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肿瘤患者病耻感、述情障碍现状调查及预测抑郁的效能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湘香 彭乙聆 胡天琼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12-416,422,共6页
目的探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肿瘤患者病耻感、述情障碍现状调查及预测抑郁的效能。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患者2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 目的探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肿瘤患者病耻感、述情障碍现状调查及预测抑郁的效能。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患者2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调查病耻感、述情障碍,Spearman分析病耻感、述情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抑郁影响因素,ROC预测病耻感、述情障碍对妇科肿瘤患者抑郁预测价值。结果妇科肿瘤患者SI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TAS-20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妇科肿瘤患者SIS评分、TAS-20评分与抑郁呈正相关(r=0.605,P<0.001;r=0.621,P<0.001)。年龄≥60岁、小学及以下、肿瘤直径≥4 cm、自费、SIS评分≥48分、TAS-20评分≥52分、内向、Ⅲ~Ⅳ期、低分化是妇科肿瘤患者抑郁独立危险因素(P<0.05)。SIS评分预测抑郁AUC为0.849(95%CI:0.798~0.892),当其截断值为50分,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07%、81.13%;TAS-20评分预测抑郁AUC为0.754(95%CI:0.695~0.807),当其截断值为53分,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14%、84.91%。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述情障碍,受其影响,妇科肿瘤患者易出现抑郁情绪;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具有病耻感、述情障碍的患者,需加强防范,做好相应心理调节工作,进一步降低抑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病耻感 抑郁
下载PDF
麻醉管理优化在妇科单孔腹腔镜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淞 吴小芳 +2 位作者 邓青春 郑育秀 张湘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7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管理优化方案结合单孔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ERAS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结合常规麻醉管理方案,ERAS组患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结合优化后的麻醉管理方案。... 目的探讨麻醉管理优化方案结合单孔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ERAS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结合常规麻醉管理方案,ERAS组患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结合优化后的麻醉管理方案。比较2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达出院标准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0 min、2 h、12 h、24 h VAS评分。比较2组术后恶心呕吐及切口出血、感染等情况。结果ERAS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达出院标准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苏室停留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出血、感染等情况发生。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30 min VAS评分更高,其余时间点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优化后的麻醉管理策略结合单孔腔镜手术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管理 妇科 单孔腹腔镜 加速康复外科 三孔腹腔镜 良性肿瘤
下载PDF
妇科单孔腹腔镜术后早期行走对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淞 吴小芳 +2 位作者 邓青春 林卫欣 张湘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术后早期行走对非切口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坐位组、行走组,每组20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出恢复室后0.5 h、2 h、4 h、6 h、8 h、10 h及12 h的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要求使用镇痛...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术后早期行走对非切口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坐位组、行走组,每组20例。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出恢复室后0.5 h、2 h、4 h、6 h、8 h、10 h及12 h的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及排气时间。结果行走组术后0.5 h与术后2 h、4 h、6 h、8 h的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3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组术后8 h内的VAS评分累计值低于坐位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组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和坐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行走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排气,有利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早期行走 快速康复 非切口痛 排气时间
下载PDF
家庭支持和家庭韧性对妇科肿瘤术后复发恐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湘香 彭乙聆 胡天琼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609-615,共7页
目的 了解妇科肿瘤术后家庭支持和家庭韧性水平,并探讨其与疾病不确定感和肿瘤复发恐惧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 利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家庭韧性评估量表(FRA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肿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 目的 了解妇科肿瘤术后家庭支持和家庭韧性水平,并探讨其与疾病不确定感和肿瘤复发恐惧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 利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家庭韧性评估量表(FRA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肿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305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家庭支持、家庭韧性、疾病不确定感和肿瘤复发恐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家庭支持、家庭韧性、疾病不确定感与肿瘤复发恐惧的关系及其链式中介效应情况,并分析APGAR、FRAS和MUIS评分预测肿瘤复发恐惧价值。结果 全组APGAR评分为(5.87±1.84)分,FRAS评分为(135.64±30.18)分,MUIS评分为(79.06±21.64)分;家庭支持(r=-0.822,P<0.001)、家庭韧性(r=-0.715,P<0.001)与肿瘤复发恐惧呈负相关,疾病不确定感与肿瘤复发恐惧呈正相关(r=0.744,P<0.001);家庭支持与家庭韧性评分呈正相关(r=0.644,P<0.001),家庭支持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696,P<0.001),家庭韧性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0.643,P<0.001);家庭支持和家庭韧性在妇科肿瘤术后疾病不确定感和肿瘤复发恐惧中起到链式中介效应;APGAR、FRAS联合MUIS评分预测肿瘤复发恐惧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 家庭支持和家庭韧性与妇科肿瘤术后复发恐惧有关,在疾病不确定感和肿瘤复发恐惧中起到链式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疾病不确定感 肿瘤复发恐惧 家庭支持 家庭韧性 链式中介效应
下载PDF
GATA3介导miR-21/PTEN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王发辉 邓青春 +1 位作者 林佳佳 陈春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69-2074,共6页
目的分析GATA结合蛋白3(GATA3)介导微小RNA-21(miR-21)/人类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取HEC-1-A细胞,进行转染分组,分为对照组、GATA3空载质粒组、GATA3过表达质粒组、G... 目的分析GATA结合蛋白3(GATA3)介导微小RNA-21(miR-21)/人类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取HEC-1-A细胞,进行转染分组,分为对照组、GATA3空载质粒组、GATA3过表达质粒组、GATA3 siRNA阴性对照组、GATA3 siRNA组。检测各组细胞中GATA3、miR-21、PTEN表达量、增殖情况、凋亡率、迁移、侵袭。结果与hEEC组相比,HEC-1-A组、HEC-1-B组、Ishikawa组细胞中GATA3、miR-21表达水平升高,PTEN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GATA3空载质粒组相比,GATA3过表达质粒组GATA3、miR-21 mRNA表达量、增殖率、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Vimentin水平升高,PTEN mRNA表达量、凋亡率、Caspase-9、Bax、E-cadherin水平降低(P<0.05);与GATA3 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GATA3、miR-21 mRNA表达量、增殖率、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Vimentin水平降低,PTEN mRNA表达量、凋亡率、Caspase-9、Bax、E-cadherin水平升高(P<0.05)。结论下调GATA3表达,可对miR-21/PTEN轴进行调节,使HEC-1-A细胞的增殖减慢,促进HEC-1-A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GATA结合蛋白3 微小RNA-21 人类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UPK1A-AS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6
作者 王发辉 罗靖茹 +1 位作者 方秋满 贾利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PK1A反义RNA 1(UPK1A-AS1)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调控E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tarBase数据库或qPCR法检测UPK1A-AS1在EC中的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si-NC组(阴性对照)、si-UPK1A-...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PK1A反义RNA 1(UPK1A-AS1)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调控EC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tarBase数据库或qPCR法检测UPK1A-AS1在EC中的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si-NC组(阴性对照)、si-UPK1A-AS1组(下调UPK1A-AS1表达)和si-UPK1A-AS1+Wnt组(下调UPK1A-AS1表达联合激活Wnt信号通路)。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Ishikaw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Wnt1、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结果UPK1A-AS1在EC组织中的表达异常上调。与hEEC细胞相比,UPK1A-AS1在RL-952、KLE、HEC-1B和Ishikawa细胞中高表达。与si-NC组比较,si-UPK1A-AS1组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降低(P<0.01)。与si-UPK1A-AS1组相比,si-UPK1A-AS1+Wnt组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增加(P<0.01)。si-UPK1A-AS1组Wnt1、β-catenin、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si-NC组(P<0.01)。si-UPK1A-AS1+Wnt组Wnt1、β-catenin、c-Myc的表达均高于si-UPK1A-AS1组(P<0.01)。结论UPK1A-AS1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了EC的进展和转移。UPK1A-AS1/Wnt/β-catenin/c-Myc轴可能是EC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UPK1A反义RNA 1 侵袭 迁移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丛语 邓青春 刘嘉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目的探究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及其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得子宫内膜癌的mRNA表达矩阵和临床数据,从既往研究中获得基底膜基因。基于差异基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 目的探究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及其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得子宫内膜癌的mRNA表达矩阵和临床数据,从既往研究中获得基底膜基因。基于差异基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功能富集分析,分析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预后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由ACHE、COL12A1、CD44组成的预后模型与临床因素显著相关。荧光定量PCR证明,ACHE和COL12A1 mRNA表达量在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人子宫内膜癌细胞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3个基底膜基因构建的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子宫内膜癌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lncRNA RMRP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方秋满 邓青春 +1 位作者 周小飞 黄从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00-207,共8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MRP(lncRNA RMR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主要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RT-qPCR法检测lncRNA RMR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ESC细胞和HEC...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MRP(lncRNA RMRP)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主要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RT-qPCR法检测lncRNA RMR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ESC细胞和HEC-1-A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将空载体、pcDNA-RMRP、NC-siRNA、RMRPsiRNA、NCmimic、miR-580-3pmimic、pcDNA-RMRP+NCmimic、pcDNA-RMRP+miR-580-3pmimic、RMRP-siRNA+空载体、RMRPsiRNA+pcDNA-JAK2、NC inhibitor、miR-580-3p inhibitor分别转染至HEC-1-A细胞中,作为空载体组、pcDNA-RMRP组、NC-siRNA组、RMRP-siRNA组、NC mimic组、miR-580-3p mimic组、pcDNA-RMRP+NC mimic组、pcDNA-RMRP+miR-580-3p mimic组、RMRP-siRNA+空载体组、RMRP-siRNA+pcDNA-JAK2组、NC inhibitor组、miR-580-3p inhibitor组。RT-qPCR检测lncRNA RMRP、miR-580-3p在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别预测和验证miR-580-3p与lncRNA RMRP、JAK2的靶向互作关系;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RMR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HESC细胞比较,lncRNA RMRP在HEC-1-A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pcDNA-RMRP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RMRP-siRNA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580-3p是lncRNA RMRP的下游靶miRNA,lncRNA RMRP可负向调控miR-580-3p的表达。JAK2是miR-580-3p的下游靶基因,miR-580-3p可负向调控JAK2蛋白的表达。pcDNA-RMRP可显著增加细胞中JAK2、p-JAK2和p-STAT3蛋白水平,而pcDNA-RMRP与miR-580-3p mimic共转染后,细胞中JAK2、p-JAK2、p-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RP-siRN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JAK2、p-JAK2、p-STAT3蛋白水平,而RMRP-siRNA与pcDNA-JAK2共转染后,细胞中JAK2、p-JAK2、p-STAT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RMRP-siRNA与pcDNA-JAK2共转染后,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敲低lncRNA RMRP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RMRP 子宫内膜癌 增殖 凋亡 JAK/STAT信号通路
下载PDF
环状RNA参与卵巢癌铂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彬馨 范雅丹 +2 位作者 吕春燕 梅子曼 邓青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卵巢癌因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多为晚期以及高复发率,成为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卵巢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是对铂类抗肿瘤化疗药物的耐药。环状RNA(circRNA)因其特殊的结构在细胞中较mRNA更稳定,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 卵巢癌因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多为晚期以及高复发率,成为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卵巢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是对铂类抗肿瘤化疗药物的耐药。环状RNA(circRNA)因其特殊的结构在细胞中较mRNA更稳定,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circRNA可作为miRNA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与蛋白结合,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和作为外泌体circRNA参与调控卵巢癌铂耐药的敏感性。circRNA有望成为新的铂耐药标志物及耐药治疗新靶点。为了进一步探讨circRNA与卵巢癌铂耐药的关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circRNA与卵巢癌铂耐药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卵巢癌 铂耐药 机制 综述
下载PDF
PIK3CA对中性粒细胞抗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CEACAM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发辉 邓青春 +1 位作者 林佳佳 陈春妃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086-1092,共7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的p110α催化亚基(PIK3CA)对中性粒细胞抗子宫内膜癌(UCE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PI3KCA过表达载体(pcDNA-PI3KCA)转染至UCEC细胞MFE-296后,与中性粒细胞dHL-60共培养24 h。取出培养下室的MFE-296细胞,... 目的: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的p110α催化亚基(PIK3CA)对中性粒细胞抗子宫内膜癌(UCEC)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PI3KCA过表达载体(pcDNA-PI3KCA)转染至UCEC细胞MFE-296后,与中性粒细胞dHL-60共培养24 h。取出培养下室的MFE-296细胞,CCK-8法检测MFE-296细胞增殖能力,RT-qPCR法检测MFE-296细胞内CEACAM1、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8(IL-8)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K3CA、CEACAM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UCEC mRNA-seq数据分析PIK3CA在UCEC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UCEC患者组织中PIK3CA和CEACAM1的定位,Spearman法分析74例UCEC组织中PIK3CA表达与CEACAM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转染pcDNA-PI3KCA后,MFE-296细胞PIK3C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HL-60共培养24 h后,过表达PIK3CA的MFE-296细胞中VEGF-A、MMP9和IL-8 mRNA表达及CEACAM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MFE-296与dHL-60共培养24 h后MFE-296细胞增殖率降低,而过表达PIK3CA减弱了dHL-60细胞对MFE-29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P<0.05),且anti-CEACAM1处理后,过表达PIK3CA的MFE-296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PIK3CA在UCE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P<0.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IK3CA高表达组生存率低于PIK3CA低表达组(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EACAM1与PIK3CA蛋白在UCEC中的共定位,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PIK3CA通过上调CEACAM1/β-catenin表达减弱中性粒细胞对UCE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A CEACAM1 细胞共培养 中性粒细胞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土木香提取物通过下调miR-31-5p表达调控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一栩 周小飞 +3 位作者 陈春妃 方秋满 王发辉 邓青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目的:研究土木香提取物(EEIHL)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0 μg/ml、2 μg/ml、4 μg/ml、6 μg/ml和8 μg/ml的土木香提取物(EEIHL)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48 h,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 目的:研究土木香提取物(EEIHL)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0 μg/ml、2 μg/ml、4 μg/ml、6 μg/ml和8 μg/ml的土木香提取物(EEIHL)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48 h,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1-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和Cleave-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EIHL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下调细胞中miR-31-5p和CyclinD1的表达,上调Cleave-caspase-3的表达,呈剂量依赖趋势,在6 μg/ml和8 μg/ml时达到最高增殖抑制率;抑制miR-31-5p表达可抑制HeLa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过表达miR-31-5p可逆转EEIHL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土木香提取物EEIHL可能通过下调miR-31-5p抑制HeLa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EEIHL对宫颈癌具有潜在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土木香提取物 miR-31-5p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EMT进程及自噬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秋满 邓青春(指导) +1 位作者 周小飞 王发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499,505,共7页
目的:探究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C组织内TAN浸润情况,分离人TAN,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TAN;建立EC细胞系HEC-1-A与TAN共... 目的:探究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C组织内TAN浸润情况,分离人TAN,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TAN;建立EC细胞系HEC-1-A与TAN共培养体系,并给予自噬抑制剂3MA干预,具体分为HEC-1-A组、TAN+HEC-1-A组、TAN+3MAHEC-1-A组,处理结束后收集各组HEC-1-A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EC-1-A细胞内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情况,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MMP-2、MMP-9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数目与侵袭数目,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标志物LC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1、p62表达水平。结果:EC组织内TAN标志物CD15阳性表达高,TAN浸润明显;分离的TAN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多呈分叶状(2~5叶),且CD11b+Ly6G+标记的细胞比例达91.0%;与HEC-1-A组细胞相比,TAN+HEC-1-A组细胞内E-cadherin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减弱,Vimentin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增强,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Vimentin、N-cadherin、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细胞迁移数目与侵袭数目均显著增加,细胞内LC3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增强,LC3-Ⅱ/LC3-Ⅰ显著上升,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而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AN+HEC-1-A组相比,TAN+3MA-HEC-1-A组细胞内E-cadherin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增强,而Vimentin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减弱,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Vimentin、N-cadherin、MMP-2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细胞迁移数目与侵袭数目均显著减少,同时,细胞内LC3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减弱,LC3-Ⅱ/LC3-Ⅰ显著下降,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6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N能够促进EC细胞EMT进程并增强细胞自噬,使用自噬抑制剂3MA干预后,TAN诱导的EC细胞EMT与自噬均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自噬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白介素-17对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婷 陈海波 +4 位作者 关红琼 邓青春 杨达刚 郑冰冰 林坚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4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白介素-17(IL-17)预测先兆流产(TA)保胎治疗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采用保胎治疗的TA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检测...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白介素-17(IL-17)预测先兆流产(TA)保胎治疗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采用保胎治疗的TA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检测血清sHLA-G、IL-17水平,根据是否流产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n=75)与妊娠结局不良组(n=19),分析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清sHLA-G、IL-17预测TA保胎治疗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临床价值。结果94例TA孕妇经保胎治疗后有19例妊娠结局不良,妊娠结局不良率为20.21%;经双变量Spearman直线相关检验发现,TA孕妇血清sHLA-G水平与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均呈正相关(r>0,P<0.05),血清IL-17水平与孕酮、β-HCG水平呈负相关(r<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孕酮、β-HCG、sHLA-G水平升高可能是TA保胎治疗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IL-17水平升高可能是TA保胎治疗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的风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血清sHLA-G、IL-17单一及联合预测TA保胎治疗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0.80,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sHLA-G、IL-17预测TA保胎治疗孕妇妊娠结局不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保胎治疗 妊娠结局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白介素-17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化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利平 周小飞 +1 位作者 王发辉 刘玉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在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表达及其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收治的96例宫颈癌患者为病例组,均行化疗治疗,另选取体检健康的女性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骨桥蛋白在化疗前后的水平及其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在宫颈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表达及其对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收治的96例宫颈癌患者为病例组,均行化疗治疗,另选取体检健康的女性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骨桥蛋白在化疗前后的水平及其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按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化疗有效者为Y组,化疗无效者为W组。比较Y组W组骨桥蛋白在化疗前后的水平及其表达阳性率的情况。结果病例组化疗前骨桥蛋白水平及其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化疗后的骨桥蛋白水平较化疗前显著降低,并且其表达阳性率较化疗前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与W组患者化疗前的骨桥蛋白水平及其表达阳性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Y组化疗后的骨桥蛋白水平及其表达阳性率较W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桥蛋白在宫颈癌患者化疗后的水平及其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降低,同时化疗有效者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骨桥蛋白可作为判定宫颈癌患者化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化疗 骨桥蛋白 表达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以及对患者IL-6、IL-2和CRP的影响 被引量:69
15
作者 周小飞 刘玉珠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其中,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1例(观察组),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3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其中,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1例(观察组),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3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同时检测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窦状卵泡(AFC)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4.29±13.20)min,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肌瘤剔除数分别为(105.39±32.04)ml、(17.40±2.31)h、(4.02±1.32)d和(6.02±1.32)个,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和IL-6分别为(25.20±5.32)mg/L和(38.04±10.1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2为(46.13±13.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FSH、LH及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和妊娠率分别为21.56%和54.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患者应激反应小,对卵巢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妊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5
16
作者 贾利平 刘玉珠 周小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9-941,共3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以供不断提高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患者仅给予...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以供不断提高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1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患者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59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阳性体征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4.08±0.70)mg/L、全血黏度低切(9.68±1.16)m Pa/s、全血黏度高切(5.17±0.47)m Pa/s以及盆腔积液(5.08%)、附件压痛(6.78%)、阳性体征总发生率(16.95%)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6.90±1.40)mg/L、全血黏度低切(12.03±1.50)m Pa/s、全血黏度高切(6.30±0.40)m Pa/s以及盆腔积液(17.24%)、附件压痛(27.59%)、阳性体征总发生率(68.29%)相比明显降低,其白细胞介素-2(5.06±0.51)ng/m L、白细胞介素-10(24.20±2.90)ng/m L和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4.10±0.40)ng/m L、白细胞介素-10(19.90±2.51)ng/m L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体征及其生化指标水平,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保妇康栓联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49
17
作者 陈进芳 刘玉珠 韩一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考察保妇康栓联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患者126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治疗,实验组接受保妇... 目的:考察保妇康栓联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患者126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治疗,实验组接受保妇康栓联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血清TNF-α、盆腔炎性包块大小和不良反应,统计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血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包块面积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子宫及附件压痛、子宫活动差和附件增厚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妇康栓联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和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和改善血液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妇康栓 头孢曲松钠 甲硝唑 慢性盆腔炎
原文传递
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对子宫脱垂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韩一栩 刘玉珠 陈琨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阴式全子宫切除或阴道前后壁修补对子宫脱垂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间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 目的:研究和分析阴式全子宫切除或阴道前后壁修补对子宫脱垂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间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方案,在两组患者入院后手术治疗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AS焦虑自评量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FSFI)对其进行性生活满意度、性生活频率、是否复发、是否存在并发症、对手术的满意度、焦虑、性功能情况的调查。结果: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术后12个月性生活满意度、性生活频率、并发症、性欲望、性唤起、性满意度、性高潮及FSFI总分,术后6个月性欲望、性满意度与手术前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性生活频率、并发症、性欲望、性唤起、性满意度、性高潮,术后12个月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满意度、性高潮、FSFI总分与手术前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性生活频率、对手术满意度;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患者术后12个月性生活满意度、性生活频率、复发例数、对手术满意度、阴道润滑度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患者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SAS评分情况均高于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患者。结论: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子宫脱垂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小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阴式子宫切除术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小飞 刘玉珠 +1 位作者 陈春妃 胡天琼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4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对患者性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4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对患者性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腹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变化,比较患者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盆腹腔引流量(126. 89±23. 12ml、258. 12±34. 12ml)低于对照组患者(159. 78±25. 45ml、297. 12±34. 89ml),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32. 12±5. 12h、48. 37±6. 21h、5. 23±0. 54d)短于对照组患者(39. 40±5. 28h、59. 78±5. 88h、9. 23±0. 34d),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患者均出现淋巴囊肿、切口愈合不良、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10. 9%)低于对照组患者(32. 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和性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性行为异常评分(56. 12±5. 07分)低于对照组(65. 12±6. 02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患者产生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对患者性功能影响小,能够达到开腹手术切除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 淋巴结 性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