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平台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对神经内科护士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费才莲 谢娟 +1 位作者 张慧萍 丁小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平台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信息平台开展远程积极心理学读书会,上传积极心理学理论资料、正念练习语音资料等供护理人员学习和联系。干预前、干预3个月采用职业倦怠感量表、情感平...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平台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信息平台开展远程积极心理学读书会,上传积极心理学理论资料、正念练习语音资料等供护理人员学习和联系。干预前、干预3个月采用职业倦怠感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8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情绪耗竭、去人性化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个人成就感、情感平衡及幸福感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 <0. 05,P <0. 01)。结论基于信息平台的积极心理学干预,能显著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提升其幸福感,获得情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神经内科 信息平台 积极心理学理论 职业倦怠 幸福感指数 情感平衡
下载PDF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在神经内科规培中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尹又 马天君 庄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21期3389-3390,共2页
现代医疗要求医生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强的专业能力,尤其注重对于青年医生的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仍处于调整、发展阶段,其不仅要求参加培训... 现代医疗要求医生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强的专业能力,尤其注重对于青年医生的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仍处于调整、发展阶段,其不仅要求参加培训的青年医师具备一定的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还要求着规范化培训基地能够在带教过程中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从而真正有效地对青年医生提供临床帮助。该文将对神经内科规培生临床带教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及思考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带教
下载PDF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晓闻 庄建华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5期901-905,共5页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是一种由一定频率声音、震动或电流刺激所诱发的短潜伏期肌源性反应。VEMP分为颈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眼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随着对VEMP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产生机制的了解,VEMP被越来越多地运...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是一种由一定频率声音、震动或电流刺激所诱发的短潜伏期肌源性反应。VEMP分为颈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眼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随着对VEMP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产生机制的了解,VEMP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目前,VEMP在急性前庭神经元炎、耳骨硬化症、前半规管裂综合征、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等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多发性硬化、急性脑梗死、脑干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评估及治疗应用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下载PDF
论转化医学在神经病学专科培训中的实践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惠涓 程朝霞 +1 位作者 孙光霞 李雁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3期39-41,共3页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双向沟通的研究理念,是国际医学发展的新趋势。专科培训旨在规范与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阶段。神经病学作为内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独立二级临床学科,具有很强的... 转化医学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双向沟通的研究理念,是国际医学发展的新趋势。专科培训旨在规范与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阶段。神经病学作为内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独立二级临床学科,具有很强的专科特点,并且与多学科广泛交叉。本文探讨转化医学实践:透过医学演化,训练转化医学思维;利用临床资料,推动转化医学思维;搭建研究平台,开展转化研究实践。将转化医学理念融入神经病学专科培训中,指导专科医生从转化医学视角,拓展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能力,将有助于培养更专更精、具有持续发展力的专科医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神经病学 专科培训 专科医师 临床实践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激越行为可能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董振芳 程文彬 +4 位作者 刘禹 黄小革 曾勇华 张国威 尹又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478-1482,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常常合并一系列的精神症状。其中激越行为是AD中最具挑战性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对患者和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激越在AD中很常见且...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常常合并一系列的精神症状。其中激越行为是AD中最具挑战性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对患者和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激越在AD中很常见且精神状态持续存在,而在精神病中症状持续存在但不常见。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对AD激越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及护理方面,而对机制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较少。本文讨论了AD患者激越行为临床表现、机制及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加强了对AD伴激越行为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方便的血液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激越行为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癫痫共病睡眠障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与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晴晴 张亚男 +2 位作者 汤琪(综述) 王赞 赵忠新(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易感性的病理条件,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问题[1]。癫痫和睡眠障碍在普通人群中都是常见疾病。痫性发作、癫痫及抗癫痫药物均可以引起睡眠障...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易感性的病理条件,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问题[1]。癫痫和睡眠障碍在普通人群中都是常见疾病。痫性发作、癫痫及抗癫痫药物均可以引起睡眠障碍。根据2014年国际睡眠疾病分类第三版(ICSD-3),睡眠障碍包括8大类80余种疾病,健康成年人中睡眠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0%~18%,癫痫患者共病睡眠障碍的比率较高,成年癫痫患者睡眠障碍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4~3.0倍[2]。癫痫易合并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加重癫痫发作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因此,认识和治疗癫痫共病睡眠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睡眠障碍 治疗
下载PDF
COVID-19疫情期间失眠障碍的管理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赞 詹淑琴 +1 位作者 宿长军 赵忠新(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于2019年12月下旬被首次发现,并于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武汉被首次报道,后病例数量呈指数增长。1个月内报告的病例数超过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于2019年12月下旬被首次发现,并于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武汉被首次报道,后病例数量呈指数增长。1个月内报告的病例数超过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1],迅速蔓延至全国乃至全球。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OVID-19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失眠 管理
下载PDF
绝经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性激素及25-羟胆钙化醇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顾欢欢 李斐 +5 位作者 张照环 杨月嫦 高博 尚辰勇 庄建华 李焰生(点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血清性激素和25-羟胆钙化醇[25-(OH)-D_3]表达变化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共63例50~80岁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血清性激素和25-羟胆钙化醇[25-(OH)-D_3]表达变化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共63例50~80岁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黄体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和25-(OH)-D_3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与雌二醇、雌二醇与25-(OH)-D_3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疾病危险因素。结果 BPPV组患者血清雌二醇[15.67(10.96,22.15)pg/ml]和25-(OH)-D_3[(24.24±1.05)n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雌二醇:31.78(25.60,39.50)pg/ml,25-(OH)-D_3:(27.62±0.76)ng/ml],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68,P=0.000;t=-2.605,P=0.010),而黄体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两组受试者血清雌二醇与25-(OH)-D_3水平无关联性;但对照组年龄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rs=-0.263,P=0.038),BPPV组二者则无关联性。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血清雌二醇和25-(OH)-D_3水平降低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雌二醇和25-(OH)-D_3水平降低可能是女性绝经后罹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耳石膜 骨化二醇 性腺甾类激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联合NeuroGamTM软件在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雷哲 吴寒 +10 位作者 欧颖晖 徐蒨 史昕 石珂清 赵倩华 丁晶 尹又 王修哲 刘学源 楼菁菁 刘兴党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8,共7页
本文拟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脑血流灌注差异,并评估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联合NeuroGam^(TM)软件在这三... 本文拟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脑血流灌注差异,并评估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联合NeuroGam^(TM)软件在这三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从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从上海多家综合性医院收集15名SCD患者、29名MCI患者及36名AD患者,所有受试者行神经心理测试和99m锝-双半胱乙酯(^(99m)TcECD)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自动化软件NeuroGam^(TM)对三组各Brodmann分区(Brodmann Areas,BA)的灌注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正常数据库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分析定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定性资料组间差异比较。SCD组和MCI组在BA 4~11,17~25,28,31~32,36~40及44~47的血流灌注水平均无显著差异。SCD组在BA 8-right(R)、20-left(L)、21R、23L、23R、24L、31L、38L、38R、45R的平均灌注值显著高于AD组(p<0.0167)。MCI组在BA 21R、23L、23R、31L、39L的平均灌注值显著高于AD组(p<0.0167)。与正常数据库相比,SCD组BA 24L、24R、28L、28R灌注水平减低;MCI组BA 21L、21R、23R、24L、24R、25L、25R、28L、28R、36L、36R、38R、47L灌注水平减低,AD组BA 21L、21R、22L、23L、23R、24L、24R、25R、28L、28R、32L、32R、36L、36R、47L灌注水平减低。SCD、MCI、AD脑血流灌注减低的程度和范围存在差异,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联合NeuroGam^(TM)软件在这三种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主观认知下降 脑血流灌注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慢性失眠临床诊断与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雁鹏 赵正卿 +2 位作者 王雯雯 庄建华 赵忠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87-490,共4页
慢性失眠的临床症状较为多样,临床诊断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睡眠参数和日间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内容提示慢性失眠患者存在一定的中枢功能和结构方面的改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 慢性失眠的临床症状较为多样,临床诊断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睡眠参数和日间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内容提示慢性失眠患者存在一定的中枢功能和结构方面的改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针对慢性失眠治疗的新型药物中,一部分侧重提高受体专一性以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一部分增加干预作用靶点以达到改善睡眠和调节情绪等多方面效果,为慢性失眠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诊断 神经影像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慢性失眠的发病机制与认知行为治疗 被引量:24
11
作者 赵正卿 李雁鹏 +2 位作者 向小霞 庄建华 赵忠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82-486,共5页
慢性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同个体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等环节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insomnia,CBT-I)从对失眠患者病理心理学基础的... 慢性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同个体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等环节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insomnia,CBT-I)从对失眠患者病理心理学基础的分析出发,将针对失眠治疗的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等一系列治疗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网络的远程CBT-I操作相对便捷,弥补了传统CBT-I的一些不足,成为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热点。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方式从不同角度出发,发挥各自方式的优势,提高慢性失眠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发病机制 认知行为治疗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指导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4
12
作者 庄建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0,共6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本文旨在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其临床特点,首先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前庭病理生理学,包括耳石和内淋巴比重及其与半规管空间位置关系、Flourens定律、Ewald第二定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本文旨在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其临床特点,首先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前庭病理生理学,包括耳石和内淋巴比重及其与半规管空间位置关系、Flourens定律、Ewald第二定律、耳石移动致内淋巴动力学改变、半规管耦联作用、半规管与眼外肌的耦联关系和中枢速度储存机制;其次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剖析眩晕发作特征和眩晕眼震发作机制,水平半规管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差异,手法复位过程中眼震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前庭病理生理学,对两种类型耳石的判断、手法复位和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注意事项提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 迷路 病理学 生理学 综述
下载PDF
梅尼埃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肖本杰 庄建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4,共4页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并以内淋巴积水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其发病原因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笔者对其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深入研究。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内淋巴积液 综述
下载PDF
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蕾 付饶 +1 位作者 马天君 尹又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7期13-17,共5页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类认知功能损害综合征。VCI的发生、发展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糖脂代谢、甲状腺功能、慢性炎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类认知功能损害综合征。VCI的发生、发展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糖脂代谢、甲状腺功能、慢性炎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等均相关,筛选VCI相关的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并在VCI早期有效地控制其危险因素可能是延缓V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发生的关键。本文从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A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3个主要方面对近年来VC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詹飞霞 陈晓晗 +3 位作者 赵玉丞 马跃晋 庄建华 尹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中的两大常见疾病,关于二者的相关性尚未十分明确。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引起脑小血管病的机制不同。睡眠呼吸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既可能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也可... 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中的两大常见疾病,关于二者的相关性尚未十分明确。不同类型睡眠障碍引起脑小血管病的机制不同。睡眠呼吸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既可能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也可能是脑小血管病引起的重要临床表现。本文根据睡眠障碍是否与呼吸相关,分别对脑小血管病与睡眠呼吸障碍、脑小血管病与非呼吸相关性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脑小血管病与睡眠障碍关系的认识,促进对脑小血管病的综合管理和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睡眠障碍 认知障碍 综述
下载PDF
头晕眩晕疾病诊治思路 被引量:9
16
作者 庄建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4-768,共5页
头晕是患者最常见的自述症状,但头晕疾病涉及多个学科,且由于患者的病史描述常常不清楚、不可靠,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正确的头晕眩晕疾病诊断必须建立于完整而详细的病史和关键的体格检查,将患者分为眩晕、头晕、不稳和晕厥前的1... 头晕是患者最常见的自述症状,但头晕疾病涉及多个学科,且由于患者的病史描述常常不清楚、不可靠,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正确的头晕眩晕疾病诊断必须建立于完整而详细的病史和关键的体格检查,将患者分为眩晕、头晕、不稳和晕厥前的1972年标准,比Bárány协会推出的前庭症状分类标准更适用于临床,虽然患者描述病史困难但眩晕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常很明确,关键的体格检查包括自发眼震、体位诱发试验、甩头试验、听力和局灶神经系统体征,临床上依据眩晕疾病的诊断标准,合理选择辅助检查,逐步建立分层诊断思路,全面评估并给予综合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眩晕 诊断
原文传递
“双轨合一”模式下医学专业型硕士科研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9
17
作者 查旭东 彭浒 +3 位作者 纪振华 王雯雯 丁一波 王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7期133-136,共4页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结合的“双规合一”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医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工作的开展,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临床诊疗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科研工作经...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结合的“双规合一”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医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工作的开展,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临床诊疗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科研工作经历,以及系统、全面化的科研能力训练,使科研时间、科研设计、科研方法、科学实验等科研素质培养内容大幅度压缩甚至删减,“重临床,轻科研”现象愈发严重,不利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个人成长、科室学科建设甚至是医疗行业的整体进步。临床与基础科研能力的兼备符合医疗行业对医疗人才建设的需求,更是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体现,探索“双轨合一”模式下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解决临床与科研能力失衡问题的关键。医院内部提供合适科研平台及政策支持,丰富科研交流方式,增强科研写作辅导能力,制定合理科研考察制度或可有助于“双轨合一”模式下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合一 医疗教育 临床医学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科研能力 培养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蒙蒙 赵忠新 吴惠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91-496,共6页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罕见的睡眠-觉醒障碍性疾病,分为1型(NT1)和2型(NT2)。NT1所占比例超过3/4,其临床特点包括日间过度思睡(EDS)、猝倒发作及夜间睡眠症状(如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睡眠中断、睡眠运动障碍等),并伴随代谢功能...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罕见的睡眠-觉醒障碍性疾病,分为1型(NT1)和2型(NT2)。NT1所占比例超过3/4,其临床特点包括日间过度思睡(EDS)、猝倒发作及夜间睡眠症状(如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睡眠中断、睡眠运动障碍等),并伴随代谢功能障碍、精神和情感障碍等。NT2临床表现主要为EDS,没有猝倒发作,而其他NT1型出现的症状在NT2患者中亦不明显。发作性睡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治疗EDS、抗猝倒发作、改善夜间睡眠等。本文将从研究进展的角度阐述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日间过度思睡 猝倒 治疗
下载PDF
上海市虹口区社区老年人AD8量表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澎 尹又 邓本强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836-837,共2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快速来临,社会经济及公共卫生面临巨大压力,认知障碍疾病为其重要问题之一[1]。而作为中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城市,上海市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上海城区≥60岁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5.0%,其中AD... 随着我国老龄化快速来临,社会经济及公共卫生面临巨大压力,认知障碍疾病为其重要问题之一[1]。而作为中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城市,上海市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上海城区≥60岁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5.0%,其中AD为痴呆的主要类型[2]。由于痴呆的不可逆性,早期筛查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痴呆筛查量表通常耗时较长,在社区大样本调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AD8是美国华盛顿大学于2005年开发的自评量表,用于极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3],在体检人群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4]。AD8在台湾和新加坡应用较多[4-6],但对于中国大陆,尤其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上海市尚未有相关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AD8对上海市虹口区≥65岁社区健康体检老年人进行评测,旨在观察上海市虹口区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疾病的患病情况及特点,为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疾病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筛查 社区老年人 初步调查 体检人群 筛查量表 上海市虹口区 美国华盛顿大学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猝倒发作视频-脑电图-肌电图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蓓 陈坤 +2 位作者 王宗文 赵忠新 吴惠涓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54-659,共6页
目的通过对猝倒过程进行动态视频-脑电图-肌电图监测,全面解析猝倒发作动态演变的临床过程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共6例伴典型猝倒发作的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其中2例为猝倒持续状态),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和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通过情感... 目的通过对猝倒过程进行动态视频-脑电图-肌电图监测,全面解析猝倒发作动态演变的临床过程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共6例伴典型猝倒发作的1型发作性睡病患者(其中2例为猝倒持续状态),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和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通过情感刺激诱发猝倒发作,动态视频-脑电图-肌电图监测猝倒过程,分析特征性脑电图改变。结果共记录到6例患者的14个全面性猝倒发作事件。根据猝倒过程中临床表现和肌电图特征将猝倒发作分为4期,即诱发期、对抗期、无张力期和恢复期,其中对抗期初期脑电图可见阵发性高同步化θ节律,可能是猝倒发作的特征性脑电图改变。结论全面性猝倒发作分为4期,代表复杂而动态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学改变过程。阵发性高同步化θ节律可能是猝倒发作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猝倒症 脑电描记术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