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25
1
作者 孟煜 刘念琪 +2 位作者 朱孟琴 刘伟志 吴荔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8-965,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4月15至30日,选取上海市3所大学,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调研。采用问卷星调研平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高校学生人口学资料...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4月15至30日,选取上海市3所大学,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网络调研。采用问卷星调研平台设计调查问卷,收集高校学生人口学资料;采用改编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评估情绪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结果共1195名大学生纳入研究,其中男531例、女664例,年龄17~39岁。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负性情绪较多,主要有焦虑(46.6%,557/1195)、难过(28.9%,345/1195)、紧张(25.0%,299/1195)、害怕或恐慌(21.3%,255/1195);正性情绪中除平静(55.9%,668/1195)外,其他正性情绪较少。17.6%(210/1195)的学生报告主观睡眠质量不佳,有18.8%(225/1195)、17.3%(207/1195)和14.8%(177/1195)的学生存在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和睡眠不足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区、居住状态为情绪状况和睡眠状况的影响因素,所学专业是情绪状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大学生普遍存在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不佳问题。对于年龄较大、女性、硕士及以上学生、此前处于国外或湖北地区、处于被隔离或被观察状态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应给予重点关注与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卫生 睡眠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常态化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大庆 王燕 +2 位作者 洪霞 刘伟志 尚志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月17日至2020年6月17日,采用调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对北京联合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PQEEPH分为抑郁、神经...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特征,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月17日至2020年6月17日,采用调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对北京联合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PQEEPH分为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性焦虑和疑病症5个维度,依据情绪反应症状的程度和频度进行4级评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019份。在COVID-19疫情期间,大学生情绪反应症状从重到轻依次为恐惧、神经衰弱、抑郁、强迫性焦虑和疑病症,发生率分别为87.7%(2648/3019)、44.8%(1353/3019)、37.4%(1129/3019)、17.3%(522/3019)、11.6%(350/3019)。女生恐惧得分高于男生(P<0.001),居住在乡镇/城郊的大学生恐惧得分高于居住在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P均<0.017),身边有确诊COVID-19病例、亲人作为医护人员或后勤保障人员参与疫情防治工作的大学生抑郁、神经衰弱和强迫性焦虑得分高于无此类情况者(P均<0.017),身边有疑似COVID-19病例的大学生抑郁、强迫性焦虑和疑病症得分高于无此类情况者(P均<0.017)。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中重度恐惧心理(OR=1.53,95%CI 1.25~1.88,P<0.001),身边有确诊或疑似COVID-19病例的大学生比无此类情况者更容易出现中重度恐惧心理(OR=2.03,95%CI 1.29~3.20,P=0.002),居住在乡镇/城郊的大学生比居住在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中重度恐惧心理(OR=0.72,95%CI 0.56~0.94,P=0.015;OR=0.78,95%CI 0.63~0.97,P=0.025)。结论COVID-19疫情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了影响,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恐惧
原文传递
我国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研究:2009—2019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帆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1-1036,共6页
近年来,海军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对2009—2019年有关我国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特征、影响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海军官兵常见的心... 近年来,海军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对2009—2019年有关我国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特征、影响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海军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问题等;目前关于海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他军种比较的研究还有争议;常见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包括海军兵种、长远航任务和个人因素,如人格、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等;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较少。当前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研究存在调查规模小、研究结果不统一、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实验研究等问题;未来需要扩大样本规模和兵种多样性,探究心理干预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关注各种军事应激因素对海军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军医学 军事人员 精神卫生 影响因素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4
作者 潘霄 刘伟志 +4 位作者 徐正梅 赵峰 王家美 周宏玉 柏涌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30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下旬被首次报道,随后在中国暴发流行。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大众和医务人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国内外学者已针对COVID-19患者心理健康展开研究,本文从心理卫生政策、心理干预措施、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下旬被首次报道,随后在中国暴发流行。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大众和医务人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国内外学者已针对COVID-19患者心理健康展开研究,本文从心理卫生政策、心理干预措施、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3个方面对COVID-19相关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政策 心理干预 重点人群
原文传递
压力对军校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澍深 吴加帅 张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48,F0003,共4页
目的考察军校医学生压力、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应用社交焦虑量表(IAS)、大学生压力量表(SSCS)及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211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 目的考察军校医学生压力、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应用社交焦虑量表(IAS)、大学生压力量表(SSCS)及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211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关系。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3.8%。社交焦虑和压力各维度之间及心理弹性各维度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P均<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心理弹性对压力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2.08,P<0.05;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0.074,比较适配指数=0.98,规准适配指数=0.97,增值适配指数=0.98)。军医院校男生较女生压力更大[(24.67±15.01)分vs(20.17±13.07)分,t=2.17,P<0.05]。结论心理弹性在压力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加强对军校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心理学应激 社交焦虑 医学生 军校
原文传递
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情绪及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裘莎丽 刘伟志 +3 位作者 周晓静 王相 臧育恒 王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得分和脑电额叶α频段的变化,探讨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正负性情绪和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处于轻度和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在校大学生38名,采用掷硬币... 目的通过分析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得分和脑电额叶α频段的变化,探讨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正负性情绪和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处于轻度和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在校大学生38名,采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19人)和对照组(19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进行20 min的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照组静坐20 min。于干预后间隔1周,再次采用SDS测试被试的抑郁评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即刻,采用PANAS测试两组被试的情绪状态,采用脑电地形图仪采集被试静息状态下额叶α频段功率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被试PANAS得分、SDS得分和额叶α频段总功率及偏侧化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被试干预后SDS得分下降,正性情绪得分增高,负性情绪得分降低(P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被试干预后右额叶α频段总功率值增高(P<0.05),额叶α频段偏侧化均得到改善(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左、右额叶α频段总功率值均增高(P均<0.05),但额叶α频段偏侧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及额叶α频段偏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 抑郁 脑电图 α频段 偏侧化
原文传递
传染病暴发后不同时期各类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晨玮 康育玮 +2 位作者 张博睿 刘子豪 张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2-1147,共6页
流行性传染病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因素。本文回顾了既往研究结果,以传染病疫情发生后的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传染病大暴发对医护人员、患者和大众三类人群造成的心理影响,以及不良心理反应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为新型冠... 流行性传染病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威胁因素。本文回顾了既往研究结果,以传染病疫情发生后的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传染病大暴发对医护人员、患者和大众三类人群造成的心理影响,以及不良心理反应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心理研究和疏导工作提供参考。传染病暴发后的心理研究启示我们,接下来应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追踪调查,重视污名化和网络舆论的影响及疫情后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在心理干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精神卫生 心理干预 污名化
原文传递
机器学习在心理卫生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兢 尚志蕾 刘伟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5-1153,共9页
机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收集分析海量数据和隐藏的信息,帮助解决心理卫生领域急需的多维数据综合诊断、个体化干预和治疗等问题。本文对机器学习在心理卫生领域的应用按照诊断、治疗和预后三部分进行综述,并从大、小两... 机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收集分析海量数据和隐藏的信息,帮助解决心理卫生领域急需的多维数据综合诊断、个体化干预和治疗等问题。本文对机器学习在心理卫生领域的应用按照诊断、治疗和预后三部分进行综述,并从大、小两个维度陈述技术优势,展望发展前景,同时分析该领域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心理卫生 心理障碍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詹靖烨 焦润达 +2 位作者 欧阳慧 刘伟志 吴荔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7-1155,共9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以与事件相关的侵入性思维、回避、消极情绪和认知及警觉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也被认为是PTSD的核心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PTSD与睡眠障碍相关,但...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以与事件相关的侵入性思维、回避、消极情绪和认知及警觉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也被认为是PTSD的核心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PTSD与睡眠障碍相关,但两者关联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概述了PTSD和睡眠障碍的临床及生理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PTSD和睡眠障碍的双向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PTSD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相关生理机制和脑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与PTSD和睡眠共同相关的脑区及神经环路入手,探索PTSD与睡眠双向关系的神经生理机制,为PTSD和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双向关系 机制
原文传递
学龄期中度孤独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及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王强 赵津磊 +4 位作者 贾舒祺 蔡治东 江婉婷 刘伟志 王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6-1322,共7页
目的 探讨学龄期中度孤独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和实现路径。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招募117名学龄期孤独症儿童作为被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测评基本动... 目的 探讨学龄期中度孤独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和实现路径。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招募117名学龄期孤独症儿童作为被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测评基本动作技能水平,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评估执行功能受损程度,用社交反应量表第2版(SRS-2)评估社交障碍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路径关系。结果 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水平与SRS-2得分呈负相关(r=-0.312,P<0.001),基本动作技能水平与BRIEF的抑制(r=-0.336,P<0.001)、转换(r=-0.325,P<0.001)、情感控制(r=-0.338,P<0.001)、任务启动(r=-0.240,P=0.009)、工作记忆(r=-0.278,P=0.002)、计划(r=-0.224,P=0.015)因子得分呈负相关,SRS-2得分与BRIEF的抑制(r=0.378,P<0.001)、转换(r=0.299,P=0.001)、情感控制(r=0.417,P<0.001)、任务启动(r=0.246,P=0.007)、工作记忆(r=0.409,P<0.001)、监控(r=0.258,P=0.005)因子得分呈正相关。执行功能在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B=-1.912,95% CI -3.116~-1.069)。结论 在学龄期中度孤独症儿童中,执行功能与社会交往能力随基本动作技能水平发生正向改变;基本动作技能可以通过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对社会交往能力产生影响,其中抑制和情感控制是重要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动作技能 社会交往能力 执行功能 孤独症
原文传递
水面舰艇艇员睡眠与幸福感的关系: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晓飞 侯田雅 +2 位作者 张建国 张帆 董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862,共4页
目的 探讨海军水面舰艇艇员睡眠、应对倾向、焦虑和幸福感的关系,阐明睡眠影响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水面舰艇艇员295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 目的 探讨海军水面舰艇艇员睡眠、应对倾向、焦虑和幸福感的关系,阐明睡眠影响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水面舰艇艇员295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288份,有效回收率为97.6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面舰艇艇员睡眠与应对倾向、睡眠与幸福感、应对倾向与焦虑、焦虑与幸福感均呈负相关(P均<0.01),睡眠与焦虑、应对倾向与幸福感均呈正相关(P均<0.01)。链式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睡眠既可以通过应对倾向、焦虑的单独部分中介作用,也能通过应对倾向、焦虑的部分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水面舰艇艇员的幸福感。结论 应对倾向、焦虑在海军水面舰艇艇员睡眠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舰艇艇员 睡眠 主观幸福感 链式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12
作者 吴荔荔 费奥 +2 位作者 王燕 刘伟志 欧阳慧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 观察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初期和暴发后1年分别进行方便取样,被试在线匿名参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份自填问卷:1份收集个人信... 目的 观察创伤暴露1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初期和暴发后1年分别进行方便取样,被试在线匿名参与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份自填问卷:1份收集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主观睡眠质量;另1份是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PTSD检查表(PCL-5),在创伤暴露初期和创伤暴露1年后分别回收有效问卷2 091、2 092份。结果 创伤暴露初期PTSD发生率为5.3%(111/2 091),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生率为19.1%(399/2 09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1)、性别(P<0.01)和主观睡眠质量(P<0.01)为PTSD的风险因子。结论 创伤暴露1年后PTSD发生率较创伤暴露初期有所上升。在创伤暴露初期应特别重视年纪轻、女性、睡眠障碍群体,并尽早给予心理干预措施,以防后期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原文传递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及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雯婕 张海燕 +1 位作者 程素慧 刘伟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39,共6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常存在高度共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人格障碍等,共病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现代战争中也是部队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军事任务形势复杂多样,部队官...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其他精神障碍之间常存在高度共病,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与人格障碍等,共病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现代战争中也是部队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由于近年来军事任务形势复杂多样,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广泛关注,PTSD作为战场环境下的常见心理创伤结果,需在未来战争中得到充分关注。本文从PTSD共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相关机制及治疗干预策略等方面,分析探讨PTSD共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保障战斗力的提升和PTS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共病 机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例确诊和6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调查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荔荔 尚志蕾 +2 位作者 张帆 孙露娜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PCL-5)评估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2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6例疑似患者的年龄为17~71岁。女5例,男3例;7例为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1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5例有武汉市居民接触史。2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6例疑似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8例患者侵入症状尤为明显(5例)。疫情对8例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夜间易醒或早醒(5例)。PCL-5总分与睡眠质量变化趋势总体一致,PCL-5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结论COVID-19确诊患者与疑似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及创伤后应激症状,夜间易醒或早醒和侵入症状较明显,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症状 睡眠质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重大任务期间军人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娜 李玲 +2 位作者 周晓娜 蔡文鹏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89-1393,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军人在执行重大军事训练任务期间的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情况,探讨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间的关系,为军人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某部队参加重大军事训练任务6个月时,采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226... 目的了解我国军人在执行重大军事训练任务期间的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情况,探讨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间的关系,为军人职业倦怠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某部队参加重大军事训练任务6个月时,采用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226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26份,回收有效率为100%。该部官兵的职业倦怠总分为(13.10±10.80)分,职业倦怠5个因子中低自我评价得分最高[(4.32±3.45)分];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职业倦怠总分仅与幻想、解除、期望3个因子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防御方式其他因子间均相关(P均<0.01);回归分析发现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不成熟型防御方式都是官兵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均<0.01),且成熟型防御方式得分越高职业倦怠得分越低,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得分越高职业倦怠得分也越高。结论军人的职业倦怠与其特定的防御方式有关,可据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职业性厌倦 防御机制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中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恐惧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琪云 黄晨玮 +4 位作者 贾砚璞 刘涛 贾贺云 王科淳 张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8-782,共5页
目的将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恐惧量表(FCV-19S)汉化,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方法对英文版FCV-19S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恐惧量表(FCV-19S-C)。通过在线平台发放问卷334份,调查工具包括FCV-19S-C、抑郁-焦虑... 目的将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恐惧量表(FCV-19S)汉化,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方法对英文版FCV-19S进行翻译和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恐惧量表(FCV-19S-C)。通过在线平台发放问卷334份,调查工具包括FCV-19S-C、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DASS-C21)、事件影响量表(IES-R)和公众污名量表。通过调查数据分析FCV-19S-C的信度与效度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恐惧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中文版FCV-19S-C包含7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到1个公因子,反映FCV-19S-C量表所有条目属于1个维度,该公因子能解释量表总变异的69.5%,各条目因子的载荷为0.780~0.873,反映量表结构效度良好。FCV-19S-C总分与DASS-C21总分和IES-R总分呈正相关(r=0.403、0.471,P均<0.01),反映量表有良好的共同效度。FCV-19S-C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4,信度良好。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心理的影响程度和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能预测FCV-19S-C总分的变化(β=0.62、0.20,P均<0.01),FCV-19S-C总分能预测公众污名量表总分的变化(β=0.37,P<0.01)。结论FCV-19S-C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了解我国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恐惧情况的工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恐惧与家庭收入损失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公众污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恐惧 量表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军事部署官兵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维护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卓尔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军事部署活动是影响部署参与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我军军事部署任务大量增加,亟需开展针对军事部署的心理学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军事部署参与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心理障碍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军事部署中... 军事部署活动是影响部署参与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我军军事部署任务大量增加,亟需开展针对军事部署的心理学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军事部署参与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心理障碍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军事部署中的心理筛查、心理治疗和训练及社会支持等常见的心理维护措施,并在改进研究方法、寻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差异性靶点、相关治疗技术的本土化和军事化及研发适用于军事部署参与人员的心理训练方式等领域对未来军事部署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军事部署活动决策、军队心理卫生工作和后续的心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部署 心理健康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维护
原文传递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龚昕妍 贾砚璞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1-895,共5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的一类心理障碍,是21世纪迫切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探讨PTSD潜在的脑机制可为PTSD的早期干预、心理护理及追踪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现有的研究从静息态和任务态两个方面对PTS...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导致的一类心理障碍,是21世纪迫切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探讨PTSD潜在的脑机制可为PTSD的早期干预、心理护理及追踪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现有的研究从静息态和任务态两个方面对PTSD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TSD患者的杏仁核反应增强、海马体积变小、前扣带回及内侧前额叶皮质反应减弱。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控制组的选择,尤其是有无共病障碍的PTSD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任务态
原文传递
军人评价恐惧在负性认知偏向和社交焦虑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晨玮 康育玮 +3 位作者 张博睿 冯琪云 刘子豪 张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考察军人负性认知偏向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评价恐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海军某部878名官兵,采用正性评价恐惧量表(FPES)、简明负性评价恐惧量表(BFNES)、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IAS)分别对军... 目的考察军人负性认知偏向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评价恐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海军某部878名官兵,采用正性评价恐惧量表(FPES)、简明负性评价恐惧量表(BFNES)、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IAS)分别对军人的正性评价恐惧、负性评价恐惧、负性认知偏向和社交焦虑水平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4个维度(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负性沉思偏向)得分及总得分与FPES、BFNES、IAS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评价恐惧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为0.31,95%CI 0.26~0.35,且正、负性评价恐惧的作用相互独立。结论军人评价恐惧在负性认知偏向与社交焦虑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应引导军人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认知偏向 评价恐惧 社交焦虑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工作记忆训练对军校医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刘权辉 周天翔 +1 位作者 刘伟志 朱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独或联合工作记忆训练(2-back任务)对军校医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军校医学生的认知和学业成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名军校医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人,分别行20 min 1.5 mA tDCS并2-back任务训练(...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独或联合工作记忆训练(2-back任务)对军校医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军校医学生的认知和学业成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6名军校医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人,分别行20 min 1.5 mA tDCS并2-back任务训练(联合组)、tDCS伪刺激并2-back任务训练(2-back组)和20 min 1.5 mA tDCS并小说阅读(tDCS组),干预4周,每周3次。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抑制功能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的抑制功能反应时较干预前降低[(801.27±91.21)ms vs(883.52±73.18)ms,P=0.028,G2=0.210],正确率较干预前提高[0.98±0.02 vs 0.96±0.04,P=0.005,G^(2)=0.341]。tDCS组和2-back组干预前后的抑制功能反应时及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DCS组反应时效果量(G^(2)=0.167)>2-back组。结论tDCS可以提升军校医学生的抑制功能。联合使用tDCS与2-back任务对于抑制功能的提升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工作记忆训练 工作记忆 抑制(心理学) 军校医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