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中的海洋类高等院校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1
作者 陈燕 李由明 +2 位作者 李晓梅 陈攀 黄海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4期0161-0164,共4页
《鱼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本论文立足于转型中的海洋类高等院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所开设的《鱼类学》课程,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 《鱼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本论文立足于转型中的海洋类高等院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所开设的《鱼类学》课程,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组织方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相关的对策,以期为我校《鱼类学》课程的教学达到培养目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海洋类高等院校 鱼类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海南陵水新村潟湖水体中氮磷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国宇 朱振兴 +3 位作者 李由明 吴菲 王麒麟 钟湘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8期37-39,共3页
为揭示海南陵水新村潟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实地采样测定新村潟湖水体的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活性磷酸盐等水质参数,分析了其氮磷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村潟湖的氨氮含量、硝酸氮含量和亚硝酸氮含量存在时空上的显... 为揭示海南陵水新村潟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通过实地采样测定新村潟湖水体的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活性磷酸盐等水质参数,分析了其氮磷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村潟湖的氨氮含量、硝酸氮含量和亚硝酸氮含量存在时空上的显著差异,仅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月变化不明显;氨氮含量与无机氮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97,在3种无机氮盐中最大;除5月外,其余月份的DIN/P均大于Redfield;氮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取样月份均存在比较明显的氮磷污染;营养指数最高月份为6月,出现地点为南侧码头航道区。分析认为,该潟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存在爆发赤潮的可能;氨氮是该潟湖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水体中活性磷酸盐可能是限制新村潟湖浮游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的主要作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氮磷含量 特征 影响因素 海南陵水 新村潟湖
下载PDF
琼枝白化特征及其附生菌群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马艺丹 唐磊 +4 位作者 王一帆 张帅 王振东 茅云翔 莫照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2,共11页
2021-2022年,海南昌江养殖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ae)白化现象频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为探究白化琼枝的特征和附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状态琼枝的形态差异;测定了色素含量、光合生理、生理生... 2021-2022年,海南昌江养殖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ae)白化现象频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为探究白化琼枝的特征和附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状态琼枝的形态差异;测定了色素含量、光合生理、生理生化等指标;分离、鉴定了不同状态琼枝表面的可培养附生细菌,同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健康琼枝(BgR)和白化琼枝(BgW)表面附生细菌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以及菌群群落结构组成。研究显示,白化琼枝藻体的皮层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色素含量、最大光合效率(QY_max)显著降低,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显著降低(p<0.05);BgW的可培养附生细菌数量(2.76×10^(7) cfu/g)显著高于BgR(3.3×10^(4) cfu/g),BgR中可培养附生细菌优势菌为鲁杰氏菌属(Ruegeria),BgW中为Yoonia属;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两组样品附生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但BgW的Ace、Chao、Simpson指数均有所升高,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BgR和BgW表面附生菌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比对注释结果共识别出253个OTU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琼脂小杆菌属(Agaribacterium)、Hirschia属、Mesoflavibacter属和Aquimarina属是BgR和BgW之间相对丰度差异最显著的细菌类群(p<0.001);BgR的优势菌群为无色杆菌属,BgW的优势菌群为琼脂小杆菌属。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白化琼枝的特征及表面附生菌群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究琼枝白化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枝 白化 附生细菌 多样性 生理生化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多纹钱蝶鱼源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4
作者 尚忠 唐磊 +3 位作者 王连慧 黄海 茅云翔 莫照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0,共13页
为探究养殖的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病害频发的原因,建立有效的病害防控方法,对暴发于海南养殖场的多纹钱蝶鱼病害开展调查并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估。分离到2株病原菌LSSM和DFSM,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 为探究养殖的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病害频发的原因,建立有效的病害防控方法,对暴发于海南养殖场的多纹钱蝶鱼病害开展调查并进行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估。分离到2株病原菌LSSM和DFSM,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病原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将这2株菌与实验室收集保藏的2株鱼源海豚链球菌(菌株GXTO和GXAS)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制备了灭活疫苗并评价了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表明:4株海豚链球菌鉴定为血清Ⅰ型。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四环素等2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丁胺卡那耐药,其中海南株LSSM、DFSM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抗生素耐药,广西株GXTO和GXAS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DFSM、GXTO和LSSM对多纹钱蝶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7.20×10^(2)、2.72×10^(3)和3.40×10^(6) CFU/尾,GXAS未显示毒力。分别制备3株毒株(DFSM、GXTO和LSSM)的灭活疫苗,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多纹钱蝶鱼,各组免疫鱼在同源菌株攻毒后,获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4.6%~85.7%、69.2%~71.4%和33.3%~40.0%;此外,DFSM免疫鱼在异源毒株LSSM和GXTO攻毒后,获得的交叉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6.7%和100%。本研究确定了海豚链球菌是海南养殖的多纹钱蝶鱼病害频发的病原,使用DFSM株制备的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多纹钱蝶鱼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纹钱蝶鱼 海豚链球菌 灭活疫苗 分离鉴定 半数致死量 相对存活率 交叉免疫
下载PDF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认知与实践探索
5
作者 贺立静 周立兰 孙建中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进入新时代为党育人,学前阶段劳动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第一阶段,创造美好未来需要在幼儿阶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目前仍存在的主... 进入新时代为党育人,学前阶段劳动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第一阶段,创造美好未来需要在幼儿阶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及相关举措进行了探索。民族要复兴,需要全民族团结奋斗,更要从幼儿抓起,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立德、益智、强体、育美,这不仅是时代要求,更是社会发展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幼儿劳动教育 认知 实践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
6
作者 高天翔 张浩博 +1 位作者 王晓艳 陈治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为探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用于中国团扇鳐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同时开展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本实验将中国团扇鳐与其同属汤氏团扇鳐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使用Primer Express 3.0... 为探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用于中国团扇鳐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同时开展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本实验将中国团扇鳐与其同属汤氏团扇鳐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使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中国团扇鳐特异性引物与Taq Man探针。在舟山朱家尖近海设计了A、B、C共3个定置网调查站位,定期收集中国团扇鳐样品。于2017年12月19日、2018年4月13日和2018年7月14日分别采集水样(站位A、B1、B2、C1、C2、D),开展eDNA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水温和采样点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站位、不同时间的中国团扇鳐eDNA浓度不同,水样采集点对中国团扇鳐eDNA浓度的影响极显著,不同采样点eDNA在不同季节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eDNA检测技术灵敏度高,水温、底质和水深对中国团扇鳐的分布皆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其他海域的中国团扇鳐e DNA追踪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团扇鳐 环境DNA E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 TAQMAN 微滴式数字PCR
原文传递
基于环境DNA metabarcoding的西轩岛近海鱼类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张浩博 王晓艳 +2 位作者 钟兰萍 陈治 高天翔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环境DNA metabarcoding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水生生物的调查与监测带来了强有力的技术革新。本研究以浙江舟山近海岛屿——西轩岛为例,设计了4个不同采样站位,先后于2... 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环境DNA metabarcoding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水生生物的调查与监测带来了强有力的技术革新。本研究以浙江舟山近海岛屿——西轩岛为例,设计了4个不同采样站位,先后于2019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11月(秋季)共采集水样12个,通过环境DNA提取、扩增、高通量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西轩岛近海鱼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评估了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共监测到鱼类33种,隶属于12目26科32属,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19种,约占所有种类的57.6%。不同采样季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季节可能是影响西轩岛近海鱼类多样性的因素之一。综合时间和空间分析的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且远离舟山本岛一侧的采样点监测到的鱼种数量更多。通过比对之前传统渔业资源调查的结果发现,不同季节优势种存在较大变化,可能与采样点数量较少且集中有关。进化树富集结果显示,各季节的优势鱼种与传统调查手段的结果有较大差异,表明目前环境DNA仍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调查方法,但可以将环境DNA方法与传统的调查方法相结合,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metabarcoding 高通量测序 西轩岛近海 渔业资源 鱼类多样性
下载PDF
密斑刺鲀鱼皮胶原蛋白对UVB诱导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潘梦 崔俊宇 +8 位作者 罗娜 李卓男 周佳锘 钟小刚 温志腾 陈浩 王珂珂 彭竞一 宋宇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初步探究密斑刺鲀鱼皮胶原蛋白(Diodon hystrix skin collagen,DHSC)对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CTL)、模型组(MOD)、DHSC低剂量组(L)、DHSC中剂量组(M)、DHSC高剂量组(H... 初步探究密斑刺鲀鱼皮胶原蛋白(Diodon hystrix skin collagen,DHSC)对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CTL)、模型组(MOD)、DHSC低剂量组(L)、DHSC中剂量组(M)、DHSC高剂量组(H)、基质对照组(B)、阳性对照组(Y),以UVB诱导法建立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观察DHSC对小鼠背部皮肤的作用情况并进行双盲法红斑评分,HE染色后观察DHSC对皮肤组织病理的影响,Masson染色后观察组织中胶原蛋白的结构,并通过比色法检测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密斑刺鲀鱼皮胶原蛋白可以有效减轻UVB辐射引起的小鼠皮肤外观形态、组织结构及胶原蛋白组织的改变,通过抑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堆积,表现出对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斑刺鲀 胶原蛋白 紫外线B 皮肤急性光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卷柏总黄酮的纯化工艺与细胞保护作用
9
作者 吕雪峰 王莲萍 +2 位作者 张明天 张莲珠 SONG Yu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以双黄酮为主。利用AB-8大孔树脂对脂溶性成分的吸附作用和聚酰胺树脂对黄酮类成分吸附和解吸的特点,将二者串联对卷柏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建立垫状卷柏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以双黄酮为主。利用AB-8大孔树脂对脂溶性成分的吸附作用和聚酰胺树脂对黄酮类成分吸附和解吸的特点,将二者串联对卷柏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建立垫状卷柏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elaginella pulvinata,TFSP)提取纯化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TFSP含量,并通过MTT法,检测TFSP对神经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保护与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垫状卷柏提取物先通过AB-8大孔树脂吸附脂溶性成分,再经聚酰胺吸附和解吸卷柏总黄酮,在聚酰胺树脂上样量1∶2(卷柏与树脂的体积比)、80%乙醇洗脱5∶1(洗脱液与聚酰胺柱的体积比)等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下,TFSP的平均含量达81.4%,工艺过程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将TFSP与SH-SY5Y细胞共孵育,可显著减轻神经细胞被过氧化氢损伤的程度,并对已经受损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TFSP具有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发治疗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柏总黄酮 纯化 大孔树脂 神经细胞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甲基化分析
10
作者 曹柳 黄潇庆 +2 位作者 陈菁苗 卢艳 黄海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核糖体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雌性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雄性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获得在生长、肉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子代——杉虎杂交斑... 核糖体RNA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雌性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雄性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获得在生长、肉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子代——杉虎杂交斑。对杉虎杂交斑及其亲本5S rRNA基因编码区前1 000 bp、编码区以及非转录区的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整体甲基化水平(0.418)高于棕点石斑鱼(0.379)和清水石斑鱼(0.037),但与母本棕点石斑鱼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父本清水石斑鱼存在显著性差异。对5S rRNA基因编码区和非转录区的甲基化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在棕点石斑鱼与杉虎杂交斑中所有甲基化位点是一致的,但在清水石斑鱼中均未发现这些位点,表明杉虎杂交斑的5S rRNA基因甲基化模式与母本棕点石斑鱼一致。结果阐明了杉虎杂交斑5S rRNA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为石斑鱼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杂交 5S rRNA基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银鼓鱼肠道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1
作者 陈攀 刘龙勋 +3 位作者 沈华建 刘豫皖 林晨洁 黄海 《水产养殖》 2024年第1期44-49,57,共7页
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又名多纹钱蝶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金钱鱼科(Scatophagidae)、钱蝶鱼属(Selenotoca),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泰国、大洋洲及我国东海南部至南海和北部湾的沿海、河口地区。其体表有多个黑... 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又名多纹钱蝶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金钱鱼科(Scatophagidae)、钱蝶鱼属(Selenotoca),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泰国、大洋洲及我国东海南部至南海和北部湾的沿海、河口地区。其体表有多个黑色圆点,体色呈亮白色,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该鱼具有生长速度快、广盐、广温、可进行混养和密养等特点,养殖前景广阔,深受养殖户欢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分离鉴定 银鼓鱼 药敏试验 体色 东海南部 鲈形目 生长速度 河口地区
下载PDF
基于鳞片计数对中国4种后棱蛇分类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王湘君 陈文 +2 位作者 王仲楷 林福星 罗雯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该研究旨在对后棱蛇属的分类提出建议。以爬行动物形态学经典鳞片计数法为切入点,包括腹鳞、尾下鳞、腹鳞+尾下鳞3个性状,比较其差异系数和t检验结果。根据文献资料,探讨我国该属4种蛇的分类。结果显示,横纹后棱蛇在上述3个性状的数据... 该研究旨在对后棱蛇属的分类提出建议。以爬行动物形态学经典鳞片计数法为切入点,包括腹鳞、尾下鳞、腹鳞+尾下鳞3个性状,比较其差异系数和t检验结果。根据文献资料,探讨我国该属4种蛇的分类。结果显示,横纹后棱蛇在上述3个性状的数据都与其他物种都有极显著差异。挂墩后棱蛇与山溪后棱蛇之间也有显著差异,这与分子系统学曾得出的结论不同;挂墩后棱蛇与山溪后棱蛇差异相对较小,福建后棱蛇与山溪后棱蛇差异更小。得出结论,横纹后棱蛇在不应该属于后棱蛇属,应当属于华游蛇属。建议拉丁名更名为Trimerodytes balteatus,即横纹华游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棱蛇属 横纹后棱蛇 物种 鳞片计数
下载PDF
基于鳞片计数对6种钝头蛇分类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王湘君 陈文 +2 位作者 林福星 罗雯 王仲楷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该研究旨在为钝头蛇属6个物种分类提出建议。选取58条来自6种钝头蛇的鳞片计数数据,使用形态学中的“腹鳞”、“尾下鳞”和“腹鳞+尾下鳞”3个常用指标,比较其差异系数和t检验结果;并结合地理分布信息,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进行综合... 该研究旨在为钝头蛇属6个物种分类提出建议。选取58条来自6种钝头蛇的鳞片计数数据,使用形态学中的“腹鳞”、“尾下鳞”和“腹鳞+尾下鳞”3个常用指标,比较其差异系数和t检验结果;并结合地理分布信息,以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种统计方法结果一致性较强,其中平鳞钝头蛇与棱鳞钝头蛇,在3个形态学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横纹钝头蛇与横斑钝头蛇钝头蛇,差异较小;缅甸钝头蛇,与其他钝头蛇都有差异。得出结论,平鳞钝头蛇与棱鳞钝头蛇亲缘关系较近,中国钝头蛇与这2种蛇较近;横纹钝头蛇与横斑钝头蛇亲缘关系较近,缅甸钝头蛇与其他钝头蛇亲缘关系较远。差异系数结合t检验法,运用于蛇类鳞片计数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头蛇属 物种 鳞片计数 T检验
下载PDF
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与时空格局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君琼 刘其则 +5 位作者 陈忠荫 马文汉 陈奕武 杜宇 林炽贤 计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1-627,共7页
两栖动物因为其独特的习性和生活史,可作为评判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为了解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和时空格局,共设置11条涵盖小溪、河流和农田3种生境类型的观测样线,于2018年4、6和8月分别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 两栖动物因为其独特的习性和生活史,可作为评判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为了解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和时空格局,共设置11条涵盖小溪、河流和农田3种生境类型的观测样线,于2018年4、6和8月分别进行调查,共记录两栖动物9种535只,隶属于1目5科7属,其中,记录到的海南特有种脆皮大头蛙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等级,泽陆蛙为优势物种;各调查月份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4月和6月两栖动物个体数量明显高于8月;不同生境类型物种多样性间存在显著差异,农田生境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通过此次调查对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现状和分布格局有了一定了解,并结合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当地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时空格局 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
下载PDF
应用型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海 陈燕 +3 位作者 马军 陈华谱 李由明 李晓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5期243-244,共2页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引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例,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并就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定位、建设思路、方法、建设重点,以及资源库的运行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引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水产养殖专业为例,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并就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定位、建设思路、方法、建设重点,以及资源库的运行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校本教学 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产养殖学专业
下载PDF
应用型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海 曹柳 +1 位作者 侯兴蓉 陈华谱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24期163-165,共3页
文章首先从满足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双一流”专业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然后阐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水... 文章首先从满足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双一流”专业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然后阐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应用型地方高校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包括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科研与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学 特色专业 应用型地方高校
下载PDF
海南莺歌海近岸陆地土壤及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真菌资源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珍 刘远康 +5 位作者 陈外缘 任毅 余文沛 郭春萍 黎暖姣 陈学亮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0-43,共4页
从莺歌海近岸土壤及潮间带沉积物中分离到可培养真菌,通过ITS序列比对,分析菌株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6株分离菌株菌落形态为丝状或黏稠状;Blast比对显示,它们分别属于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其中,8株菌株(YGHWSF5,YGHWSF7,YGHLSF6,YGHLSF2,Y... 从莺歌海近岸土壤及潮间带沉积物中分离到可培养真菌,通过ITS序列比对,分析菌株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6株分离菌株菌落形态为丝状或黏稠状;Blast比对显示,它们分别属于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其中,8株菌株(YGHWSF5,YGHWSF7,YGHLSF6,YGHLSF2,YGHLSF5,YGHLSF8,YGHLSF3,YGHLSF7)与 Penicillium及Aspergillus 相似性最高;而菌株YGHLSF1,YGHLSF4,YGHLSF9,YGHWSF1和YGHWSF2,YGHWSF8,YGHWSF10,YGHWSF11分别与 Pseudozyma、Cladosporium、Acremonium、Moesziomyces、Parengyodontium、Graphium、Talaromyces 相似性最高.系统发育学分析显示与Blast比对结果相似,16株菌株分别聚为8个分支,展现了莺歌海海岸带区域存在的可培养真菌资源多样性显著,可进一步收集资源,为进一步海洋功能菌开发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 近岸 潮间带 可培养真菌
下载PDF
海南黎族传统黎药发展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长臻 陈文 +4 位作者 王湘君 吴玥函 苏利兴 邝竹青 彭关银 《内江科技》 2021年第9期111-111,96,共2页
海南黎药独具特色,黎医验方经验丰富,民间采药历史悠久、草药来源广泛,对局部疾病具有独特疗效,但是黎药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面临着传承危机及黎族药材保护等问题。黎药保护即生态保护,传统黎药应用与现代药理成分研究相结合,让黎药在... 海南黎药独具特色,黎医验方经验丰富,民间采药历史悠久、草药来源广泛,对局部疾病具有独特疗效,但是黎药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面临着传承危机及黎族药材保护等问题。黎药保护即生态保护,传统黎药应用与现代药理成分研究相结合,让黎药在民族医药并存发展的时代大放异彩。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加快,黎族医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所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黎药资源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疾病 海南黎族 黎药 采药 药理成分 发展与传承 生态保护 传承危机
下载PDF
福建竹叶青蛇海南亚种腹鳞、尾下鳞计数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湘君 陈文 +3 位作者 唐海丽 杜宇 林炽贤 潘纪胜 《内江科技》 2020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为从形态学角度初步研究福建竹叶青蛇海南亚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chenbihuii的特征鳞片数量与指名亚种的差异,以及海南岛不同地区的鳞片数量差异。方法:作者统计《中国动物志》上福建竹叶青蛇156个个体,包括海南、福建、云... 目的:为从形态学角度初步研究福建竹叶青蛇海南亚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chenbihuii的特征鳞片数量与指名亚种的差异,以及海南岛不同地区的鳞片数量差异。方法:作者统计《中国动物志》上福建竹叶青蛇156个个体,包括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四川、安徽、贵州等多个产地。并运用75%法则,比较各我国居群间的"腹鳞"和"尾下鳞"两个重要性状的差异系数,并从进一步形态学角度验证"福建竹叶青蛇海南亚种"的有效性。结果:其结果显示,无论腹鳞还是尾下鳞,海南居群与其它产地的差异系数都出现大于1.28,达到亚种划分标准。尾下鳞的两性异形相对腹鳞更明显。结论:因此得出结论,从形态学上,支持赵尔宓的观点,福建竹叶青蛇海南亚种分类地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系数 数量差异 赵尔宓 指名亚种 亚种分类 两性异形 形态学 划分标准
下载PDF
海南山苦茶野生群落土壤状况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柳 陈川平 王和飞 《花卉》 2020年第4期174-175,共2页
为了解野生山苦茶生长的土壤状况,为人工种植山苦茶土壤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分别对五指山、保亭、万宁3个地区山苦茶野生群落的土壤进行取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山苦茶野生群落土壤pH值在4.88~5.72之间;有机质含量在0.305%~1.03... 为了解野生山苦茶生长的土壤状况,为人工种植山苦茶土壤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分别对五指山、保亭、万宁3个地区山苦茶野生群落的土壤进行取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山苦茶野生群落土壤pH值在4.88~5.72之间;有机质含量在0.305%~1.03%之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在76.89~194.01mg/kg之间;速效磷含量在1.62~7.97mg/kg之间,速效钾在84.49~114.01mg/kg之间。研究表明:山苦茶生长的土壤为酸性,有机质及速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中等水平,而碱解氮含量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山苦茶 土壤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