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路径化护理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孙佳欢 谢明晖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8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路径化护理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路径化护理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观察组(接受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路径化护理),各31例。对比两组恢复指标、心理状态[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状态焦虑量表(SAI)]、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之肝癌量表(QLICP-LI)]、免疫功能(CD3^(+)、CD4^(+)、CD8^(+))、应激反应[C 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结果:观察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离床活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MUIS、SAI评分均降低,QLICP-L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MUIS、S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QLICP-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D3^(+)、CD4^(+)均升高,CD8^(+)均降低,观察组CD3^(+)、CD4^(+)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CRP、Cor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路径化护理,可减轻应激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心理状态,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功能 路径化护理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并发症
下载PDF
对比DEB-TACE与c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海涛 刘尚大 +2 位作者 韦广旭 许康祥 周鹏程 《肝脏》 2022年第12期1292-1295,1308,共5页
目的比较载药微球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与传统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C患者35例,其中17例接受DEB... 目的比较载药微球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与传统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CC患者35例,其中17例接受DEB-TACE治疗,18例接受cTACE治疗。术后4~8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进行评估,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记录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并进行对比,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呕吐及发热的程度则根据CTCAE 4.0版评价。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患者的肝功能。结果DEB-TACE组患者的整体肿瘤客观反应率(ORR)高于cTACE组(58.8%比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EB-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9,24)个月,cTACE组为12(8,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但DEB-TACE组患者的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高于cTACE组(94.1%比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以腹痛为著(94.1%比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TACE治疗无远处转移的不可切除的ICC安全有效,短期疗效优于cT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肝内胆管细胞癌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氧化应激的作用和机制探索
3
作者 修建平 杨朝爱 +3 位作者 刘禧澳 潘乾禹 韦广旭 王卫星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7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及氧化应激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应用10 ng/ml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诱导HSCs活化,以5μmol/L剂量的ATRA处理48 h。检测细胞生长活力和表型标志物表达的变化,评价ATRA对HSC...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及氧化应激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应用10 ng/ml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诱导HSCs活化,以5μmol/L剂量的ATRA处理48 h。检测细胞生长活力和表型标志物表达的变化,评价ATRA对HSCs活化的影响;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变化,评价ATRA对HSCs氧化应激的影响;检测自噬标志物表达和自噬流的变化,评价ATRA对HSCs自噬活性的影响。结果与PDGF-bb组相比,ATRA处理的HSCs生长活力显著降低(P<0.01),α-SMA和Collagen I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ROS和MDA显著减少(P<0.01),GSH显著增加(P<0.01),抗氧化基因NRF2、HO-1和ATF4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同时自噬标志物Beclin 1和LC3 II/I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自噬流信号显著降低。结论ATRA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HSCs活化,降低HSCs的氧化应激水平和自噬活性,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肝星状细胞 激活 氧化应激 自噬
下载PDF
帕洛诺司琼、托烷司琼、昂丹司琼预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所致呕吐疗效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吴双 吴丹 施一翔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57-860,共4页
目的比较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昂丹司琼用于预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使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术前1 h内静脉滴注,B... 目的比较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昂丹司琼用于预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使用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术前1 h内静脉滴注,B组使用盐酸昂丹司琼胶囊8 mg术前1 h口服,C组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25 mg术前1 h内静脉注射。3组患者术后不再使用其他止吐药,必要时予甲氧氯普胺10 mg肌内注射进行解救性止吐治疗。结果3组在预防急性呕吐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7.5%、65.0%、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延迟性呕吐时,C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到87.5%,高于A组(70.0%)和B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便秘、腹胀,症状轻微。结论帕洛诺司琼、托烷司琼、昂丹司琼预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所致恶心呕吐均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可控,但盐酸帕洛诺司琼对于延迟性呕吐的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帕洛诺司琼 呕吐
下载PDF
基于金的达标理论构建因地制宜个人防护装备穿脱原则的思考
5
作者 徐立 顾婕 +2 位作者 丁艳 谢明晖 曹洁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71-774,共4页
近年来国际传染病频发,一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标准预防成为讨论的焦点。而正确选择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是其中重要环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均提出了建议和指南,但在操作程序方面各指南类似,在实际执行指南环节和... 近年来国际传染病频发,一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标准预防成为讨论的焦点。而正确选择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PE)是其中重要环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均提出了建议和指南,但在操作程序方面各指南类似,在实际执行指南环节和构建实践程序过程中,医护人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比各指南更具体、更复杂。笔者结合自身曾经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队队员支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及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经验,聚焦PPE的穿脱,分析相关指南,并基于金的达标理论,构建因地制宜的PPE穿脱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E 达标理论 穿脱原则 个人防护装备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服穿着的一体化干预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洁 邱文娟 +1 位作者 谢明晖 陆小英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10期907-909,共3页
目的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穿医用防护服时不舒适、自身大量出汗等现象,探讨提高医务人员穿防护服舒适度,巩固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方法以疫情期间穿医用防护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 目的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穿医用防护服时不舒适、自身大量出汗等现象,探讨提高医务人员穿防护服舒适度,巩固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方法以疫情期间穿医用防护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穿医用防护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涂抹止汗剂、内穿吸汗服、防护服内层工作服口袋内放置食用级干燥剂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医务人员穿防护服舒适度及出汗程度。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舒适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出汗状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通过一体化干预模式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穿防护服舒适度,减少大汗淋漓发生率,减轻工作负担,确保防疫工作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用防护服 舒适度 出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