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南海海域的深海温差能利用开发效益分析
1
作者 吴红华 杨欣 +1 位作者 李正农 匡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6-544,共9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柔性立管中冷海水泵送时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确定不同材料管道对冷海水出口温度的影响,同等条件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FRP)的冷海水温度比钢管低近3 K,并基于此分析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以FRP管和钢管作... 利用Fluent软件对柔性立管中冷海水泵送时的传热过程进行模拟,确定不同材料管道对冷海水出口温度的影响,同等条件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FRP)的冷海水温度比钢管低近3 K,并基于此分析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以FRP管和钢管作为海水立管,FRP管对应系统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比钢管低23.78%;利用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将温海水温度提高5~20 K,结果发现温度越高,平准化度电成本越低,FRP管对应成本下降25.44%,钢管对应成本下降29.48%,钢管系统的优化效果更明显;分析扩大装机功率对系统的成本优化效果,并将提高热源温度与扩大装机功率两种优化方式结合,确定最优组合系统的平准化度电成本相对原始配置降低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差能发电 保温 经济分析 平准化度电成本 成本优化
原文传递
海南岛热带典型天然牡蛎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与功能评价
2
作者 肖玉林 施凯 许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7-1710,共14页
全球天然牡蛎礁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影响,中国多数礁区的生态功能已严重衰退。以海南文昌龙楼(东岸)和儋州海头(西岸)典型潮间带天然牡蛎礁为研究对象,使用Ecopath静态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比分析2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征和能量流... 全球天然牡蛎礁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影响,中国多数礁区的生态功能已严重衰退。以海南文昌龙楼(东岸)和儋州海头(西岸)典型潮间带天然牡蛎礁为研究对象,使用Ecopath静态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比分析2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征和能量流动途径。结果表明,2个牡蛎礁生态系统具有相似的营养级结构,第Ⅱ营养级的能量转换效率低,均以碎屑食物链为主,主要关键种为腹足类、节肢动物、大型海藻和浮游植物。2个生态系统中的第I营养级承受着极高的捕食压力,其被捕食量分别高达总捕食量的99.48%和99.16%,大部分能量集中在前两个营养级,第Ⅰ、II营养级的总流量分别占系统总流量的99.88%和99.67%。龙楼牡蛎礁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显示出更强的上行效应,而海头牡蛎礁生态系统则具有更高的平均能量转移效率,达到7.046%。海头的连接指数(CI)、系统杂食指数(SOI)、Finn′s循环指数、Finn′s平均路径长度和聚合度(A)分别为0.301、0.111、23.70%、4.510和39.42%,高于龙楼(0.281、0.110、9.927%、3.170和33.14%)。龙楼的TPP/TR(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和TPP/TB(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分别为2.442、6.557,海头分别为1.026、2.927,说明海头牡蛎礁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更强。研究发现,2处天然牡蛎礁生态系统有较好的成熟度和稳定性,海头的牡蛎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优于龙楼,但均存在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受到阻碍的问题,大部分能量流向了碎屑,说明系统中均缺乏高营养级的生物,未来的管理策略应着重于减少对近岸肉食性鱼类和蟹类等高营养级生物的人为捕捞活动,进一步提升牡蛎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潮间带 天然牡蛎礁 ECOPATH
下载PDF
海南岛河流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伍峥 王宇琪 +2 位作者 文坛花 马卓荦 王赛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3期34-39,共6页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不仅是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河湖管理精细化的重要途径。以海南岛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规范并结合河流的自身特性,构建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健康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显... 河湖健康评价工作不仅是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河湖管理精细化的重要途径。以海南岛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规范并结合河流的自身特性,构建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健康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显示河流总体健康状况表现良好,但仍有部分指标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健康缺陷:大中型河流在物理结构和水量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健康问题,如纵向连通性下降、生态流量不足以及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加剧等;而小型河流则在水域空间、水质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健康受损状况。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旨在指导河流治理工作有序进行,促进河流恢复健康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河流健康评价 河湖长制
下载PDF
海南岛南渡江鱼胃肠道中微塑料特征
4
作者 梁鸿博 姜如易 +3 位作者 刘子扬 许康 王赛 王团团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0-2229,共10页
在海南岛南渡江上、中、下游共11个位点采集具有不同摄食习性的淡水鱼类35种222条并进行胃肠道中MPs分析.结果显示,在94.5%的鱼胃肠道有检测出了MPs,平均丰度为(4.85±3.51)个/条.南渡江鱼胃肠道中MPs以<1.0mm(73.3%)的透明(38.... 在海南岛南渡江上、中、下游共11个位点采集具有不同摄食习性的淡水鱼类35种222条并进行胃肠道中MPs分析.结果显示,在94.5%的鱼胃肠道有检测出了MPs,平均丰度为(4.85±3.51)个/条.南渡江鱼胃肠道中MPs以<1.0mm(73.3%)的透明(38.9%)纤维(60.6%)为主,MPs主要由聚丙烯(53.3%)和聚乙烯(34.2%)组成.浮游植物食性鱼胃肠道中MPs丰度(7.00个/条)最高,水生昆虫食性鱼胃肠道中MPs丰度最低(2.57个/条).从南渡江上游至下游,鱼胃肠道中<1.0mm的蓝色纤维MPs占比不断增加,>1.0mm的黄色/红色碎片/薄膜MPs的占比不断降低,这可能与南渡江下游水产养殖活动、农膜的使用量、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MPs) 海南岛 南渡江 鱼胃肠道 食性
下载PDF
海南岛近海砗磲(Tridacninae)资源时空变化--以蜈支洲岛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萌 李秀保 +3 位作者 顾志峰 夏景全 王爱民 刘春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1529,共9页
为了解海南近岸砗磲资源动态变化,于蜈支洲岛周边海域选取5个代表性站位,自2017-2020年采用断面调查的方法,开展了砗磲资源评估、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显示:(1)各站位砗磲密度为0-30.00×10^(-2) ind./m^(2),且... 为了解海南近岸砗磲资源动态变化,于蜈支洲岛周边海域选取5个代表性站位,自2017-2020年采用断面调查的方法,开展了砗磲资源评估、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其环境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显示:(1)各站位砗磲密度为0-30.00×10^(-2) ind./m^(2),且主要分布于3 m水深,在该水深区域,站位3和站位11砗磲密度最高,站位4次之,站位9和站位13最低,统计学分析表明砗磲密度与站位呈显著相关性(P<0.05)。(2)2017年,蜈支洲岛海域四种规格砗磲(壳长<5 cm、5-10 cm、10-15 cm和≥15 cm)均有分布,2018-2020年,未发现壳长≥15 cm的大规格个体。(3)尽管温度及各水质因子均与砗磲密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水体硝酸盐NO_(3)^(-)浓度与砗磲密度相关系数最高(0.29)。(4)砗磲主要分布于活珊瑚底质(66.67%),其次为礁石(24.24%),砂石底质最低(9.09%)。(5)砗磲外套膜RGB颜色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存在相关性,空间上,站位3的砗磲外套膜RGB颜色参数值与周边底质颜色相关性高于站位11;时间上,2020年砗磲外套膜颜色与周边底质B值相关系数R高于2017年(0.899 vs.0.712)。研究首次开展了海南岛近岸海域砗磲资源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其结果可为砗磲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资源变动 珊瑚礁 水质 外套膜颜色
下载PDF
浮鱼礁发展现状及其在南海海洋牧场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博轩 许强 +3 位作者 孙春阳 高菲 王爱民 朱宇鹏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发展现代化热带海洋牧场是养护南海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科学利用具有深远意义。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生境营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南海水深较深,常规鱼礁难以发挥作用,而浮鱼礁可以利用... 发展现代化热带海洋牧场是养护南海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科学利用具有深远意义。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生境营造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南海水深较深,常规鱼礁难以发挥作用,而浮鱼礁可以利用中上层的水体空间,是营造深水渔场的最佳设施。本研究综述了浮鱼礁的类型、功能和应用场景,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浮鱼礁未来在南海海洋牧场信息化监测、休闲渔业、中上层鱼类资源养护和构建大洋性海洋牧场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鱼礁 锚定型浮鱼礁 资源养护 热带海洋牧场 南海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抓好实验室党建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迪 蒙秋妍 黄梦醒 《成长》 2021年第1期25-28,33,共5页
“双一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好“双一流”工程必须要把握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 “双一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好“双一流”工程必须要把握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好高校实验室的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德才兼备的科研人员,对于助力“双一流”工程的成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以高校实验室为“战斗堡垒”开展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工程 高校实验室 学生党建
下载PDF
海南石英砂资源的性状及其对托辊用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余辉 吴高龙 +4 位作者 陈帅峰 陈拥军 骆丽杰 侯振豪 李建保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2-727,共6页
本文采集了海南六个地区的石英砂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白度和粒径的分析;并研究了不同石英砂原料对托辊用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梅湾采集的石英砂具有较细的粒度D70=0.24μm和较低的烧失量... 本文采集了海南六个地区的石英砂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白度和粒径的分析;并研究了不同石英砂原料对托辊用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梅湾采集的石英砂具有较细的粒度D70=0.24μm和较低的烧失量1.88wt.%;采用此石英砂制得托辊用陶瓷材料具有最佳的抗折强度(126.02 MPa)和良好的烧结性能,显气孔率0.4%,体积密度2.84 g/cm^3。较好的性能归因于材料微观尺度上较小的气孔尺寸、颗粒拔出机制的作用以及贝壳状和多片状断裂机制的作用。最后采用这种配方成功做出了陶瓷托辊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 托辊 抗折强度 微观结构 烧结性能
下载PDF
南海岛礁羊鲍(Haliotis ovina)资源及其栖息地环境研究
9
作者 王公嗣 符翔超 +1 位作者 黄勃 罗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540,共5页
鲍是重要的海珍品,羊鲍(Haliotis ovina)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岩岸潮间带大型经济鲍类底栖动物。为了研究南海岛礁羊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我们在宣德群岛的永兴岛和七连屿,永乐群岛的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进行了羊鲍资源分布及其栖息水环... 鲍是重要的海珍品,羊鲍(Haliotis ovina)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岩岸潮间带大型经济鲍类底栖动物。为了研究南海岛礁羊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我们在宣德群岛的永兴岛和七连屿,永乐群岛的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进行了羊鲍资源分布及其栖息水环境研究。按照《海岛调查技术规程》中潮间带岩岸大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对羊鲍进行取样调查。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 T 12763.4-2007),对羊鲍栖息地水环境的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海水化学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鲍在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都有分布,这些岛礁按永兴岛、七连屿、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的顺序,分布密度依次增加,个头大小依次增大,总体来说羊鲍资源量小,有的岛礁海区几乎绝迹,亟需开展生态增殖和资源养护研究工作。水质调查表明,除永兴岛站位的悬浮物指标因填海作业未达标外,各站位的水质指标均达一类水标准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尽管南海岛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该海域仍适合羊鲍栖息,是羊鲍资源养护、底播生态增殖和生态养护的适宜场所,符合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国家水质标准和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鲍(Haliotis ovina) 宣德群岛 永乐群岛 海水环境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潮间带天然牡蛎礁牡蛎食物来源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玉林 施凯 +2 位作者 孙春阳 贾程豪 许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10,共12页
陆基规模化海水养殖活动对近岸牡蛎(Ostreidae)礁贝床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潜在的影响。本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海南岛潮间带牡蛎礁牡蛎的食物来源及牡蛎对近岸陆源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的同化效率。选取儋州海头、昌江昌化、... 陆基规模化海水养殖活动对近岸牡蛎(Ostreidae)礁贝床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潜在的影响。本文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海南岛潮间带牡蛎礁牡蛎的食物来源及牡蛎对近岸陆源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的同化效率。选取儋州海头、昌江昌化、文昌龙楼3个受影响的天然牡蛎礁区(效应区)及昌江海尾未受影响的牡蛎礁区(对照区),对比分析了2022年7月(夏季)和11月(冬季)牡蛎的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各站位牡蛎食物来源主要有底栖微藻、浮游植物、沉积物、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和大型海藻碎屑,它们对牡蛎的平均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3.8%±16.5%、15.5%±6.9%、24.1±21.7%、13.0%±3.4%、26.6%±16.4%,相对贡献率范围分别为12.9%~61.6%、7.8%~30.8%、0%~76.9%、9.3%~19.2%和0%~45.0%。其中,底栖微藻的最高贡献率出现在11月的龙楼,最低贡献率出现在11月的海尾;7月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来源有机质对海尾牡蛎的食物贡献率高达45.0%;11月各站位沉积物食物贡献率均高于7月。效应区牡蛎7月的δ^(13)C值分别为–16.48‰、–18.35‰、–17.06‰,11月分别为–15.15‰、–18.05‰、–15.22‰,均低于相应季节的对照区海尾(–15.65‰,–14.48‰)。7月海头与龙楼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对牡蛎的食物贡献率分别为15.3%、12.9%,明显高于11月(9.5%, 9.3%);7月,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对昌化牡蛎的食物来源贡献率为11.8%,低于11月(19.2%)。研究表明,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能有效地被牡蛎同化,是效应区牡蛎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本研究证实天然牡蛎礁可同化去除一定比例的养殖尾水有机颗粒物,发挥其显著的生物修复作用,因此建议在减少陆源养殖尾水排放量的同时,大力保护或修复近岸牡蛎礁,降低邻近海域的营养负荷,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Ostreidae) 稳定同位素 食物来源 水产养殖尾水 有机颗粒物
下载PDF
热带岛屿流域水生态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以海南岛为例
11
作者 王明阳 王立成 +9 位作者 莫凌 穆晓东 马字伟 王赛 陈晓璐 刘川 王丽 陈力可 符有利 王瑞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4-3341,共8页
为系统科学评估海南流域的水生态现状,本研究以海南岛为例,进行了热带岛屿流域水生态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基于相关成果和流域突出水生态问题,构建了水生生物、水生境、水环境和水资源共11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利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 为系统科学评估海南流域的水生态现状,本研究以海南岛为例,进行了热带岛屿流域水生态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基于相关成果和流域突出水生态问题,构建了水生生物、水生境、水环境和水资源共11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利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WEQI)对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等海南岛典型流域开展水生态现状评价实践.结果表明: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干流水生态为良好水平(63.77~71.57分),4座水库为一般水平(41.50~59.55分),水生生物是水生态提升的首要制约项,人为活动是水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水库还受生态需水量的限制.本研究构建的热带岛屿水生态评价体系可为当地水生态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岛屿 流域 水生态 海南
下载PDF
同位素新技术揭示海洋化能自养硝化微生物受到浮游动物摄食的下行控制
12
作者 倪司麟 徐敏 高树基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6月4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树基教授团队(氮循环研究组)以“Top-down control of ammonia oxidizers by grazing in the North Pacific”为题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 6月4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树基教授团队(氮循环研究组)以“Top-down control of ammonia oxidizers by grazing in the North Pacific”为题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1]。该研究将同位素优势引入经典的生物稀释法,原创“创新稀释法”,解决了海洋中难标记硝化微生物被摄食速率的测定难题。研究团队通过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首次成功定量了海洋中氨氧化微生物的被摄食速率,并发现了海洋真光层底部的氨氧化微生物受到浮游动物摄食的强烈影响(受到强下行控制)。该研究为海洋中下行控制对硝化过程影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摄食速率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资源利用 海南大学 下行控制 稀释法 化能自养
下载PDF
基于质量谱模型评估捕捞对蜈支洲岛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家乐 栗小东 +3 位作者 李建龙 夏锴铭 刘琦 王迎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6,共13页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仍非常少见。本研究根据2020−2021年在蜈支洲岛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质量谱模型(SSM),反映了海洋牧场中食物网的复杂结...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其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应用仍非常少见。本研究根据2020−2021年在蜈支洲岛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质量谱模型(SSM),反映了海洋牧场中食物网的复杂结构以及种间相互作用,以评估捕捞对海洋牧场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两种管理策略(单物种管理和多物种管理)的模拟,分析特定种类的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对鱼类群落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群落总生物量、质量谱斜率、平均最大质量、平均质量和大型鱼类指数5种群落生态指标监测了鱼类群落的特征状态。单物种管理策略结果显示,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呈现下行控制效应,肉食性鱼类对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存在着强烈的调控作用。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后,不同物种间竞争捕食等复杂的相互作用会产生营养级联效应。多物种管理策略结果显示,灰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的捕捞死亡系数对群落质量谱斜率影响最大,大头狗母鱼(Trachiocephalus myops)和灰海鳗的捕捞死亡系数对鱼类群落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对于保护和维持鱼类群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捕捞死亡系数变化对鱼类群落产生的潜在影响,从而根据物种对渔业的重要性制定可行且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谱模型 海洋牧场 管理策略 生态指标 营养级联
下载PDF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
14
作者 李凤莹 罗阳 +1 位作者 杜川军 高树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0,共8页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与产业发展是国家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接连取得突破,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与行业调研,指出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与产业发展是国家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接连取得突破,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与行业调研,指出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存在高端装备及核心器件国际依赖性高、产业协作网络不发达、主研发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尚未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等问题,导致我国海洋监测产业在国际海洋监测产业链领域中缺乏竞争力。围绕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与国内技术短板,从政策、技术、市场与价格、标准化等4个方面剖析了制约国内海洋监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合计15项,并对其中制约程度最高的5项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建议与解决路径,以期针对性补强产业技术不足,切实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监测产业 发展瓶颈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饲料磷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周智愚 邓银生 +2 位作者 张金枫 梁程锦 吴小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 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1.20%、1.37%、1.52%、1.59%和1.70%,相应缩写为P1.05、P1.10、P1.20、P1.37、P1.52、P1.59及P1.70,每组3个平行。实验鱼[初始体质量(12.14±0.05)g]每日表观饱食投喂两次(8:00和16:30),养殖周期为6周。分析结果显示,P1.05组体质量增长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蛋白质增长值(PPV)在P1.05和P1.10组高于其他实验组,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磷水平升高,P1.05组血浆及肝脏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其他实验组,而全鱼灰分以及血浆、肝脏总胆固醇(TC)含量呈现相反趋势。P1.05组血浆钙(Ca)含量在各实验组中最高,而磷含量最低,脊椎骨Ca、P含量在P1.05组均低于其他实验组。P1.05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w=1.05%饲料磷水平已满足虎龙杂交斑幼鱼生长的需要,过高磷水平则会导致实验鱼生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饲料磷水平 生长 骨矿化
下载PDF
基于三维视觉的海洋生物区域种类识别仿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珊 朱宇鹏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2-405,443,共5页
对海洋生物区域种类的识别,能够对海洋生物种类构成和丰度进行有效识别和定量分析。对海洋生物区域种类进行识别,需要结合边缘结构的方向和强度,丰富海洋生物同质区域的边缘特征,完成生物种类识别。传统方法将图像第一卷积层特征图划分... 对海洋生物区域种类的识别,能够对海洋生物种类构成和丰度进行有效识别和定量分析。对海洋生物区域种类进行识别,需要结合边缘结构的方向和强度,丰富海洋生物同质区域的边缘特征,完成生物种类识别。传统方法将图像第一卷积层特征图划分为多个子块图像,计算海洋生物子块图像矩阵的奇异值,但忽略了对海洋生物边缘特征的强化处理,导致分类精度偏低。提出基于三维视觉的海洋生物种类识别方法。将海洋生物图像边缘曲线投影至空间平面,对海洋生物结构表面信息进行空间恢复,获得海洋生物图像边缘三维坐标,将海洋生物图像的边缘像素识别出来,计算各个有效像素的梯度。加入边缘结构的方向和强度,丰富海洋生物同质区域的边缘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区域自遮挡下的测点三维坐标恢复精度较高,提高了海洋生物边缘的匹配精度以及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视觉 海洋生物 种类识别
下载PDF
面向海洋静冰压力监测的薄膜结构光纤Fabry-Perot传感器设计与性能分析
17
作者 黄梦醒 李宇航 +3 位作者 王冠军 刘建勋 严璐 王隆娟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8,共6页
海冰是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静冰压力监测需求,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光纤Fabry-Perot传感器的静冰压力测试新方法。结合膨胀辅助放电方法,制备了一种薄膜结构的高灵敏度光纤Fabry-Perot压力传感器,并采用金属管/PDMS/AB胶组合方法对传感... 海冰是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针对静冰压力监测需求,首次提出一种基于光纤Fabry-Perot传感器的静冰压力测试新方法。结合膨胀辅助放电方法,制备了一种薄膜结构的高灵敏度光纤Fabry-Perot压力传感器,并采用金属管/PDMS/AB胶组合方法对传感器进行了封装。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5℃~0℃之间静冰融化和冻结过程中的内部应变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结构光纤Fabry-Perot压力传感器在静冰压力监测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所研究内容对远距离分布式海洋静冰特性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Fabry-Perot传感器 静冰压力监测 薄膜结构 膨胀辅助放电
下载PDF
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管道内颗粒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18
作者 韩振华 沈义俊 +3 位作者 杜燕莲 张瑞永 彭甫森 陈立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研究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管道内颗粒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套粒子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预处理、二值化处理、形态学滤波、颗粒边缘检测、重叠分割等,对水力输送模拟试验中的管道断面颗粒图像进行颗粒信息的识别、提取,并分析颗粒在管道内... 为研究深海采矿水力提升管道内颗粒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套粒子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预处理、二值化处理、形态学滤波、颗粒边缘检测、重叠分割等,对水力输送模拟试验中的管道断面颗粒图像进行颗粒信息的识别、提取,并分析颗粒在管道内的分布特征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管道流体中大颗粒趋向于聚集在流体速度较低的管道壁面,小颗粒主要集中在流体速度较高的管道中心;颗粒的平均速度分布沿管道径向类似于抛物线形状,随着颗粒粒径增大而减小,且从管道中心沿管壁方向逐渐减小。提出的粒子图像处理技术能较好地应用于管内颗粒运动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粒子图像处理技术 管道输送 颗粒运动 固液两相流 水力提升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下载PDF
磁场辅助法快捷制备Fe_(3)O_(4)@C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
19
作者 王治强 张齐 +2 位作者 梁颖 王文欣 陈琦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8,共10页
本文采用垂直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磁场辅助法将水热法合成的Fe_(3)O_(4)@C纳米粒子排列成Fe_(3)O_(4)@C光子晶体薄膜。结果表明:垂直沉降法制备光子晶体薄膜耗时长,制得的薄膜不均匀,且薄膜只能贴合在特定基底材料上,难以分离;自然沉... 本文采用垂直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磁场辅助法将水热法合成的Fe_(3)O_(4)@C纳米粒子排列成Fe_(3)O_(4)@C光子晶体薄膜。结果表明:垂直沉降法制备光子晶体薄膜耗时长,制得的薄膜不均匀,且薄膜只能贴合在特定基底材料上,难以分离;自然沉降法相比垂直沉降法制得的光子晶体薄膜更均匀,但表面易存在不平整的现象,仍然易贴合在基底材料表面,强行分离会导致光子晶体薄膜破碎;磁场辅助法不仅能使Fe_(3)O_(4)@C纳米粒子在更短时间内排列出鲜艳的结构色,还能使Fe_(3)O_(4)@C纳米粒子在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内部排列形成周期性有序结构,使光子晶体不裸露在空气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提升光子晶体稳定性,制得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Fe_(3)O_(4)@C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对Fe_(3)O_(4)@C纳米粒子进行超声处理对于获得色彩鲜艳的结构颜色至关重要,只有经过超声处理去除表面杂质的Fe_(3)O_(4)@C纳米粒子才能在磁场的辅助下排列形成周期性有序结构显现结构色。磁场辅助法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光子晶体柔性薄膜的制备时间,通过磁场辅助法制得的光子晶体柔性复合薄膜更均匀且表面光滑,也提升了光子晶体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光子晶体在安全防伪、伪装涂层、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等更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Fe_(3)O_(4)@C 纳米粒子 柔性薄膜 磁场辅助法 垂直沉降法 自然沉降法 结构色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海水和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姜春霞 黎平 +4 位作者 李森楠 刁晓平 黄炜 王道儒 叶翠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35,共8页
抗生素滥用及其诱导产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污染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东寨港是海南省重要的滩涂养殖基地,其ARGs的产生、传播和富集都可能对人类及生态健康产生危害。采集该区域海水和沉积物样本各10... 抗生素滥用及其诱导产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污染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东寨港是海南省重要的滩涂养殖基地,其ARGs的产生、传播和富集都可能对人类及生态健康产生危害。采集该区域海水和沉积物样本各10个,利用LC-MS/MS对海水和沉积物中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等4类15种抗生素进行测定,同时采用RT-PCR阐明了相应的12种ARGs(sul1、sul2、dfr A1;tet A、tet C、tet G、tet M;cata1、cata2、cmle1、cmle3;qnr S)及16S rRNA的分布特征,并对抗生素和ARG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测ARGs在各沉积物样品中的检出率均为100%,海水样品中ARGs的检出率在80%-100%之间。其中,qnr S的检出率最高,存在于所有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而sul2的检出丰度最高。比较海水和沉积物中ARGs的相对丰度,发现沉积物中ARGs的污染程度高于海水。样品中抗生素总体检出率较低,其中沉积物仅有喹诺酮及磺胺类抗生素被检出,海水中除磺胺类抗生素外其他均未检出。与其他研究相比,该区域ARGs检出水平较高,而抗生素检出水平较低,ARGs含量与抗生素浓度相关性较弱(P>0.05),这说明由历史背景诱导产生的ARGs可进行自我扩增而持续存在于环境中。该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抗生素的安全使用和ARGs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海水 抗生素残留 抗生素抗性基因 东寨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