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脊柱外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涂欣乐 李明 杨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0-955,共6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类的智能和批判性思维,其本质是通过模拟人的意志和思维实现自动化决策,其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计算机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类的智能和批判性思维,其本质是通过模拟人的意志和思维实现自动化决策,其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学习、计算机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AI已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其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机器人技术 机器视觉 脊柱外科 产业变革 批判性思维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Cobb角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伟 何希 +4 位作者 王季 林鹏 孙枫原 李宗远 杨宗德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脊柱冠状面Cobb角与矢状面胸椎后凸角(TK)、骨盆倾斜角(PT)、骨盆指数(PI)、骶骨倾斜角(SS)等参数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根据Cobb角将患者分为轻度(Cobb<40°)和重度(Cobb≥40°)两类,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脊柱冠状面Cobb角与矢状面胸椎后凸角(TK)、骨盆倾斜角(PT)、骨盆指数(PI)、骶骨倾斜角(SS)等参数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根据Cobb角将患者分为轻度(Cobb<40°)和重度(Cobb≥40°)两类,分析253例Lenke 1型AIS患者的冠状面Cobb角与TK的相关性,分析156例AIS患者的冠状面Cobb角和PT、PI、SS的相关性。结果253例AIS患者Cobb角与TK呈显著正相关(P<0.05);96例重度AIS患者Cobb角与TK呈显著正相关(P<0.05),157例轻度AIS患者Cobb角与TK无显著相关性(P>0.05)。156例AIS患者Cobb角与PT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I、SS无显著相关性(P>0.05);91例轻度AIS患者Cobb角与PT、PI、SS无显著相关性(P>0.05),65例重度AIS患者Cobb角与PT、PI、S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重度有手术指针的Lenke 1型AIS患者中脊柱Cobb角度与矢状面TK角度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在脊柱侧凸矫形过程中需同时矫正矢状面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COBB角 胸椎后凸角
下载PDF
褪黑素及其信号传导通路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依林 倪海键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3-6,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生于青春期的结构性脊柱侧凸,病因涉及遗传、激素、生物力学、神经内分泌等,其中褪黑素与AIS的相关性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AIS发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生于青春期的结构性脊柱侧凸,病因涉及遗传、激素、生物力学、神经内分泌等,其中褪黑素与AIS的相关性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AIS发生、发展可能并非由于单纯的褪黑素水平降低所致,而是有可能存在褪黑素下游信号通路缺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相关性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全文综述褪黑素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在AI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AIS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褪黑素 信号传导通路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评估与治疗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焦坤 陈锴 +1 位作者 邱松楠 李明 《骨科》 CAS 2023年第4期389-392,共4页
胸腰椎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创伤类型,由于其结构特性和手术风险,易继发后凸畸形。造成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原因主要包括创伤、骨质疏松和治疗不当等。目前对于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暂不明确,也缺乏合适的分型分类系... 胸腰椎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创伤类型,由于其结构特性和手术风险,易继发后凸畸形。造成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原因主要包括创伤、骨质疏松和治疗不当等。目前对于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暂不明确,也缺乏合适的分型分类系统。对该病的评估可分为功能和后凸两个方面,根据评估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制定治疗方式。在治疗方式上,应当根据影像学资料和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除了早期选择保守治疗,截骨和后路固定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综上所述,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术前评估和手术方式尚存难点,对于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评估和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 矢状位失衡 截骨
下载PDF
基于肿瘤外科学云教学模式的探究
5
作者 周潇逸 王颢 +3 位作者 唐群科 李兰 马瑛 李旭 《智慧健康》 2024年第9期189-192,共4页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理念也与时俱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授课不仅只是利用电脑通过PPT进行教学,从发展总体趋势看,适应时代的“互联网+教学”新思路是...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理念也与时俱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授课不仅只是利用电脑通过PPT进行教学,从发展总体趋势看,适应时代的“互联网+教学”新思路是授课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肿瘤外科学是具有高度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如何将云教学系统科学地运用于肿瘤外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借助云教学系统积极开展问题式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性教学,将互动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有机地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乐于思考的热情,提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教学 教学模式 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外泌体改造和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晏梓钧 茹楠 +1 位作者 蔡梦溪 翟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203-1206,共4页
外泌体参与细胞通讯等过程,具有毒性低、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高、可穿过血脑屏障等特点,可作为药物载体发挥治疗作用。为避免被免疫系统快速清除、提升靶向细胞特异性、提高细胞内传递效率,需要对外泌体进行改造和修饰。可通过"... 外泌体参与细胞通讯等过程,具有毒性低、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高、可穿过血脑屏障等特点,可作为药物载体发挥治疗作用。为避免被免疫系统快速清除、提升靶向细胞特异性、提高细胞内传递效率,需要对外泌体进行改造和修饰。可通过"细胞工程"转染蛋白质或寡核苷酸装载到外泌体;也可通过"外泌体工程"表面改造或修饰功能配体,增强外泌体的药物载体系统的作用。此外,外泌体配体的功能化可以减缓外泌体的清除和跨膜效率。本文综述了外泌体改造和修饰方法的进展,探讨功能化外泌体的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细胞工程 外泌体工程 人工修饰 药物载体
下载PDF
根据腰椎神经根解剖结构确定重建人工椎体椎弓根螺钉的置钉位置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剑华 石志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29-1833,共5页
背景:对于全后路椎体切除术后重建脊柱结构的完整性,人工椎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目前椎体与椎弓根之间没有连接结构,常常发生椎体的移位,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目的:探索腰椎神经根解剖位置对人工椎体椎弓根螺钉放置的影响。方法:选取10... 背景:对于全后路椎体切除术后重建脊柱结构的完整性,人工椎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目前椎体与椎弓根之间没有连接结构,常常发生椎体的移位,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目的:探索腰椎神经根解剖位置对人工椎体椎弓根螺钉放置的影响。方法:选取10具新鲜冷冻的尸体,排除重大的腰椎疾病及手术史。切除椎板、部分椎弓根和黄韧带,标记并测量解剖位置,探索椎弓根钉的最佳位置。结果与结论:(1)所测量椎体之间的高度各不同,各椎体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但在椎弓根连线上,神经根中点与上位椎体下终板及下位椎体上终板之间的比率恒定,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1-5节段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 0.05);(3)腰椎椎体完全切除后,腰椎人工椎体椎弓根螺钉的最佳置钉位置在神经根中点与上位椎体下的中心,即人工椎体高度的中上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神经根 解剖 椎弓根螺钉 人工椎体 椎体移位 神经根 植入物 置钉位置 腰椎 骨钉 假体植入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弯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相关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超 杨依林 +5 位作者 袁佳滨 林徐苗 黄泽彬 栗景峰 李明 石志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索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公式。[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长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3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冠状面平衡情况分为失衡组和平衡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 [目的]探索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公式。[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长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3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冠状面平衡情况分为失衡组和平衡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公式,绘制ROC曲线并计算阈值。[结果] 93例患者中,冠状面失平衡组25人,冠状面平衡组68人。两组间术前骨盆倾斜度、术后胸腰弯/腰弯顶椎偏移、L5椎体倾斜角和胸腰弯/腰弯矫正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显示术前骨盆倾斜度、术后L5椎体倾斜角和胸腰弯/腰弯矫正率是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主要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预测公式为:术后冠状面失平衡指数=1.1×术前骨盆倾斜度+1.1×胸腰弯/腰弯矫正率+1.4×术后L5椎体倾斜角,且当术后冠状面失平衡指数>93时,发生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概率为87%。[结论]术前骨盆倾斜度、术后L5椎体倾斜角和胸腰弯/腰弯矫正率是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主要相关因素。术后冠状面失平衡指数可以有效的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冠状面失平衡 危险因素 预测公式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女性妊娠相关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绍丰 李雄飞 +1 位作者 李博 李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在三维结构上的畸形,好发于青少年女性。目前脊柱三维矫形手术仍是中重度AIS有效的治疗手段。AIS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患者与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和重视,然...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在三维结构上的畸形,好发于青少年女性。目前脊柱三维矫形手术仍是中重度AIS有效的治疗手段。AIS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患者与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和重视,然而AIS好发于年轻女性且大多都处在生育年龄之前,目前对于AIS术后女性患者的妊娠相关问题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结果中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总结该方面的研究,为广大医学工作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生存质量 妊娠相关问题
原文传递
基于视觉的智能脊柱畸形测量研究方法及临床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锴 张子凡 +3 位作者 陈乾 谭梦婷 杨明园 李明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无需摄片即可了解脊柱形态的可视化智能方法。方法采用“单摄像机、多视角”的系统构建方案以便后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在原理验证实验中,利用相机测量一系列画在纸上然后贴在板上的标记物的三维坐标,验证该方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款无需摄片即可了解脊柱形态的可视化智能方法。方法采用“单摄像机、多视角”的系统构建方案以便后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在原理验证实验中,利用相机测量一系列画在纸上然后贴在板上的标记物的三维坐标,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真实试验纳入了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长海医院骨科就诊的1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及基于该方法与Surgimap软件测量的冠状面Cobb角度数,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原理验证实验中,认为利用五个图像计算Cobb角为最优策略,所得XOY和YOZ平面Cobb角的误差值基本控制在1°和2°之内,精度为1°。真实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量冠状面Cobb角具有可信度,但具体应用时仍需进一步优化。结论该方法成本较低,便于普及与使用,无放射性危害,为今后家庭或社区式小儿脊柱形态监测,以及动态信息反馈提供客观依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基于视觉 智能测量 COBB角
原文传递
零切迹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超 石志才 +5 位作者 栗景峰 毛宁方 李强华 袁佳滨 林徐苗 黄泽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513-1521,共9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26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钛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26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28例采用钛板椎间融合器(钛板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恢复率评价临床疗效;于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颈椎前凸角、手术节段Cobb角、C 2~7矢状面垂直轴(C 2 sagittal vertical axis,C 2 SVA)和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 结果:零切迹组手术时间(83.0±14.9) min范围(60~120 min)、术中出血量(70.5±27.3) ml(范围30~150 ml),钛板组手术时间(100.0±23.9) min(范围65~145 min)、术中出血量(104.2±38.8) ml(范围30~250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0,2.06;P=0.00,0.04)。零切迹组随访(30.4±5.8)个月(范围24~36个月),钛板组随访(31.2±4.9)个月(范围24~36个月)。零切迹组VAS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5.9±1.0)分和(9.2±1.7)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的(2.1±0.8)分和(14.9±1.0)分、末次随访时的(3.4±1.0)分和(15.1±0.9)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0.96,221.40;P=0.00);钛板组VAS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5.9±1.1)分和(8.7±1.6)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2.3±0.9)分和(14.9±1.0)分、末次随访时的(2.6±0.9)分和(15.6±1.1)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3.35,126.64;P=0.00);零切迹组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且大于钛板组( P<0.05)。零切迹组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6.7°±2.7°和-6.5°±3.2°改善为术后1个月的14.2°±4.9°和12.9°±4.9°、末次随访时的5.9°±4.7°和5.0°±4.0°,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96.98,179.97, P=0.00);钛板组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5.7°±3.5°和-6.1°±4.0°改善为术后1个月的13.9°±6.9°和13.0°±6.4°、末次随访时的11.0°±5.5°和10.4°±5.6°,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7.27,119.98, P=0.00);零切迹组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丢失,且小于钛板组( 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7.7%(2/26),钛板组为28.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1, P=0.02)。 结论:对伴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可取得更加满意的中期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应尽量避免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蠕变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超 石志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4-1629,共6页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蠕变特性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就腰椎间盘蠕变的概念和结构基础、蠕变特性的描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椎间盘具有黏弹性,施加负荷后其形变随时间改变而增加,但增加程度与...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蠕变特性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就腰椎间盘蠕变的概念和结构基础、蠕变特性的描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椎间盘具有黏弹性,施加负荷后其形变随时间改变而增加,但增加程度与时间并非成线性关系,也就是蠕变。椎间盘蠕变在缓冲人体活动产生的负荷并吸收能量以保持脊柱稳定移动中起重要作用。实验研究和仿真研究能够较好地描述椎间盘的蠕变行为,通过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在内的多种模型以及相应本构方程可以对蠕变特性进行量化并比较,进而阐明椎间盘退变程度以及应力加载模式对椎间盘蠕变特性的影响。结论蠕变特性是椎间盘重要的力学性能,深入理解腰椎间盘的蠕变特性对于下腰痛的干预和治疗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黏弹性 蠕变特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