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理科实验班为例
1
作者 李川 陈文学 张家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13期141-144,共4页
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理科实验班为例,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加强学术研究出发,深入分... 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理科实验班为例,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加强学术研究出发,深入分析了实验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实验班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反思了该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局限,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通过研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理科实验班的育人模式,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理科实验班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海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志国 陈卫军 +1 位作者 张伟敏 陈文学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8期117-120,共4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尤为关注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育。“食品化学”课程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索“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尤为关注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育。“食品化学”课程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索“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对培育社会发展所需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阐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内涵基础上,侧重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以期培育更多契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食品类优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食品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海南大学为例
3
作者 蒋志国 陈卫军 +1 位作者 张伟敏 陈文学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3期239-242,共4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融合是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食品化学课程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为实现食品类专业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 课程思政背景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融合是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食品化学课程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为实现食品类专业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校必须充分地深入挖掘食品化学课程中蕴含地丰富思政元素,将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重构课程思政下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海南大学为例,在阐述课程思政背景下重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从加强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挖掘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完善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重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最后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效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可以为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食品化学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金课建设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海南大学《人体生理学》为例
4
作者 陈健夏光华姜珂杜晶晶曹献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21世纪高等教育一流课程建设给高校教师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灵感,文章在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三方面角度,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多方位考核,打造海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基础课《... 21世纪高等教育一流课程建设给高校教师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灵感,文章在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三方面角度,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多方位考核,打造海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科基础课《人体生理学》,通过适应新时期增长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在金课程中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 人体生理学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研究生课程改革探索——以海南大学为例
5
作者 邓健 赵莹 陈健 《食品工业》 2025年第1期151-154,共4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是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生专业的主干课程,传统的教育教学存在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等问题。通过多渠道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案例库,深入挖掘案例思政元素;课前师生共同研究、发掘案...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课程是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生专业的主干课程,传统的教育教学存在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等问题。通过多渠道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案例库,深入挖掘案例思政元素;课前师生共同研究、发掘案例,课堂中分别开展由教师和学生主导的案例和思政融合式教学;基于“智慧树”教学平台,实现校内外同步学习,课中课下云端考核。采用正向评价与反向评价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教师的整体育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 案例教学 思政元素 智慧树
原文传递
基于本硕博一体化的食品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为例
6
作者 林雪 王露 +2 位作者 张琳 张家超 李从发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对现阶段实践效果进行总结,旨在切实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服务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本硕博一体化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
下载PDF
《饮料工艺学》课程教改初探——以海南大学为例
7
作者 商文婷 陈健 +2 位作者 杜晶晶 姜珂 曹献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1期9-11,共3页
《饮料工艺学》作为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理论教学内容空洞和实践教学与实际脱离是主要的原因。使得学生缺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专业知识不扎实也使得学生无法在实践... 《饮料工艺学》作为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理论教学内容空洞和实践教学与实际脱离是主要的原因。使得学生缺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专业知识不扎实也使得学生无法在实践教学中掌握饮料生产工艺操作,同时也不利于向饮料行业输送专业型人才。文章从《饮料工艺学》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操作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讨论,寻求《饮料工艺学》创新创业应用型课堂教学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工艺学 海南大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志国 张伟敏 +1 位作者 陈卫军 陈文学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期124-127,133,共5页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在“食品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以创新能力培育为目标,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科研与...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在“食品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以创新能力培育为目标,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科研与教学相长教学模式。在阐述培养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侧重从创新能力培育视角出发,提出从合理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评价形式等方面改革食品类专业“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升“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实效,助力新形势下高校食品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实验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学分制下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以海南大学为例
9
作者 张家超 云永欢 陈健 《进展》 2024年第10期254-256,共3页
在“学分制”视野下,如何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创新和优化,是目前我国食品类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海南大学“学分制”教学模式的研究,确定了“学分制”教学模式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 在“学分制”视野下,如何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创新和优化,是目前我国食品类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海南大学“学分制”教学模式的研究,确定了“学分制”教学模式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学模式的优化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学分制”教学模式,希望能对其他类似学校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食品质量与安全 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PDF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菠萝果片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莲 马俊杰 +6 位作者 彭芍丹 高媛媛 陈廷慧 章程辉 黄晓兵 邹颖 李积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浓度CaCl_(2)处理对鲜切菠萝果片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蒸馏水及0.5%、1.0%、1.5%的CaCl_(2)溶液对鲜切菠萝果片进行浸泡处理10 min,并分别置于4℃和-18℃下贮藏。以2 d(4℃)和30 d(-18℃)为一个测定周期,对鲜切菠萝果片的... 为研究不同浓度CaCl_(2)处理对鲜切菠萝果片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蒸馏水及0.5%、1.0%、1.5%的CaCl_(2)溶液对鲜切菠萝果片进行浸泡处理10 min,并分别置于4℃和-18℃下贮藏。以2 d(4℃)和30 d(-18℃)为一个测定周期,对鲜切菠萝果片的感官指标、维生素C(vitamin C,V_(C))含量、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菠萝蛋白酶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冷藏和冻藏期间,适当质量分数的CaCl_(2)处理能够有效抑制鲜切菠萝果片质量损失率、褐变指数、ɑ^(*)值和b^(*)值的上升,并减少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V_(C)含量以及总酚含量的下降。此外,CaCl_(2)处理还降低了PPO、POD和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并提高SOD活性。在不同质量分数CaCl_(2)处理组中,1.5%CaCl_(2)处理组的菠萝果片在冷藏和冻藏期间均表现出较好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 鲜切菠萝果片 品质 冷藏 冻藏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复合肉桂酸钾处理对芒果采后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陈叶珍 胡美姣 +3 位作者 李敏 高兆银 潘永贵 弓德强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复合肉桂酸钾(PC)处理对芒果果实采后抗病性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以‘贵妃’芒果果实为试材,采用10μmol/L的MeJA复合PC(25、50、100 mmol/L)溶液浸泡芒果10 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各处理组随机选取部分果实接...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复合肉桂酸钾(PC)处理对芒果果实采后抗病性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以‘贵妃’芒果果实为试材,采用10μmol/L的MeJA复合PC(25、50、100 mmol/L)溶液浸泡芒果10 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各处理组随机选取部分果实接种炭疽菌,处理后的果实在室温(25±1)℃下贮藏12 d,并定期(每3 d)测定接种炭疽菌果实的病斑直径和未接菌果实的病情指数、果皮防御相关酶活性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有机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MeJA复合PC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果实的病斑直径和病情指数,其中10μmol/L MeJA复合50 mmol/L PC处理效果最好,在12 d时,病斑直径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3.56%和52.94%,并且该复合处理显著提高了接菌芒果果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β-1,3-葡聚糖酶(GLU)4种与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其中在9 d时,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9.22%、31.35%、57.28%和13.72%。另外,该复合处理也有效提高了芒果常温贮藏后期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了VC、柠檬酸、莽草酸和奎宁酸的降解,并提高了苹果酸含量,从而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品质。因此,MeJA复合PC处理可有效提高芒果采后抗病性,并保持果实品质。研究结果可为芒果采后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茉莉酸甲酯 肉桂酸钾 抗病性 采后品质
下载PDF
金枪鱼暗色肉蛋白肽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
12
作者 孙慧 赵永强 +2 位作者 于刚 杨涛 夏光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4,共9页
[目的]实现金枪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从中制备抗氧化蛋白肽。[方法]以黄鳍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分步酶解制备抗氧化蛋白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分析蛋白肽的抗氧化... [目的]实现金枪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从中制备抗氧化蛋白肽。[方法]以黄鳍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分步酶解制备抗氧化蛋白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分析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抗氧化蛋白肽的最优制备工艺为风味蛋白酶酶解温度50℃,pH 7.00,酶添加量6000 U/g,酶解时间4.00 h;二步酶解中,胃蛋白酶酶解温度55.69℃,pH值1.41,酶添加量3200 U/g,酶解时间5.16 h。该条件下,蛋白肽的水解度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1.55%,85.89%。金枪鱼暗色肉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肽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1.613 mg/mL,同时,该蛋白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占比约39.60%,疏水性氨基酸占比约35.13%。另外,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000以下,占比约为63.86%。[结论]从金枪鱼副产物中采用分步酶解法所获蛋白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营养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暗色肉 分步酶解 蛋白肽 抗氧化
下载PDF
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胶原酶的异源表达、鉴定及其在抗氧化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海星 黄安妮 +3 位作者 高霞 申铉日 夏光华 张雪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216,共11页
目的:对来源于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的胶原酶LsCol1进行异源表达、纯化、酶学性质及底物特异性研究,并用于水解罗非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期为新型胶原酶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 目的:对来源于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的胶原酶LsCol1进行异源表达、纯化、酶学性质及底物特异性研究,并用于水解罗非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期为新型胶原酶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序列分析工具BLAST、Clustal Omega等分析LsCol1的氨基酸序列,利用AlphaFold 3预测其三维结构,借助化学合成技术获得LsCol1的基因序列全长并在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使用镍亲和层析色谱分离纯化LsCol1,研究其酶学特性及底物特异性,最后利用LsCol1水解罗非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结果:LsCol1基因序列全长为3219 bp,编码1072个氨基酸,N端含有催化域,C端附属结构域由一个多囊肾病样结构域和两个胶原结合结构域组成。纯化后的重组胶原酶LsCol1分子量为120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7℃和7.5,在低于30℃和pH7.0~10.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Ca^(2+)对LsCol1的酶活力呈促进作用。底物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LsCol1的最适作用底物为罗非鱼皮胶原蛋白。以罗非鱼皮胶原蛋白为底物制备的水解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水解物浓度为4 mg/mL时,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5.9%、97.6%和32.1%。结论:L.sphaericus来源的重组胶原酶LsCol1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抗氧化活性肽制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胶原酶 酶学特性 胶原蛋白水解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发酵芒果渣生产虾青素的研究
14
作者 鲁天宇 杨劲松 +2 位作者 谭海生 谯化化 赵松松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3,共8页
为了确定益生菌联合发酵芒果残渣生产虾青素的最佳工艺,提高虾青素产量。以芒果残渣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HCA6-2、红法夫酵母XYV_3共发酵,以虾青素产量和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优化了益生菌复合发... 为了确定益生菌联合发酵芒果残渣生产虾青素的最佳工艺,提高虾青素产量。以芒果残渣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HCA6-2、红法夫酵母XYV_3共发酵,以虾青素产量和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优化了益生菌复合发酵生产虾青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前发酵阶段酿酒酵母与植物乳杆菌菌株比例为2∶1,接种量为7.4%,发酵时间为63 h,后发酵阶段接入红法夫酵母,虾青素产量达到3.356 mg/L,较红法夫酵母单独发酵的1.822 mg/L产量提高了84.30%,3个因素对虾青素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菌株比例>接种量。该研究为益生菌复合发酵生产虾青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法夫酵母 益生菌 联合发酵 虾青素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UV-C处理对‘黄金’百香果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
15
作者 贾文君 刘传和 +2 位作者 王宇 邓云 冯学敏 《现代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4,共9页
该研究以‘黄金’百香果为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UV-C照射处理(0、2.02、4.04和6.06 kJ/m^(2),0 kJ/m^(2)为对照),20℃环境中贮藏18 d。贮藏第9天时,与对照相比,UV-C处理能显著抑制L*值的下降和b*值的上升(P<0.05),显著抑制可滴定酸(TA... 该研究以‘黄金’百香果为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UV-C照射处理(0、2.02、4.04和6.06 kJ/m^(2),0 kJ/m^(2)为对照),20℃环境中贮藏18 d。贮藏第9天时,与对照相比,UV-C处理能显著抑制L*值的下降和b*值的上升(P<0.05),显著抑制可滴定酸(TA)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P<0.05),保持a*值为负值,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和皱缩指数,2.02和4.04 kJ/m^(2)剂量的UV-C处理果实后,维生素C(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比对照高2.66和2.11 mg/100 g,2.02和6.06 kJ/m^(2)处理果实的呼吸强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分别比对照低7.84和16.96 mg CO_(2)/g FW h,但都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酚含量以及硬度值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6.06 kJ/m^(2)处理增加了细胞膜的透性,使总酚含量降低。综合来看,2.02 kJ/m^(2)处理的效果较好,好于对照和其他剂量UV-C处理的效果,可作为有效处理为UV-C在百香果采后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C处理 百香果 采后贮藏 皱缩指数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HNU502和粪菌移植缓解抗生素副作用的机制
16
作者 陈琳 李敖 +2 位作者 黎嘉和 张增 张家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但是会使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引起腹泻、胀气和消化不良等副作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因具有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缓解各种病症的功能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以常见的抗生素... 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但是会使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引起腹泻、胀气和消化不良等副作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因具有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缓解各种病症的功能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以常见的抗生素头孢噻肟为代表,结合宏基因组学、病理学分析和气相色谱技术开展FMT和益生菌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HNU502)缓解抗生素副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FMT通过恢复紊乱的肠道菌群缓解抗生素副作用,而HNU502通过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发挥作用。FMT和益生菌补充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肠道菌群组成,并能够防止杯状细胞缺失,增加黏蛋白2和紧密连接蛋白1含量,从而帮助肠道黏膜恢复。这两种手段也能改善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尿素氮分泌,有效减少毒力因子的富集。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体健康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可为缓解抗生素副作用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粪菌移植 副干酪乳酪杆菌HNU502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孙家会 房佳琪 +1 位作者 杨维 夏光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谷蛋白显著提高了MP的硬度、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谷蛋白使MP凝胶网络趋于平整,孔洞减小,有利于凝胶的形成。与水浴加热相比,经过一段式真空热处理1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弹性、凝胶强度显著提高,真空热处理2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与凝胶强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真空热处理和谷蛋白添加改善了MP凝胶的水分状态,T22固定水的含量下降,同时T22固定水与T23自由水的迁移受到限制,使凝胶内水分趋于稳定。分子间作用力结果显示,离子键与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MP的凝胶化。综上所述,真空加工和谷蛋白添加促使MP结构伸展,形成更加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 真空热处理 谷蛋白
下载PDF
不同成熟阶段胡椒鲜果的理化特性
18
作者 丁云爽 李云龙 +5 位作者 张超华 吴桂苹 朱红英 杨建峰 陈文学 谷风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以开花后210、240、270 d的胡椒鲜果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成熟阶段胡椒果实质构,及其淀粉、总糖、叶绿素、蛋白质、维生素C、精油和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胡椒精油中的β-蒎烯、D-柠檬烯、3-蒈烯和石竹烯等主要风... 以开花后210、240、270 d的胡椒鲜果为研究材料,探究不同成熟阶段胡椒果实质构,及其淀粉、总糖、叶绿素、蛋白质、维生素C、精油和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胡椒精油中的β-蒎烯、D-柠檬烯、3-蒈烯和石竹烯等主要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逐渐成熟,果实变硬,淀粉、总糖、蛋白质含量增加。叶绿素和维生素C在成熟后期发生降解,胡椒精油和总酚、总黄酮含量随果实的成熟逐渐降低。不同成熟阶段胡椒鲜果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不同成熟阶段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风味物质 多酚
下载PDF
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中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魏静 朱治 +1 位作者 王亚生 吴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337-6345,共9页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在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中,生物传感方法可提供灵活多变的检测策略,且易于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食品重金属污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荧光、表面增强拉曼、电化学、场效应晶体管等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检测新技术的发展,为规范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原文传递
桑资源中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综述
20
作者 任晓蓉 齐沛沛 +3 位作者 王新全 王萌 张善英 章程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4-170,共7页
桑资源主要包括桑叶、桑椹和桑白皮等,深入挖掘桑资源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桑资源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热点如生物碱、多糖、多酚、黄酮等,并对其在预防或治疗慢性疾病、功能性食品原料及添加剂... 桑资源主要包括桑叶、桑椹和桑白皮等,深入挖掘桑资源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桑资源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热点如生物碱、多糖、多酚、黄酮等,并对其在预防或治疗慢性疾病、功能性食品原料及添加剂、家畜饲料等领域的相关应用进行了介绍。本综述旨在对桑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及产品研发提供借鉴与参考,助力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资源 生物活性成分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