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行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红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4期89-90,共2页
目的 :研究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在... 目的 :研究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康复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优质护理 效果
下载PDF
抑制肠杆菌过度生长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来铁枫 王科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228-1232,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虽然许多患者能够耐受最初的损伤,但随着病情发展各种因素引起的脑组织继发性损伤仍会使患者的神经损伤加重。肠道菌群紊乱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因素之一。目前有研究认为肠杆菌...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虽然许多患者能够耐受最初的损伤,但随着病情发展各种因素引起的脑组织继发性损伤仍会使患者的神经损伤加重。肠道菌群紊乱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因素之一。目前有研究认为肠杆菌是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抑制肠杆菌过度生长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肠道菌群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小剂量肠内外营养联合免疫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施建芳 吴赛飞 +1 位作者 王科 吴爱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肠内外营养联合免疫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免疫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肠内营养(EN)组(术后给...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肠内外营养联合免疫支持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免疫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肠内营养(EN)组(术后给予EN)、EN+补充性肠外营养(SPN)组(给予小剂量EN+SPN联合支持)以及免疫支持组(在EN+SPN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每组56例.于营养支持首日及2周时测定3组的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肌酐身高指数(CHI)、三头肌皮褶厚度〕、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3^(+)、CD4^(+)和CD4^(+)/CD8^(+)比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胃肠道和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营养指标:营养支持2周时3组ALB、PA、Hb、CHI、三头肌皮褶厚度均较首日升高,其中EN+SPN组和免疫支持组均明显高于EN组,免疫支持组升高最明显〔ALB(g/L):47.11±4.62比44.02±3.79、40.96±4.55,PA(mg/L):248.45±20.65比239.42±18.43、226.02±15.79,Hb(g/L):168.02±4.26比155.26±5.01、150.04±4.79,CHI:(79.02±5.41)%比(76.49±4.79)%、(70.23±5.74)%,三头肌皮褶厚度(mm):8.58±0.22比8.41±0.11、8.27±0.09,均P<0.05〕;②免疫指标:营养支持2周时3组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高于首日,其中EN+SPN组和免疫支持组均明显高于EN组,免疫支持组升高最明显〔IgA(g/L):2.71±0.34比2.50±0.25、2.39±0.21,IgG(g/L):10.73±0.32比10.17±0.34、9.82±0.32,IgM(g/L):1.36±0.14比1.30±0.09、1.26±0.07,CD3^(+):(56.01±2.98)%比(54.02±0.76)%、(53.93±1.97)%,CD4^(+):(36.74±5.01)%比(33.02±4.79)%、(28.12±4.01)%,CD4^(+)/CD8^(+)比值:1.47±0.13比1.39±0.11、1.32±0.12,均P<0.05〕;③NIHSS评分:营养支持2周时3组NIHSS评分均较首日降低,其中EN+SPN组和免疫支持组均明显低于EN组,以免疫支持组降低最明显(分:26.78±4.66比30.27±5.13、34.22±5.41,P<0.05);④并发症:EN+SPN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35.71%(20/56)比55.36%(31/56),P<0.05〕,免疫支持组胃肠道、感染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N组〔14.29%(8/56)比55.36%(31/56)、7.14%(4/56)比21.43%(12/56),均P<0.05〕.结论小剂量EN+SPN联合免疫支持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及神经功能,降低胃肠道和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免疫
下载PDF
进展性脑挫裂伤危险因素及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科 赵冬青 +5 位作者 张建军 李玉健 张海栋 沈张锋 胡兵 吴海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脑挫裂伤病例共132例,按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分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组(70例)与非进展性脑挫裂伤组(62例),对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脑挫裂伤病例共132例,按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分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组(70例)与非进展性脑挫裂伤组(62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的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合并有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2型糖尿病及脑挫裂伤部位、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预后更差(P〈0.01)。结论:意识障碍、脑挫裂伤范围大、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预后较差,应加强病情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颅脑损伤/死亡率 颅脑损伤/流行病学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糖尿病 2型 预后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静 吴海滨 +2 位作者 赵冬青 周圣军 蔺志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9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5,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6,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减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科 赵冬青 +3 位作者 李玉健 张海栋 沈张峰 胡兵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在入院急诊时(D0)及入院后第1(D1)、3(D3)、7(D7)天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在入院急诊时(D0)及入院后第1(D1)、3(D3)、7(D7)天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并以同期126例单纯头皮裂伤患者作为对照组,D0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后1个月GOS分值作为划分预后标准(GOS3~5分为预后良好组,GOS1~2分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D0期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D0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PTT、PT、TT均明显缩短,Fbg明显减少,DD明显增高(均P〈0.05)。而后APTT、PT在D1开始延长,至D3达高峰,D7恢复正常;Fbg逐渐升高,至D3、D7达到正常;DD则逐渐下降,至D7恢复正常;TT在D1即恢复至正常范围。不同时期APTT、PT、Fbg及DD值的波动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则波动不明显。D0、D1、D3分别与D7比较,APTT、PT、Fbg及D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只在D0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良好组比较,D0期APTT、PT、DD及Fbg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较明显,测定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海滨 赵冬青 王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 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入院第3 d行经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3、8、14 d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和比较其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第14 d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AA、Cho、Cr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H-MRS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磁共振波谱 脑代谢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下载PDF
颅内压监护在颞叶脑挫裂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冬青 王科 李玉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16-517,共2页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因多种因素导致颅内压(ICP)增高,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脑实质缺血坏死等一系列恶性演进,其中颞叶挫伤患者因病变临近脑干、中颅窝底范围局限等特点导致病情进展尤为凶险,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早发...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因多种因素导致颅内压(ICP)增高,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脑实质缺血坏死等一系列恶性演进,其中颞叶挫伤患者因病变临近脑干、中颅窝底范围局限等特点导致病情进展尤为凶险,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我院对30例颞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护 脑挫裂伤 中颞叶 临床应用 颅脑损伤患者 颅内压监测 脑血流量减少 恶性演进
下载PDF
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明灿 张作洪 刘建雄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06年第1期307-309,共3页
关键词 脑型血吸虫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积气/液量与血肿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栋 王科 +3 位作者 赵冬青 李玉健 沈张锋 张建军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1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积气/液量的多少与血肿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1年7月共收治首发CSDH患者120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术后第一天及一周均行头颅CT复查,术后随访2月。结果对照组中成功随访的3...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积气/液量的多少与血肿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1年7月共收治首发CSDH患者120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术后第一天及一周均行头颅CT复查,术后随访2月。结果对照组中成功随访的35例均未复发,小量组的20例患者中有1例复发.中等量组的20倒患者中有3例复发,大量组的40例患者中有8例复发。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积气/液量的多少与血肿复发率的高低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积气/积液量 复发率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洪晶锦 吴海滨 +1 位作者 赵冬青 张建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7期51-52,61,共3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震荡样症状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0例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震荡样症状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0例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用经颅多普勒对脑震荡样症状患者脑血流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第1天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14、20天脑血流平均峰流速度均明显增加(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外伤后脑震荡样症状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活血行气,祛风镇痛,解除脑血管痉挛,减轻脑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样症状 脑外伤 养血清脑颗粒 尼莫地平
下载PDF
视听统合训练对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术后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旺芳 刘静 王科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视听统合训练对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术后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萧山医院住院行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干预;干... 目的探讨视听统合训练对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术后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萧山医院住院行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视听统合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21.39±2.58)分]、LOTCA评分[(42.56±5.41)分]和MQ评分[(87.27±9.11)分]均高于干预前[(17.11±2.18)分、(36.64±4.62)分、(82.13±8.89)分],干预组患者的MMSE评分[(25.51±2.97)分]、LOTCA评分[(46.68±6.15)分]和MQ评分[(92.97±9.31)分]均高于干预前[(17.14±2.07)分、(36.78±4.51)分、(82.20±8.54)分],且干预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0,P<0.05)。结论视听统合训练用于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术后患者的效果较肯定,能明显改善其认知和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术后 立体定向穿刺 视听统合训练 认知和记忆功能
下载PDF
早期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冬青 张海栋 李玉健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38-40,共3页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动脉瘤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0%,40%的MCA动脉瘤破裂后发生颅内血肿,一旦发生颅内血肿,病残率高达80%,对于Hunt—Hess评分Ⅳ到Ⅴ级的患者若不及时收入治疗,病死率几乎为100%,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大脑中动脉 螺旋CT血管造影 脑内血肿 治疗 CEREBRAL 应用 三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