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优质水稻品种品质研究
1
作者 刘士尧 袁经天 +1 位作者 王乾 冀占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41-144,148,共5页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改变。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连续承办两届“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从海南省征集水稻品种),活动涵盖了海南省推广的绝大部分优质水稻品种。本试验通过检测“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中...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改变。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连续承办两届“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从海南省征集水稻品种),活动涵盖了海南省推广的绝大部分优质水稻品种。本试验通过检测“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中得分较高的水稻品种米质,并与在全国优质稻品质评选活动中获奖的水稻品种米质进行比较,分析了海南地区优质水稻品种米质的特点及未来可能的改良方向。结果表明:海南省籼稻米粒型以长型为主,大小形状较为理想,但外观品质较差,主要表现在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裂纹率偏大;胶稠度大多为中软胶稠度,碱消值多数处于中高级;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居多,蒸煮品质总体较理想。今后海南省籼稻品质改良目标应该放在减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裂纹率等外观品质上,从而提高海南地区优质水稻的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品种 品质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南产温郁金悬浮细胞培养及其挥发性成分的积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丽霞 陈健妙 +2 位作者 曾劲松 于靖 黄娴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7-822,共6页
目的:建立海南地区引种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的悬浮细胞系,并初步研究离体培养材料中挥发性成分的积累。方法:甄选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培养基以及悬浮细胞起始愈伤组织等,建立稳定的悬浮细胞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 目的:建立海南地区引种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的悬浮细胞系,并初步研究离体培养材料中挥发性成分的积累。方法:甄选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培养基以及悬浮细胞起始愈伤组织等,建立稳定的悬浮细胞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温郁金悬浮细胞团等离体培养材料中莪术挥发油等挥发性成分。结果:嫩根诱导的愈伤组织是建立稳定悬浮细胞系的适宜起始材料;愈伤组织继代培养2次后增殖较明显,可形成颜色鲜黄、颗粒均一、疏松易碎的胚性愈伤组织;三种离体培养材料中,常见挥发性物质总量检出率依次为组培苗、悬浮细胞团、愈伤组织;莪术挥发油中常见化学成分牻牛儿酮、莪术烯、莪术二酮、榄香烯等总量的检出率依次为组培苗、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团。结论:海南地区引种温郁金悬浮细胞系等离体培养材料均积累了一定量的莪术油等挥发性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筛选优化培养体系、促进培养物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提供了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引种温郁金 愈伤组织 悬浮细胞系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3
作者 孙云超 羊玉梅 +3 位作者 刘春胜 杨毅 王爱民 顾志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1,共8页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0.05);不同附着基材质附着密度结果显示,室内采苗阶段黑蝶贝壳附着效果最好,而后依次为海菊蛤壳>牡蛎壳>混凝土饼>黑色遮阳网>绿色聚乙烯网片。在自然海区养殖30d后,海菊蛤壳和牡蛎壳附着及生长效果最优。本研究首次成功开展了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获得了其胚胎和稚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在南海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海菊蛤 人工繁育 胚胎发育 稚贝 附着基
下载PDF
海南省东方市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
4
作者 李鹏声 黄清泰 +2 位作者 范咏梅 王萌 杨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田采集的所有甜瓜病果中均分离到培养性状一致的细菌,细菌分离率为100%;所有分离菌株均对甜瓜果实具有致病性,该病原菌革兰氏反应呈阴性,其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已报道的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一致;BLAST比对与A. citrulli菌株的同源性可达100%,系统发育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该病菌为A. citrulli。研究结果确定了甜瓜果斑病的致病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细菌性果斑病 病原菌鉴定 西瓜嗜酸菌 海南省东方市
下载PDF
海南荔枝养分投入限量标准及减量潜力分析
5
作者 吴小巧 朱镕 +6 位作者 钟于秀 王鸿霖 李伟芳 洪秀杨 李菊 阮云泽 李婷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海南是我国荔枝最南端的生产区,但生产中养分过量投入和土壤退化的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合理的养分投入标准。本研究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及当下优化管理获得氮素盈余关键阈值,解析不同类型农户养分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 海南是我国荔枝最南端的生产区,但生产中养分过量投入和土壤退化的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合理的养分投入标准。本研究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及当下优化管理获得氮素盈余关键阈值,解析不同类型农户养分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对海南主产区荔枝产量、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现状进行剖析,基于养分平衡原理,通过定量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及优化条件下的合理氮素盈余水平,明确荔枝养分用量上限,提出海南荔枝氮、磷、钾养分投入减量目标,对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养分收支平衡和土壤肥力差异开展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下荔枝氮、磷、钾用量上限分别为200、100、260 kg/hm^(2)(产量<10 t/hm^(2));273、136、355 kg/hm^(2)(产量为10~20 t/hm^(2));439、220、571 kg/hm^(2)(产量为20~42 t/hm^(2))。农户施肥过量投入现象较为突出,且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养分过量投入加剧。小农户、中等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主体氮素投入分别高于氮肥投入上限的60%、97%、131%;磷素投入量分别高于磷肥投入上限的204%、236%、258%;钾素投入量分别高于钾肥投入上限的70%、101%、119%。同时海南荔枝氮、磷、钾养分投入均显著高于全国荔枝施肥平均水平的70.8%、189.9%、123.4%。(2)海南荔枝园氮、磷、钾养分盈余分别为365、377、542 kg/hm^(2),养分利用效率(NUE)分别为34%、21%、27%,大量磷素在土壤中固定或损失。不同类型农户养分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只有1.2%的小农户处于高氮产出和低氮盈余区间,而中高经营主体均处于高氮素盈余水平区间。(3)荔枝果园土壤磷素过量积累和土壤酸化问题突出,46%的果园土壤全磷含量超过0.96 g/kg,处于较丰富水平。94%的果园为酸性土(pH4.5~5.5),77%的果园土壤质量指数(IFI)综合评级较低。针对目前海南荔枝养分投入不合理及土壤退化问题,应尽快采取和推广肥料定额制度,同时提高有机肥和化肥利用效率,推动荔枝产业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养分投入 养分平衡 化肥减量
下载PDF
不同沟埋还田模式下菠萝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6
作者 杨书云 蔡金文 +6 位作者 李受鹏 韩彦 金鑫 侯广庆 邵徐杰 程文肖 李长江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为探究不同沟埋还田模式对菠萝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共设置5种沟埋还田处理[(1)沟埋1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10);(2)沟埋2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20);(3)沟埋3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30);(4)沟埋30 cm还田起垄(DR30);(5)沟埋30 cm还田平作(DC3... 为探究不同沟埋还田模式对菠萝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共设置5种沟埋还田处理[(1)沟埋1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10);(2)沟埋2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20);(3)沟埋3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30);(4)沟埋30 cm还田起垄(DR30);(5)沟埋30 cm还田平作(DC30)]来分析5种还田模式下菠萝秸秆腐解率,腐解速率,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释放率,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菠萝秸秆腐解主要聚集在还田腐解前60 d,腐解率达到56%以上;在还田腐解15~30 d秸秆的腐解速率达到最高。DRF20处理在秸秆还田腐解15 d纤维素释放率和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还田腐解30 d其木质素释放率和腐解率也最高。而DRF30处理腐解率,腐解速率及纤维素、半纤维素释放率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还田腐解540 d后DRF30处理木质素释放率及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RF30处理土壤含水量、温度高于DR30和DC30处理。DRF30、DR30和DC30处理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并不总显著。秸秆腐解率与纤维素、木质素释放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DRF20处理下菠萝秸秆前期腐解快,而DRF30处理则在菠萝秸秆中后期腐解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秸秆 秸秆还田 腐解特性 土壤特性
下载PDF
南繁产业作为海南主导产业地位的论证
7
作者 刘婉璐 陈冠铭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基于钻石理论搭建模型,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和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构建指标体系,并匹配计算模型,将南繁产业与海南其他主要涉农产业如冬种瓜菜、芒果产业、橡胶产业等进行赋值和分析,筛选指标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综合得出各个产... 基于钻石理论搭建模型,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和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构建指标体系,并匹配计算模型,将南繁产业与海南其他主要涉农产业如冬种瓜菜、芒果产业、橡胶产业等进行赋值和分析,筛选指标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综合得出各个产业竞争力指数,结果表明,南繁产业在涉农产业中竞争力指数远超过其他产业,将南繁产业作为海南未来主导产业符合海南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 主导产业 海南省 现代农业 产业选择
下载PDF
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杂草分布
8
作者 杨梦飞 夏玲 +2 位作者 郭静依 任启鹏 王秋艳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为掌握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分布情况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黄瓜的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进行棋盘式取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共有16个科27个属29种杂草... 为掌握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分布情况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黄瓜的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进行棋盘式取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共有16个科27个属29种杂草,其中占比最高的为菊科(25.96%),显著多于其他科,其次是苋科(15.38%)、莎草科(15.38%)、茜科(10.10%)。香附子和藿香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是绿穗苋、苏门白酒草、鬼针草、皱果苋、牛筋草、龙葵、飞扬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三亚 杂草分布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SPs)的功能研究概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巩雪燕 刘华伟 +2 位作者 李培征 李芬 吴少英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1,共10页
昆虫的嗅觉系统与其各项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化学感受蛋白(CSPs)是嗅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结合气味或信息素分子,并传递给嗅觉受体,完成嗅觉相关功能。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测序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CSPs得到鉴定。CSPs... 昆虫的嗅觉系统与其各项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化学感受蛋白(CSPs)是嗅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结合气味或信息素分子,并传递给嗅觉受体,完成嗅觉相关功能。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测序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昆虫CSPs得到鉴定。CSPs在昆虫体内广泛分布于触角、跗节、下颚须等化学感受器官,同时也在表皮、腹部、体躯等非感受器官大量表达,具有感知化学分子的功能并且与昆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功能及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相关。本文通过从CSPs的发现和命名、分子特性、结构及分布等方面展开综述,着重介绍CSPs的气味分子识别作用机制、抗药性机制及功能分类,以期为今后利用CSPs作为靶标防治害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嗅觉 化学感受蛋白 功能 害虫防治
下载PDF
海南嘉宝果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左世友 朱美惠 +1 位作者 詹震霖 王华锋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5期530-535,共6页
为了探究嘉宝果(Plinia cauliflora)不同品种间的种质多样性,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对23份栽培种植的嘉宝果种质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23.35%,其中,嘉宝果品种‘肯布卡黄大果’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32.5... 为了探究嘉宝果(Plinia cauliflora)不同品种间的种质多样性,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对23份栽培种植的嘉宝果种质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23.35%,其中,嘉宝果品种‘肯布卡黄大果’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32.52%;‘艾斯卡’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17.81%。23份嘉宝果描述性性状多样性指数在0.287~0.855之间。以上结果说明海南嘉宝果表现出丰富的资源与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宝果 种质资源 表型 多样性
下载PDF
灵芝三萜结构和生物活性及高产三萜菌株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宝珠 唐传红 +5 位作者 谭贻 徐爱国 张赫男 冯杰 吴友根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灵芝(Ganoderma spp.)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灵芝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代谢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功能。笔者总结了灵芝三萜的分离纯化、结构、生物活性及高产三萜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灵芝的研... 灵芝(Ganoderma spp.)是著名的药用真菌,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灵芝三萜是其主要的活性代谢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功能。笔者总结了灵芝三萜的分离纯化、结构、生物活性及高产三萜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灵芝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灵芝三萜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灵芝三萜 生物活性 菌株选育
下载PDF
树龄对海南省越南油茶经济性状的影响
12
作者 王珮璇 杜艳军 +2 位作者 郭钰柬 陈静 周开兵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7,共11页
[目的]为开发不同树龄特色茶油产品和提升茶籽油市场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同时为老龄树的合理开发和及时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省3个采样点的老、幼龄树群为研究对象,在2019、2020年进行采样,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其产量性状,采用... [目的]为开发不同树龄特色茶油产品和提升茶籽油市场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同时为老龄树的合理开发和及时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省3个采样点的老、幼龄树群为研究对象,在2019、2020年进行采样,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其产量性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油后,对茶籽油品质性状、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幼龄树的产量性状、脂肪酸组分无显著差异,老龄树的单果质量较高。幼龄树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在年份间差异较大,老龄树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更低、酸价更高。茶籽油挥发性物质中的特殊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酯和2种酚类化合物,这2类物质在老龄树茶籽油中的含量均显著小于幼龄树茶籽油;茶籽油中其他挥发性物质共32种,不存在某个采样点、某一年或某个树龄特有的化学成分,采样地、年份、树龄等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油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有机酸类、酯类在老龄树茶籽油中含量更多,香树素、角鲨烯、醇醛烃类、不皂化物、三萜、甾醇在幼龄树茶籽油中含量更多;主体气味物质(反,反-2,4-癸二烯醛、壬醛)含量在老、幼龄树茶籽油中无显著差异,幼龄树茶籽油中反-2-癸烯醛含量更高,这些物质在老、幼龄树茶籽油中的含量在不同年份表现不同;此外还有一些老、幼龄树茶籽油特有的香气物质。[结论]老龄树茶籽油更适合制作护肤品和外用药基质,幼龄树茶籽油更适合作为保健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油茶 老、幼龄树 经济性状 挥发性物质 PAES
下载PDF
木薯饲料化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喻珊 王友印 +3 位作者 邢晓东 李开绵 王志勇 欧文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9-2383,共15页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是世界热区近7亿人的基本食物来源,也是我国生产淀粉、变性淀粉、燃料乙醇等化工产品以及饲料的重要原料,在热区消除饥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木薯块根富含淀粉...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是世界热区近7亿人的基本食物来源,也是我国生产淀粉、变性淀粉、燃料乙醇等化工产品以及饲料的重要原料,在热区消除饥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木薯块根富含淀粉,可提供畜禽生长所需的能量。木薯茎叶中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蛋白饲料资源。木薯能量值近似于玉米,饲用发展潜力较大,近年来在猪、羊、鸡等畜禽的饲养中均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将其作为能量饲料,替代玉米等原料对减缓人畜争粮、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木薯的营养价值及其在饲料化应用上的研究进展,并就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木薯饲料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营养价值 饲料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海南普通大蓟马对拟除虫菊酯药剂抗性监测及钠通道突变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琳琳 潘雪莲 +3 位作者 陆容材 陈龙威 席羽 吴少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7,共8页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在海南省对豇豆造成严重危害且抗药性逐渐增强。本研究测定了2019年至2021年海南省普通大蓟马对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性。结果表明,海口、乐东和三亚3个地理种群对甲氰菊酯处于极高水平抗性,对氯菊酯...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在海南省对豇豆造成严重危害且抗药性逐渐增强。本研究测定了2019年至2021年海南省普通大蓟马对氯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性。结果表明,海口、乐东和三亚3个地理种群对甲氰菊酯处于极高水平抗性,对氯菊酯处于高水平抗性,且抗性逐年增强。对普通大蓟马钠离子通道序列分析发现存在M283R突变,该突变位于钠离子通道同源结构域Ⅰ。突变频率检测显示,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海口种群该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30、1/30、3/30,有升高趋势。本研究发现海南省普通大蓟马从2019年到2021年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钠离子通道 突变 拟除虫菊酯 抗药性
下载PDF
海南产温郁金离体繁殖体系的优化
15
作者 曾劲松 董丽霞 +1 位作者 陈健妙 徐天颖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对海南地区引种的温郁金进行离体培养,建立离体快繁体系,为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方法:对海南地区温郁金根茎进行预处理,以萌芽为外植体,进行温郁金的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组培苗的生根和移栽,并对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 目的:对海南地区引种的温郁金进行离体培养,建立离体快繁体系,为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方法:对海南地区温郁金根茎进行预处理,以萌芽为外植体,进行温郁金的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组培苗的生根和移栽,并对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已贮藏半年的温郁金根茎以10 mg/L的GA_(3)浸泡30 min,芽萌发速度明显加快、萌芽率提高;根茎萌芽初代培养污染率低于5%,芽诱导率为100%;以MS+4 mg/L ZT+0.4 mg/L IAA配比的培养基进行继代增殖,增殖系数为2.4;组培生根苗以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移栽成活率为93%以上。结论:以海南引种温郁金根茎萌芽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快繁体系,可应用于温郁金组培苗工厂化繁育,保证优质种苗的供应,促进海南温郁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产温郁金 离体快繁 外植体 增殖 移栽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的重要热带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赖军 张越冉 +4 位作者 周海鸿 王守创 沈双欠 杨君 罗杰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3期248-258,F0003,共12页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组学技术,近年来已经在植物研究领域中显现其重要作用,同样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也推进了热带植物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在重要热带作...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组学技术,近年来已经在植物研究领域中显现其重要作用,同样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也推进了热带植物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在重要热带作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和药用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胡椒(Piper nigrum L.)、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中的综合运用,并介绍了结合多组学技术开展相关研究的进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的热带植物代谢生物学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植物 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组学 多组学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园艺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红娜 王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1-25,共15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的一种RNA,其在植物多种调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ncRNA是指核苷酸长度大于200 nt且不具备或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能力的RNA,植物lncRNA大多由RNA聚合酶Ⅱ转录...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的一种RNA,其在植物多种调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ncRNA是指核苷酸长度大于200 nt且不具备或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能力的RNA,植物lncRNA大多由RNA聚合酶Ⅱ转录而来,主要由基因结构变异、基因复制、染色体重组或转座子插入等方式产生。植物lncRNA种类繁多,根据其产生的相对位置及作用形式可以分为不同种类。lncRNA的结构与mRNA相似,具有帽子和poly(A)结构及可折叠性,但其转录本比mRNA长,转录丰度低,表达特异性极高,且保守性低。园艺植物lncRNA的作用机制复杂,可以在转录前后、翻译前后以及表观遗传等方面发挥作用,主要通过顺反式调控邻近基因转录、作为miRNA前体或内源性靶标模拟物、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整mRNA可变剪接、调整蛋白重定位及参与染色质重塑等方式发挥作用。园艺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园艺植物的研究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lncRNA的研究也从拟南芥等模式植物拓展到园艺植物,不同种类及数量的lncRNA在园艺植物中被鉴定,并被发现参与种子萌发、生殖生长等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病虫害等生物胁迫和高温、冷害、干旱、盐分等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等多种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ncRNA在园艺植物中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园艺植物lncRNA的产生、特点、分类、作用机制以及目前园艺植物中所鉴定到的lncRNA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并对未来园艺植物lncRNA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对园艺植物中lncRNA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园艺植物 作用机制 生长发育 花青素合成 代谢途径 胁迫响应
下载PDF
海南首次发现一种新的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斑潜蝇亮蝇茧蜂
18
作者 邢秉琳 古丽奴尔·阿哈买江 +3 位作者 吴少英 彭正强 杨磊 吕宝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0-746,共7页
三叶草斑潜蝇是我国重大入侵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寄生蜂作为膜翅目昆虫的一大类群,在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笔者于2021年10—12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资源普... 三叶草斑潜蝇是我国重大入侵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寄生蜂作为膜翅目昆虫的一大类群,在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笔者于2021年10—12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资源普查时发现一种新的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寄生蜂。通过形态学鉴定确定该蜂为膜翅目Hyr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蝇茧蜂亚科Opiina亮蝇茧蜂属Phaedrotoma的一个在中国尚未报道的新种,并命名为斑潜蝇亮蝇茧蜂Phaedrotoma sp.2。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亮蝇茧蜂属寄生蜂聚为一类。本研究为后期三叶草斑潜蝇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推动该蜂在田间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草斑潜蝇 寄生蜂 亮蝇茧蜂
下载PDF
防治橡胶树褐根病0.5%戊唑醇膏剂的研制
19
作者 田方 梁晓宇 +5 位作者 李坤林 周绍尧 曹志奇 李增平 王萌 张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67,共11页
由木层孔菌属有害层孔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引起的褐根病是我国橡胶树的主要根部病害之一。生产上常用挖隔离沟和灌根施药方式进行防治,但其耗费人力物力,防治成本高。为了寻求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填... 由木层孔菌属有害层孔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引起的褐根病是我国橡胶树的主要根部病害之一。生产上常用挖隔离沟和灌根施药方式进行防治,但其耗费人力物力,防治成本高。为了寻求经济高效且环保的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填料、增稠剂、渗透剂和保湿剂进行筛选,制备了一种防治橡胶树褐根病的膏剂。随后,通过对外观、附着性、黏度、pH值、稳定性、成膜性及固含量流失率等性能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了膏剂的最佳配方为:0.5%(质量分数,余同)戊唑醇、20%纳米硅藻土、2%羧甲基纤维素钠、6%乌迪尔树皮穿透剂、5%凡士林、5%棕榈油、5%乙二醇,余量为水。制备的膏剂为乳白色黏稠状,呈弱碱性,附着性强,黏度高,冷热储合格,成膜薄且有韧性,膜的固含量流失率为13.95%,耐雨水冲刷能力强。0.5%戊唑醇膏剂经过橡胶植株茎基部施药,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结合QuEChERs法检测橡胶根中戊唑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施药后24 h即可在植株根部检测到戊唑醇,96 h含量达到5.49 mg/kg,说明戊唑醇能穿透茎部树皮向下传导至根部。综上所述,膏剂剂型的研制为橡胶树褐根病的化学防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褐根病 戊唑醇 膏剂 配方筛选 根部检测
下载PDF
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冉 李精华 +5 位作者 林生威 解添杰 范平珊 王庆 李婷玉 王帅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为了研究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以在海南岛东方市实施的稻-稻-稻(RRR)连作和稻-豆-稻(RSR)轮作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稻连作和稻豆轮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碳组分... 为了研究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以在海南岛东方市实施的稻-稻-稻(RRR)连作和稻-豆-稻(RSR)轮作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稻连作和稻豆轮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RSR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水稻产量,均高于RRR处理,说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并降低了pH值;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细菌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值比RRR处理提高了40.2%、40.3%、5.7%;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还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比RRR处理提高了20.1%和16.5%。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说明,稻豆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pH、热水可提取碳(HWE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呈极显著(P<0.01)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了有机质分解、提高了磷和速效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