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的创伤精准医学 被引量:6
1
作者 程少文 吕传柱 +2 位作者 彭磊 袁伟 陈晓松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9期5-7,共3页
创伤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挑战难题,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创伤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伤。我国的创伤救治水平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创伤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挑战难题,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创伤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伤。我国的创伤救治水平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创伤病死率和致残率意义重大。本文就创伤流行病学、创伤大数据、创伤救治精准医学及其三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做了一个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创伤 精准医学
下载PDF
创伤脓毒症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少文 陈晓松 +2 位作者 彭磊 袁伟 吕传柱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期168-170,174,共4页
创伤主要见于青壮年人群,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脓毒症是创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感染菌群和环境等因素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影响很大,但个体的遗传因素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 创伤主要见于青壮年人群,是导致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脓毒症是创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感染菌群和环境等因素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影响很大,但个体的遗传因素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大量创伤脓毒症易感基因和位点也被发掘,本文将从炎性因子、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等方面全面阐述与创伤脓毒症相关的易感基因和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脓毒症 基因 研究
下载PDF
一例下肢被海鱼刺伤感染创伤弧菌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林洋 曾允富 +2 位作者 王溶 程少文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治疗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份收治的1例创伤弧菌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救治经验并与其它文献比较,分析目前最合理的创伤弧菌脓毒症... 目的:总结和分析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治疗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份收治的1例创伤弧菌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救治经验并与其它文献比较,分析目前最合理的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本例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发热、软组织肿痛、坏死、破溃流脓、全身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家属最终放弃治疗,微生物学培养提示:副溶血弧菌。结论:创伤弧菌感染后早期干预、血液净化、扩大清创、清除感染源及炎症介质、防治DIC等多管齐下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由于该病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脓毒血症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创伤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征及高危因素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溶 姚江凌 +5 位作者 郑林洋 曾德禄 卞阳阳 陈东 曾允富 彭磊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28-534,共7页
目的 Meta分析国内外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特征、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为创伤治疗过程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对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构建检索式,运用布尔逻辑检索,将不同关键字进行组合查询,检索CBM、... 目的 Meta分析国内外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特征、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为创伤治疗过程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对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构建检索式,运用布尔逻辑检索,将不同关键字进行组合查询,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CI、OVID及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检索1997年12月—2017年12月发表的文献,选择语言种类限制在中文和英文,按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综合各文献的统计指标比值比(OR),文献总结后的结果使用相对应的统计学指标进行描述。结果最后纳入8篇中英文病例-随机对照文献,因创伤后继发IFI 772例。总感染部位772例次,其中呼吸道(36%)、泌尿道(26%)、消化道(21%)位居感染前三;念珠菌(52%)、酵母菌(37%)、隐球菌(17%)是造成创伤后侵袭性感染的主要菌种;IFI混合细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2%)、大肠杆菌(27%)、铜绿假单胞菌(16%)。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49%)、中性粒细胞升高(31%)、白细胞增多(35%)等。以手术清创与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为主。结论呼吸道和泌尿道为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单部位;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酵母菌、隐球菌,以手术清创与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感染 真菌 高危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卞阳阳 武子荃 +3 位作者 顾运涛 姚江凌 曾德禄 彭磊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3226-3229,共4页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长期的骨感染,它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的形成为特征,一旦形成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其治疗周期长、愈合慢、易反复发作,且需多次手术治疗,其致残率、截肢率高,效果欠佳,是所有创伤骨... 创伤后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长期的骨感染,它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的形成为特征,一旦形成创伤后慢性骨髓炎,其治疗周期长、愈合慢、易反复发作,且需多次手术治疗,其致残率、截肢率高,效果欠佳,是所有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多学科诊治及各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手段亦日益增多,其中更多的是联合治疗,并趋于个体化,提高了治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和副损伤,本文就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开放性 骨折 骨髓炎 治疗 新进展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治疗脑创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川平 陈佳树 +3 位作者 陈天 赵格晶娃 宋灏哲 李力卓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可促进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损伤区血管新生,并保护神经元的再生。近年来,外源性EPCs移植、动员内源性EPCs以及运用EPCs等治疗方法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实验研究中证实有很好的疗效,并表明EPC...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可促进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损伤区血管新生,并保护神经元的再生。近年来,外源性EPCs移植、动员内源性EPCs以及运用EPCs等治疗方法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实验研究中证实有很好的疗效,并表明EPCs的水平与脑创伤的恢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为了详细阐明最新相关研究,笔者就EPCs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治疗策略、临床应用、预后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内皮祖细胞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修复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佳树 宋灏哲 +3 位作者 陈天 谢川平 赵格晶娃 李力卓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73-75,F0003,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中、青年人的最主要死因,已成为目前医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TBI损伤包括直接损伤和二次损伤,临床中最棘手的是TBI的二次损伤。近年来神经干细胞(NSCs)成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焦点,但其移植后成...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中、青年人的最主要死因,已成为目前医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TBI损伤包括直接损伤和二次损伤,临床中最棘手的是TBI的二次损伤。近年来神经干细胞(NSCs)成为治疗神经系统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焦点,但其移植后成活率和神经元的转化率严重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NSCs在脑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其已知的机制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干细胞 修复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裕倩 蓝程 +1 位作者 符永华 王新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34-39,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慢性肠道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是全球卫生问题的重大挑战。但是目前IBD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能量保护器,在维持体内能量平衡中发挥了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慢性肠道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是全球卫生问题的重大挑战。但是目前IBD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能量保护器,在维持体内能量平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AMPK可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抗纤维化、增强自噬等方面延缓炎症性肠病疾病的进展。该文对以上方面进行综述,为IBD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结肠炎
下载PDF
双链蛋白聚糖Biglycan在骨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符永华 李吉 +2 位作者 王裕倩 邓小中 崔红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Biglyca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富含亮氨酸的双链蛋白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结缔组织当中,在许多器官和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参与细胞的生长、凋亡的全过程,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Biglycan被证实可通过... Biglyca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富含亮氨酸的双链蛋白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结缔组织当中,在许多器官和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参与细胞的生长、凋亡的全过程,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的深入,Biglycan被证实可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和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的活化等方面导致骨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对Biglycan在骨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扮演的角色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LYCAN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氟尿嘧啶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任少琳 彭磊 +1 位作者 程少文 蒋翠芸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1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乙酰氨基酚...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1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0.3 g,口服,每日3次,连用8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尿嘧啶注射液0.075 g,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表(QOL-BREF)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尿嘧啶联合对乙酰氨基酚可显著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可改善其膝关节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对乙酰氨基酚 关节腔内注射 膝骨性关节炎 疗效 安全性 膝关节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基因多态性与海南省创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少文 张安强 +4 位作者 冼丽娜 胡志华 彭磊 梁华平 吕传柱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严重创伤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6月— 2018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严重创伤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6月— 2018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39例;年龄17~83岁[(41.8±8.9)岁]。脓毒症组48例,非脓毒症组64例。应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SNaPshot)对MBL2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脓毒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MBL2水平。结果MBL2基因的三个多态性位点(rs5030737、rs1800450和rs1800451)中rs1800450位点总体突变频率为27.7%,而rs5030737和rs1800451的突变频率为0。两组患者基因型的分布符合哈-温平衡(P>0.05)。脓毒症组G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均<0.05),GA基因型的严重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风险明显增高(OR=3.442,95%CI 1.447~8.187),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严重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可能性显著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OR=2.799,95%CI 1.270~6.170)。脓毒症组中基因型GG和GA的患者血清中MBL2的水平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且脓毒症组中基因型GA的患者血清中MBL2的水平明显低于基因型GG的患者(P<0.05)。结论中国海南地区严重创伤人群中MBL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00450G/A与脓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可能与突变型降低了患者血清中MBL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脓毒症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
原文传递
台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组织与管理实效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娜 蒙莉萍 +4 位作者 陈洪娇 刘薇 杨露 周明 张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11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在应对台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中的组织与管理的成效。方法通过成立应急护理管理小组、及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指导等完善应急护理管理系统。结果 326... 目的探讨医院在应对台风灾害救援护理工作中的组织与管理的成效。方法通过成立应急护理管理小组、及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指导等完善应急护理管理系统。结果 326例伤员中,184例病情稳定的伤员当日离院; 142例伤员在经过紧急处理及住院治疗后,除2例死亡,其余伤员全部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救治批量伤员时未发生慌乱现象,参加救援的护理人员未出现心理应激障碍。结论实施规范的应急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在应对台风灾害时管理效率和灾害救援质量,对灾害救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应急管理系统 应急预案 台风灾害
下载PDF
海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参加台风灾害救援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华 张娜 陈洪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5期1975-1978,共4页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参加台风救援护理的真实心理体验,为针对性地开展护士的灾害救援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及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6名参与台风灾害救护的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质性研...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参加台风救援护理的真实心理体验,为针对性地开展护士的灾害救援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及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6名参与台风灾害救护的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并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即身体和心理都承受压力,感到紧张和恐慌;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积极参与到台风灾害救援中;得到认可及感激,拥有继续前行的动力.结论 海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应针对性地开展灾害救援护理培训,加强灾害护理管理,同时重视救护人员的消极感受,提供心理支持以提高护士台风灾害救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灾害救护 质性研究 台风
原文传递
羟基磷灰石体系透钙磷灰石骨水泥的理化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磊 丁秀明 +6 位作者 陈克伟 刘建莉 顾运涛 卞阳阳 孟珠龙 姚江陵 牟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1-826,共6页
背景:传统的透钙磷灰石骨水泥是将β-磷酸三钙与一水磷酸二氢钙作为反应物,但将羟基磷灰石作为透钙磷灰石骨水泥反应前体的报道却很少。目的:验证羟基磷灰石/一水磷酸二氢钙体系是否能够生成透钙磷灰石骨水泥,并分析其理化性能。方法:... 背景:传统的透钙磷灰石骨水泥是将β-磷酸三钙与一水磷酸二氢钙作为反应物,但将羟基磷灰石作为透钙磷灰石骨水泥反应前体的报道却很少。目的:验证羟基磷灰石/一水磷酸二氢钙体系是否能够生成透钙磷灰石骨水泥,并分析其理化性能。方法:采用湿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羟基磷灰石和β-磷酸三钙,再分别与一水磷酸二氢钙以适当比例均匀混合,加入适量固化液水,得到羟基磷灰石/透钙磷灰石骨水泥和β-磷酸三钙/透钙磷灰石骨水泥,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两种材料的结构和组分,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的表面形态,Instron 5567型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两种材料的力学强度。将两种材料分别浸泡于模拟体液中,检测失重率;浸泡14 d后取出,再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与结论:(1)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两种材料均为纯度较高的透钙磷灰石骨水泥;(2)扫描电镜显示,β-磷酸三钙/透钙磷灰石骨水泥晶体结构更加密集,形成的孔隙相对较少;羟基磷灰石/透钙磷灰石骨水泥的晶粒较为细小,结构较为松散,孔隙数量也较多,生成的板状晶体小于β-磷酸三钙/透钙磷灰石骨水泥晶体;(3)β-磷酸三钙/透钙磷灰石骨水泥的抗压强度高于羟基磷灰石/透钙磷灰石骨水泥(P<0.05);(4)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后,β-磷酸三钙/透钙磷灰石骨水泥不同时间点的失重率均低于羟基磷灰石/透钙磷灰石骨水泥(P<0.05);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4 d后,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证实,两种材料表面均有一层由球状颗粒堆簇而成的羟基磷灰石生成;(5)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透钙磷灰石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生物活性及骨传导性,但力学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类 羟基磷灰石类 磷灰石 组织工程
下载PDF
MBL2与MASPs家族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少文 陈扬平 +3 位作者 张安强 彭磊 梁华平 吕传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21-1124,1129,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蛋白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s)家族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预测分析。方法:使用同源建模(Swiss-model)和折叠识别(Phyre2)分别来构建MBL2蛋白与MASPs家族蛋白质...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蛋白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s)家族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预测分析。方法:使用同源建模(Swiss-model)和折叠识别(Phyre2)分别来构建MBL2蛋白与MASPs家族蛋白质的结构,使用STRING数据库及ZDOCK3.02预测分析MBL2与MASP1、MASP2两个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MBL2与MASP1和MASP2均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且和COLEC11、COLEC10、FCN2、C4B等构成相互作用网络。MBL2与MASP1结合位点和MASP2的结合位点高度重叠。MBL2参与结合MASP1的残基,大部分(77%)也参与了与MASP2的结合,表明MBL2是通过同一个区域,分别与MASPs家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结论: MBL2与MASPs家族蛋白质之间作用密切,从而可能在补体系统激活及机体免疫防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 丝氨酸蛋白酶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柠檬酸钙在体外条件下对新鲜血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磊 杨枚 +2 位作者 周英勇 赵志蓉 刘建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柠檬酸钙在体外条件下对新鲜血液的影响。方法测量加入柠檬酸钙后新鲜血液中红细胞的溶血率;分别向2 m L血清中加入柠檬酸钙0 mg、1.0 mg、2.0 mg、3.0 mg、4.0 mg、5.0 mg、6.0 mg、7.0 mg、8.0mg、9.0 mg、10.0 mg和12.0 mg... 目的探讨柠檬酸钙在体外条件下对新鲜血液的影响。方法测量加入柠檬酸钙后新鲜血液中红细胞的溶血率;分别向2 m L血清中加入柠檬酸钙0 mg、1.0 mg、2.0 mg、3.0 mg、4.0 mg、5.0 mg、6.0 mg、7.0 mg、8.0mg、9.0 mg、10.0 mg和12.0 mg后测量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在此实验基础上,把实验分为四组,向5 m L新鲜血液中分别加入柠檬酸钙0 mg,1.0 mg,5.0 mg和9.0 mg后分别测量血液凝固前血清钙浓度、血液凝固后血清钙浓度、凝血块体积、凝血时间,测算单位体积凝血块中的钙浓度。结果柠檬酸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加入柠檬酸钙后新鲜血液中血清钙离子浓度增加,单位体积血凝块中的钙含量有统计学差异(<0.01),新鲜血液凝血时间延长。结论柠檬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加入新鲜血液中能够为骨折愈合提供适宜的钙离子浓度,柠檬酸钙溶解的钙离子能储存在凝血块中,可为骨折愈合后期提供所需的钙离子,柠檬酸钙作为骨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钙 骨修复材料 血清钙 钙离子 骨折愈合
下载PDF
二氮嗪对氧化损伤状态下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翠云 任少琳 +1 位作者 张纯萍 程少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ERS)途径探讨二氮嗪对氧化损伤状态下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取SD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取第3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和二氮嗪组。对照组细胞不作处理;损伤模型组细胞以300μ...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ERS)途径探讨二氮嗪对氧化损伤状态下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取SD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取第3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和二氮嗪组。对照组细胞不作处理;损伤模型组细胞以300μmol/L过氧化氢(H2O2)在37℃孵育8h;二氮嗪组细胞先以300μmol/L二氮嗪在37℃预处理0.5h后,再以300μmol/LH2O2同法孵育8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ERS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增强子结合蛋白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模型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Caspase-3、Bax、CHOP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损伤模型组比较,二氮嗪组软骨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上述相关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二氮嗪可能通过抑制ERS途径,提高软骨细胞在氧化损伤状态下的增殖活力,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嗪 氧化损伤 软骨细胞 增殖活力 凋亡 内质网应激途径 机制
下载PDF
海南省区域协同创伤救治体系的设计与成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娜 张华 +3 位作者 刘薇 史键山 程少文 陈洪娇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93-495,共3页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伤(如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事件频发,其在整体疾病致死和致残中的比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45岁以下人群中第一死亡原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伤(如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事件频发,其在整体疾病致死和致残中的比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45岁以下人群中第一死亡原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即每天平均有近3 330人死于车祸[2]。高处坠落伤也已成为继交通事故外导致严重创伤和致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3]。虽然现在科技和医疗水平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区域性 创伤救治体系
原文传递
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伟 陈扬平 +2 位作者 朱恒杰 彭磊 程少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联合克氏针的固定疗法对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和观察... 目的探讨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联合克氏针的固定疗法对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固定治疗),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随访结果、生活质量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C型臂X光机使用次数、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开始下地活动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联合克氏针的固定疗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效果,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膝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深浅双骨道 钢丝环扎 克氏针固定 手术效果
下载PDF
血清神经肽Y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洪娇 袁伟 卞阳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测量血清钙、磷、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25-OH维生素D和NPY浓度。根...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测量血清钙、磷、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25-OH维生素D和NPY浓度。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BMD值:正常(n=66)、骨量减少(n=63)和骨质疏松症(n=63)。根据血清NPY水平,受试者也被分为3组:低NPY(n=30)、正常NPY(n=126)和高NPY(n=36)。结果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NPY、PTH和年龄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的NPY水平,各组腰椎、股骨总、股骨颈、转子、股骨转子间和Ward’s三角BMD值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PY水平与患者年龄、BMI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不同部位的BMD值之间均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NPY水平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或任何部位测量的BMD值之间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神经肽Y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