,结果显示侧带小公鱼属鱼类的优势度在所有航次中均为最高,通过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与盐度的相关性最高(P<0.01),与温度相关性最低(P<0.05)。经与历史资料对比,推测春季北龙岛附近海域是鱼类重要的产卵场,高温高盐弱碱的水文环境更有利于侧带小公鱼属鱼类的生长和繁育,这为瓯江口海域鱼类资源养护管理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 优势种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瓯江口
下载PDF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的瓯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6
作者 章欣仪 刘伟成 +3 位作者 张川 范青松 叶深 郑春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6,共10页
评价瓯江口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为该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5月和8月对瓯江口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9种,隶属10目23科,较2007年历史资料减少了22种,新增9种。针对瓯江口鱼类种群结构及特征,选取鱼类总种类... 评价瓯江口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为该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5月和8月对瓯江口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9种,隶属10目23科,较2007年历史资料减少了22种,新增9种。针对瓯江口鱼类种群结构及特征,选取鱼类总种类数、数量密度、重量密度、重量多样性指数、中上层鱼类比例、底层鱼类比例、石首鱼科鱼类比例、暖水性鱼类比例、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比例、游泳动物食性鱼类比例、产浮性卵鱼类比例等11个指标构建了瓯江口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体系。根据2021年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参考历史资料确定评价标准,评价瓯江口水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在瓯江口18个采样点中,鱼类完整性健康等级为“较好”的有3个,“一般”的有10个,“较差”的有5个。与2007年相比,瓯江口鱼类生物完整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过度捕捞、大规模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鱼类群落 瓯江口
下载PDF
浙江南部近海主要鱼类的时空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叶深 杨蕊 +2 位作者 丁朋朋 彭欣 刘伟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62,共15页
基于2016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17年3月(冬季)、5月(春季)浙江南部近海的鱼类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聚类分析、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联结系数以及种对共同出现百分率对主要鱼类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2016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17年3月(冬季)、5月(春季)浙江南部近海的鱼类调查数据,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聚类分析、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联结系数以及种对共同出现百分率对主要鱼类种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共采集鱼类169种,主要鱼类共有26种;(2)在空间维度上,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生态位宽度最大(2.83),青鳞小沙丁(Sardinella zunasi)和芝芜棱鳀(Thryssa chefuensis)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7);在时间维度上,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生态位宽度最大(1.34),6组种对时间生态位重叠值等于1.00;在时空维度上,龙头鱼生态位宽度最大(3.50),青鳞小沙丁与芝芜棱鳀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7);(3)方差比率法分析表明,方差比率偏离显著,主要鱼类总体正联结显著,其中170组种对间联结性达到显著水平(χ^(2)≥3.841),联结系数和种对共同出现频率结果表明种间联结性趋于正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鱼类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性 浙江南部近海
下载PDF
浙江香鱼资源现状与衰退原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仇建标 陈少波 +5 位作者 黄丽 周志明 陈志俭 李尚鲁 池伟 胡益迁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65,共3页
通过对浙江雁荡山水域、楠溪江和飞云江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浙江香鱼资源的现状面临着资源急速衰退而且濒临灭绝的危险。造成浙江香鱼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水质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 通过对浙江雁荡山水域、楠溪江和飞云江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浙江香鱼资源的现状面临着资源急速衰退而且濒临灭绝的危险。造成浙江香鱼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水质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拦河筑坝、过度捕捞等众多因素综合所致;同时通过增殖放流、加强管理、保护环境等措施,可使香鱼资源得到一定的恢复。通过分析和研究,为浙江香鱼资源的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资源 浙江 现状 衰退
下载PDF
基于海岛管理的南麂列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彭欣 叶属峰 +3 位作者 杨建毅 杨加波 陈少波 王宁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第5期93-100,共8页
随着海岛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海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热点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 随着海岛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海岛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的良好状况,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促进海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热点的问题。基于此,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把南麂列岛作为4个示范区之一,围绕海岛综合管理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通过本项目的有效实施,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在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中进行了修编并付诸实施;成功实施了铜藻生态修复为其他保护区提供了示范意义;形成的社区共管机制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可替代生计问题,保证当地村民的收益,还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消除或减轻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及其外围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活动,成功地示范适当并可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实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管理 南麂列岛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利用 示范推广
下载PDF
浙江近无柄雅榕古树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池伟 池雷均 +2 位作者 潘贺威 夏小李 黄振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50-57,共8页
以一株浙江近无柄雅榕古树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分析了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近缘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近无柄雅榕叶绿体DNA全长160292 bp,具有典型的环状结构,由4个区域组成,包括1个... 以一株浙江近无柄雅榕古树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分析了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其近缘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近无柄雅榕叶绿体DNA全长160292 bp,具有典型的环状结构,由4个区域组成,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1个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和一对分开的反向重复区域(inverted repeat,IR),LSC、SSC、IR的长度分别为88565、20145和25791 bp;共注释出118个基因,其中包括4个rRNA基因、31个tRNA基因和8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共检索到68个SSR,其中包括11个复合型SSR、52个单碱基重复、4个二碱基重复和1个三碱基重复;与蛋白质编码基因对应的密码子偏好使用A/T碱基,在所有密码子中编码亮氨酸(Leu)的密码子最多;在系统发育树上,近无柄雅榕与已报道的菩提树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无柄雅榕 叶绿体基因组 特征分析 微卫星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水温和余氯耦合条件下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动态
11
作者 陈琳 胡高宇 +3 位作者 蔡逸龙 肖国强 蔡景波 张翔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23-1331,共9页
为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进行了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比较分析了29℃下,游离和化合余氯胁迫组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泥蚶内脏团中优势... 为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进行了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比较分析了29℃下,游离和化合余氯胁迫组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泥蚶内脏团中优势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总数64.71%以上。相较于对照组,游离余氯组和化合余氯组中黄杆菌科替代弧菌科成为优势菌。化合余氯组的平均OTU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游离余氯组(P<0.05),而对照组与游离余氯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化合余氯组特有OTU数量比对照组少43.3%。与对照组相比,化合余氯组的Ace和Chao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33.77%和29.67%,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结果显示,短期的温排水胁迫未显著改变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结构,仅扩大了群落间遗传差异。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游离余氯组关键种群增加了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和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而化合余氯组微生物互作网络被明显削弱。研究结果表明,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与温升耦合胁迫均会对泥蚶内脏团菌群造成不利影响,其中游离余氯改变了优势种群组成,降低了原有优势种群丰度,而化合余氯大幅降低了菌群特有种多样性,并削弱了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长期来看,化合余氯较游离余氯对泥蚶内脏团菌群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为核电站温排水所造成的余氯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并且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水温 余氯 内脏团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养殖与野生鮻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比较
12
作者 李敏 胡高宇 +3 位作者 滕爽爽 黄晓林 张翔 肖国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为探究养殖与野生鮻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并分析“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跑道”养殖鮻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鮻(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跑道”养殖鮻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鮻肌肉中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跑道”养殖鮻(101.39)>野生鮻(82.79)。“跑道”养殖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显著高于野生鮻(P<0.05),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低于野生鮻(P<0.05)。“跑道”养殖鮻和野生鮻分别检测出18种和29种挥发性化合物,野生鮻肌肉中关键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风味更丰富,而“跑道”养殖降低了鮻肌肉中部分呈现不愉悦气味的化合物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跑道”养殖模式改善了鮻肌肉氨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营养成分 必需氨基酸指数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温州北麂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来源解析
13
作者 陈星星 陆荣茂 +1 位作者 刘伟成 周朝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758-2764,共7页
于2022年12月,在温州北麂采集一根沉积物柱状样,分析了0~40 cm不同层次沉积物样品中铜(Cu)、铅(Pb)、镉(Cd)、锌(Zn)和铬(Cr)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指数(enrichment factors, EF,代表元素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多数重金属在次表... 于2022年12月,在温州北麂采集一根沉积物柱状样,分析了0~40 cm不同层次沉积物样品中铜(Cu)、铅(Pb)、镉(Cd)、锌(Zn)和铬(Cr)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指数(enrichment factors, EF,代表元素富集程度)。结果表明,多数重金属在次表层30 cm左右浓度和EF值都达到峰值或有一个高值区,这可能主要是由20世纪80—90年代北麂岛周边区域高强度人为排放的重金属导致的。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控制北麂岛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5种重金属的关键控制因素不同,Cu、Pb、Zn和Cr的输入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重金属Cd来源则与人为活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温州北麂 沉积物柱 来源解析
下载PDF
凤垟乡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来源
14
作者 陈星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378-2382,共5页
以泰顺县凤垟乡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个种植区域站位点的土壤,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法测定了土壤中Cu、Pb、Cd、Zn、Cr和Ni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域稻田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 以泰顺县凤垟乡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个种植区域站位点的土壤,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法测定了土壤中Cu、Pb、Cd、Zn、Cr和Ni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域稻田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Cu、Pb、Cd、Zn、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5、26.75、0.29、57.92、23.92、14.35 mg·kg^(-1)。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后,表明6个站位点均为无污染状态。通过与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比对,所调查的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均小于对应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重金属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 内梅罗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下载PDF
水产品中重金属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星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70-2173,共4页
中国是一个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近年来,由于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危害,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将简要介绍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加热消解法、... 中国是一个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近年来,由于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富集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危害,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将简要介绍水产品前处理方法,包括水浴加热消解法、微波消解法、灰化消解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法等在水产品重金属含量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使用效果及其优缺点,以期为水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监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重金属 前处理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和多元特征的对虾发病检测方法
16
作者 许瑞峰 王瑶华 +3 位作者 丁文勇 於俊琦 闫茂仓 陈琛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目的/意义]对虾病害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针对对虾病害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等模式需要一种高效率对虾发病检测方法替代传统人工检查方法,实现对虾发病的及时预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You Only Look O... [目的/意义]对虾病害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针对对虾病害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等模式需要一种高效率对虾发病检测方法替代传统人工检查方法,实现对虾发病的及时预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You Only Look Once)和多元特征的对虾发病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改进YOLOv8网络从对虾夜间水面红外图像中进行前景提取,再利用Farneback光流法和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对虾视频片段的运动特征与图像纹理特征,利用提取到的特征参数构建训练数据集,训练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分类器用于检测对虾视频片段,实现对正常与发病的对虾视频片段的检测分类。[结果和讨论]训练好的SVM分类器在300个测试样本上的表现为检测准确率平均值为83%,检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检测误差主要是将发病片段错误地检测为正常片段。该误差主要受水面对虾数量和视频影响。[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对对虾发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检测方法。但受条件限制,仅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下进行了实验,尚不能适用于多种养殖环境,仍有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病害 计算机视觉 YOLOv8 Farneback光流法 灰度共生矩阵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时空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44
17
作者 彭欣 谢起浪 +4 位作者 陈少波 黄晓林 仇建标 仲伟 陈万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4-589,共6页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对南麂列岛8条潮间带断面开展了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91种,其中软体动物84种,藻类46种,多毛类23种,甲壳动物28种,棘皮动物5种,其它动物5种。从季节来看,春季航次物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平均... 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对南麂列岛8条潮间带断面开展了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底栖生物191种,其中软体动物84种,藻类46种,多毛类23种,甲壳动物28种,棘皮动物5种,其它动物5种。从季节来看,春季航次物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64种、8890.76g/m2、3436ind/m2)明显多于秋季航次(121种、3642.10g/m2、1657ind/m2);而从不同底质来看,平均物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岩礁断面(分别为54种、8318.78g/m2、3354ind/m2)都明显高于泥质(27种、154.46g/m2、185ind/m2)和沙质断面(8种、64.30g/m2、66ind/m2)。从垂直分布来看,南麂列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分带明显,平均生物量中潮区(7278.41g/m2)大于低潮区(6684.14g/m2)大于高潮区(4836.77g/m2),平均栖息密度为中潮区(3386ind/m2)大于高潮区(2908ind/m2)大于低潮区(1347ind/m2)各断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7-3.10,种丰富度指数为0.54-4.91,均匀度指数为0.48-0.90,辛普森优势度指数为0.52-0.94。最后通过分析发现,底栖生物的分布特征受栖息的环境、季节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不同程度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时空分布,而且改变了群落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底栖生物 生物量 栖息密度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温度升高和游离余氯对泥蚶的氧化胁迫效应
18
作者 陈琳 滕爽爽 +2 位作者 胡高宇 肖国强 黄晓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6,共13页
为了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水生动物长期胁迫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游离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游离余氯浓度耦合下对泥蚶的氧化胁迫效应。设置水温为19和29℃,游离余氯浓度分别为0.33和6.66 mg/L,... 为了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水生动物长期胁迫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游离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游离余氯浓度耦合下对泥蚶的氧化胁迫效应。设置水温为19和29℃,游离余氯浓度分别为0.33和6.66 mg/L,进行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结果显示:①单一温升条件下,温度升高可以显著影响泥蚶ROS水平。温度越高,ROS水平越高。②0.33 mg/L浓度组泥蚶ROS水平和DNA损伤在第20天时显著升高,19和29℃下分别为对照组的2.2、2.9倍和1.8、2.2倍;细胞活性、SOD活性、ATP酶活性均下降;6.66 mg/L浓度组ROS水平在第20天时显著上升,19和29℃下分别为对照组的6.2、3.6倍,DNA损伤增加,细胞活性、血细胞吞噬率和ATP酶活性下降,SOD酶活性在第20天、29℃时降至最小值(36.4±8.4)U/(mg·prot)。③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和游离余氯对泥蚶ROS水平、DNA损伤、血细胞吞噬活性、ATP酶活性具有显著交互作用。研究表明,游离余氯能够显著增加泥蚶ROS水平和DNA损伤,温度升高和游离余氯复合暴露对泥蚶造成更大的胁迫压力,影响了其机体内氧化响应相关生理过程,余氯排放海域夏季相比冬季会对泥蚶产生更大的氧化胁迫。本研究可为温度升高和游离余氯复合污染中的海洋生物氧化胁迫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且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核电站温排水 温度升高 游离余氯 氧化响应 活性氧 DNA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无信息变量消除法和连续投影算法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白虾种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吴迪 吴洪喜 +2 位作者 蔡景波 黄振华 何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3-427,共5页
应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结合连续投影算法对可见-近红外光谱区进行有效波长的选择,选择后的波长作为输入变量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白虾属中三种典型种,脊尾白虾、秀丽白虾和东方白虾进行鉴别分类.实验采用Kennard-Stone算法选取... 应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结合连续投影算法对可见-近红外光谱区进行有效波长的选择,选择后的波长作为输入变量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白虾属中三种典型种,脊尾白虾、秀丽白虾和东方白虾进行鉴别分类.实验采用Kennard-Stone算法选取150个样本作为建模集,50个样本作为预测集,通过UVE-SPA优选了数值分别为392、431、517、551、595、627、676、734、760、861、943和1018 nm的12个波长为LS-SVM的输入变量,建立了白虾种分类模型.该模型对50个预测集样本检验的准确率达到了92.00%.结果表明,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对白虾种进行鉴别是可行的,UVE-SPA能够有效地进行波长选择,使LS-SVM模型获得最优的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无信息变量消除 连续投影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采用渔业声学方法和GIS模型对楠溪江鱼类资源量及空间分布的评估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陶江平 艾为明 +5 位作者 龚昱田 陈志俭 李尚鲁 谢起浪 陈少波 周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92-3000,共9页
采用快捷、直接、经济的渔业声学调查方法,结合GIS模型对温州楠溪江4个主要渔业作业区域的鱼类空间分布及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为(-55.03±5.44)dB,平均体长约为7cm,范围3—10cm,各区域的鱼类大小... 采用快捷、直接、经济的渔业声学调查方法,结合GIS模型对温州楠溪江4个主要渔业作业区域的鱼类空间分布及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鱼类平均目标强度为(-55.03±5.44)dB,平均体长约为7cm,范围3—10cm,各区域的鱼类大小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4个区域的鱼类平均密度为8.87ind./1000m3,95%置信区间为1.66—16.09ind./1000m3。其中区域Ⅲ的鱼类密度最高,平均密度为(20.06±9.34)ind./1000m3。通过鱼类分布的GIS图形得知,鱼类的空间分布呈现斑块状的分布形式。按照ArcGIS对鱼类密度进行的栅格化数据,并结合各个栅格所代表的水体体积,进行鱼类资源量的估算,结果为4个探测区域的鱼类总尾数为2.5万尾,各个区域的鱼类资源量分别为:3971ind.、11478ind.、6587ind.、2978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声学 地理信息系统(GIS) 楠溪江 空间分布 鱼类资源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