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耐碳青霉素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死亡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王海艳 洪丽娟 +1 位作者 陈绵聪 谭文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7期1890-1893,共4页
目的 探究医院耐碳青霉素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死亡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59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感染后30 d生存情况分为... 目的 探究医院耐碳青霉素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死亡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59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感染后30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47)与生存组(n=112)。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死亡发生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159例患者分离获得菌株165株,基本为多重耐药菌,其中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达到100%,而对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分别为90.91%、89.09%、80.00%、75.15%、71.52%、64.24%、56.97%,而对米洛环、替加环素素耐药性较低,分别为12.73%与9.70%。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脓毒性休克、其他病原体感染、降钙素原、抗菌药物应用种类>3种是死亡发生影响因素(P<0.05)。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模型为log P=3.526+APACHEⅡ评分×0.398+脓毒性休克×0.413+其他病原体感染×0.407+降钙素原×0.529+抗菌药物应用种类>3种×0.35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5.336,P=0.219,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716~0.887),最佳临界值为0.712,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86.25%、80.56%及79.35。结论 APACHEⅡ评分、脓毒性休克、其他病原体感染等是医院耐碳青霉素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所致死亡影响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素烯类 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死亡 预测模型
下载PDF
PCT、SAA及Treg因子检测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中的价值
2
作者 王海艳 洪丽娟 +2 位作者 陈绵聪 史莉雅 覃雪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8期1511-1514,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淀粉样蛋白(SAA)及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因子检测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380例(试验组),另选取...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淀粉样蛋白(SAA)及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因子检测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380例(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体检且各项正常健康者378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CT、SA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白细胞介素A7A(ILA7A)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分析试验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SAA、TGF⁃β及ILA7A水平;分析PCT、SAA、TGF⁃β及ILA7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抗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试验组血清PCT、SAA、ILA7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SAA、TGF⁃β及ILA7A水平是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单因素,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结果显示,血清PCT(>0.5μg/L)、SAA(>10 mg/L)、TGF⁃β降低及ILA7A升高均为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有效组307例,无效组73例。治疗前两组血清PCT、SAA、TGF⁃β及ILA7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有效组PCT、SAA、ILA7A水平低于无效组,TGF⁃β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SAA、TGF⁃β及ILA7A四者联合检测评估抗菌药物治疗疗效的AUC为0.762,明显高于四者单一检测的AUC(P<0.05)。结论血清SAA、PCT、Treg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中均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准确性最高,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T SAA 调节性T细胞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抗菌药物
下载PDF
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志林 刘建莉 +4 位作者 郑盼盼 韦小妹 孙广晓 陈绵聪 郑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249-3252,共4页
目的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学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783例,采用系统回顾性分析法,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留置导管时间、住院天数、是否合并相关基础疾病、预防性抗菌药... 目的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学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783例,采用系统回顾性分析法,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留置导管时间、住院天数、是否合并相关基础疾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感染患者的相关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783例医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13例,感染发生率27.20%,感染例次数268例,例次感染率为34.23%;感染部位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1.49%;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6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72%,革兰阳性菌占33.96%,真菌占9.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并相关基础疾病情况、留置相关导管时间>7d、相关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2周,是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积极治疗ICU患者合并的相关基础疾病,依据药敏结果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次数,减少相关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于改善ICU患者预后及降低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导管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血尿酸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雪娇 胡志华 +2 位作者 朱雪丽 陈伟 陈志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1-784,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血尿酸(BUA)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为制订有效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ICU发生感染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49例)、好转组(77例)和治愈组(2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血尿酸(BUA)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为制订有效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ICU发生感染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49例)、好转组(77例)和治愈组(27例),对所有患者的感染部位、入ICU治疗24h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组、好转组、治愈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为(44.03±12.06)、(24.12±13.67)、(13.95±4.08),BUA水平分别为(0.29±0.14)mmol/L、(0.22±0.12)mmol/L、(0.17±0.10)mmol/L,Scr水平分别为(5.36±3.03)mmol/L、(5.11±1.75)mmol/L、(4.22±1.05)mmol/L,BUN分别为(81.83±14.62)μmol/L、(79.57±13.24)μmol/L、(72.43±11.48)μmol/L,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A水平、Scr水平、BUN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好转组或治愈组,好转组患者APACHEⅡ评分、BUA水平高于治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感染患者死亡与年龄、APACHEⅡ评分、BUA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ICU感染患者BUA水平与感染部位、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预测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血尿酸 预后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PDCA护理策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艳 洪丽娟 +2 位作者 王声兴 许思怡 梁培育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9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前列腺癌根治术(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护理策略,为RP患者术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3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RP手术治疗的...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前列腺癌根治术(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护理策略,为RP患者术后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3年1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RP手术治疗的284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2例。术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PDCA护理模式,比较2组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措施执行率较高(均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较低[2.82%(4/142)vs.13.38%(19/142),P<0.05]。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90 min)、术后尿导管留置时间(≥5 d)是R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方案(PDCA循环管理)是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护理方案(PDCA循环管理)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保护因素,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RP患者有助于提升护理措施执行力,降低术后尿路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根治术 PDCA护理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前列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