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中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丘名实 李伟诗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08,共3页
文章阐述了研究的实践背景及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指出模式的提出还必须思考和解决四个问题:一是需求调查与分析;二是整合培训力量;三是经费问题和工学矛盾;四是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培养骨干。提出了"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模式。... 文章阐述了研究的实践背景及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指出模式的提出还必须思考和解决四个问题:一是需求调查与分析;二是整合培训力量;三是经费问题和工学矛盾;四是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培养骨干。提出了"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模式。模式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破解了农村教师培训的"三大矛盾",极大地促进当地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完善了海南师范大学办学功能,提高了学校的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 中学教师 培训模式 成效
下载PDF
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核心任务——以海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标 张玉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5-88,共4页
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以实践取向为理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建设目标,其核心任务在于明确"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了解"小学生"的特点,认识植根于大学文化环境培养的小学教师的特殊性——追求学术理性;同... 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以实践取向为理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建设目标,其核心任务在于明确"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了解"小学生"的特点,认识植根于大学文化环境培养的小学教师的特殊性——追求学术理性;同时建构合理、优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坚持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只有明确了建设目标,抓住了核心任务,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才能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下载PDF
培养定向公培生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慧盈 吴迪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定向公培生特指为乡村小学定向培养的本科学历的公费师范生。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不只是学历水平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要在质量方面能真正满足当地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定向公培生特指为乡村小学定向培养的本科学历的公费师范生。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不只是学历水平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要在质量方面能真正满足当地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目前而言,亟须在原有教育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育实践课程。该文结合海南师范大学的探索实践,在构建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健全教育实践课程的运行机制、完善教育实践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阐析,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公培生 教育实践课程 体系构建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职教教师培养的本质内涵、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丰 白宗颖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2,共7页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殷切希冀。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职教教师培养强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以及弘道追求等具有独特的本质内涵,并在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优化职教教师教育体系、...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殷切希冀。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职教教师培养强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以及弘道追求等具有独特的本质内涵,并在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优化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的立德树人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教师培养顶层设计,探索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体系,促进双师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营造培养教师的社会支持环境,形成政校企协同育人整体合力等举措,创新职教教师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职教教师培养 价值追求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跨文化素养:意蕴、结构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严怡 崔友兴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5,共9页
培育大学生跨文化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职能的应有之义,更是高等院校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新时代大学生跨文化素养是指大学生具备的能够胜任跨文化理解和交际的知识、能力、方法、思维、情感和精神的总和,其... 培育大学生跨文化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职能的应有之义,更是高等院校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新时代大学生跨文化素养是指大学生具备的能够胜任跨文化理解和交际的知识、能力、方法、思维、情感和精神的总和,其素养结构体现为“三层锥体”结构体系,即底层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方法素养,中层的情感素养和思维素养,上层的精神素养。新时代培育大学生跨文化素养需要形塑培养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推动教学变革以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素养 跨文化交际 素养结构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
6
作者 王聪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2-90,共9页
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海南建立国际教育创新岛、搭建教育开放合作平台是党中央在新时代确定的国家政策。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对海南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挑战进行深度解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 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海南建立国际教育创新岛、搭建教育开放合作平台是党中央在新时代确定的国家政策。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对海南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挑战进行深度解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国际化道路;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理论先行,持续推进理论创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重构课程体系,提升国际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教育国际化 国际教育创新岛 SWOT分析 教育发展路径
下载PDF
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现状探查
7
作者 魏强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1期31-33,共3页
海南音乐文化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等院校是传承海南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然而两者的“对接”似乎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并缕析海南音乐文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海南音乐文化是海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等院校是传承海南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然而两者的“对接”似乎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并缕析海南音乐文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便于今后更好地实现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海南本土卓越中学音乐师资人才的特色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音乐文化 高等音乐教育 课堂教学现状
下载PDF
乡村定向公费师范生政策认知与教育情怀现状研究——以H大学为例
8
作者 王鸿英 王潇潇 《中国农村教育》 2020年第25期42-43,共2页
通过对H大学2016级、2017级及2018级卓越班乡村定向公费师范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乡村定向公费师范生对定向培养政策比较了解。但从教乡村的选择以外部动机为主,从教乡村的主观意愿不强,缺乏乡村教育情怀。为提升乡村定向公费师范生的教... 通过对H大学2016级、2017级及2018级卓越班乡村定向公费师范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乡村定向公费师范生对定向培养政策比较了解。但从教乡村的选择以外部动机为主,从教乡村的主观意愿不强,缺乏乡村教育情怀。为提升乡村定向公费师范生的教育情怀,提出要激发定向师范生从教乡村的内部动机,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开设面向乡村教育的选修课,建立弹性定向师范生培养制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教育情怀 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主观意愿 定向培养 政策认知 卓越班
下载PDF
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身转向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3
9
作者 崔友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27,共6页
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脑体分离、知行分割与脱离实践等所导致的"去身体""去体验""去情境""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等问题,亟须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从离身走向具身,彰显劳动教育的... 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脑体分离、知行分割与脱离实践等所导致的"去身体""去体验""去情境""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等问题,亟须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从离身走向具身,彰显劳动教育的具身性、整体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特质。为此,需要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形塑合理的劳动观念;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活动与反思在劳动教育中的积极功能;变革方式,着意身体在场的劳动教育方式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促进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深度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教育 具身转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标 伊鑫迪 叶秀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2-77,共6页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需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去厘清,同时应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新时代价值,推进劳动教育被有效实施,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思想性、社会性...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需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去厘清,同时应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新时代价值,推进劳动教育被有效实施,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显著特征,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激发大学生内在生命力,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有效实施劳动教育需要突破现实困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劳动教育 内涵 价值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实践取向观照下的第二课堂建构——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视角以海南师范大学初教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光辉 叶少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8-81,共4页
教育目的对培养目标有"价值取向"的维度的规定,社会变迁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必备的特殊素质。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构建"实践取向"的第二课堂,配合第一课堂,培... 教育目的对培养目标有"价值取向"的维度的规定,社会变迁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师必备的特殊素质。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构建"实践取向"的第二课堂,配合第一课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的小学专门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取向 小学教育 第二课堂 管理
原文传递
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利慧 关世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教育科研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却凸显薄弱,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职前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开设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却凸显薄弱,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职前师范生教育过程中,开设教育科研知识课程和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职前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焦点问题: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相对滞后成因,本科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师范生 教育科研能力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海南义务教育辍学学生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房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海南省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关系到海南省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问题,备受省教育界关注,是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整个海南省辍学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辍学现象普遍存在,辍学学生比率在不同... 海南省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关系到海南省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问题,备受省教育界关注,是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整个海南省辍学学生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辍学现象普遍存在,辍学学生比率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上存在着差异性;辍学学生大部分使用本地方言;辍学的高峰期分别在初二和初三年级段;辍学的原因较多,概括归纳为12种辍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义务教育 辍学学生 辍学学生现状
下载PDF
海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房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辍学的原因种类较多。概括归纳后,主要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辍学原因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根据学生辍学的具体原因提出了相关... 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辍学的原因种类较多。概括归纳后,主要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辍学原因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根据学生辍学的具体原因提出了相关解决学生辍学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义务教育 辍学学生 辍学原因 对策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建华 梁岩岩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88,93,共9页
民国时期(1912-1948年)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通过继承、借鉴及创新等途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包括预科模式、主辅系模式、共同必修科目模式。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变革给我们诸多启示:... 民国时期(1912-1948年)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通过继承、借鉴及创新等途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包括预科模式、主辅系模式、共同必修科目模式。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变革给我们诸多启示:顶层设计是通识教育发展的方向引领;人的发展是通识教育改革的本质旨归;社会发展是通识教育变革的必要依据;借鉴与创新是通识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通识教育 模式 启示
下载PDF
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知识转化”:内涵与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建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知识转化"是指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基于一定的条件,将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PCK)。师范生"知识转化"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育实习中,... 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知识转化"是指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基于一定的条件,将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PCK)。师范生"知识转化"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的"知识转化"具有水平不均衡、路径单一、形式"粗糙"、理论"失语"等特征。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师范生"知识转化"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实习 学科教学知识 知识转化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与特征(1938—1948)
17
作者 汪建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1938-1948年间,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部着手开始整理和规范大学课程设置,试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国家规定和标准,其核心标志即文、理、法等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的陆续颁布。文章主要以私立辅仁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1938-1948年间,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部着手开始整理和规范大学课程设置,试图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国家规定和标准,其核心标志即文、理、法等学院共同必修科目表的陆续颁布。文章主要以私立辅仁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为例进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以培养“完整的人”作为其课程目标;在课程结构上呈现出统一而全面的特征;课程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智德并重倾向;在课程实施中比较关注课程实施的质量;在课程管理上通过统一共同必修科目加强对课程的掌控;在课程评价上较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通识教育 课程特征
下载PDF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
18
作者 陈金福 陈依凡 《新教师》 2023年第11期70-71,共2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通过经典诵读、小组探究、主题教育、实践体认等措施方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让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策略探究
下载PDF
卓越小学教师艺术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
19
作者 吴迪 谢慧盈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为有效推进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综合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章作者持续开展了系列研究与实践探索,希望以艺术素养教育作为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突破口,通过单独招定向公培生遴选“好苗子”、修订培养方案构... 为有效推进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综合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章作者持续开展了系列研究与实践探索,希望以艺术素养教育作为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突破口,通过单独招定向公培生遴选“好苗子”、修订培养方案构建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日常训练和集中实践紧密结合、专兼职教师协同培养等措施,有效加强定向公培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艺术特长突出的综合型小学卓越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公培生 卓越小学教师 艺术素质培养
下载PDF
基于叙事作文分析的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基本特征与提升策略
20
作者 张燕华 左岚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42,共6页
在语文课程领域中探索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分析学生叙事作文是一种有效途径。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框架对270篇初中生叙事作文进行文本分析,涵盖情感反应、行为判断和事物鉴赏。研究表明,从整体特征看,学生的社会情... 在语文课程领域中探索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分析学生叙事作文是一种有效途径。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框架对270篇初中生叙事作文进行文本分析,涵盖情感反应、行为判断和事物鉴赏。研究表明,从整体特征看,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主要集中在情感抒发和同理心,其次是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文化认同感最少;从社会情感能力的差异特征看,女生在情感反应方面显著高于男生,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作文两两之间在情感反应和事物鉴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水平与低水平、中水平与低水平作文在行为判断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这些特征,建议推行多元化作文教学策略,增强学生批判性分析和多层次理解能力;采用包容性作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理解他人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建立追踪性作文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社会情感能力 叙事作文 态度系统 评价理论 作文教学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