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上颌窦底间隔观察分析
1
作者 王蓉 王彦蒽 唐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上颌窦底间隔的形态,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上颌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375例患者(750个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将CBCT图像...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上颌窦底间隔的形态,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上颌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375例患者(750个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将CBCT图像的DICOM文件数据导入Mimics 22.0软件中重建上颌窦三维图像,对上颌窦体积及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情况、位置、高度进行测量,并分析上颌窦底间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和上颌窦体积的关系。结果在750个上颌窦中,130个出现窦底间隔,发生率为17.3%。男性和女性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18.5%(63/340)、16.3%(67/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年龄18~30岁、31~45岁、46~60岁、>60岁组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12.7%(29/228)、16.5%(32/194)、23.1%(36/156)、19.2%(33/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上颌窦体积0~10 cm^(3)、11~20 cm^(3)、>20 cm^(3)组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7.1%(14/196)、19.9%(54/271)、21.9%(62/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检出168个上颌窦底间隔,其中24个(14.3%)位于上颌窦前部、84个(50.0%)位于上颌窦中部、60个(35.7%)位于上颌窦后部,上颌窦前部、中部、后部的窦底间隔高度分别为(5.75±1.84)、(9.08±3.77)、(6.41±1.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随着上颌窦体积的扩大而增高。CBCT可以提供较准确的上颌窦底间隔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为临床实施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窦 上颌窦底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术
原文传递
上海市小学一年级学生患龋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郁莹 易芳羽 +6 位作者 张皓 翁清清 曾晓莉 虞瑾 江一巍 王沪宁 张颖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0-1315,共6页
目的 调查上海市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并分析龋病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抽取出黄浦、徐汇、嘉定、静安4个区作为调查区。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4个区内共抽取8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 目的 调查上海市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并分析龋病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抽取出黄浦、徐汇、嘉定、静安4个区作为调查区。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4个区内共抽取8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及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患龋率,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组间龋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龋病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知情同意书及问卷调查表824份,其中有效问卷764份,有效率为92.7%。参与调查学生的总患龋率为65.6%(501/764),龋均为3.24±3.47。参与调查学生共发现龋齿2 473颗,671颗牙齿进行了充填,充填率为27.1%。参与调查学生人均萌出恒牙(7.91±2.76)颗,56.3%(430/764)的学生4颗第一恒磨牙全部萌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进食甜食>3次(P=0.030)、睡前经常进食(P=0.001)、家长认为学生的牙坏得严重(P=0.025)是儿童龋病检出的影响因素。结论 上海市小学一年级学生患龋率较高,每天进食甜食>3次、睡前经常进食、家长认为学生的牙坏得严重是儿童龋病检出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龋齿 影响因素 上海
原文传递
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
3
作者 陈玉 胡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探讨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病例库中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且结束治疗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按矫治策略将患者... 目的探讨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病例库中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且结束治疗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按矫治策略将患者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每组3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的上气道、舌骨及颅颌面组织进行定点描绘和测量分析。结果与矫治前比较,拔牙组患者矫治后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下内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上内角(L1-MP)均减小,后鼻棘点与上咽壁点的线距(PNS-UPW)、后鼻棘点与会厌谷点的线距(PNS-V)、舌骨点与蝶鞍点的距离(H-S)、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夹角(OP-SN)、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的夹角(U1-L1)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矫治前比较,非拔牙组患者矫治后ANB减小,PNS-V、H-S、OP-SN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由于生长发育的优势,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在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和垂直高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舌骨位置呈向下、向前移位的趋势,拔牙矫治对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患者的上气道几乎未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矫治 骨性Ⅱ类 高角 上气道 舌骨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儿童错 畸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彦蒽 汪沛 蔚一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2-1328,共7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口腔正畸治疗技术,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完善,该技术治疗错畸形的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相较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舒适、数字化诊断设计精确、疗效可预测、复诊间隔...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口腔正畸治疗技术,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完善,该技术治疗错畸形的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相较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舒适、数字化诊断设计精确、疗效可预测、复诊间隔周期长的特点,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儿童错畸形早期矫治存在生长发育的不可预测性、混合牙列间隙的管理、肌肉功能性治疗、矫形治疗的复杂性等特点,而隐形矫治力主要用于牙齿的移动,目前临床上对儿童错畸形早期矫治常需要结合传统矫治器来进行。本文综述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儿童错畸形的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儿童错畸形早期矫治提供一种新的简便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错畸形 正畸学 无托槽隐形矫治 早期矫治 功能性矫治 矫形治疗 混合牙列
原文传递
JNK通路在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5
作者 王彦蒽 汪沛 +3 位作者 王蓉 蔚一博 曹志中 陈铁楼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291,共9页
目的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干预JNK信号通路,探究JNK通路是否参与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诱导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的成骨分化。方法用低频PEMF(15 Hz、0~3 mT、每间隔12 h辐照1 h)体外辐照hPDLSC,第7天或第1... 目的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干预JNK信号通路,探究JNK通路是否参与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诱导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的成骨分化。方法用低频PEMF(15 Hz、0~3 mT、每间隔12 h辐照1 h)体外辐照hPDLSC,第7天或第14天时通过qPCR检测细胞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评估低频PEMF诱导hPDLSC成骨分化的能力并筛选适宜的磁场作用强度;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低频PEMF刺激下细胞内JNK和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不同浓度SP600125干预后细胞内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JNK通路在PEMF促进hPDLSC成骨分化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结果hPDLSC经15 Hz、2.5 mT的低频PEMF辐照后,Runx2、ALP、OPN、OCN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磁场强度分组(P均<0.05)。低频PEMF刺激下明显促进了细胞内JNK、p-JNK蛋白的表达(P均<0.05);JNK通路抑制后细胞内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且20、30μmol/L SP600125对成骨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较10μmol/L SP600125更明显(P均<0.05)。结论15 Hz、2.5 mT的PEMF可通过部分激活JNK通路诱导hPDLSC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磁场 牙周膜干细胞 JNK信号通路 成骨分化 SP60012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