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杂交子代与亲本表型比较及遗传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同 方明宇 +4 位作者 杨扬 宋乐玲 蔡春有 蒙子宁 刘晓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453,共10页
以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为母本、清水石斑鱼(E.polyphekadion)为父本,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成功获得杂交子一代。由于棕点石斑鱼与清水石斑鱼外型相似,其杂交子代也与亲本难以区分,为探究双亲本与杂交子代表型差异和遗... 以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为母本、清水石斑鱼(E.polyphekadion)为父本,开展了杂交育种试验,成功获得杂交子一代。由于棕点石斑鱼与清水石斑鱼外型相似,其杂交子代也与亲本难以区分,为探究双亲本与杂交子代表型差异和遗传差异,研究利用外部形态数据及外型框架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使用微卫星标记对双亲本及杂交子代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在外部形态结构的探究中,杂交子代可量性状及外形框架更偏向于母本棕点石斑鱼。在遗传特征的分析中,采用ddRAD-seq技术在棕点石斑鱼上获得6266个微卫星标记,筛选出7对可以在双亲本及杂交子代中稳定扩增且遗传多样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其中,6对引物可以在部分群体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以区分3个群体。通过分析,7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杂交子代群体中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89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76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17,三者均高于双亲本,表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方面有一定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棕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及两者杂交子代的鉴别提供方法,并为杂交石斑鱼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表型 微卫星标记 棕点石斑鱼 清水石斑鱼
下载PDF
密斑刺鲀(Diodon hystrix)gnr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华谱 黄春仁 +5 位作者 何睿祺 戴明姝 张明真 李智渊 黄海 李广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4-1006,共13页
密斑鲀刺(Diodon hystrix)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同时也是传统的中药及保健食品,但目前关于密斑刺鲀的生殖内分泌调控研究较少,限制鲀了密斑刺的人工繁育基础理论的发展。总所周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 密斑鲀刺(Diodon hystrix)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同时也是传统的中药及保健食品,但目前关于密斑刺鲀的生殖内分泌调控研究较少,限制鲀了密斑刺的人工繁育基础理论的发展。总所周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是生殖内分泌调控的关键因子之一。利用转录组分析及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密斑刺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gnrh2和gnrh3基因的cDN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获鲀得密斑刺gnrh2 cDNA开放阅读框共279 bp,可编码92个氨基酸残基;密斑鲀刺gnrh3 cDNA开放阅读框共270 bp,可编码89个氨基酸残基。通过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密斑鲀刺GnRH与鲀科类的鱼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半定量的方法检测gnrh2和gnrh3基因在密斑刺鲀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发现gnrh2和gnrh3基因在脾、鳃和垂体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此外,利用鲀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密斑刺gnrh2和gnrh3基因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显鲀示密斑刺gnrh2基因在不同的性腺发育时期中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而gnrh3基因随着性腺发育成熟而不断升高。研究主要获得两个创新性的重要结果:首鲀先是证实了密斑刺存在两种gnrh基因(gnrh2和gnrh3),其次是提示了gnrh3基因可能是鲀密斑刺生殖调控的主要gnrh类型。研究结果可为深鲀入研究密斑刺生殖内分泌调控机理提供研究方向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斑刺鲀(Diodon hystrix) GNRH 分子克隆 组织分布
下载PDF
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梦淇 陈超 +5 位作者 李炎璐 贾瑞锦 于宏 梁友 蔡春有 庞尊方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53,共9页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从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到肌节形成、各器官的逐渐形成、变化、完善等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变化过程;根据其卵黄囊消长情况、鳞片的覆盖状态、体色发生的不同变化以及第二背鳍和腹鳍的消长,将胚后发育分为仔、稚、幼鱼3个阶段。在水温22-26℃、盐度29-31、DO≥5 mg/L的条件下,2-3 d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生长发育至31 d,仔鱼已变态进入稚鱼期;培育至57 d,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等石斑鱼类早期发育的共性生长特征及其体表特性体色变化特征为驼背鲈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背鲈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 形态观察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INAD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景军 魏润平 +6 位作者 黄春仁 何家瑞 邓贤铭 马细兰 李水生 张勇 周立斌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10,共10页
INAD(Inactivation no after-potential D)蛋白是一种典型的支架蛋白,其核心结构由5个PDZ结构域(PDZ domain)串联组成.为了研究INAD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表达与相关功能,本研究克隆鉴定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NAD基因蛋白编... INAD(Inactivation no after-potential D)蛋白是一种典型的支架蛋白,其核心结构由5个PDZ结构域(PDZ domain)串联组成.为了研究INAD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表达与相关功能,本研究克隆鉴定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NAD基因蛋白编码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进化关系分析.通过QRT-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INAD基因在斜带石斑鱼中的不同组织以及在不同时期性腺中的表达差异.同时,研究了注射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对INAD基因表达的影响.斜带石斑鱼INAD基因的ORF序列为5337 bp.INAD基因在端脑中可能不表达,在嗅球、中脑、小脑、延脑、下丘、垂体、心脏、肝脏、胃、肠、性腺、头肾、肾脏、皮肤、肌肉、鳃、脾脏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INAD基因在不同时期性腺表达量依次从卵巢、兼性性腺、精巢递减,但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腹腔分别注射FSH和LH两种激素,FSH组的15 d和30 d后性腺中INAD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LH组15 d和30 d后性腺中INAD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本实验初步探究了斜带石斑鱼INAD基因的表达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INAD基因 序列分析 表达分析 性腺
下载PDF
石斑鱼细菌感染防治一例
5
作者 刘荣军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期48-48,共1页
石斑鱼隶属鲈形目,是名贵的养殖鱼类,我国闽、台、琼沿海一带多有养殖。一、情况描述9月下旬在海南某养殖场精养石斑鱼(杉虎斑)的一口池塘,暴雨过后出现疑似细菌病引起的死亡,每天损失约200尾,并且在持续增加。
关键词 石斑鱼 细菌感染 防治 养殖鱼类 鲈形目 养殖场 细菌病 池塘
下载PDF
金鲳和银鲳
6
作者 刘伟娜 周玲 黄春仁 《科学世界》 2022年第5期108-111,共4页
鲳是市场中经常见到的海水鱼,仔细观察会发现,虽然很多鱼都冠以“鲳”的名字,但体色有所差别,有金色的也有银色的。不同体色的鲳看上去长相差不多,其实它们是“远房亲戚”。
关键词 海水鱼 体色 银鲳 长相
原文传递
石斑鱼家族
7
作者 王秀英 黄春仁 +1 位作者 劝建伟 张国刚(图) 《科学世界》 2021年第7期92-95,共4页
每逢重大节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美味、欢谈家事,是最美好的时光。石斑鱼可谓餐桌上最受欢迎的美味之一。石斑鱼品种多样,有物美价廉的“珍珠龙胆”、外形靓丽的“东星斑”等,这些不同品种构成了一个石斑鱼的大家族。
关键词 品种构成 石斑鱼 品种多样 龙胆 重大节日 美味 大家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