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路径结合PBL、CBL教学法在医学硕士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胜花 陈小盼 +1 位作者 韩倩菲 潘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CPL)与问题导向教学法(PBL)、基于临床案例的教学法(CBL)相结合的“整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硕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接受住培的9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CPL)与问题导向教学法(PBL)、基于临床案例的教学法(CBL)相结合的“整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硕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接受住培的99名医学硕士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临床路径结合PBL、CBL教学法组(试验组,n=50)和传统带教组(对照组,n=49)。在为期两个月的规范化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医学硕士生的内分泌专业知识成绩、技能成绩、综合能力成绩以及教学效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硕士生的专业知识成绩[(41.87±4.67)分vs(39.61±4.41)分]、技能成绩[(38.57±4.67)分vs(36.22±4.41)分]及综合能力成绩[(85.25±9.34)分vs(81.03±8.83)分]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硕士生对教学效果的总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结合PBL、CBL教学法在医学硕士临床培养中应用,有助医学硕士更全面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更好地满足临床实践和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问题导向教学法 基于临床案例的教学法 医学硕士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临床路径教学法结合问题导向教学法、基于临床案例的教学法在医学硕士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胜花 陈小盼 +1 位作者 韩倩菲 潘婳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教学法(CPL)与问题导向教学法(PBL)、基于临床案例的教学法(CBL)相结合在医学硕士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培的医学硕士共11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教学法(CPL)与问题导向教学法(PBL)、基于临床案例的教学法(CBL)相结合在医学硕士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培的医学硕士共11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CPL结合PBL、CBL教学法组(试验组,n=55)和传统带教组(对照组,n=55)。在为期2个月的实践教学结束后,通过对医学硕士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在线考试、调查问卷以及师生座谈,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专业理论、实践技能操作、病例分析、模拟诊疗、病历书写质量和综合能力测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对教师带教过程规范程度、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医学硕士自身学习效率提升、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等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L结合PBL、CBL教学方式有助于医学硕士更全面了解并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培训出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医学人才,更好地适应临床实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 基于临床案例的教学法 医学硕士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MicroRNA-181b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曾维新 云川 +1 位作者 李晓燕 李大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81b(miR-181b)能否通过靶向调控NDRG2参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法选用小鼠胰岛β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构建NDRG2野生型(NDRG2^(WT)-1uc)与突变型(NDRG2^(MUT)-1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进行转染,转染结... 目的探讨microRNA-181b(miR-181b)能否通过靶向调控NDRG2参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法选用小鼠胰岛β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构建NDRG2野生型(NDRG2^(WT)-1uc)与突变型(NDRG2^(MUT)-1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进行转染,转染结束后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构建NDRG2过表达和敲低质粒并转染小鼠胰岛β细胞,检测NDRG2 mRNA和蛋白表达、胰岛素分泌量。未转染的小鼠胰岛β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81b和NDRG2 mRNA的表达。采用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条件下的小鼠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结果(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发现,各组相对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1b模拟物可以明显抑制NDRG2^(WT)-luc的3’端非翻译区的表达,但对NDRG2-MUT组和Control组无明显影响;miR-181b inhibitor可以加强NDRG2^(WT)-luc的3’-端非翻译区的表达,但对NDRG2-MUT组和Control组无明显影响。(2)过表达组NDRG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过表达对照组(P<0.05);在5 mmol/L葡萄糖条件下,过表达组与过表达对照组胰岛素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 mmol/L葡萄糖条件下,过表达对照组胰岛素分泌量高于过表达组(P<0.05)。敲低组NDRG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敲低对照组(P<0.05);在5 mmol/L葡萄糖条件下,敲低组与敲低对照组胰岛素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 mmol/L葡萄糖条件下,敲低组胰岛素分泌量高于敲低对照组(P<0.05)。(3)5 mmol/L葡萄糖组与对照组的miR-181b和NDRG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mmol/L葡萄糖组miR-181b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5 mmol/L葡萄糖组(P<0.05),NDRG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5 mmol/L葡萄糖组(P<0.05)。(4)5 mmol/L葡萄糖条件下,Control组、miR-181b mimics组、miR-181b inhibitor组胰岛素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 mmol/L葡萄糖条件下,miR-181b mimics组胰岛素分泌量高于Control组(P<0.05),miR-1b1 inhibitor组胰岛素分泌量低于Control组和miR-181b mimics组(P<0.05)。结论miR-181b可以通过靶向抑制NDRG2的表达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microRNA-181b NDRG2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胰岛素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有效带教行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胜花 王新军 朱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有效带教行为的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包括2015~2018级内科各个专业)100人,依据学生学号按照... 目的探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有效带教行为的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包括2015~2018级内科各个专业)100人,依据学生学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轮转带教方法,试验组实施临床路径(CP)教学法,轮转时间2个月,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核、技能操作等综合测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对带教老师的建立信赖关系、传授知识技能、失败时的援助、传授职业道德、争取体验机会、学术探索态度、医术精湛程度、交流沟通平心静气、医疗行为体贴关爱、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等满意情况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指导教师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CP教学法,可提高学生规范治疗疾病的理念、教学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临床带教 硕士研究生
下载PDF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胜花 王新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规培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教学法组(试验组,n=52)和传统教学模式组...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规培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教学法组(试验组,n=52)和传统教学模式组(对照组,n=50)。在为期8周的规培结束后,通过对专硕研究生进行专业知识笔试、技能考核及综合能力测评等,对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专业知识笔试、技能考核及综合能力测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研究生对带教满意度分别为94.23%和66.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明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对带教满意度,有助于健全带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教学法 临床医学研究生 培养 住院医师 规培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海南86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乐乐 陈小盼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提高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86例和单纯2型糖尿病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提高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86例和单纯2型糖尿病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结果①病例组中,男性73例,女性13例,男性发病率84.88%(73/86),女性发病率15.12%(13/86),男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以肝癌高发占32.6%。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舒张压、糖尿病家族史、TC、TG、LDL、HGB、HbA1c、WBC、RBC、NE、LY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收缩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BMI、FPG、HDL、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NE与T2DM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是T2DM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85,3.562,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男性为主,年龄在43~85岁之间,其中以肝癌高发,依次为结直肠癌、胃癌;糖尿病家族史、NE是T2DM合并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卡格列净通过TGF-β/STAT3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
7
作者 曾维新 云川 +1 位作者 李晓燕 李大伟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通过TGF-β/STAT3减轻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潜在机制。方法使用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小鼠组、卡格列净治疗组、TGF-β抑制剂治疗组和ST...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通过TGF-β/STAT3减轻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潜在机制。方法使用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小鼠组、卡格列净治疗组、TGF-β抑制剂治疗组和STAT3抑制剂治疗组。测量肾重/体重比、尿白蛋白、肾功能参数和血清TGF-β水平,以及肾脏中STAT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小鼠表现出肾损伤迹象,包括肾重/体重比和尿白蛋白显著增加(P<0.05),而卡格列净治疗后这些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清中TGF-β水平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升高(P<0.05),而卡格列净治疗后恢复至对照水平。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卡格列净治疗可阻止这种增加,但未影响STAT3总水平。此外,TGF-β表达与STAT3磷酸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卡格列净通过调节TGF-β和STAT3途径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格列净 TGF-Β STAT3 糖尿病肾病 肾损伤
原文传递
卡格列净通过PDGF/SIRT1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
8
作者 曾维新 云川 +1 位作者 李晓燕 李大伟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通过PDGF/SIRT1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的潜在机制。方法使用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并设置以下组别:①对照小鼠;②STZ灌胃小鼠;③卡格列净处理的STZ小鼠;④BSA处理的STZ小鼠;⑤PDGF...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通过PDGF/SIRT1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的潜在机制。方法使用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并设置以下组别:①对照小鼠;②STZ灌胃小鼠;③卡格列净处理的STZ小鼠;④BSA处理的STZ小鼠;⑤PDGF蛋白处理的STZ小鼠;⑥卡格列净与BSA共处理的STZ小鼠;⑦卡格列净与PDGF蛋白共处理的STZ小鼠。采集各组小鼠肾脏组织和血清,分析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α-SMA)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指标(线粒体DNA拷贝数、关键调节因子SIRT1和电子传递链蛋白的不同亚基的表达水平)、血清中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STZ显著增强了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而卡格列净治疗后,这些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恢复到了正常水平。STZ降低了线粒体DNA拷贝数,而卡格列净可以阻止这种下降。同时,卡格列净纠正了STZ导致的SIRT1、抑制素1(PHB1)、热休克蛋白60(HSP60)、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HC)、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黄素蛋白亚基A(SDH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Ⅳ)的降低。此外,STZ诱导的PDGF的上升因卡格列净的存在而恢复。相比于STZ处理小鼠,STZ与PDGF蛋白共处理的小鼠肾脏中SIRT1的表达水平更低、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的mRNA水平更高;相比于STZ与卡格列净共处理小鼠,STZ、PDGF蛋白与卡格列净共处理的小鼠肾脏中SIRT1的表达水平、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的mRNA水平无显著区别。结论卡格列净治疗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纤维化病变,并且依赖于PDGF/SIRT1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格列净 PDGF SIRT1 糖尿病肾病 肾纤维化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血钙、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转锁 王新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47-3050,共4页
目的观察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钙、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探讨骨代谢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初诊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状旁腺... 目的观察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钙、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探讨骨代谢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初诊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生化法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肝功能,以55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raves病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血钙、ALP水平升高,血PT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相比,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个月后血钙降低,血PTH、AL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诊Graves病患者骨转换增强,骨吸收/骨形成比增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月后骨吸收增强明显改善,骨形成增强持续,有利于骨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旁腺素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片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小盼 陈竑 +4 位作者 陈韩 李大伟 韩倩菲 云川 孙胜花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596-2598,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片后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血清chemerin水平的变化,探讨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改善DN尿蛋白的效果及机制。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片后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血清chemerin水平的变化,探讨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改善DN尿蛋白的效果及机制。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和住院诊断的60例DN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注射24周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口服24周(20 mg/d)。实验室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Cr)、尿素氮(BUN)、ACR以及血清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BUN、Cr均无明显变化,而FBG、Hb 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无明显改变,但观察组则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的ACR分别为(173.32±71.23)μg/mg和(168.08±66.29)μg/mg,治疗后分别为(102.09±65.35)μg/mg和(72.08±41.33)μg/mg,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CR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hemerin和TNF-α分别为(48.17±11.25)ng/m L、(123.48±31.56)ng/m L,观察组分别为(45.08±11.36)ng/m L和(118.75±34.02)ng/m 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对照组患者的chemerin和TNF-α下降至(34.60±9.18)ng/m L和(94.66±30.33)ng/m L,观察组下降至(25.23±8.87)ng/m L和(69.20±25.12)ng/m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chemerin和TNF-α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片能显著降低DN患者血清的chemerin水平,改善尿蛋白滤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阿托伐他汀 CHEMERIN 尿蛋白
下载PDF
艾塞那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诗婷 吴月平 任少琳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3034-3036,共3页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或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或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艾塞那肽组和西格列汀组,每组70例,其中艾塞那肽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西格列汀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疗程均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纤维蛋白原(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艾塞那肽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为(8.4±1.6)d,明显短于西格列汀组的(13.2±2.8)d,血糖达标率为100%,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的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57%,其中恶心3例、呕吐2例和腹泻1例;西格列汀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2例、腹泻1例和鼻塞1例,发生率为5.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二甲双胍分别与艾塞那肽和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和降低Hb A1c水平,安全性均较高,但艾塞那肽的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那肽 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海龙 那涵 +3 位作者 陈小盼 蔡舒婷 韩锋 吴海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195-4200,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5例老年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样本病原菌分布将其分为混合感染组(36例)和非混合感染组(49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5例老年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样本病原菌分布将其分为混合感染组(36例)和非混合感染组(49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临床特征、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混合感染组创面中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33.33%),革兰阴性菌48株(66.67%);非感染组创面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30.61%),革兰阴性菌31株(63.27%),真菌3株(6.12%)。两组创面病原菌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组感染类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占比分别为19.44%、16.67%、16.67%。混合感染组创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中多药耐药菌(MDRO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混合感染组(P<0.05)。混合感染组糖尿病足溃疡(DFU)病程、抗菌药物治疗史、Wagner 4~5级比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高于非混合感染组(P<0.05),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_(2))水平及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非混合感染组(P<0.05)。老年DFI混合细菌感染的发生与抗菌药物治疗史、Wagner分级、ABI、TcPO_(2)、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DFI混合细菌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DFU病情、下肢血管灌注、末梢组织供氧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关,引发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强于非混合感染患者,临床医生应在充分评价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干预和治疗,从而降低混合细菌感染率、加速创面病原菌清除、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混合细菌感染 病原菌分布 免疫功能
下载PDF
2017年美国糖尿病营养指南建议速览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新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7期87-88,共2页
2017年5月19日,Pubmed在线出版了由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发布的糖尿病营养指南,该指南系统评估了医学营养治疗的有效性证据,并整合了营养治疗过程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筛查和转诊1.1筛查2型糖尿病与其他医疗团队成... 2017年5月19日,Pubmed在线出版了由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发布的糖尿病营养指南,该指南系统评估了医学营养治疗的有效性证据,并整合了营养治疗过程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筛查和转诊1.1筛查2型糖尿病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协作确保所有超重/肥胖的有糖尿病危险的成人筛查2型糖尿病(中等证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营养治疗 证据水平 在线出版 医疗团队 水化合物 糖负荷 豆类食物 微量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特征与下肢血管病变及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海龙 曹晓琳 +3 位作者 吴海丽 那涵 蔡舒婷 于黎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08-509,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感染特征与下肢血管病变及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0例DF并感染患者,对患者感染程度、下肢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分级诊断,并根据感染特征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感染特征与下肢血管病变及免疫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0例DF并感染患者,对患者感染程度、下肢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分级诊断,并根据感染特征将患者分为浅感染组与深感染组,采集患者血样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分级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分析DF合感染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等级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10例DF合感染患者中浅层感染62例(56.36%),设为浅感染组,48例深层感染患者设为深感染组。随着DF合感染患者感染程度的加深,下肢血管病变分级呈升高趋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32,P<0.05);深感染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高于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7、12.710、13.761,P<0.05);深感染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低于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12、11.891、12.138,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下肢血管病变等级与IgM、IgA、IgG呈负相关(r=-0.733、-0.701、-0.609,P<0.05);与IL-6、CRP、TNF-α呈正相关(r=0.550、0.778、0.797,P<0.05)。结论感染范围的加深会加重DF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且感染特征与患者血清CRP等炎性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感染 下肢血管病变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sitaglitin对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15
作者 谭丽玲 郑海龙 +1 位作者 曾维新 杨川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111-112,共2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模拟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以胰岛β细胞株为观察对象,探讨在西格列汀药物的作用下对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方法实验分为低葡萄糖和高葡萄糖组,在不同的葡萄糖浓度下,以生理盐水做对照组,分别...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模拟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以胰岛β细胞株为观察对象,探讨在西格列汀药物的作用下对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方法实验分为低葡萄糖和高葡萄糖组,在不同的葡萄糖浓度下,以生理盐水做对照组,分别将胰岛β细胞株各分为GLP-1、生理盐水、西格列汀三组,进行细胞培养,按分组药物干预细胞,观察48至72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率。结果1.低糖条件下,48h,西格列汀组及GLP-1组早期胰岛β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细胞均较对照组低(P<0.05);72h后,西格列汀组及GLP-1组早期胰岛β细胞凋亡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胰岛β细胞坏死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2.高糖条件下,48h,西格列汀组早期胰岛β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细胞率高于GLP-1组(P<0.05);72h后,胰岛β细胞存活率、早期凋亡率及细胞坏死率均低于GLP-1组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不同葡萄糖环境下,西格列汀均有减少胰岛细胞功能缺陷及凋亡,尤其在高糖环境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葡萄糖毒性导致胰岛细胞凋亡及坏死尤为显著,西格列汀能够对抗胰岛细胞凋亡,在相对较长时间的糖毒性状态下这种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aglitin 胰岛Β细胞 胰高糖素样肽-1 糖尿病
下载PDF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在评价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蔡舒婷 孙雯 刘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在评价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完成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的绝经后女性166例,问卷采集信息,应用FRAX计算代入或不代入股骨颈骨密度时各研究对象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在评价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完成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的绝经后女性166例,问卷采集信息,应用FRAX计算代入或不代入股骨颈骨密度时各研究对象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并结合骨密度测定结果、OSTA及IOF 1 min测试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骨量异常组年龄较高、体重较轻、BMI较低、身高变化较多、绝经年限较长,两组间具有既往骨折史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有或无BMD时,骨量异常组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3有或无股骨颈BMD时,FRAX预测值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有和无股骨颈BMD的FRAX预测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随着年龄或骨质疏松风险的增长,骨量异常发生率逐渐上升,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显著升高。5不代入BMD时,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识别骨量异常的ROC曲线的AUC为0.705(P<0.001),cutoff值为3.75%,准确度为中等;10年内髋骨骨折概率识别骨量异常的ROC曲线的AUC为0.743(P<0.001),cutoff值为1.75%,准确度中等。结论 FRAX能够反映机体骨密度变化,全面评估骨折风险,并可作为一项基本的筛检工具,应用于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骨密度 绝经后女性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颜彦 吴琳 郑海龙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82-385,共4页
为探讨汉黄芩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脂(TC、TG、LDL-C、HDL-C)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 为探讨汉黄芩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脂(TC、TG、LDL-C、HDL-C)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及基因水平,分析汉黄芩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结果显示,汉黄芩素组视网膜VEGF荧光强度较模型组明减弱,TC、TG、LDL-C、FINS含量、VEGF、bFGF、TGF-β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而HDL-C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汉黄芩素可能通过抑制小鼠糖尿病进程及小鼠视网膜VEGF、bFGF、TGF-β的表达,对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云川 陈小盼 曾冬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80 mg与长春西汀30 mg联合静脉滴注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sICAM-1水平和血IL-6水平分别为(4.19±2.17)分、(72.27±13.49)、(302.45±16.49)ng/ml和(11.24±2.13)ng/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8±2.41)分、(60.44±11.52)、(318.94±17.24)ng/ml和(13.21±2.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6/45)、 15.56%(7/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sICAM-1、IL-6水平,且患者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长春西汀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 SICAM-1 IL-6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和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静 李洮俊 +3 位作者 方团育 袁晓丹 宋润珞 楼青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与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309例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定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3~12年(平均6年)。根据UACR的四分位数水...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与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309例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定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3~12年(平均6年)。根据UACR的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第1分位组即UACR<5.87 mg/g组(n=320)、第2分位组即5.87 mg/g≤UACR≤9.55 mg/g组(n=341)、第3分位组即9.56 mg/g≤UACR≤16.27 mg/g组(n=321)和第4分位组即16.27 mg/g<UACR<30.00 mg/g组(n=327)。分析正常范围内UACR水平和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高血压风险的关系。结果:UACR<5.87 mg/g组、5.87 mg/g≤UACR≤9.55 mg/g组、9.56 mg/g≤UACR≤16.27 mg/g组和16.27 mg/g<UACR<30.00 mg/g组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71.3%(228/320)、77.4%(264/341)、82.9%(266/321)和80.4%(263/327),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用药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后,Cox回归分析发现,与UACR<5.87 mg/g组相比,5.87 mg/g≤UACR≤9.55 mg/g组、9.56 mg/g≤UACR≤16.27 mg/g组、16.27 mg/g<UACR<30.00 mg/g组高血压的HR(95%CI)分别为1.075(0.896~1.289)、1.024(0.853~1.230)、1.215(1.010~1.462),趋势检验P值为0.01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内的UACR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蛋白尿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磷酸西格列汀片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幅度和改善肝纤维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彩荣 符馨尹 +2 位作者 任少琳 李桂女 王新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幅度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 目的:研究磷酸西格列汀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幅度和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者均采取肝泰乐+维生素C片护肝以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采取格列齐特60 mg/d,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d,口服治疗,持续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体质指数(BMI)、血糖、血糖漂移指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片可有效降低慢性乙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幅度;通过降低长期高糖毒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慢性乙型肝炎 西格列汀 血糖漂移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