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军军事训练伤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1
作者 陈梦晨 隋钧皓 章浩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70-573,共4页
军事训练是部队在和平时期维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要方法。随着人民海军逐步走向“深蓝”,海军官兵训练任务日益繁重。海军官兵受空间和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发展有其特殊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海军军事训练伤... 军事训练是部队在和平时期维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要方法。随着人民海军逐步走向“深蓝”,海军官兵训练任务日益繁重。海军官兵受空间和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发展有其特殊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海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特征,探究自然环境、训练环境、任务时间和官兵状态等因素对训练伤的影响,加强训练伤防治措施教育,以期对海军军事训练伤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海军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谭鑫 张洪跃 +2 位作者 赵玉婵 秦春 许硕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13-2123,共11页
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将为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突破。目的:通过综述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它们的主要方法、技术和结果,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 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将为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突破。目的:通过综述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它们的主要方法、技术和结果,归纳总结并提出建议,希望形状记忆合金能够不断优化,为辅助和康复设备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变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形状记忆合金,应用进展,正畸,矫形,假肢,康复,特性,植入,力学性能,镍钛记忆合金,驱动”为中文检索词,以“Shape memory alloys,Application,Orthodontics,Orthopedic,Prosthetics,Rehabilitation,Properties,Implant,Drive,Progress,Prostheses”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9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耐腐蚀性、耐磨性、生物相容性、抗疲劳性和抗扭结性等特性,相比其他传统材料(不锈钢、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具有更低的弹性模量且无生物毒性,适合作为假体长期植入体内。由于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优异的力学性能,遂主要作为驱动元件或作为连接设备和人体的桥梁应用于假肢、矫形器和康复设备中。(2)使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元件能够减轻设备质量、消除噪声、容易操作、便于携带和更好地辅助关节运动等,比起使用气动、液压和电气驱动方法的设备优势明显。(3)另外形状记忆合金在变形时能够产生恒久、稳定的应力,相比不锈钢、钛合金和铝合金矫形器具有更高的材料回收率且不用频繁更换调整,所以在矫治畸形方面更具实用价值。(4)目前形状记忆合金在矫形器中应用最多,在镫骨假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最好。而由于技术及成本等的限制,形状记忆合金在假肢和康复设备中的应用较少,且缺乏对应用效果的大样本研究。(5)虽然形状记忆合金在辅助和康复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对形状记忆合金进行精准控制很难;形状记忆合金的冷却速度慢;无法对其变形速度进行控制;缺乏对不同性状形状记忆合金的对比研究和专家共识;形状记忆合金成本高,价格贵。(6)未来应注意开发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增加对比性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4D打印等)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研发出高性能的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矫形器 康复设备 假肢 形状记忆效应 驱动元件 超弹性 假体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血浆拓展性应用及相关成分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津杞 钱宝华 +1 位作者 许硕贵 顾海慧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5年第2期267-273,共7页
血浆是临床输血的常用成分,主要适应症是补充凝血因子,预防或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或出血倾向。血浆置换和康复期血浆治疗已经扩展了血浆输注的临床应用,研究发现血浆输注还可缓解皮肤病,促进角膜再生等。动物实验发现年轻血浆可... 血浆是临床输血的常用成分,主要适应症是补充凝血因子,预防或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或出血倾向。血浆置换和康复期血浆治疗已经扩展了血浆输注的临床应用,研究发现血浆输注还可缓解皮肤病,促进角膜再生等。动物实验发现年轻血浆可以通过恢复自噬,抑制凋亡,减少氧化应激和抗炎等途径抗衰老和缓解衰老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本文总结已发表的除康复期血浆治疗以外的血浆拓展性应用及相关成分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进展,探讨血浆拓展性应用及可能分子作用机制,为推动血浆内成分药品化和输血医学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异体共生 拓展性应用 蛋白组学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感染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牛云飞 季胤俊 +3 位作者 徐敏 周启荣 张皓琛 许硕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8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骨科创面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的40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骨科创面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的40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开放式引流治疗)与观察组(20例,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达到创面呈愈合状态时结束治疗,并随访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不同时间点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情况,治疗前与二期手术闭合创面后1 d的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与治疗7 d后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 d后、二期手术闭合创面后1 d两组患者GCQ评分均升高,两组患者二期手术闭合创面后1 d的GCQ评分均高于治疗1 d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相比于治疗前,二期手术闭合创面后1 d两组患者血清CRP、WBC、PCT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改善骨科创面感染患者的创面感染情况,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感染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术 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组织工程技术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彦军 孔令同 许硕贵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126-1131,共6页
肌腱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传统修复技术鲜能完全恢复肌腱原始结构与功能,如何加速并优化损伤肌腱的愈合,增加新生肌腱强度及防止肌腱粘连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严峻挑战,肌腱组织工程整合了材料工程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涉及使用多种... 肌腱损伤是临床常见病,传统修复技术鲜能完全恢复肌腱原始结构与功能,如何加速并优化损伤肌腱的愈合,增加新生肌腱强度及防止肌腱粘连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严峻挑战,肌腱组织工程整合了材料工程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涉及使用多种因素的组合来产生功能性结构,逐渐成为下一个有前途的修复技术。如何发挥这些元素最大的组织再生能力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未来的探索应集中在发现细胞、生物信号和支架的最佳组合上,从而产生模仿天然无损伤肌腱的再生组织。本文将从肌腱组织支架的构建、种子细胞的选择、愈合相关生物信号调控策略、总结与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深化对组织工程技术在肌腱损伤修复领域的理解,并为提出新的组织工程应用方案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损伤与修复 组织工程支架 种子细胞 生物信号
下载PDF
微血管无缝线吻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6
作者 赵玉婵 周启荣 +2 位作者 李启泉 谭鑫 许硕贵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61-465,共5页
血管损伤尤其是微血管损伤是外科创伤中常见的类型,血管吻合是创伤外科中重要的操作技术,在器官移植、创伤修复和肢体再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缝线吻合是血管吻合操作的金标准,但吻合直径<3 mm的微血管对外科医师经验和技术依赖... 血管损伤尤其是微血管损伤是外科创伤中常见的类型,血管吻合是创伤外科中重要的操作技术,在器官移植、创伤修复和肢体再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缝线吻合是血管吻合操作的金标准,但吻合直径<3 mm的微血管对外科医师经验和技术依赖性较强,同时血管缝线吻合本身可能引入新的创伤,在微血管吻合中该损伤更为显著。为降低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额外的内膜损伤,无缝线血管吻合技术作为缝线血管吻合的补充技术被逐步开发并应用于微血管吻合。本文综述了粘合吻合、激光辅助吻合、血管内支架辅助吻合、血管吻合器四个技术中应用于微血管的研究,探讨不同无缝线吻合技术在针对微血管吻合时的优劣,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微血管无缝线吻合 粘合吻合 激光辅助吻合 血管内支架 血管吻合器
下载PDF
移动医疗技术在关节置换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傅利勤 刘浩怡 吴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60,共4页
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病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量逐年递增[1-2]。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2],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更多[3]。但是,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结局并不尽如人意[2-3]。康复锻炼依从性... 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病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量逐年递增[1-2]。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2],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更多[3]。但是,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结局并不尽如人意[2-3]。康复锻炼依从性差被视为影响患者康复结局的重要因素[4-5]。调查[6-7]显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率仅为60%~80%,完全依从率只有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康复锻炼 依从性 移动医疗 可穿戴设备
下载PDF
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8
作者 施忠民 陈城 +30 位作者 马燕红 姜迎萍 郭秦炜 华英汇 魏世隽 桂鉴超 朱永展 杨云峰 王旭 张晖 陈凯 洪建军 曾宪铁 史冬泉 黄崇侠 刘国辉 陶旭 高鹏 苏佳灿 洪劲松 江少华 徐海林 武勇 马昕 胡跃林 王正义 徐向阳 张建中 俞光荣 唐康来 姜保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宣教、软组织肿胀处理、疼痛管理、支具保护和负重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和平衡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基本功能恢复训练和运动专项训练、出院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康复 术后
下载PDF
外泌体调控Notch信号通路活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葛鑫宇 唐昊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95-99,共5页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膜性囊泡,能够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远距离传输生物学信息的载体。Notch信号通路作为一个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Notch受体、Notch配体及负责胞内信...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膜性囊泡,能够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远距离传输生物学信息的载体。Notch信号通路作为一个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Notch受体、Notch配体及负责胞内信号传导的效应器分子。外泌体在调控Notch信号通路时,主要依靠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发挥作用。外泌体对Notch受体、配体及胞内效应器分子均有调控作用。外泌体调控Notch受体时信号传导是按照外泌体-Notch受体-胞内效应器分子这一流程进行的,Notch受体是Notch信号通路中最重要的环节。外泌体调控Notch配体时信号传导是按照外泌体-Notch配体-Notch受体-胞内效应器分子这一流程进行的,外泌体对Notch配体的调控是基于完整的Notch传导途径,其级联放大效应更明显。外泌体调控胞内效应器分子时信号传导是按照外泌体-胞内效应器分子这一流程进行的,这种调控方式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外泌体对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不同环境、不同细胞中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NOTCH信号通路 传导途径 活化
下载PDF
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丽丽 汪星 陈建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3期319-324,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防控体系,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照奥马哈系统管理框架和内涵,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人口学信息、病情特征、临床治疗等明确谵妄发生的风险点,制订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防控方案及符... 目的构建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防控体系,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照奥马哈系统管理框架和内涵,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人口学信息、病情特征、临床治疗等明确谵妄发生的风险点,制订老年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谵妄防控方案及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谵妄防控交接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谵妄护理防控的老年骨科创伤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长海医院收治的111例行手术治疗并行常规护理的老年骨科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围手术期谵妄防控方案实施前后患者的谵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谵妄防控干预后至术前1 d时的谵妄风险评分较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内的谵妄风险虽有提高,但经谵妄防控干预后至术后7 d时的谵妄风险评分较术后3 d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为14.2%(17/120),低于对照组的24.3%(2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构建的围手术期谵妄防控方案可以降低老年骨科创伤患者的谵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围手术期护理 谵妄 创伤 奥马哈系统
原文传递
驻某岛礁官兵疾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培菊 张赫 +2 位作者 刘芬 吉小雨 李啸群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41-546,共6页
目的调查驻某岛礁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就诊于某岛礁医院的856例患者(对应病历12726份)临床资料,包括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病情资料,对驻岛官兵疾病情况展开分析。结果856例患者的12726... 目的调查驻某岛礁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就诊于某岛礁医院的856例患者(对应病历12726份)临床资料,包括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病情资料,对驻岛官兵疾病情况展开分析。结果856例患者的12726份病历中,按挂号科室划分占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骨科(29.81%)、皮肤科(20.09%)、呼吸内科(15.23%),该3类系统性疾病占驻某岛礁官兵病历总数的65.13%。856例患者的12726份病历共包括165种疾病,其中病历数占比前5种疾病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13.83%)、软组织损伤(9.90%)、腰椎病(5.47%)、关节扭伤(4.00%)、湿疹(3.93%),占总病历的37.13%。病历数占比前15种疾病病历数合计7820份,占总病历数的61.45%。不同年龄段驻岛官兵各科疾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岁、31~40岁的驻岛官兵骨科、呼吸内科、皮肤科疾病占比较高,而41~50岁、≥51岁的驻岛官兵以呼吸内科、皮肤科、骨科、口腔科疾病占比较高。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驻岛时长与患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湿疹、关节炎、龋齿显著相关,体重指数与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显著相关。结论骨科、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疾病是驻岛礁官兵的多发疾病,且不同年龄段的驻岛礁官兵各科疾病类型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驻岛礁官兵体重指数与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关系较大,而累计驻岛时间与患运动系统疾病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 官兵 常见病 多发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带线铆钉微创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凡杰夫 王杨凯 +1 位作者 沈志龙 张欣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比较带线铆钉微创缝合与常规切开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采用带线铆钉微创缝合治疗(微创组)59例,其中男58例,女1例,年龄... 目的比较带线铆钉微创缝合与常规切开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采用带线铆钉微创缝合治疗(微创组)59例,其中男58例,女1例,年龄35(30,37)岁。采用常规切开缝合治疗(切开组)44例,其中男40例,女4例,年龄33(30,38)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患者满意度、住院费、拆线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手术至拄拐行走和正常行走时间,术后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等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9(17,25)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小于切开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拆线时间、术后制动时间、手术至拄拐行走和正常行走时间均显著小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切开缝合,带线铆钉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切口小、术后康复快、患者满意度高,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南沙某岛礁感冒高发季人群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
13
作者 刘栋 许硕贵 +4 位作者 毕宏达 夏阳 赵倩 顾群 柏愚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调查南沙某岛礁2020年7月普通感冒暴发流行的情况及原因,了解官兵对感冒防治常识的认知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及推进科学施训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沙某岛礁部队官兵及工程作业人员731人,基于微信“问卷星”平台设计并发放问卷,... 目的调查南沙某岛礁2020年7月普通感冒暴发流行的情况及原因,了解官兵对感冒防治常识的认知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及推进科学施训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沙某岛礁部队官兵及工程作业人员731人,基于微信“问卷星”平台设计并发放问卷,后台回收数据,对某岛礁2020年7月普通感冒暴发流行的情况,如感冒病情、感冒后单位采取的措施及其对病情的影响、普通官兵对感冒的认知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人员基本情况、暴露的危险因素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20年7月该岛礁普通感冒患病率为42.68%。既往感冒频率、户外长时间淋雨、密切接触感冒患者为导致感冒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位采取的措施对改善病情、控制流行产生了积极影响。部分人员对感冒的基本常识认知不足。结论为防止岛礁普通感冒流行的出现,应加强健康教育,落实科学施训,做好公共卫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感冒 南沙岛礁 科学施训 问卷星
下载PDF
软骨稳态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鲁豫 张涛 +2 位作者 李嘉萌 潘思华 崔进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4,共8页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进行性软骨退行性变为特征的关节疾病。OA可由多种病因诱发,而关节软骨稳态破坏被认为是OA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了解软骨退行性变的分子水平变化对未来寻找OA新型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软骨退行性变...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进行性软骨退行性变为特征的关节疾病。OA可由多种病因诱发,而关节软骨稳态破坏被认为是OA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了解软骨退行性变的分子水平变化对未来寻找OA新型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软骨退行性变的角度对OA的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分子,以及新型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A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软骨退行性变
下载PDF
皮肤类器官构建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涛 崔进 苏佳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严重创伤致大面积皮肤缺损发生率高、危害大、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是临床常见难题。大面积皮肤缺损难以自愈,主要采用皮肤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自体皮瓣移植来源有限,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人... 严重创伤致大面积皮肤缺损发生率高、危害大、治疗困难、预后较差,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是临床常见难题。大面积皮肤缺损难以自愈,主要采用皮肤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自体皮瓣移植来源有限,会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人工皮肤机械完整性差、无法整合,会形成瘢痕,同时也有免疫排斥的风险。皮肤类器官技术能够高度模拟人体皮肤组织及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创面治疗上的不足,为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目前,皮肤类器官的构建方法相对较为成熟,但现有皮肤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相对较为单一,与真实的人体皮肤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每种构建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哪种构建方法最佳尚无定论。因此,笔者从类器官与皮肤类器官技术及皮肤类器官的构建方法两方面对皮肤类器官构建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构建结构及功能更为复杂的皮肤类器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伤口愈合 类器官 干细胞 三维培养
原文传递
3D打印皮肤成体干细胞来源类器官人工皮肤修复小鼠皮肤缺损
16
作者 张涛 崔进 +1 位作者 刘媛媛 苏佳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构建3D打印皮肤成体干细胞来源类器官人工皮肤并探讨其修复小鼠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2∶1∶1制备细胞混合悬液,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球的形态变化。培养... 目的构建3D打印皮肤成体干细胞来源类器官人工皮肤并探讨其修复小鼠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将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2∶1∶1制备细胞混合悬液,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球的形态变化。培养7 d后收集细胞球,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真皮、表皮及血管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及结构分布情况。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类器官人工皮肤,观察打印出的人工皮肤的形态。将10只免疫缺陷balb/c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水凝胶组和类器官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建立直径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水凝胶组创面覆盖水凝胶敷料,类器官组创面覆盖相同大小类器官人工皮肤。建模后0、4、8、12及16 d观察两组创面愈合大体情况及创面愈合率。建模后16 d时创面皮肤取材,HE染色观察创面表皮角化情况及表皮真皮连接情况,Masson染色观察创面胶原纤维的疏松致密程度及真皮层纤维厚度。结果(1)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混合悬液在超低吸附培养板中可自聚集形成细胞球;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球体积逐渐增大。(2)细胞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球外层表达表皮标志物如角蛋白(K)1、K10及K14,核心表达真皮标志物如波形蛋白(VIM)及血管标志物CD31,即表皮位于球体的外层,真皮和血管位于球体的中央,符合皮肤类器官的结构特点。(3)3D打印出的类器官人工皮肤呈圆形透明状,直径10 mm,厚度1 mm。(4)小鼠创面大体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小鼠创面面积随治疗时间延长均有缩小,类器官组创面愈合速度更快,建模后4 d时即出现明显上皮化,16 d时创面基本愈合。建模后0 d时两组创面外观无差异;建模后4、8 d时类器官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1.7±1.0)%、(52.4±5.4)%,水凝胶组分别为(24.3±6.8)%、(45.4±7.0)%(P>0.05);建模后12、16 d时类器官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8.6±8.0)%、(91.1±5.6)%,水凝胶组分别为(58.5±5.4)%、(71.9±7.8)%(P<0.01)。(5)创面皮肤HE染色结果显示,类器官组表皮角化更好,表皮层更完整,表皮与真皮贴附良好,连接紧密;水凝胶组表皮角化不全且表皮与真皮明显分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创面真皮层均由胶原纤维结构生成,呈蓝色网状结构,但类器官组创面胶原纤维结构更加致密,真皮层纤维厚度更小;而水凝胶组胶原纤维结构松散,真皮层胶原纤维厚度更大。结论皮肤成体干细胞在3D培养条件下可形成皮肤类器官,并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类器官人工皮肤。与水凝胶敷料相比,类器官人工皮肤可明显提高小鼠皮肤缺损创面愈合速率,创面表皮角化程度更好,表皮与真皮连接更紧密,并且创面胶原纤维结构更加致密,真皮层纤维厚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成体干细胞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骨性关节炎与生物节律关系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牛鲁豫 李嘉萌 +2 位作者 张涛(综述) 潘思华 崔进(审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生物节律在机体大多数的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几乎所有细胞都会在生物钟的调控下使自身与外部环境相适应,遵循24 h周期的分子活动,表现出节律性。这种昼夜节律受到中枢和外周神经的双重调控,前者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神... 生物节律在机体大多数的生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几乎所有细胞都会在生物钟的调控下使自身与外部环境相适应,遵循24 h周期的分子活动,表现出节律性。这种昼夜节律受到中枢和外周神经的双重调控,前者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神经元控制,后者则是通过细胞中的时钟基因控制[1]。精细的节律调控使生物体在不同的时间表达不同含量的分子,从而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旦正常的昼夜节律被打乱,会在组织中出现节律振荡,无法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作出有效的适应,从而打破正常的组织稳态,进而引起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生物钟 昼夜节律 时钟基因 时间疗法
原文传递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浩 庄新晨 +6 位作者 盛世豪 张涛 崔进 周启荣 潘思华 陈晓 苏佳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4例, 女32例;年... 目的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4例, 女32例;年龄19~71岁[(49.2±14.9)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度33例, 旋前外旋型4度13例。25例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改良入路组), 2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术后3 d和1周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术后患肢麻木及伤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1个月[(14.8±2.2)个月]。术后3 d两组VAS、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周改良入路组VAS为3.0(3.0, 4.0)分, 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的4.0(3.0, 5.0)分(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改良入路组背伸活动度为(11.8±2.8)°, 显著大于传统入路组的(8.1±3.5)°(P<0.01)。末次随访时两组Baird-Jack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传统入路组4例出现患肢麻木, 2例伤口皮肤坏死, 改良入路组无患肢麻木及伤口皮肤坏死出现(P<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与传统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 但前者具有疼痛减轻、踝关节背伸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郭嘉炜 陈晓 苏佳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1-487,共7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在骨质疏松症基础上发生的骨折,又称脆性骨折。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骤升,随之而来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增加,骨创伤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般骨折的共性和自身特殊性,治...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在骨质疏松症基础上发生的骨折,又称脆性骨折。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骤升,随之而来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增加,骨创伤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般骨折的共性和自身特殊性,治疗充满挑战。与此同时,交叉学科的兴起与骨代谢基础研究的深入为提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带来诸多机遇。笔者从疾病认知、骨折评估、药物研发、内置物设计、术后康复及再骨折预防等方面系统阐述和分析我国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康复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误区与“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 被引量:13
20
作者 胡衍 陈晓 苏佳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相对于普通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存在骨质量低下、骨缺损严重和骨愈合缓慢等难题,其治疗与康复具有相当难度,针对当前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诊疗的主要问题,“三位一体”骨修复...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相对于普通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存在骨质量低下、骨缺损严重和骨愈合缓慢等难题,其治疗与康复具有相当难度,针对当前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诊疗的主要问题,“三位一体”骨修复策略强调积极抗骨质疏松、合理骨植入和加速骨愈合观念。笔者重点总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误区和修复策略•期望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同时推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规范化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考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修复外科手术 三位一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