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无损检测中的裂纹特征提取和图形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大鹏 张利群 赵岩松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5年第7期624-626,682,共4页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于管道表面裂纹的无损检测,在对裂纹红外无损检测的试验和数值研究基础上,研究了裂纹特征提取算法,制定了裂纹重建流程,并实施了裂纹图形重建。所得结论表明方法可行,结论可信,表面裂纹形状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研...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于管道表面裂纹的无损检测,在对裂纹红外无损检测的试验和数值研究基础上,研究了裂纹特征提取算法,制定了裂纹重建流程,并实施了裂纹图形重建。所得结论表明方法可行,结论可信,表面裂纹形状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对于红外无损检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并提出了一条基于红外热图像的裂纹图像重建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无损检测 裂纹 特征提取 图形重建
下载PDF
船用电力系统汇流条接触电阻的软测量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大鹏 杨治东 赵岩松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5年第8期768-770,774,共4页
提供了一种接触电阻测量的软测量方法,将汇流条温度和负载电流作为辅助变量,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实现对接触电阻(主导变量)的软测量。由于负载强电流的船用电力网络的运行数据获取困难,汇流条表面温度和接触电阻、负载电流之间关系数据通... 提供了一种接触电阻测量的软测量方法,将汇流条温度和负载电流作为辅助变量,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实现对接触电阻(主导变量)的软测量。由于负载强电流的船用电力网络的运行数据获取困难,汇流条表面温度和接触电阻、负载电流之间关系数据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该方法需要使用红外热像仪测量汇流条表面温度,测量精度受红外热像仪性能影响很大。该方法能够实现接触电阻的定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接触电阻 汇流条 回归分析 接触电阻测量 软测量方法 汇流 电力系统 船用 红外热像仪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等高线分析的红外无损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大鹏 杨治东 赵岩松 《机电设备》 2005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检测的实例说明,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等高线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减小了红外热像中存在的背景噪声和边缘模糊带来的不利影响;对被检测对象的轮廓和过热区域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对红外无损检测的实施、对提高诊断效率、避... 通过检测的实例说明,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等高线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减小了红外热像中存在的背景噪声和边缘模糊带来的不利影响;对被检测对象的轮廓和过热区域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对红外无损检测的实施、对提高诊断效率、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像处理 红外无损检测 等高线 通过检测 不利影响 背景噪声 红外热像 诊断效率 应用价值 过热区
下载PDF
不同管束布置方式下含有空气的蒸汽自然对流冷凝换热特性分析
4
作者 刘乐 陈文振 +2 位作者 王珏 王琮 胡晨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00,共7页
为研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CS)热交换器管束布置对自然对流条件下含有空气的蒸汽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气体组分输运方程和冷凝模型耦合,对单管、单排到五排管束通道内冷凝换热过程进行数值研究。研究发现,管束区内存在由于管间... 为研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CS)热交换器管束布置对自然对流条件下含有空气的蒸汽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气体组分输运方程和冷凝模型耦合,对单管、单排到五排管束通道内冷凝换热过程进行数值研究。研究发现,管束区内存在由于管间高浓度空气层干扰使冷凝换热能力减弱的“抑制效应”,以及由于水蒸气壁面冷凝导致气体横向流动使壁面冷凝能力强化的“抽吸效应”。对不同管束结构下2种效应对冷凝换热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管束排数的增加,2种效应对冷凝换热的影响逐渐增强,导致冷凝管周向局部冷凝换热能力不均匀性增加,其中五排管束周向局部冷凝换热系数(HTC)最大值为单管的2.3倍,最小值仅为单管的44.7%。在双排、三排和四排管束中,正四边形布置管束的冷凝换热能力优于正三角形布置,而五排管束中,正三角形布置的冷凝换热能力更强。本研究可对PCCS热交换器管束布置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流 管束 蒸汽冷凝 组分输运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