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实验室指标在结直肠良性息肉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卢蕾 周正宇 +3 位作者 高淑华 孙毓锴 刘艳 马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索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在结直肠单纯息肉与已发生癌变息肉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结直肠单纯息肉患者91例,初次发现息肉时已发生上皮内瘤变患者122例,初次发现息肉时已经癌变的患... 目的 探索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在结直肠单纯息肉与已发生癌变息肉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结直肠单纯息肉患者91例,初次发现息肉时已发生上皮内瘤变患者122例,初次发现息肉时已经癌变的患者94例,初步筛选在3组之间有差异的指标,并进一步选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尿酸用于后续构建联合诊断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3个指标并生成联合诊断因子(union),用ROC曲线比较union与3个指标单独在单纯性息肉与已发生癌变息肉的鉴别诊断中的效能;随机选取2018年不在本次实验统计范围内的患者,将其个体数据代入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已发生癌变息肉组NLR水平高于单纯息肉组,A/G与尿酸的水平显著低于单纯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伴上皮内瘤变组A/G显著低于单纯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尿酸水平在息肉伴上皮内瘤变组与单纯息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因子曲线下面积为0.802,高于NLR、A/G、尿酸各自的曲线下面积(0.719,0.622,0.677),最佳临界值为0.597时,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92.8%,诊断准确性为74.2%。将2018年患者数据代入模型验证,该模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 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检测NLR、A/G、尿酸可以用于结直肠未癌变的息肉与早期结直肠癌的鉴别诊断,对临床中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提示作用,A/G在息肉发生上皮内瘤变时即可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癌 鉴别诊断 常规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初发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及其严重程度判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正宇 高谦 +3 位作者 景丽玲 岳展伊 孟洁 刘善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45-147,150,共4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192例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5例。通过研究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192例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5例。通过研究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两组疾病NLR差异,并评价NLR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通过改良的Mayo评分系统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并分别分析NLR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病变部位之间的差异。结果与肠易激综合征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LR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7,P<0.021);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1%和75.8%;NLR在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1,P=0.001);NLR在不同病变部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7,P=0.483)。结论 NLR在溃疡性结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和临床意义,并且可以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溃疡性结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初发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景丽玲 周正宇 +4 位作者 高谦 石磊 潘航 杨婷钰 岳展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726-1728,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独试验与联合试验对初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7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5例(溃疡性结肠炎组)及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独试验与联合试验对初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7年10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5例(溃疡性结肠炎组)及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计算NLR及PLR,并比较NLR、PLR单独及联合试验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组NLR、PLR[(3.13±1.92)、(160.45±76.44)]与对照组[(1.90±1.44)、(123.73±60.47)]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LR、PLR单独及联合检测(NLR/PLR、NLR+PLR的灵敏度分别为75.8%、71.6%、84.2%、58.9%;特异度分别为74.0%、55.0%、50.0%、81.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9%、63.1%、66.7%、70.3%。结论 NLR与PLR联合诊断试验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希森美康XN血液分析仪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IM与B-CLP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正宇 马炜 +2 位作者 吴康 张明 岳展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86-689,共4页
目的研究希森美康XN血液分析仪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与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上海长海医院门诊就诊的淋巴细胞增多患者(343例)希森美康X... 目的研究希森美康XN血液分析仪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与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上海长海医院门诊就诊的淋巴细胞增多患者(343例)希森美康XN血液分析仪淋巴细胞结构参数结果,并依据诊断分为IM组(111例),B-CLPD组(87例)与非肿瘤性增殖组(145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与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IM组与B-CLPD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生成联合诊断因子pre1,当pre1临界值为0.5945时,pre1鉴别诊断IM与B-CLPD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96.6%。结论希森美康XN血液分析仪淋巴细胞结构参数在鉴别诊断IM与B-CLPD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结构参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粪便隐血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正宇 景丽玲 +3 位作者 宋珊珊 周利华 高谦 岳展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隐血(OB)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克罗恩病患者129例,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隐血(OB)联合检测在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辅助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的克罗恩病患者12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记录患者NLR、CRP、ESR、OB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4个指标并生成联合诊断因子,用ROC曲线比较联合诊断因子与4个指标对克罗恩病的辅助鉴别价值;通过将个体患者的数据代入回归模型进行辅助鉴别。结果克罗恩病患者NLR、CRP、ESR、OB水平高于肠易激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67~-4.148,P<0.01)。联合诊断因子曲线下面积为0.881,高于NLR、CRP、ESR、OB的曲线下面积(0.759、0.695、0.652、0.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5.60,P<0.01),最佳临界值为0.498时,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3.3%,诊断准确性为81.1%。随机选取1例不在本次实验统计范围内的患者,将其数据代入模型,得出P=0.831,大于临界值0.498,表明在诊断准确性81.1%的条件下,判断该患者患有克罗恩病。结论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检测NLR、CRP、ESR、OB辅助鉴别克罗恩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相比于各单项检测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易激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