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创新型实验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华 向福英 +1 位作者 陈银华 谢俊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87-90,共4页
以《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对海南大学作物学和生物学相关学位点在研究生创新型实验课程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型实验 课程建设 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
下载PDF
农业微生物制剂的活性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彭铁成 陈俊 +1 位作者 谢俊 汤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4,共3页
微生物制剂是以自然界中分离的有益菌为主体开发的产品,在健康、环保及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某农业微生物制剂在海南的热带农业生产中能显著增产和增强作物抗性,为了了解该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活性菌进行分离... 微生物制剂是以自然界中分离的有益菌为主体开发的产品,在健康、环保及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某农业微生物制剂在海南的热带农业生产中能显著增产和增强作物抗性,为了了解该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活性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生长、形态及显微观察,对16S rDNA进行序列PCR扩增、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活性菌的种属。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个形态不同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发现这2个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99.9%的同源性;2个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比较结果发现它们有7个碱基的差别,说明这2个菌株可能是不同的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微生物制剂 活性菌分离 16S RDNA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海南冬季诱导火龙果开花的补光条件 被引量:12
3
作者 熊睿 徐敏 +4 位作者 刘成立 林家年 程玉 韦双双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1期60-65,共6页
以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金都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的光谱及光照时间处理,研究不同的补光条件对诱导海南冬季火龙果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合黄光和红光能够诱导火龙果成花,蓝光不能诱导火龙果成花。2)补光时间... 以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金都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的光谱及光照时间处理,研究不同的补光条件对诱导海南冬季火龙果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合黄光和红光能够诱导火龙果成花,蓝光不能诱导火龙果成花。2)补光时间的长短和光谱的交互作用对火龙果成花有显著影响。3)不同月份,诱导火龙果成花所需的补光时间不同。采用15W组合黄光,在2月初至2月下旬,需补光5 h诱导成花;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补光4 h可诱导成花;在3月上旬到3月底,补光3 h就可诱导火龙果成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冬季诱导成花 补光时间 补光光谱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彭铁成 陈云云 +2 位作者 罗静瑶 谢俊 汤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F0002,共4页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为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对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为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对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叶片在离体条件下必须要有伤口才能被侵染发病,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溶于无菌水或者PDB溶液都能引起发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病程度与刺孔数量和细菌浓度成正比;在刺孔条件下,香蕉枯萎病分生孢子浓度为0.9×105个/mL时的接种效果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离体接种技术
下载PDF
番茄果实颜色相关MYB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云云 罗静瑶 +5 位作者 赵惠 穆雷 谢俊 韦双双 夏幽泉 汤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27-129,F0002,共4页
在番茄果实颜色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参与其中。在源于番茄野生种Solanum lycopersicoides的导入系群体中,发现了1个黄果突变体,以红果亲本番茄及该黄果突变体为遗传材料,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及RT-PCR,对MYB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进行研... 在番茄果实颜色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参与其中。在源于番茄野生种Solanum lycopersicoides的导入系群体中,发现了1个黄果突变体,以红果亲本番茄及该黄果突变体为遗传材料,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及RT-PCR,对MYB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筛选到多个与果实颜色相关的差异表达MYB转录因子,并进行了半定量RT-PCR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果实颜色 黄果突变体 MYB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TAIL-PCR的技术改良及对香蕉NBS-RGC5基因侧翼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2
6
作者 罗静瑶 陈云云 +3 位作者 谢俊 韦双双 夏幽泉 汤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145,170,共4页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研究香蕉枯萎病相关的抗性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TAIL-PCR进行技术改良,以简并引物组合的方式与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代替最初的单一简并引物方式,在TAIL-PCR第一...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研究香蕉枯萎病相关的抗性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TAIL-PCR进行技术改良,以简并引物组合的方式与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代替最初的单一简并引物方式,在TAIL-PCR第一轮扩增的大循环中设置不同的退火温度;采用改良后的TAIL-PCR成功克隆了巴西蕉NBS型抗性蛋白(NBS-RGC5)基因的侧翼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 NBS-RGC5 侧翼序列
下载PDF
胆木叶的水溶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邓世明 汤丽昌 +1 位作者 王宁 杨先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0-1111,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胆木叶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胆木叶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4个配糖体。经过波谱和理化性质分析分别鉴定为3,4... 目的研究中药胆木叶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胆木叶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4个配糖体。经过波谱和理化性质分析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I)、胡萝卜苷(II)、山萘酚-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Ⅲ)、芦丁(Ⅳ)和Pumiloside(V)。结论化合物I、Ⅲ和Ⅳ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木 水溶性成分 配糖体
下载PDF
红肉菠萝蜜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韦双双 张英霞 +1 位作者 贾万贤 周海龙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0-423,共4页
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方法,从海南红肉菠萝蜜种子中分离纯化得到胰蛋白酶抑制剂,命名为AHTI。结果表明:该蛋白有抑制胰蛋白酶水解小肽底物的活性作用,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8.8 kD和16.4 kD的亚基组成的多聚体。AHTI具有... 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方法,从海南红肉菠萝蜜种子中分离纯化得到胰蛋白酶抑制剂,命名为AHTI。结果表明:该蛋白有抑制胰蛋白酶水解小肽底物的活性作用,由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8.8 kD和16.4 kD的亚基组成的多聚体。AHTI具有稳定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与其浓度成正比,AHTI对温度、pH的耐受性较强,2种因素对其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菠萝蜜 种子 胰蛋白酶抑制剂 分离纯化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对火龙果果实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程玉 徐敏 +5 位作者 熊睿 林家年 阮云泽 任太军 赵鹏飞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315,450,585,800 kg·hm^-2)对火龙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能促进火龙果果实的生长,不同生长期果实需氮量不同。施氮量一定程度上影响果实横径的生长,对纵茎影...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315,450,585,800 kg·hm^-2)对火龙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能促进火龙果果实的生长,不同生长期果实需氮量不同。施氮量一定程度上影响果实横径的生长,对纵茎影响较小。施氮量对果实中氮钾含量影响较大,二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但各处理间氮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对磷素含量影响较小。火龙果果实和花中氮磷钾含量均为K>N>P,其中,果实中N∶P∶K=1.00∶0.20∶1.12,花中N∶P∶K=1.00∶0.15∶2.13。不同采收期,氮肥用量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及抗坏血酸等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实际生产中应以T2处理(450 kg·hm^-2)施氮量为基础,根据不同采收期来调整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果实生长 果实品质 氮肥用量
下载PDF
香蕉染病植株的病原真菌分离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定平 张旭一 +4 位作者 谢俊 韦双双 夏幽泉 陈银华 汤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44-146,F0003,共4页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真菌菌株,提取真菌DNA、PCR扩增ITS序列、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引起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真菌菌株,提取了各菌株的DNA;PCR扩增了8个菌株的ITS序列,并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8个菌株的ITS序列,进行了序列的多重比较分析,建立了各个菌株的分子进化树。通过形态观察、ITS序列的分析及病原接种致病实验,确认1、7、8号菌株为尖孢镰刀菌,能引起香蕉发生枯萎病症状,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病原真菌分离 分子鉴定 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与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俊 张旭一 +4 位作者 陈银华 陈彩燕 韦双双 夏幽泉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4期337-341,共5页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采用CTAB法提取了真菌DNA,并对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I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候选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形态观察 分子鉴定
下载PDF
4种葱科植物粗提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穆雷 国俊红 +7 位作者 何华敏 赵惠 谢俊 韦双双 夏幽泉 吴繁花 阮云泽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分别采取高温灭菌和滤菌器过滤2种方式,对韭菜、大蒜、大葱、洋葱等4种葱科植物的组织粗提液进行除菌,并用其进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拮抗实验。结果表明:滤菌器过滤处理组比高温灭菌处理组对香蕉枯萎... 分别采取高温灭菌和滤菌器过滤2种方式,对韭菜、大蒜、大葱、洋葱等4种葱科植物的组织粗提液进行除菌,并用其进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拮抗实验。结果表明:滤菌器过滤处理组比高温灭菌处理组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更显著;在滤菌器除菌组中,韭菜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大蒜和大葱,与对照相比都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但洋葱粗提液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葱科植物 植物粗提液 抑菌效果
下载PDF
黑眶蟾蜍皮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双双 关怀 +2 位作者 郑继平 周海龙 张英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017-4019,共3页
[目的]克隆黑眶蟾蜍皮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方法]从海南海口产黑眶蟾蜍皮肤中抽提总RNA,经mRNA纯化后构建黑眶蟾蜍皮肤cDNA文库。根据已报道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序列,设计寡核苷酸引物用于筛选、克隆、测序。[结果]从... [目的]克隆黑眶蟾蜍皮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方法]从海南海口产黑眶蟾蜍皮肤中抽提总RNA,经mRNA纯化后构建黑眶蟾蜍皮肤cDNA文库。根据已报道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序列,设计寡核苷酸引物用于筛选、克隆、测序。[结果]从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得到1个Serpin基因,命名为BmSP。对cDNA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BmSP蛋白属于Serpin家族中SERPIN B亚家族,与鼠鳞状细胞癌抗原2(SCCA2)同源。该蛋白C末端含有一个RCL环(Reactive center loop regions)和一段高度保守的五肽。[结论]与SERPIN B亚家族中其他类型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表明,黑眶蟾蜍BmSP与SERPIN B亚家族中其他类型成员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可能在其防御天敌捕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抑制剂 黑眶蟾蜍 CDNA文库
下载PDF
香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中褐化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惠 周雪娟 +6 位作者 穆雷 谢俊 韦双双 夏幽泉 吴繁花 阮云泽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解决香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分别用AgNO3(10,20 mg·L-1),AC(1,2,3 g·L-1),PVP(1,2 g·L-1),VitC(100,200 mg·L-1)等防褐化剂,对香蕉的愈伤组织诱导进行防褐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培养10 ... 为解决香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过程中的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分别用AgNO3(10,20 mg·L-1),AC(1,2,3 g·L-1),PVP(1,2 g·L-1),VitC(100,200 mg·L-1)等防褐化剂,对香蕉的愈伤组织诱导进行防褐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培养10 d后,所有防褐化处理实验组的褐化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在愈伤组织诱导的早期,不同的防褐化剂均有一定的防褐化效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不同的防褐化处理逐渐出现差异,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40 d后,活性炭的防褐化效果最好,其中1 g·L-1活性炭的褐化率仅为20%,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愈伤组织诱导 褐化现象 褐化抑制剂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基因的香蕉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铁成 徐芳 +2 位作者 罗静瑶 陈云云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4期293-297,共5页
以7种不同来源的香蕉为材料,选择2个叶绿体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序列(即rpl16内含子序列和psaA-ycf3基因间隔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转化及测序,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测算了相对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巴西蕉与另外6个抗枯萎病香... 以7种不同来源的香蕉为材料,选择2个叶绿体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序列(即rpl16内含子序列和psaA-ycf3基因间隔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转化及测序,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测算了相对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巴西蕉与另外6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差异程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枯萎病 叶绿体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火龙果花和果实的动态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成立 王猛 +2 位作者 郭攀阳 徐敏 汤华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本研究观察了火龙果花朵和果实完整的动态发育过程,测量了其花的长度、宽度和重量等指标以及其果实的纵向直径、横向直径、重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夏季火龙果花从冒芽到开花共20天的动态生长曲线,获得了花发育相关指标的动态规... 本研究观察了火龙果花朵和果实完整的动态发育过程,测量了其花的长度、宽度和重量等指标以及其果实的纵向直径、横向直径、重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夏季火龙果花从冒芽到开花共20天的动态生长曲线,获得了花发育相关指标的动态规律;建立了果实从授粉结束到果实成熟共30天的动态生长曲线,获得了果实发育相关指标的动态规律.本研究结果可为火龙果的杂交育种及火龙果的施肥、灌溉和采收等种植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花朵发育 果实发育 生殖生长 生长曲线
下载PDF
木薯MeLHCB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凯旋 郑婉茹 +4 位作者 李琳琳 潘月云 张银东 耿梦婷 陈银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13-2818,共6页
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木薯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MeLHCB4编码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其基因结构、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物种的LHCB4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木薯MeLHCB4基因的CDs序列全... 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木薯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MeLHCB4编码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其基因结构、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物种的LHCB4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木薯MeLHCB4基因的CDs序列全长858 bp,编码285个氨基酸,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9 kDa,理论等电点为5.47,该蛋白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预测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MeLHCB4基因主要在木薯叶片和茎中表达,受到茉莉酸甲酯(JA)、水杨酸(SA)和乙烯前体(ACC)等激素的诱导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JA、SA、ACC信号途径。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侵染木薯叶片12 h后,MeLHCB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表明MeLHCB4参与了木薯对病原菌的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叶绿素结合蛋白 MeLHCB4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火龙果枝条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程玉 徐敏 +7 位作者 熊睿 刘成立 林家年 阮云泽 任太军 王国洪 赵鹏飞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4期427-432,共6页
以1年生火龙果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0,130,185,245,345 kg·hm-2)对火龙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能促进火龙果枝条的生长。5种施肥处理火龙果植株地上部氮元素(N)质量含量范围为17. 49~18. 59 g·kg^(-1)... 以1年生火龙果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0,130,185,245,345 kg·hm-2)对火龙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能促进火龙果枝条的生长。5种施肥处理火龙果植株地上部氮元素(N)质量含量范围为17. 49~18. 59 g·kg^(-1),磷素(P)质量含量范围为4. 86~6. 18 g·kg^(-1),钾素(K)质量含量范围为57. 01~61. 28 g·kg^(-1)。不同元素在相同部位的分布存在差异,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及累积量也存在差异。各处理单株氮、磷、钾累积量以及总累积量分别占其总干质量的1. 70%,0. 45%,5. 75%和8%以上;施氮肥会导致火龙果幼苗根冠比降低。火龙果植株地上部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均为K﹥N﹥P,K含量是N含量的3倍多,是P含量的12倍多,在火龙果的生产实践中,建议施用高钾型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养分积累 氮素营养 矿质元素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新暗色柱节孢菌遗传转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猛 王周雯 +7 位作者 丁一 徐敏 郭攀阳 刘成立 李佳雪 李涛 韦双双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水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火龙果溃疡病,导致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为了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功能,必须建立... 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水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火龙果溃疡病,导致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为了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功能,必须建立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但目前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gpdA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和潮霉素(Hygromycin)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的双元表达载体,对新暗色柱节孢菌的孢子进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阳性转化子。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阳性转化子菌丝能够产生绿色荧光,野生型菌丝不能产生绿色荧光;PCR检测证明了转化子基因组中整合了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本研究成功实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新暗色柱节孢菌中的稳定遗传表达,为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对火龙果溃疡病的致病机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溃疡病 新暗色柱节孢菌 潮霉素抗性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下载PDF
木薯MeCML24与MeSAUR1互作调控MeAGPS1a表达的功能验证
20
作者 郑婉茹 丁凯旋 +6 位作者 陆小花 李琳琳 王超群 陈银华 姚远 陈新 耿梦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木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块根富含淀粉。解析木薯块根淀粉合成调控机理将有助于木薯高产、高淀粉分子改良。AGPase由大亚基和小亚基构成,催化1-磷酸葡萄糖和ATP形成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和焦磷酸,其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为淀粉生物合... 木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块根富含淀粉。解析木薯块根淀粉合成调控机理将有助于木薯高产、高淀粉分子改良。AGPase由大亚基和小亚基构成,催化1-磷酸葡萄糖和ATP形成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和焦磷酸,其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为淀粉生物合成的底物。AGPase酶是植物淀粉合成的限速酶,提高AGPase酶活性,有利于作物淀粉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木薯MeAGPS1a基因编码的小亚基是AGPase的催化中心,前期研究表明生长素响应因子MeSAUR1作为转录因子正调控MeAGPS1a基因表达,酵母双杂交筛选木薯cDNA文库显示钙调素类似蛋白(CaM-like,CML)成员MeCML24为MeSAUR1的候选互作蛋白。为了确定MeCML24和MeSAUR1的互作关系,本研究从‘SC8’木薯品种基因组克隆了MeCML24基因,该基因的CDS区长度为492 bp,编码163个氨基酸。MeCML24蛋白的理化性质及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理论等电点pI值4.38,属于亲水性蛋白,α-螺旋占52.76%,无规则卷曲占30.06%,β-转角结构占11.04%。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BD-MeCML24,自激活实验表明MeCML24不具有自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点对点实验发现,共转AD-MeSAUR1和BD-MeCML24质粒的酵母菌株在SD/TLHA+x-α-gal培养基上变蓝,表明MeCML24与MeSAUR1存在互作关系。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将融合蛋白MeSAUR1-nEYFP和MeCML24-cEYFP在烟草叶片中共表达,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出黄色荧光蛋白EYFP的荧光信号,进一步证明了MeCML24与MeSAUR1互作。最后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证明MeCML24与MeSAUR1互作负调控MeAGPS1a基因表达。本研究揭示了木薯MeSAUR1与MeCML24协同调控MeAGPS1a基因表达的机制,发现钙调素类似蛋白MeCML24参与调控木薯块根淀粉合成关键基因MeAGPS1a表达,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木薯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MeCML24蛋白 MeSAUR1蛋白 互作蛋白 MeAGPS1a启动子 转录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