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型底浇式真空吸铸钛铝基合金凝固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叶喜葱 吴彬彬 +1 位作者 罗爱娇 赵光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9-53,共5页
利用ProCAST软件计算了Ti-47Al-2W-0.5Si合金的热物性参数,并建立了金属型底浇式真空吸铸方法制备钛铝基合金叶片铸件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铸型温度、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对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浇注工艺参数,并进行了试验验... 利用ProCAST软件计算了Ti-47Al-2W-0.5Si合金的热物性参数,并建立了金属型底浇式真空吸铸方法制备钛铝基合金叶片铸件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铸型温度、浇注温度、浇注速度对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浇注工艺参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浇注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缩孔缺陷的减少,浇注速度增大可使形成缩孔缺陷的趋势先减小后增大;铸型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叶片隼部的补缩;优化的浇注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1 620℃、浇注速度1m·s-1、铸型温度20℃,在此条件下可获得几乎无缩孔缺陷的叶片铸件;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铸 钛铝基合金 凝固行为 缩孔
下载PDF
挤压法矫正薄壁焊接圆筒圆度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军 张文锋 方洪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92,117,共4页
提出通过挤压焊缝区金属来矫正薄壁焊接圆筒圆度的方法.借助有限元软件对该方法的矫圆效果进行了模拟,并对其矫正薄壁焊接圆筒圆度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具有纵缝的薄壁焊接圆筒径向呈"桃形",尤其两个端部最为显著,... 提出通过挤压焊缝区金属来矫正薄壁焊接圆筒圆度的方法.借助有限元软件对该方法的矫圆效果进行了模拟,并对其矫正薄壁焊接圆筒圆度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具有纵缝的薄壁焊接圆筒径向呈"桃形",尤其两个端部最为显著,经矫圆后,焊接圆筒的不圆度显著改善.利用自制的装置对挤压法矫圆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外径为280 mm、长度为300 mm的2 mm壁厚不锈钢焊接圆筒,通过挤压焊缝区金属能够将其端部圆度控制在0.5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薄壁 圆筒 挤压 模拟
下载PDF
柴油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翅片断裂分析及优化
3
作者 曹亮亮 袁天京 +3 位作者 黄悦 杨樟世 季钱兵 黄海波 《机械制造》 2024年第1期88-92,96,共6页
针对某柴油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气口直齿翅片出现断裂问题,进行分析与优化。基于热流固耦合仿真方法,对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行温度场与应变分析,结合翅片断裂处扫描电镜图像,确定断裂原因为热疲劳。为了解决热疲劳问题,设计三种方案,进... 针对某柴油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气口直齿翅片出现断裂问题,进行分析与优化。基于热流固耦合仿真方法,对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进行温度场与应变分析,结合翅片断裂处扫描电镜图像,确定断裂原因为热疲劳。为了解决热疲劳问题,设计三种方案,进行温度和应变仿真分析。三种方案分别为采用SUS444不锈钢材料,翅片厚度增大,将翅片向内缩进。将三种方案结合,采用综合方案完成优化,有效降低了翅片温度,减小了应变,并且通过冷热循环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废气再循环 冷却器 翅片 断裂 分析 优化
下载PDF
机械挤压矫正焊接变形的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军 张文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利用自制的夹具对机械挤压矫正薄板焊接变形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常规焊件和机械挤压焊件的应力应变场及残余变形进行了模拟.试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对焊件施加平行于焊缝方向的纵向挤压力能够有效矫正薄板焊件的... 利用自制的夹具对机械挤压矫正薄板焊接变形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常规焊件和机械挤压焊件的应力应变场及残余变形进行了模拟.试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对焊件施加平行于焊缝方向的纵向挤压力能够有效矫正薄板焊件的失稳变形.在适当的挤压力下,在远离焊缝的区域产生了纵向压缩塑性应变,而焊缝区由焊接过程导致的塑性应变值没有发生变化.机械挤压法能够降低薄板焊件焊缝区的纵向拉应力水平是其能够矫正焊接失稳变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变形 机械挤压 模拟
下载PDF
基于NSGA-Ⅱ与形貌优化的电池冷却器支架结构优化设计
5
作者 戚圣杰 邵熠羽 +3 位作者 彭文飞 徐金秋 杨樟世 袁天京 《机械制造》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了提高某汽车电池冷却器支架的结构强度,满足振动疲劳性能要求,从参数化建模出发,结合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形貌优化特点,提出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形貌优化的电池冷却器支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Isight平台集成Sol... 为了提高某汽车电池冷却器支架的结构强度,满足振动疲劳性能要求,从参数化建模出发,结合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形貌优化特点,提出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形貌优化的电池冷却器支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Isight平台集成SolidWorks软件和Workbench软件,对电池冷却器支架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试验设计灵敏度分析,将设计变量从12个减少到10个,缩短优化时间。以电池冷却器支架质量与最大等效应力为响应变量,采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以电池冷却器支架最小柔度为目标,进行形貌优化。结果表明,在对电池冷却器支架结构优化设计后,最大等效应力小于许用应力,减小42.19%,满足强度性能要求,延长疲劳寿命,同时一阶模态频率提高4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形貌 电池冷却器 支架结构优化
下载PDF
重型卡车散热器失效分析及优化研究
6
作者 张辉 夏航 +3 位作者 王鹏超 徐慧 龚玉梅 陈天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针对重型卡车铝塑管带式散热器泄漏失效问题,根据疲劳失效机理分析,优化设计塑料水室、主板、散热管、侧板等散热器核心零件。利用有限元仿真进行耐压分析和热-结构耦合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压力交变载荷和温度交变载荷作用下,散热器... 针对重型卡车铝塑管带式散热器泄漏失效问题,根据疲劳失效机理分析,优化设计塑料水室、主板、散热管、侧板等散热器核心零件。利用有限元仿真进行耐压分析和热-结构耦合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压力交变载荷和温度交变载荷作用下,散热器各组成零件的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值分布点与实际失效区域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和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对比材料疲劳寿命曲线,优化后散热器的应变、应力值小于设计安全值。对散热器样件进行压力脉冲试验和冷热循环试验,结果满足主机厂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塑管带式散热器 疲劳失效 有限元分析 压力脉冲 冷热循环
下载PDF
基于CFD数值模拟的汽车中冷器流动均匀性研究
7
作者 张辉 王鹏超 +2 位作者 徐慧 龚玉梅 陈基岩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针对汽车中冷器内流道气体流动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中冷器气室安装导流板的中冷器结构优化方案。基于CFD数值模拟,对中冷器内部气体质量流量分布、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分析,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 针对汽车中冷器内流道气体流动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中冷器气室安装导流板的中冷器结构优化方案。基于CFD数值模拟,对中冷器内部气体质量流量分布、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分析,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室导流板对中冷器内流道气体流动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置导流板,中冷器各散热管气体平均质量流量偏差由7.66%减小到3.20%,中冷器许用环境温度提高了0.84℃,气室压力损失减少了37.4%,改善了中冷器内流道气体流动均匀性,提高了散热性能,避免了芯体热应力集中,减少了可靠性失效风险。此中冷器结构优化方案可为中冷器流动均匀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冷器 流动均匀性 气室导流板 散热性能
下载PDF
工程机械散热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园满 《科技视界》 2015年第1期141-141,197,共2页
随着现代科学地迅速发展,对工程机械散热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散热器是车辆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冷却系统作为车辆热管理中的核心子系统,其状态对各相关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散热器 性能 趋势
下载PDF
基于Fe-Cr-Ni基钎料的SUS444/SUS304接头钎焊工艺及组织与性能
9
作者 李朋成 陆青松 +2 位作者 王凯 韩琦 王雷刚 《焊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1,共9页
采用新型Fe-Cr-Ni基钎焊材料对SUS444/SUS304异种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研究了搭接接头的扩散连接机制,探究了钎焊温度、搭接间隙参数对显微组织和室温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T形接头在酸性介质中不同时间的浸泡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采用新型Fe-Cr-Ni基钎焊材料对SUS444/SUS304异种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研究了搭接接头的扩散连接机制,探究了钎焊温度、搭接间隙参数对显微组织和室温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T形接头在酸性介质中不同时间的浸泡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钎料在SUS444母材侧扩散作用较为明显,存在较宽的元素扩散区,钎缝主要由两侧界面区先凝固Fe(Cr,Ni,Si)固溶体、钎缝中心区(Fe,Cr,Ni)_(3)P金属间化合物及Fe(Cr,Ni,Si)固溶体形成的类似共晶组织构成;钎料对钎焊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高,易产生虚焊孔穴,导致抗剪强度下降明显;钎料对搭接间隙敏感性较小,可满足大间隙钎焊要求。在钎焊温度1125℃、搭接间隙35μm条件下,抗剪强度最大达到177.3 MPa。T形接头腐蚀优先发生在钎角共晶组织中的Fe(Cr,Ni,Si)固溶体,浸泡腐蚀288 h后,溶液侵蚀至钎角界面区,并蚀穿先凝固固溶体,对母材进行电偶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Fe-Cr-Ni基钎料 SUS444不锈钢 抗剪强度 钎焊工艺
下载PDF
纳米流体悬浮稳定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35
10
作者 彭小飞 俞小莉 +1 位作者 夏立峰 钟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7-580,共4页
为了获取具有良好悬浮稳定性的纳米流体配方,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若干种纳米流体,从纳米粒子种类、粒径、密度、质量分数、基础液体性质、分散剂、pH值和超声振动等方面,考察了纳米流体系统中粒子的沉降状态,并结合颗粒的受力情况,分... 为了获取具有良好悬浮稳定性的纳米流体配方,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若干种纳米流体,从纳米粒子种类、粒径、密度、质量分数、基础液体性质、分散剂、pH值和超声振动等方面,考察了纳米流体系统中粒子的沉降状态,并结合颗粒的受力情况,分析了纳米流体悬浮稳定机理.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对纳米流体的悬浮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又以分散剂、粒子质量分数、基液黏度和pH值的影响较大.并为试验范围内的CuO-DW、Al2O3-DW、Cu-DW、Al-DW等4种纳米流体提供了具有最佳悬浮稳定性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制备 悬浮稳定性 黏度
下载PDF
翅片参数对车用中冷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肖宝兰 俞小莉 +2 位作者 韩松 陆国栋 夏立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4-2168,2178,共6页
为了研究翅片结构及其几何参数对车用进气中冷器热力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k-ε湍流模型,应用块结构网格生成技巧,融合流固耦合研究方法和薄壳导热模型数值模拟18个具有不同结构和参数的中冷器换热单元的流动传热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 为了研究翅片结构及其几何参数对车用进气中冷器热力性能的影响,采用三维k-ε湍流模型,应用块结构网格生成技巧,融合流固耦合研究方法和薄壳导热模型数值模拟18个具有不同结构和参数的中冷器换热单元的流动传热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DOE)安排仿真研究过程,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并通过风洞实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翅片结构形式和峰距对传热性能影响巨大,翅高和扭幅次之;翅高对流动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扭幅和峰距次之;不必考虑扭动波长对热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与工程实践经验吻合,风洞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 DOE方法 翅片参数 热力性能 方差分析 极差分析 风洞实验
下载PDF
低浓度纳米流体粘度变化规律试验 被引量:17
12
作者 彭小飞 俞小莉 +1 位作者 夏立峰 钟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8-141,150,共5页
测定了不同纳米颗粒、分散剂、pH值和温度下的纳米流体的粘度,分析了粘度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粘度较基液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增加比例在1.002~1.182之间。在此基础上提出纳米流体粘度修正公式,经检验,在低浓度下该... 测定了不同纳米颗粒、分散剂、pH值和温度下的纳米流体的粘度,分析了粘度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粘度较基液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增加比例在1.002~1.182之间。在此基础上提出纳米流体粘度修正公式,经检验,在低浓度下该公式能较好地预测纳米流体的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低浓度 粘度 分散 吸附
下载PDF
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与阻力性能试验 被引量:20
13
作者 董军启 陈江平 +1 位作者 袁庆丰 陈芝久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3-56,共4页
对11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紧凑式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和流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平直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翅片长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间距对传热和流动阻力影响较小,而翅片长度和高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 对11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紧凑式板翅换热器平直翅片的传热和流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平直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翅片长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间距对传热和流动阻力影响较小,而翅片长度和高度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有重要影响。同时对11种翅片的220个试验数据点进行了j因子和f因子的试验关联式拟合,拟合关联式的误差范围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换热器 平直翅片 传热 流动阻力
下载PDF
间距对散热器模块匹配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毅 俞小莉 +2 位作者 陆国栋 夏立峰 蒋平灶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9,共4页
为解决车辆冷却系统中多散热器匹配中常出现的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某型车辆的散热器模块在风洞测试平台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散热器模块的第一排为中冷器和液压油冷却器,第二排为冷却水箱,第三排是变矩器油冷器。把各排散热器之间的... 为解决车辆冷却系统中多散热器匹配中常出现的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某型车辆的散热器模块在风洞测试平台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散热器模块的第一排为中冷器和液压油冷却器,第二排为冷却水箱,第三排是变矩器油冷器。把各排散热器之间的距离调整为0mm、100 mm、200 mm,分别进行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大间距可以提高散热器模块总的散热量,但对模块中单个散热器的影响差异很大。在设计中可以通过灵活调整散热器之间的距离使模块更加适合车辆冷却系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间距 散热器模块 性能匹配 风洞
下载PDF
商用车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毅 陆国栋 +3 位作者 俞小莉 石海民 张文锋 夏立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2-555,565,共5页
为解决后置发动机商用车的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问题,以路试满足散热要求的中冷器、散热器和单个风扇串联布置的冷却模块为基础,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洞测试数据,对中冷器、散热器和多个风扇组成的不同冷却模块方案进行匹配分析。结果表... 为解决后置发动机商用车的多风扇-冷却模块匹配问题,以路试满足散热要求的中冷器、散热器和单个风扇串联布置的冷却模块为基础,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的风洞测试数据,对中冷器、散热器和多个风扇组成的不同冷却模块方案进行匹配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中冷器-散热器串联布置方案中,依靠增加电动风扇数量对散热性能提升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散热需求;中冷器-多风扇,散热器-多风扇的分布式布置方案满足发动机标定转矩点的散热需求;在标定功率工况时,中冷器-风扇模块能满足散热需求;而通过进一步改进散热器和增加电动风扇的数量,散热器-风扇模块也可以满足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多风扇 冷却模块 测试 匹配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欧Ⅵ后处理系统构型方案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俊 唐韬 +2 位作者 曹东晓 帅石金 胡静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以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SCR)及氨氧化催化器(ASC)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动机台架,对DOC-CDPF-SCR-ASC和DOC-SCR-CDPF两种不同的后处理系统构型方案在不同测试循环下的NO_x转化效率、... 以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SCR)及氨氧化催化器(ASC)为研究对象,利用发动机台架,对DOC-CDPF-SCR-ASC和DOC-SCR-CDPF两种不同的后处理系统构型方案在不同测试循环下的NO_x转化效率、NH_3泄漏、N_2O排放、颗粒(PM)排放、颗粒数(PN)排放及CDPF的被动再生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构型方案下的PM及PN排放基本一致;DOC-CDPF-SCR-ASC构型方案具有更高的NO_x转化效率和颗粒物被动再生效果,该构型方案下CDPF对SCR催化器入口处的NO_2/NO_x摩尔比起到调控作用,使其更有利于SCR的反应,同时由于CDPF中的被动再生及NO氧化反应会释放热量,SCR催化器平均温度与DOC-SCR-CDPF构型方案下差别不大;而DOC-SCR-CDPF构型方案下,CDPF可以起到ASC的作用且具有更低的氨泄漏,但会产生较高的NO_2和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重型柴油机 后处理系统构型 氮氧化物 颗粒物
下载PDF
散热带翅片参数对车用水箱散热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肖宝兰 俞小莉 +2 位作者 韩松 陆国栋 夏立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89,共5页
采用数值仿真结合正交设计方法对工程车用散热器的主要几何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获得了各参数对散热器的散热和流动性能影响的敏感次序以及显著性水平,并拟合出参数-性能关联式。同时,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上述数值... 采用数值仿真结合正交设计方法对工程车用散热器的主要几何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获得了各参数对散热器的散热和流动性能影响的敏感次序以及显著性水平,并拟合出参数-性能关联式。同时,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上述数值仿真方法。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趋势吻合良好,该仿真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翅片参数对散热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有利于缩短设计周期和减少设计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数值仿真 翅片 热力性能 风洞试验 散热器
下载PDF
纳米流体热导率试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小飞 俞小莉 +1 位作者 钟勋 袁庆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77-1180,1185,共5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热线装置,测试了不同种类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分析研究了粒子体积分数、粒径、温度、分散剂等因素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体积分数纳米流体的热导率比基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大可达40%左右;纳米流体的热... 采用自行设计的瞬态热线装置,测试了不同种类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分析研究了粒子体积分数、粒径、温度、分散剂等因素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体积分数纳米流体的热导率比基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大可达40%左右;纳米流体的热导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分散效果越好的纳米流体热导率越大.试验热导率值大于常规固液混合物的H-C模型预测值,表明纳米流体具有不同于一般固液混合物的独特的优良导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瞬态热线法 热导率 H-C模型
下载PDF
间距对轮式装载机冷却组性能影响的风洞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陆国栋 俞小莉 +1 位作者 张毅 夏立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4-576,共3页
为了研究换热器间距对冷却组性能的影响,将某轮式装载机后置冷却组放在风洞试验台上进行测试.该冷却组由中冷器、液压油冷却器、水散热器和变矩器油冷器组成,分成三排布置.通过改变换热器排与排之间的距离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冷却单... 为了研究换热器间距对冷却组性能的影响,将某轮式装载机后置冷却组放在风洞试验台上进行测试.该冷却组由中冷器、液压油冷却器、水散热器和变矩器油冷器组成,分成三排布置.通过改变换热器排与排之间的距离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冷却单元的间距对冷却组的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与间距10 mm相比,冷却空气风速在1.8-10.0 m.s-1下,间距100 mm时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3.1%-7.4%,压降降低1.8%-7.4%;间距200 mm时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5.1%-10.9%,压降降低8.1%-20.5%.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大冷却组换热单元的间距,不但可以提高冷却组的散热能力,而且有利于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装载机 冷却组 间距 换热能力 压降 风洞
下载PDF
安装参数影响散热器模块性能的风洞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毅 俞小莉 +2 位作者 陆国栋 夏立峰 蒋平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459,共5页
为解决车辆冷却系统中多散热器模块的匹配问题,在风洞试验台上研究了间距和热介质进出口位置对某散热器模块性能的影响。试验散热器模块的第1排为中冷器和液压油冷却器,第2排为冷却水箱,第3排是变矩器油冷器。试验结果表明,增大间距可... 为解决车辆冷却系统中多散热器模块的匹配问题,在风洞试验台上研究了间距和热介质进出口位置对某散热器模块性能的影响。试验散热器模块的第1排为中冷器和液压油冷却器,第2排为冷却水箱,第3排是变矩器油冷器。试验结果表明,增大间距可以提高散热器模块总的散热量,但对模块中单个散热器的影响差异很大;调换散热进出口位置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换热性能;调整以上两结构参数对模块的总压差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模块 安装参数 风洞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