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黄瓜抗枯萎病嫁接砧木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铃钰 邢梦玉 +4 位作者 张旭阳 易秋霞 伍晨溪 陈艳丽 朱国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4,共6页
为筛选适宜海南冬春季节黄瓜抗枯萎病的嫁接砧木品种,对收集的21种砧木进行黄瓜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易感砧木种质‘全福太郎’为对照,采用人工接种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鉴定各砧木的黄瓜枯萎病抗性。通过测定不同砧木的发病率、病情指数... 为筛选适宜海南冬春季节黄瓜抗枯萎病的嫁接砧木品种,对收集的21种砧木进行黄瓜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易感砧木种质‘全福太郎’为对照,采用人工接种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鉴定各砧木的黄瓜枯萎病抗性。通过测定不同砧木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根系活力、叶绿素相对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结合新引进的病害严重程度指数曲线下面积(AUDRC)综合评价不同砧木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表现不同,病情指数评价指标表明,‘双力铁甲’‘金甲砧’‘创凡一号’为抗性砧木,‘金甲砧’AUDRC指标表现最好;生理指标中,根系活力表现较好为‘双力铁甲’‘金甲砧’‘创凡一号’;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金甲砧’‘创凡一号’‘日系冬之助’,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电导率较低,为‘青根砧王’‘创凡一号’;丙二醛含量较低的为‘双力铁甲’‘金甲砧’‘创凡301’,显著低于其他砧木。依据病情指数、根系活力、SPAD、REC、MDA等生理指标,‘双力铁甲’‘金甲砧’‘创凡一号’为抗性砧木。研究表明,‘金甲砧’为21个砧木品种中综合抗黄瓜枯萎病最好的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砧木 抗性鉴定 病情指数 AUDRC
下载PDF
基于光电信号方斑东风螺高温胁迫下的心脏性能研究
2
作者 符登 朱妍云 +6 位作者 林俊逸 Vasquez Hebert Ely 郑兴 刘春胜 柯才焕 於锋 顾志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4,共9页
为探索基于光电信号的心率测评方法在东风螺抗逆性状测评中的可行性,运用一种非入侵、无创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绘制方斑东风螺高温下的心脏性能曲线,探究不同条件对方斑东风螺高温下心脏性能的影响,并在... 为探索基于光电信号的心率测评方法在东风螺抗逆性状测评中的可行性,运用一种非入侵、无创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绘制方斑东风螺高温下的心脏性能曲线,探究不同条件对方斑东风螺高温下心脏性能的影响,并在两个方斑东风螺群体中进行准确性评估和应用。研究发现,方斑东风螺的心脏搏动信号包含一心室一心耳的搏动过程。随着温度升高,方斑东风螺的心率呈现先增加后急剧下降的趋势,其变化关系符合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由此确定阿伦尼乌斯拐点温度(Arrhenius Breakpoint Temperature,ABT)为耐高温指标。进一步研究发现,心率ABT不受性别、规格、短期饥饿的影响,仅受驯化温度和极端饥饿的影响(P<0.05),表明其相对稳定;个体ABT值的高低与其在高温胁迫下的存活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79,P=0.003),提示其对耐高温指征的准确性;方斑东风螺泰国群体的ABT为(36.55±0.81)℃,显著高于海南群体的(35.42±0.57)℃(P<0.05),与高温下的生长性能调查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心脏性能指标具有无损、单个测量、相对稳定等特点,可作为评估东风螺高温耐受性的有效工具。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方斑东风螺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准确的测评方法,同时为方斑东风螺抗逆性状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信号 心脏性能 耐高温 方斑东风螺
下载PDF
海南省优质水稻品种品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士尧 袁经天 +1 位作者 王乾 冀占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41-144,148,共5页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改变。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连续承办两届“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从海南省征集水稻品种),活动涵盖了海南省推广的绝大部分优质水稻品种。本试验通过检测“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中...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改变。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连续承办两届“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从海南省征集水稻品种),活动涵盖了海南省推广的绝大部分优质水稻品种。本试验通过检测“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中得分较高的水稻品种米质,并与在全国优质稻品质评选活动中获奖的水稻品种米质进行比较,分析了海南地区优质水稻品种米质的特点及未来可能的改良方向。结果表明:海南省籼稻米粒型以长型为主,大小形状较为理想,但外观品质较差,主要表现在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裂纹率偏大;胶稠度大多为中软胶稠度,碱消值多数处于中高级;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居多,蒸煮品质总体较理想。今后海南省籼稻品质改良目标应该放在减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裂纹率等外观品质上,从而提高海南地区优质水稻的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品种 品质 海南省
下载PDF
芒果蒂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对苯醚甲环唑代谢抗性生化机制的研究
4
作者 李鹏声 刘锦霖 杨叶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探索芒果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on&Maubl.]对苯醚甲环唑产生代谢抗性的生化机制,针对相关的生化指标进行测定。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3株可可毛色二孢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9个菌株表现抗... 为探索芒果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on&Maubl.]对苯醚甲环唑产生代谢抗性的生化机制,针对相关的生化指标进行测定。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3株可可毛色二孢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9个菌株表现抗性,EC50值为5.61~28.70μg·mL^(-1)。选择马来酸二乙酯(DEM)、胡椒基丁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对苯醚甲环唑与代谢酶抑制剂的混用增效作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分别与DEM(或PBO、TPP)联合处理后表现出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处理后,菌株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酶(P450)、羧酸酯酶(CarE)的酶活普遍升高;处理12 h,抗性菌株的酶活均显著高于敏感菌株。此外,UPLC-MS/MS测试结果显示,敏感菌株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明显高于抗性菌株。上述结果表明,解毒代谢酶GST、P450和CarE参与可可毛色二孢对苯醚甲环唑的代谢可能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杀菌剂抗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探析杀菌剂代谢抗性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可可毛色二孢 苯醚甲环唑 代谢抗性 生化机制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植物发育和抗逆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展 鲁祎莹 +3 位作者 于飞 刘启凤 梁晓宇 张宇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植物利用多样化的细胞类型和复杂的调节机制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研究中,以揭示单细胞水平上复杂的生物学关系。通过概述单细胞转录组学技... 植物利用多样化的细胞类型和复杂的调节机制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研究中,以揭示单细胞水平上复杂的生物学关系。通过概述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发育和抗逆研究中的应用,总结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为该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 植物发育 细胞分化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下载PDF
海南产温郁金悬浮细胞培养及其挥发性成分的积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丽霞 陈健妙 +2 位作者 曾劲松 于靖 黄娴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7-822,共6页
目的:建立海南地区引种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的悬浮细胞系,并初步研究离体培养材料中挥发性成分的积累。方法:甄选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培养基以及悬浮细胞起始愈伤组织等,建立稳定的悬浮细胞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 目的:建立海南地区引种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的悬浮细胞系,并初步研究离体培养材料中挥发性成分的积累。方法:甄选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培养基以及悬浮细胞起始愈伤组织等,建立稳定的悬浮细胞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温郁金悬浮细胞团等离体培养材料中莪术挥发油等挥发性成分。结果:嫩根诱导的愈伤组织是建立稳定悬浮细胞系的适宜起始材料;愈伤组织继代培养2次后增殖较明显,可形成颜色鲜黄、颗粒均一、疏松易碎的胚性愈伤组织;三种离体培养材料中,常见挥发性物质总量检出率依次为组培苗、悬浮细胞团、愈伤组织;莪术挥发油中常见化学成分牻牛儿酮、莪术烯、莪术二酮、榄香烯等总量的检出率依次为组培苗、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团。结论:海南地区引种温郁金悬浮细胞系等离体培养材料均积累了一定量的莪术油等挥发性有效成分,为进一步筛选优化培养体系、促进培养物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提供了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引种温郁金 愈伤组织 悬浮细胞系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机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项佳胤 商桑 田丽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2-1302,共11页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机理,以前期分离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处理盆栽苦瓜,通过检测白粉病病原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孢子萌发率、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活性氧积累、细胞过敏性坏死、木质素积累、抗病相关...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机理,以前期分离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处理盆栽苦瓜,通过检测白粉病病原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孢子萌发率、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活性氧积累、细胞过敏性坏死、木质素积累、抗病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抗病表现的依赖途径,开展N46的防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6×10^(8) CFU/mL)的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59.05%;N46处理的苦瓜在病原菌侵染时其防御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幅度和峰值出现了大幅增加,活性氧(ROS)积累显著增加,过敏性坏死率显著提高,显著增强了细胞壁的木质素积累率,同时观察到N46对叶面白粉病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检测了经N46处理的苦瓜的抗病相关基因: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反应性标记脂氧合酶基因(LOC111018837)、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反应性标记基因(LOC111017362)、与过敏反应和细胞壁强化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基因(LOC111021192)表达量的变化,与对照相比,这些基因在苦瓜被白粉病菌侵染时表达量显著增加,其中处理组的JA反应性标记基因在未接触病原菌时也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说明N46处理的苦瓜在未接触病原菌时即保持了一定水平的抗性基因的“预启动”,而在病原菌侵染时才出现更高的表达水平。通过布洛芬(IBU)抑制植株的JA反应途径,使贝莱斯芽孢杆菌N46对于苦瓜白粉病的防效几乎消失,表明N46诱导的苦瓜白粉病抗性的产生依赖于JA途径。综上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N46通过抑制叶面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和诱导苦瓜产生依赖于JA途径的抗病性起到对苦瓜白粉病的良好防治效果。本研究为苦瓜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方法,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苦瓜白粉病 防治机理 诱导抗性
下载PDF
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8
作者 孙云超 羊玉梅 +3 位作者 刘春胜 杨毅 王爱民 顾志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1,共8页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0.05);不同附着基材质附着密度结果显示,室内采苗阶段黑蝶贝壳附着效果最好,而后依次为海菊蛤壳>牡蛎壳>混凝土饼>黑色遮阳网>绿色聚乙烯网片。在自然海区养殖30d后,海菊蛤壳和牡蛎壳附着及生长效果最优。本研究首次成功开展了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获得了其胚胎和稚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在南海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色海菊蛤 人工繁育 胚胎发育 稚贝 附着基
下载PDF
抗辣椒青枯病的糖类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
9
作者 高于岚 高连宝 +4 位作者 傅慧珍 汪志伟 成善汉 朱国鹏 于文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3-1661,共9页
【目的】筛选抗辣椒青枯病的糖类,并分析其抗性机制,为辣椒青枯病防治药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蔗糖、麦芽糖、L-阿拉伯糖、D-乳糖、D-棉子糖、D-果糖、D-半乳糖、D-葡萄糖、D-核糖和D-木糖10种糖为试验材料,供试菌株为假茄... 【目的】筛选抗辣椒青枯病的糖类,并分析其抗性机制,为辣椒青枯病防治药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蔗糖、麦芽糖、L-阿拉伯糖、D-乳糖、D-棉子糖、D-果糖、D-半乳糖、D-葡萄糖、D-核糖和D-木糖10种糖为试验材料,供试菌株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RS03,分析青枯菌对糖的同化作用,采用幼苗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最佳的糖。通过抗菌活性、致病性和趋化性测定分析糖与青枯菌的相互作用;接种青枯菌后第2、4、6和8 d,测定经糖处理的辣椒茎部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结果】10种糖中,L-阿拉伯糖、D-乳糖和D-棉子糖不被青枯菌同化,选择其进行后续试验;幼苗试验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和D-棉子糖均显著降低辣椒青枯病的发病率(P<0.05,下同);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达90.67%。分析L-阿拉伯糖与青枯菌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对青枯菌无抑菌作用且对其致病性没有影响,青枯菌对L-阿拉伯糖无趋化性。防御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茎部POD、PAL和PPO活性,POD和PPO活性均随着青枯菌接种时间的推移呈增长趋势,在接种8 d后达峰值,分别为571.11和125.33 U/g;而PAL活性呈波动变化趋势,接种后第4 d达峰值,为24.13 U/g。【结论】L-阿拉伯糖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其能通过提高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来增强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具有开发成新型辣椒青枯病防治药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青枯病 筛选 防御酶活性
下载PDF
海南省东方市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鉴定
10
作者 李鹏声 黄清泰 +2 位作者 范咏梅 王萌 杨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田采集的所有甜瓜病果中均分离到培养性状一致的细菌,细菌分离率为100%;所有分离菌株均对甜瓜果实具有致病性,该病原菌革兰氏反应呈阴性,其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已报道的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一致;BLAST比对与A. citrulli菌株的同源性可达100%,系统发育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该病菌为A. citrulli。研究结果确定了甜瓜果斑病的致病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细菌性果斑病 病原菌鉴定 西瓜嗜酸菌 海南省东方市
下载PDF
海南金鲳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11
作者 袁鑫 宋飞彪 +3 位作者 姚富城 桂建芳 骆剑 申惠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3-1580,共8页
为评估海南省金鲳(Trachinotus blochii)人工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背景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利用16对微卫星标记对采集自海南东方基地(晨海群体, CH)、陵水基地(青利群体, QL)、三亚基地(蓝粮群体, LL)共3家繁育公司的210尾金鲳进行了群体... 为评估海南省金鲳(Trachinotus blochii)人工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背景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利用16对微卫星标记对采集自海南东方基地(晨海群体, CH)、陵水基地(青利群体, QL)、三亚基地(蓝粮群体, LL)共3家繁育公司的210尾金鲳进行了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 16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51个等位基因(N_(a)),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30、0.714及0.679,各位点的基因流(N_(m))平均为5.217。其中QL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F_(st))介于0.017—0.038, AMOVA结果显示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87%。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将3个群体分为两个亚群(K=2), QL与LL构成遗传亚群I,而CH构成遗传亚群II。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STRUCTURE基本一致,并进一步揭示了CH群体与QL、LL群体之间在遗传结构上的差异。综上, 3个不同来源的海南省金鲳养殖群体尚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存在一定的遗传结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金鲳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金鲳
下载PDF
海南荔枝养分投入限量标准及减量潜力分析
12
作者 吴小巧 朱镕 +6 位作者 钟于秀 王鸿霖 李伟芳 洪秀杨 李菊 阮云泽 李婷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海南是我国荔枝最南端的生产区,但生产中养分过量投入和土壤退化的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合理的养分投入标准。本研究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及当下优化管理获得氮素盈余关键阈值,解析不同类型农户养分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 海南是我国荔枝最南端的生产区,但生产中养分过量投入和土壤退化的问题较为严重,缺乏合理的养分投入标准。本研究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及当下优化管理获得氮素盈余关键阈值,解析不同类型农户养分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对海南主产区荔枝产量、养分管理和土壤肥力现状进行剖析,基于养分平衡原理,通过定量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及优化条件下的合理氮素盈余水平,明确荔枝养分用量上限,提出海南荔枝氮、磷、钾养分投入减量目标,对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养分收支平衡和土壤肥力差异开展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下荔枝氮、磷、钾用量上限分别为200、100、260 kg/hm^(2)(产量<10 t/hm^(2));273、136、355 kg/hm^(2)(产量为10~20 t/hm^(2));439、220、571 kg/hm^(2)(产量为20~42 t/hm^(2))。农户施肥过量投入现象较为突出,且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养分过量投入加剧。小农户、中等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主体氮素投入分别高于氮肥投入上限的60%、97%、131%;磷素投入量分别高于磷肥投入上限的204%、236%、258%;钾素投入量分别高于钾肥投入上限的70%、101%、119%。同时海南荔枝氮、磷、钾养分投入均显著高于全国荔枝施肥平均水平的70.8%、189.9%、123.4%。(2)海南荔枝园氮、磷、钾养分盈余分别为365、377、542 kg/hm^(2),养分利用效率(NUE)分别为34%、21%、27%,大量磷素在土壤中固定或损失。不同类型农户养分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只有1.2%的小农户处于高氮产出和低氮盈余区间,而中高经营主体均处于高氮素盈余水平区间。(3)荔枝果园土壤磷素过量积累和土壤酸化问题突出,46%的果园土壤全磷含量超过0.96 g/kg,处于较丰富水平。94%的果园为酸性土(pH4.5~5.5),77%的果园土壤质量指数(IFI)综合评级较低。针对目前海南荔枝养分投入不合理及土壤退化问题,应尽快采取和推广肥料定额制度,同时提高有机肥和化肥利用效率,推动荔枝产业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养分投入 养分平衡 化肥减量
下载PDF
海南岛主要作物磷肥需求及减量潜力分析
13
作者 朱镕 李婷玉 +2 位作者 洪秀杨 阮云泽 王雁峰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639-649,共11页
为了了解海南岛农田磷肥施用产品的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海南岛主要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在单季磷肥施用强度和磷肥产品结构方面的信息,明确海南岛主要作物磷素平衡的现状;同时,对主要作物磷肥推荐用量进行评估,... 为了了解海南岛农田磷肥施用产品的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海南岛主要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在单季磷肥施用强度和磷肥产品结构方面的信息,明确海南岛主要作物磷素平衡的现状;同时,对主要作物磷肥推荐用量进行评估,通过分析海南岛磷肥的合理需求总量,制定重点作物的磷肥减量目标。结果显示,海南岛农田作物单季磷肥平均施用强度为95.68 kg·hm^(-2)(以P计),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2.17%。其中,化肥磷平均投入量为87.59 kg·hm^(-2),有机肥磷平均投入量为8.09 kg·hm^(-2),有机替代比例为8.46%。海南岛作物整体磷盈余较高,其中粮食作物磷盈余为30.00 kg·hm^(-2),蔬菜作物磷盈余为94.64 kg·hm^(-2),水果作物的为155.00 kg·hm^(-2)。截至2021年,海南岛的年均磷肥总消耗量为24.28万t(以P_(2)O_(5)计),总体减量潜力达59.90%。磷肥施用产品以高磷平衡型复合肥为主,占总磷投入的78.46%。目前,海南岛存在严重的磷肥过量施用情况,磷盈余和环境风险较高,同时有机替代比例低,具有较大的磷肥减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磷肥 作物 需求 减量潜力
下载PDF
不同沟埋还田模式下菠萝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14
作者 杨书云 蔡金文 +6 位作者 李受鹏 韩彦 金鑫 侯广庆 邵徐杰 程文肖 李长江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为探究不同沟埋还田模式对菠萝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共设置5种沟埋还田处理[(1)沟埋1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10);(2)沟埋2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20);(3)沟埋3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30);(4)沟埋30 cm还田起垄(DR30);(5)沟埋30 cm还田平作(DC3... 为探究不同沟埋还田模式对菠萝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共设置5种沟埋还田处理[(1)沟埋1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10);(2)沟埋2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20);(3)沟埋3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30);(4)沟埋30 cm还田起垄(DR30);(5)沟埋30 cm还田平作(DC30)]来分析5种还田模式下菠萝秸秆腐解率,腐解速率,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释放率,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菠萝秸秆腐解主要聚集在还田腐解前60 d,腐解率达到56%以上;在还田腐解15~30 d秸秆的腐解速率达到最高。DRF20处理在秸秆还田腐解15 d纤维素释放率和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还田腐解30 d其木质素释放率和腐解率也最高。而DRF30处理腐解率,腐解速率及纤维素、半纤维素释放率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还田腐解540 d后DRF30处理木质素释放率及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RF30处理土壤含水量、温度高于DR30和DC30处理。DRF30、DR30和DC30处理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并不总显著。秸秆腐解率与纤维素、木质素释放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DRF20处理下菠萝秸秆前期腐解快,而DRF30处理则在菠萝秸秆中后期腐解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秸秆 秸秆还田 腐解特性 土壤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嫁接苦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婉豫 田丽波 +4 位作者 王海新 孙继军 马青艳 徐贵军 李楠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共设6个不同N、K肥施用量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以此来研究不同N、K肥施用量处理对嫁接苦瓜不同生育期的生长量、叶片色素含量、根系特性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量施肥可扩大根系直... 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共设6个不同N、K肥施用量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以此来研究不同N、K肥施用量处理对嫁接苦瓜不同生育期的生长量、叶片色素含量、根系特性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量施肥可扩大根系直径和根表面积,提高苦瓜株高、茎粗和叶片色素含量。在6个不同N、K肥施用处理中,N 260 kg/hm^(2)、K_(2)O 430 kg/hm^(2)处理对嫁接苦瓜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钾肥施用量 嫁接苦瓜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杂草分布
16
作者 杨梦飞 夏玲 +2 位作者 郭静依 任启鹏 王秋艳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为掌握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分布情况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黄瓜的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进行棋盘式取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共有16个科27个属29种杂草... 为掌握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分布情况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黄瓜的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进行棋盘式取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亚黄瓜主要种植区周边的杂草共有16个科27个属29种杂草,其中占比最高的为菊科(25.96%),显著多于其他科,其次是苋科(15.38%)、莎草科(15.38%)、茜科(10.10%)。香附子和藿香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是绿穗苋、苏门白酒草、鬼针草、皱果苋、牛筋草、龙葵、飞扬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三亚 杂草分布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海南省哈密瓜根结线虫病原种类鉴定
17
作者 王孟萍 赵晶 +2 位作者 许环茹 丁晓帆 刘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7,132,共7页
为明确海南省哈密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及病原种类,2023年4月在海南哈密瓜主产区进行随机调查采样,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哈密瓜根结线虫病在海南4个市县的11个调查点均有发生,其中东方好瑞... 为明确海南省哈密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及病原种类,2023年4月在海南哈密瓜主产区进行随机调查采样,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哈密瓜根结线虫病在海南4个市县的11个调查点均有发生,其中东方好瑞村4-1采样点植株发病最严重,根结等级为5级。通过2龄幼虫形态测量和雌虫会阴花纹形态比对,结合线虫28S rDNA D2D3区段序列和SCAR特异性引物鉴定,最终鉴定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在8个调查点有检出,个别点位出现南方根结线虫混合象耳豆根结线虫或花生根结线虫的情况。南方根结线虫为海南省哈密瓜上的主要病原线虫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根结线虫 种群鉴定 海南省
下载PDF
稻田养萍对三亚冬季水稻产量和氮磷面源损失的影响
18
作者 王秋艳 李宗熠 +1 位作者 郑诚 郑继成 《当代农机》 2024年第9期63-64,共2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养萍对三亚冬季稻田中氨挥发、田面水氮磷含量、水稻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
关键词 稻田养萍 产量 氨挥发 田面水 氮磷面源污染
下载PDF
基于激光仿形的三轴式自动割胶装置设计与试验
19
作者 张喜瑞 陈璿立 +4 位作者 张志富 刘俊孝 周洁 董学虎 符少华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4-266,共13页
为解决天然橡胶产业中胶工劳动强度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仿形的三轴式自动割胶装置,通过分析天然橡胶树树围和人工割胶轨迹,确定三轴移动机构结构参数和算法程序,结合STM32开发板控制割胶轨迹;设计贴树割胶机构和仿... 为解决天然橡胶产业中胶工劳动强度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仿形的三轴式自动割胶装置,通过分析天然橡胶树树围和人工割胶轨迹,确定三轴移动机构结构参数和算法程序,结合STM32开发板控制割胶轨迹;设计贴树割胶机构和仿形旋转机构,分析3种状态下距离测量值,结合多个舵机完成装置贴树仿形割胶。以割胶角度、割胶深度和橡胶树树围为试验因素,以割胶深度合格率与割面平滑度合格率为试验指标,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并进行室内割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割胶角度为24°、割胶深度为4.96 mm时,装置对不同橡胶树树围具有优异的割胶效果,其中橡胶树树围为583 mm时割胶效果最佳,此时割胶深度合格率为91.38%,割面平滑度合格率为89.73%,满足割胶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自动割胶装置 三轴式 激光测距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查尔酮异构酶HbCHI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基因功能初步验证
20
作者 吴倩倩 夏玲 +3 位作者 于飞 梁晓宇 王萌 张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5,共9页
为了研究查尔酮异构酶(CHI)对橡胶树叶片发育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HI的功能域Chalcone(PF02431)鉴定橡胶树查尔酮异构酶Hb CHI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蛋白序列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qRT... 为了研究查尔酮异构酶(CHI)对橡胶树叶片发育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HI的功能域Chalcone(PF02431)鉴定橡胶树查尔酮异构酶Hb CHI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蛋白序列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qRT-PCR分析Hb CHI在橡胶树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技术分析Hb CHI2影响植物黄酮合成的功能。结果表明:从橡胶树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获得9个HbCHI基因家族成员(HbCHI1~HbCHI9),其编码的蛋白质包含177~474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1~9.52,主要为亲水蛋白;大部分HbCHI含有1~3个数量不等的基序,只有HbCHI1含有6个保守基序(motif1~motif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bCHI1~HbCHI4是Ⅰ型CHI,HbCHI6~HbCHI9表现出脂肪酸结合位点,是Ⅲ型CHI,HbCHI5是Ⅳ型CHI;橡胶树HbCHI基因家族的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均表现出从小古铜期到成熟期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在淡绿期时的相对表达量最低,且总黄酮含量与CHI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HbCHI2表达量与黄酮含量相关性最高,皮尔逊系数为0.97;在烟草中过表达HbCHI2促进了本氏烟草中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增加了叶片的总黄酮含量,是对照的2.13倍。本研究结果表明HbCHI2基因正调控橡胶树叶片中类黄酮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查尔酮异构酶 基因表达 类黄酮 基因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