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使命⁃2023”任务医院船健康体检系统模块的优化与应用评价
1
作者 边琪 汤玮 +2 位作者 张培谦 时冬辰 路小娟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优化“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体检模块功能,提升“和谐使命⁃2023”任务中健康体检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分析现有模块的结构功能,根据海外医疗服务健康体检需求进行模块功能升级,增加中英文对照双语模块,建立双语总检报... 目的优化“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体检模块功能,提升“和谐使命⁃2023”任务中健康体检的效率与质量。方法分析现有模块的结构功能,根据海外医疗服务健康体检需求进行模块功能升级,增加中英文对照双语模块,建立双语总检报告模板。对比体检系统模块优化前和优化后报告出具时间、报告质量和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体检系统模块优化后,实现了便捷的中英文对照体检诊断和建议选择,出具全面而确切的总检报告建议,体检报告出具时间缩短[(34.0±19.1)min/份vs.(22.5±11.6)min/份,P<0.001]、报告质量提升,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从38.5%上升至92.3%。结论医院船体检系统模块的优化,有效提高了体检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系统的易用度,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和谐使命⁃2023”任务中的健康体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使命 医院船 体检系统 优化 应用评价
下载PDF
某岛礁医院成功抢救重症热射病患者的经验与思考
2
作者 柏愚 刘栋 +6 位作者 毕宏达 邵卓 夏阳 唐春霞 王春 全知怎 许硕贵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92-293,333,共3页
目的总结某岛礁医院成功抢救重症热射病患者的经过以及对救治过程的思考,为岛礁环境下热射病诊治提供新思路,以期降低重症热射病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非必要后送。方法采用病例报告的形式,对1例在训练中发病、随后在岛礁医院... 目的总结某岛礁医院成功抢救重症热射病患者的经过以及对救治过程的思考,为岛礁环境下热射病诊治提供新思路,以期降低重症热射病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非必要后送。方法采用病例报告的形式,对1例在训练中发病、随后在岛礁医院获得成功救治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1例重症热射病患者在没有血气分析、肾脏功能监测等医疗条件下,在岛礁医院救治成功。结论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岛礁医院,通过重视平时科普宣教,强调诊疗的合理规范、充分利用常规检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时联动前后方,有望提高热射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岛礁医院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培养模式下海军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
3
作者 王万敏 程小龙 +4 位作者 杨爽 赵家义 佟智颖 商艳 韩一平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模式对海军全科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1年医院全科医学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76名海军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4名学员实施海军全科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对照组42名学员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模式对海军全科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1年医院全科医学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76名海军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4名学员实施海军全科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对照组42名学员实施常规海军全科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学员在不同培养模式下理论知识水平、科研能力自我评价、文章发表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学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理论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科研能力自我评价中,试验组学员在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员发表论文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结论海军全科规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对规培学员发现科研问题、查阅文献及科研设计方面的培养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海军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
下载PDF
肌少症与老年肺炎的发生及预防策略
4
作者 黄怡 杨梦 刘航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肌少症与肺炎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且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疾病负担密切相关。肌少症会引起老年人机体功能障碍,也会影响肺炎的发生及预后。而肺炎的发生也会增加肌少症的患病风险,或加重肌少症。本文将从肌少症与肺炎的关系展开探讨,... 肌少症与肺炎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且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疾病负担密切相关。肌少症会引起老年人机体功能障碍,也会影响肺炎的发生及预后。而肺炎的发生也会增加肌少症的患病风险,或加重肌少症。本文将从肌少症与肺炎的关系展开探讨,重点关注肌少症与老年肺炎发生的发病和预后及相关预防策略,旨在减少老年肺炎引起的社会健康问题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肺炎 老年人群 预防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平台的学导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江 朱成杰 +2 位作者 胡文富 商艳 白冲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16期93-95,共3页
探索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学导式教学法,以提高呼吸内科教学水平和规培医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学导式教学法 呼吸内科
下载PDF
上海市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曾铖 金奕滋 +21 位作者 李婷 章真 梁晓华 唐曦 刘天舒 李琦 沈赞 姜斌 王理伟 张俊 陈思宇 周彩存 高勇 臧远胜 李恒宇 董宇超 湛先保 钟薏 刘苓霜 秦悦农 胡夕春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9-10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与CINV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改善CINV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16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37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横断面研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V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上海市CINV管理与指南符合率较5年前有显著改善。对于接受高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指南符合率从21.6%提升至67.0%。对于接受中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抑制剂的使用并不能显著降低CINV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方案是CINV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方案是影响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优先关注药物本身的致吐风险,做好风险评估,严格遵循指南,从而最大化地控制CI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癌症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促进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及黏蛋白和炎症因子分泌的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范韵鑫 冯秀敏 +3 位作者 朱广林 张景熙 董宇超 白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对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收集烟熏和脂多糖诱导造模的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与16HBE气道上皮细胞共培养。使用外泌体分离试剂盒提取... 目的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对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收集烟熏和脂多糖诱导造模的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与16HBE气道上皮细胞共培养。使用外泌体分离试剂盒提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外泌体,PCR检测外泌体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采用miR-380模拟物(miR-380 mimic)过表达miR-380,小干扰RNA(siRNA)敲低16HBE细胞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TM迁移实验检测16HBE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黏蛋白5AC(MUC5AC)、MUC5B、MUC2、CFTR的表达,ELISA检测16HBE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促进16HBE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上调16HBE细胞黏蛋白和TNF-α、IL-6的表达。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380明显上调。过表达miR-380及敲低CFTR均可下调16HBE细胞的CFTR表达并显著增强16HBE细胞的增殖和和迁移能力、促进16HBE细胞MUC5AC、MUC5B、MUC2表达和TNF-α、IL-6分泌。结论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增强16HBE细胞的增殖及黏蛋白表达和炎症因子分泌,可能与COPD肺泡巨噬细胞外泌体过表达miR-380并下调气道上皮细胞CFT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气道上皮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380(miR-380)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
原文传递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综合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梦 黄怡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更容易罹患肺炎,且随着年龄增高,其死亡率逐渐增高。因此,加强老年人肺炎的综合预防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预防措施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注射疫苗和应用免疫增强剂加强其免疫功能,以及生活...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更容易罹患肺炎,且随着年龄增高,其死亡率逐渐增高。因此,加强老年人肺炎的综合预防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预防措施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注射疫苗和应用免疫增强剂加强其免疫功能,以及生活卫生习惯的改变、口腔卫生护理、基础疾病管理和器官功能状态调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炎 预防
下载PDF
定量CT分析在评估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张艺菲 李翔 +1 位作者 田森 白冲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手术切除是目前肺癌患者最有可能治愈的治疗方式,术前需准确评估患者肺功能,从而预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胸部CT图像经过定量分析可以挖掘大量信息,补充肺功能参数的不足,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文章就定量CT(QCT)分析在评估肺癌手... 手术切除是目前肺癌患者最有可能治愈的治疗方式,术前需准确评估患者肺功能,从而预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胸部CT图像经过定量分析可以挖掘大量信息,补充肺功能参数的不足,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文章就定量CT(QCT)分析在评估肺癌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和预测术后肺功能进行综述,从QCT分析的指标、QCT分析肺气肿、Q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QCT分析预测肺癌术后肺功能四个方面展开论述。QCT是评估患者肺功能的无创可行工具,与肺功能检查结合精确评估患者术前肺功能和预测术后肺功能。未来可以将QCT、定量MRI、PET/CT等成像技术结合,弥补各自的数据死角,还可以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整合放射组学与临床信息,进行个性化的术前规划,在完整切除病灶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基础上保留更多正常的肺组织,向精准医疗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肺功能 肺癌手术 肺气肿
原文传递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汇 唐淑慧 +1 位作者 程岚 张玲娟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8例行机械通气EN的患者及6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8例行机械通气EN的患者及60例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6月符合条件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符合条件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经FMEA优化后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统计分析2组患者高危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高危失效模式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及观察组ICU护士对预防误吸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危失效模式风险优先指数、高危失效模式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下降;观察组ICU护士对预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明显提高,与实施FMEA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FMEA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误吸 预防 ICU 护理
下载PDF
八段锦与有氧运动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池峰 戈霞晖 +3 位作者 肖华 许靖 付佑辉 白冲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对比八段锦与有氧运动训练两种不同康复模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就诊的1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八段锦组和对照组。在COPD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八段锦... 目的对比八段锦与有氧运动训练两种不同康复模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就诊的18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八段锦组和对照组。在COPD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八段锦组采用八段锦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有氧踏车运动训练,治疗6个月。并对患者每3个月进行1次全面评估,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COPD评估测试问卷评分(CAT评分)、Borg评分、AD评分,评价肺康复效果。通过检测血中CD3、CD4、CD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干预前八段锦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八段锦组肺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干预前八段锦组6MWT、CAT评分、Borg评分、A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八段锦组6MWT、CAT评分、Borg评分、A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6个月时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3个月时(P<0.05)。干预前八段锦组CD3、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八段锦组CD3、CD4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CD3、CD4水平均优于治疗3个月时(P<0.05)。结论将八段锦应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康复训练中并长期坚持下去,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康复效果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八段锦 有氧运动训练 康复
下载PDF
Mini-CEX测评在本科规培医师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蒲瑾 葛文姝 石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7期175-176,共2页
目的 探讨Mini-CEX测评在本科规培医师培养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新入职的30名本科规培医师,应用长海医院版Mini-CEX测评量表对受训医师进行评估,每名规培医师受训期间共接受4次考核,经过Mini-CEX... 目的 探讨Mini-CEX测评在本科规培医师培养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新入职的30名本科规培医师,应用长海医院版Mini-CEX测评量表对受训医师进行评估,每名规培医师受训期间共接受4次考核,经过Mini-CEX考核,受训医师总结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技能。结果末次Mini-CEX各测评项目成绩显著高于初次(P<0.05),教师和受训医师满意度均达90%以上。结论 Mini-CEX是一种方便易行、成效显著的测评工具,在本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和考核中具有优势和可操作性,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本科规培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能力 效果评估 满意度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营养状况现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唐淑慧 王汇 +2 位作者 夏陈成 凤美娟 赵金晶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行化疗病人的营养状态及支持的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上海长海医院75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行化疗的病人为调查对象... 目的:通过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行化疗病人的营养状态及支持的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上海长海医院75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行化疗的病人为调查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表和病人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进行营养不良分级,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57例消化道肿瘤病人中存在营养风险的占35.4%,其中可疑营养不良占19.4%,中度营养不良占54.8%,重度营养不良占25.7%。最近2周体质量变化、有无"无食欲"、"呕吐"、"腹泻"、"疼痛"等症状以及年龄≥65岁是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营养支持现状:87.3%的病人接受营养教育,66.4%接受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单纯化疗的消化道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营养状况的主要原因,做好症状管理以及规范营养支持是改善该类病人营养状况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营养支持 营养风险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致皮肤毒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唐淑慧 侯黎莉 王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5-37,共3页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致皮肤毒性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首次免疫治疗后的第1~21天持续追踪其皮疹和瘙痒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首个免疫治疗周期后患者皮疹发生率31.82%...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致皮肤毒性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首次免疫治疗后的第1~21天持续追踪其皮疹和瘙痒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首个免疫治疗周期后患者皮疹发生率31.82%,瘙痒症发生率为18.18%,皮疹、瘙痒以1~2级为主。不同性别、过敏史、TNM分期、化疗史的免疫治疗患者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过敏史、TNM分期、化疗史的免疫治疗患者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免疫治疗后,皮肤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不高,但仍需积极干预,尤其重视女性、有过敏史、化疗史及肿瘤晚期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皮肤毒性 瘙痒 皮疹 护理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PD-1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帆 柴荣 +3 位作者 周慈航 赵家义 高雪峰 韩一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8-316,共9页
目的:探究炎症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动态监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PD-1治疗的222例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应用ROC曲线计算最佳截断... 目的:探究炎症标志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抗PD-1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动态监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PD-1治疗的222例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应用ROC曲线计算最佳截断值并将炎症指标分为高和低水平两组。以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各炎症标志物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估算PFS和OS的风险比。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各炎症标志物基线水平高和低两组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相关性,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基线)与首次PR、PD时及发生irAE时各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清炎症标志物NLR、MLR、PLR、LDH、CRP和IL-6基线水平升高与患者的PFS和OS显著缩短有关(圴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升高的PLR、MLR和LDH是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NLR、LDH、CRP和IL-6水平在患者首次获得PR时显著降低(P<0.05或P<0.01),LDH、CRP、IL-6和TNF-α水平在出现PD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发生irAE时,LDH、CRP、IL-6、IL-10和TNF-α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晚期NSCLC抗PD-1治疗中炎症标志物水平的下降提示患者病情改善,其水平的上升则提示病情进展且与irAE的发生相关,动态监测炎症标志物可以预测抗PD-1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助于筛选抗PD-1治疗的最佳晚期NSCLC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炎症标志物 PD-1抑制剂 预后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胸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凡 张景熙 白冲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9期1719-1723,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最新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13.7%,且死亡率不断上升,日益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沉重负担。目前慢阻肺诊断、严重程度分级、患者分组、预后判断及各种治疗后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最新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13.7%,且死亡率不断上升,日益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沉重负担。目前慢阻肺诊断、严重程度分级、患者分组、预后判断及各种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方法,主要依赖于症状、病史等临床特征及肺功能(PFT)指标,胸部影像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标本 气道壁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临床医生 胸部CT 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情进展
下载PDF
靶向DNA损伤应答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松韵 万志杰 +2 位作者 曹曦元 杨彦勇 白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8-844,共7页
小细胞肺癌(SCLC)是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增殖速度快、早期转移及预后差的特点,5年生存率仅7.2%。DNA损伤应答(DDR)是机体在面对DNA损伤及复制应激时,通过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阻滞细胞周期来促进DNA损伤修复,避免未修复的DNA损伤诱导程序... 小细胞肺癌(SCLC)是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增殖速度快、早期转移及预后差的特点,5年生存率仅7.2%。DNA损伤应答(DDR)是机体在面对DNA损伤及复制应激时,通过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阻滞细胞周期来促进DNA损伤修复,避免未修复的DNA损伤诱导程序性死亡的过程。SCLC具有突变负荷高、基因组不稳定的特征,普遍存在p53及RB1功能失活,致使细胞周期G_(1)/S检查点缺陷,因而更加依赖后续的S、G_(2)/M检查点进行周期阻滞和DNA损伤修复以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及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因此,在基于致DNA损伤的放化疗应用背景下,抑制周期检查点以促进周期进程、增加DNA损伤及抑制DNA损伤修复成为SCLC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靶向DDR及其通路关键分子(PARP、ATR、CHK1/2、WEE1、ATM、Aurora A)抑制剂在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CLC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DNA修复 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鑫 姜晓瑜 +4 位作者 水锨崎 周雅梅 唐猛 李宁 董洁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5期354-356,共3页
虚拟现实技术(VR)凭借其仿真性、可交互性及沉浸式体验的优势,成为临床教学的新技术手段。VR技术在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此前未见报道。该研究选取胸心外科轮转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员,随机分为VR辅助教学组和传统多媒体教... 虚拟现实技术(VR)凭借其仿真性、可交互性及沉浸式体验的优势,成为临床教学的新技术手段。VR技术在胸心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此前未见报道。该研究选取胸心外科轮转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员,随机分为VR辅助教学组和传统多媒体教学组,探讨二者教学效果差异。结果表明,VR组的平均出科考试成绩及主观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且VR组学员在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P<0.05)。由此推断,VR技术凭借其技术优势,能显著提高胸心外科临床教学质量,提升学员学习兴趣,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外科 虚拟现实技术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浆膜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评价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亚忻 冯秀敏 +5 位作者 张景熙 黄怡 韩一平 赵立军 董宇超 白冲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88-191,195,共5页
目的分析浆膜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并探索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34例病例,其中使... 目的分析浆膜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并探索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34例病例,其中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浆膜腔内注射的病例(贝伐珠单抗组)共15例,使用注射用香菇多糖浆膜腔内注射的病例(香菇多糖组)共19例,治疗4周后记录2组恶性胸腔积液控制情况。记录贝伐珠单抗组病例治疗前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值、血D-二聚体值、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是否突变、免疫组化p53表达情况。结果贝伐珠单抗组(53.33%)较香菇多糖组(21.05%)缓解率更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贝伐珠单抗组患者中,缓解组患者血FDP数值[(9.33±4.93)mg/L]高于无缓解组FDP数值[(4.13±2.09)mg/L],经t检验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血D-二聚体值经t检验,EGFR基因、免疫组化p53经χ^(2)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1/15)。贝伐珠单抗组患者中有1例在治疗后第2天出现黑便,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多发溃疡,考虑与该药相关。结论浆膜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优于香菇多糖,是一种有效、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的局部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血FDP值对浆膜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疗效具有潜在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浆膜腔积液 贝伐珠单抗 浆膜腔内注射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下载PDF
器官保存液培养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强 张艳君 +6 位作者 薛晨 谈锦艳 马秀珍 姜倩倩 赵月秀 黄怡 李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2-837,共6页
目的了解器官保存液(PS)微生物培养结果与受者移植后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0年12月上海某三甲医院485例器官移植患者器官PS微生物培养结果,根据器官PS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依据不同菌株进一步分组... 目的了解器官保存液(PS)微生物培养结果与受者移植后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0年12月上海某三甲医院485例器官移植患者器官PS微生物培养结果,根据器官PS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依据不同菌株进一步分组,分析不同组患者移植后3个月内的感染情况。结果485例器官移植患者中,221例PS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5.57%,其中单一菌种142例(64.25%),2种菌54例(24.43%),≥3种菌25例(11.31%)。共分离病原菌327株,居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20.49%)、肺炎克雷伯菌(37株,11.31%)和大肠埃希菌(27株,8.26%)。分离出常见多重耐药菌47株(14.37%),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0株(42.5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18株(38.29%)。阳性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12.22%,27/221)数值高于阴性组(6.82%,18/2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3种菌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为32.00%(8/25),高于单一菌组的9.15%(13/142)(P=0.004);CRKP、白念珠菌阳性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分别为45.00%(9/20)、21.74%(5/23),均高于其他病原菌组的8.20%(15/183)(P值分别为<0.001、0.034)。结论常规监测器官PS培养结果对移植后感染防控具有指导意义,若PS培养CRKP、酵母菌或念珠菌阳性,建议立即进行相应抗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保存液 常规监测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