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以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
1
作者 段捷频 涂刚鹏 《新教育(海南)》 2018年第19期11-13,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学院党委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学院党委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党组织建设工作渗透到学院各项工作中,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培养能力 海南大学 人才培养 基层党建工作 抓手 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明的激活
2
作者 陈杨滢 林国标 林其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198,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为什么需要被激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以激活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又是如何激活中华文明的?中华文明是发展得最好最完整的原生文明,也是一种母体文明,它保存了许多能够维系人类和平、安全... 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为什么需要被激活?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以激活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又是如何激活中华文明的?中华文明是发展得最好最完整的原生文明,也是一种母体文明,它保存了许多能够维系人类和平、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当人类在资本的裹挟下面临混乱和无序的时候,这些“基因”需要被激活。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文明所运用的资源与工具部分来自东西文明交汇中由中华文明所传承和转化而来的精华性理念与方法,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的描画中,唤醒了中华文明那些蛰伏的基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通过“批判的武器”,激活了中华文明的理论思维;通过“武器的批判”,激活了中华文明的革命精神;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制度与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明 母体文明 文化基因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的理论创新
3
作者 苗宁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3期75-77,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揭示海洋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双重属性,其既是资本扩张的载体,又是国际交往的媒介。该理论通过批判继承黑格尔、格劳秀斯等人的思想,构建了海洋经济论与政治论的核心框架,阐明海洋在资本积累... 马克思恩格斯海洋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揭示海洋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双重属性,其既是资本扩张的载体,又是国际交往的媒介。该理论通过批判继承黑格尔、格劳秀斯等人的思想,构建了海洋经济论与政治论的核心框架,阐明海洋在资本积累、世界市场形成及全球政治变革中的枢纽作用。其思想为当代海洋治理提供理论启示,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全球化时代海洋问题的科学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海洋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下的异化与物化:马克思与卢卡奇对人性困境的解读
4
作者 张莹莹 《文教资料》 2025年第4期37-40,共4页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奠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本文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所面临的异化问题和物化问题,进一步剖析资本逻辑对个体生存和心理状态的双重影响... 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奠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本文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所面临的异化问题和物化问题,进一步剖析资本逻辑对个体生存和心理状态的双重影响,并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个体困境的深刻理解,探讨促进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卢卡奇 资本逻辑 异化理论 物化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
5
作者 谢林秀 《今古文创》 2025年第4期64-66,共3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具有科学性质的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处于一个密切联系和相互交流的世界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和阻碍。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梳理...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具有科学性质的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处于一个密切联系和相互交流的世界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和阻碍。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梳理和分析,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对全球化发展出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也能够在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时代价值 发展
下载PDF
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述评
6
作者 唐发发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6期126-136,159,共12页
斋藤幸平作为当代日本的新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对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建构,以及对晚年马克思未来社会观的重释而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讨,主要围绕他对马克思生态学思... 斋藤幸平作为当代日本的新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对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建构,以及对晚年马克思未来社会观的重释而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探讨,主要围绕他对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建构、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去增长共产主义”理论的建构等方面展开。尽管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关于斋藤幸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系统性研究,将其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派内部其他学者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及探讨其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斋藤幸平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生态学 去增长共产主义
下载PDF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
7
作者 浦金 《世纪桥》 2024年第8期21-23,共3页
近年来,全球生态问题愈加凸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代表性学派。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作为这一学派的代表学者,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经典文本构建起了自身的生态学理论体系。对... 近年来,全球生态问题愈加凸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代表性学派。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作为这一学派的代表学者,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经典文本构建起了自身的生态学理论体系。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充分结合的基础上,还应当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思想,将其运用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中。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丰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同时还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与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
8
作者 林鸿涓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3423-3430,共8页
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作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阐释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是他最具争议的命题之一,通过“认识论断裂”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从早期人道主义哲学向... 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作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阐释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是他最具争议的命题之一,通过“认识论断裂”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从早期人道主义哲学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他借助弗洛伊德与拉康的理论提出“症候阅读法”,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潜在空白与缺失。阿尔都塞的“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不仅提供了对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解,还对人道主义思潮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在当代思想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然而,这一理论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对人的主体能动性关注不足以及用语过于偏激的问题。这些不足同样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基于阿尔都塞的主要著作及相关文献,探讨“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与其他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这一思想如何贯穿阿尔都塞的整体理论框架,从而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性和逻辑性提供理论支持。Louis Althusser,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representatives of 20th-century Western Marxism,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theory. His concept of “Theoretical Anti-Humanitarianism,” one of his most controversial propositions, employs the theory of “Epistemological Break” to reveal Marx’s transition from early humanist philosophy to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fer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Western Marxist studies. Drawing on the theories of Freud and Lacan, Althusser introduced the “Symptomatic Reading” method, exposing the latent gaps and omissions in Marxist theory. Althusser’s “Theoretical Anti-Humanitarianism”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but also delivers a profound critique of humanist thought, holding undeniable significance in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history. However, this theory also has its limitation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human agency and overly radical expressions, which merit further exploration.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s between “Theoretical Anti- Humanitarianism” and other key concepts in Althusser’s works, analyzing how this idea permeates his overall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reby offer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al and logical dimensions of Marxist philos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 认识论断裂 症候阅读法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9
作者 周楚迪 《哲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722-1726,共5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征。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今,我们正昂首阔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征。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今,我们正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都必须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我们要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逐步探索其科学内涵。本文在论述实践观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继续探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同时明确实践观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The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ist philosophy system, and it is the essential feature that distinguishes Marxism from other theories. As a socialist country, China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Now, we are marching toward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in China must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dhering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practi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notation of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 is also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Marxist view of practice, and gradually explore i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this paper continues to explor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and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to the various undertakings of contemporar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科学内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海南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10
作者 陈泽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3-96,共4页
立足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文中简称"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地域、行业和满意度三者因素,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与学生能力培养建议,以及毕业生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工作建议,认为加强和改... 立足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文中简称"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地域、行业和满意度三者因素,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与学生能力培养建议,以及毕业生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工作建议,认为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内培综合能力,外树良好形象;建立激励机制,重塑优良学风;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建立巩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根据社会不同职业要求,增开学生职业需要的选修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调查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当代阐释与创新——兼论海南省未来发展路径
11
作者 王棋 《新东方》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我党对以往发展问题的科学总结和有针对性的理论创新,是党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所提出的,是"十三五&q...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我党对以往发展问题的科学总结和有针对性的理论创新,是党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所提出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上承中央精神,下接海南地气,笔者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基础上,兼论海南省未来发展路径,着力探究五大发展理念对发展哲学的实践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 海南省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以民主集中制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思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必须根据时势、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根据时代需要,在民主集中制建设中强调党内"集权",并通过集权形成的强大力量,取得了革命胜利;改革开放新时...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必须根据时势、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根据时代需要,在民主集中制建设中强调党内"集权",并通过集权形成的强大力量,取得了革命胜利;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逐渐认识到党内"民主"在民主集中制建设中的重要性,开始从"党的生命"高度认识党内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民主集中制 党内集权 党内民主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实践教学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明水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6期102-103,共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相互联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要发挥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实践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相互联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要发挥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实践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堂实践教学 实效性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使命
14
作者 李辽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24,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新建立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新建立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承载着建设我国主导意识形态主渠道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自信"转向"他信"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发挥自身优势,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凝练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库支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齐心合力,共同应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使命 智库
下载PDF
马克思财产理论:一个法哲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克俭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从法哲学视角探讨与马克思的财产理论相关的四个重要话题,包括财产的定义、私有财产的起源、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本质以及马克思财产理论与萨维尼、黑格尔、洛克财产理论的关系。马克思的财产理论是基于唯物史观的法权哲学,既受到萨维尼... 从法哲学视角探讨与马克思的财产理论相关的四个重要话题,包括财产的定义、私有财产的起源、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本质以及马克思财产理论与萨维尼、黑格尔、洛克财产理论的关系。马克思的财产理论是基于唯物史观的法权哲学,既受到萨维尼、黑格尔、洛克财产理论的影响,又与他们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财产理论既不是单纯的自我所有权理论,也有别于洛克把外部资源的均等化占有作为隐性前提的劳动产权理论,而是凸显外部资源(劳动的初始客观条件)的非均等占有(原始积累或第一桶金)在私有财产起源中的作用;从早期到晚期,马克思财产理论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客体到主体的进路,二是从主体到客体的进路,但完整的马克思财产理论包含了客体(劳动的客观条件)和主体(劳动的主体本质)两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哲学 法哲学 财产理论 自我所有权 劳动所有权
下载PDF
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娟 方菲 《岭南学刊》 2013年第3期24-28,共5页
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为黄金时期、弱化时期和兴起时期三个阶段。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等。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了许... 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为黄金时期、弱化时期和兴起时期三个阶段。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等。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对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是我们所必须要注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要立足、服务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注重整体性、避免片面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保持连续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日本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巧荷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61-63,共3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具体的、有生命的、发展中的、能够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特征表现为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具体的、有生命的、发展中的、能够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特征表现为人的需要、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地与时俱进,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的普遍联系与交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表现为: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现实的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地方主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晓华 陈立超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6期185-187,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方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瓦解于资产阶级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无产阶级革命反对一切地方主义。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严厉的手段对待一切派别活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方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瓦解于资产阶级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无产阶级革命反对一切地方主义。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严厉的手段对待一切派别活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地方主义的认识对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待"地方主义"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地方主义
下载PDF
从“历史意识”到“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历史方法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国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8-18,共11页
历史方法论不仅指研究和理解历史的方法论,更主要的是指把“历史”本身当作一种方法进行广泛运用的思想和行为倾向。“总结历史经验”就是历史方法论在新时代的综合运用,它甚至本身就是历史方法论的新形态。中华民族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 历史方法论不仅指研究和理解历史的方法论,更主要的是指把“历史”本身当作一种方法进行广泛运用的思想和行为倾向。“总结历史经验”就是历史方法论在新时代的综合运用,它甚至本身就是历史方法论的新形态。中华民族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古代的历史意识中,包含了“法先王”“稽古”“殷鉴”“治道”等方法论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唯物辩证法与传统历史意识相结合,发展出以实事求是、辩证的历史观、辩证的认识论、群众路线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在新时代,着眼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历史观”,倡导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方法论体系。“历史经验”就是这种方法论体系的新形态。作为一种方法论体系,“历史经验”通过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等各种具体思维方法对现实发挥作用,并推动历史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识 历史经验 历史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