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对热带植被固碳能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伟光 周海霞 +3 位作者 张京红 陈小敏 邹海平 白蕤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相关学者在热带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碳汇大小及其驱动机制方面尚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干旱是影响植被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最主要胁迫因子。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干旱对植被固碳能力的影响研究进展,并就气象环境对植被活动及固碳能力影响的研究方... 相关学者在热带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碳汇大小及其驱动机制方面尚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干旱是影响植被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最主要胁迫因子。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干旱对植被固碳能力的影响研究进展,并就气象环境对植被活动及固碳能力影响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最后就海南如何开展热带地区植被固碳能力研究提出了建议,建议选择与植被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监测指标,从干/湿季节和极端干旱事件两个方面研究干旱对热带植被固碳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固碳 热带 植被
下载PDF
海南龙卷统计特征
2
作者 郑艳 林正扬 蒋贤玲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6期76-79,89,共5页
统计了2004—2019年海南岛及其沿海(不包括南海海域)的陆龙卷和水龙卷,按照影响系统将陆龙卷分为热带气旋龙卷和非热带气旋。结果表明:1)热带气旋龙卷以9月最为多发,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次日凌晨;约90%的龙卷是由台风或强台风引发的,龙卷... 统计了2004—2019年海南岛及其沿海(不包括南海海域)的陆龙卷和水龙卷,按照影响系统将陆龙卷分为热带气旋龙卷和非热带气旋。结果表明:1)热带气旋龙卷以9月最为多发,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次日凌晨;约90%的龙卷是由台风或强台风引发的,龙卷发生时台风中心距离龙卷发生地约200~400 km;海南岛南部西行的台风引发的龙卷出现在东部沿海,中部西行的台风引发的龙卷出现在北部沿海,东部西北行的台风龙卷出现在北部沿海。2)非热带气旋龙卷主要出现在春季,其中以5月最为多发,超过90%的非热带气旋龙卷发生在午后;海风锋引发的龙卷落区位于海南岛北部地区,最强可达EF2级,边界层中β尺度海风锋辐合线是这类龙卷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干冷空气引发的龙卷落区位于海南岛北部和东部地区,约23%为EF1级,其余均为EF0级,边界层切变线是这类龙卷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龙卷 非热带气旋龙卷 水龙卷
下载PDF
浅析高空气象观测气球的选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魏珊珊 孔令杰 《贵州气象》 2013年第2期57-58,共2页
该文通过分析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中所使用的气球颜色和天气情况的运用关系,介绍气球的使用技巧及如何判断球皮的质量好坏和保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空气象观测气球施放高度及业务质量。
关键词 高空气象观测 气球 选用
下载PDF
登陆海南岛的台风水汽输送气候特征分析
4
作者 罗婷 周宇 +1 位作者 何忠桂 卢裕钧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_4.9)以及海量气块追踪方法,对1987—2016年登陆海南岛的台风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了夏、秋两季台风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态上,登陆海南岛的台风水汽主要来自南海、西太平洋...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_4.9)以及海量气块追踪方法,对1987—2016年登陆海南岛的台风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了夏、秋两季台风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态上,登陆海南岛的台风水汽主要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其中,夏季台风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印度洋,其贡献率分别为57%和30%,而秋季台风以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为主,其贡献分别为45%和37%。夏、秋两季高低空环流系统的差异导致海南岛的台风水汽输送特征的不同。夏季海南岛处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的西南边缘,在孟加拉湾低压的共同作用下,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印度洋的水汽丰富,而秋季副热带高压中心偏东,脊线较偏南,影响海南岛的水汽主要来自西太平洋东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方法 轨迹模式 海南岛 台风 水汽输送特征
下载PDF
台风“圆规”造成西沙强降水的成因分析
5
作者 王文攀 周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181-183,共3页
为掌握台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暴雨对农业的影响,利用MICAPS数据、西沙自动站及双偏振雷达资料、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数据,分析2118号台风“圆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台风“圆规”受强盛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路径稳定向... 为掌握台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暴雨对农业的影响,利用MICAPS数据、西沙自动站及双偏振雷达资料、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数据,分析2118号台风“圆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台风“圆规”受强盛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路径稳定向西行进影响西沙,“圆规”云系呈现不对称结构,强盛的赤道西风,不断有水汽和能量的输入南部和东侧,使得这两侧的对流云系发展旺盛。通过卫星云图和西沙双偏振雷达进一步分析“圆规”强降水中尺度特征可知,台风南部的强螺旋云系和台风强度的增强是西沙降水范围广、雨势较强的原因,台风“圆规”降雨效率高,以大粒子雨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圆规 强降水 自然灾害 双偏振雷达
下载PDF
西沙CINRAD/SC雷达天伺系统典型故障的分析处理
6
作者 张建青 李昭春 +1 位作者 邢华平 黄俊飞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文章以西沙CINRAD/SC雷达为研究对象,汇总了2007—2020年雷达天伺系统故障信息数据,并根据发生故障的单元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合实例给出故障处理方法。依据CINRAD/SC雷达天伺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其中4种典型故障的排查过程进行详细介... 文章以西沙CINRAD/SC雷达为研究对象,汇总了2007—2020年雷达天伺系统故障信息数据,并根据发生故障的单元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合实例给出故障处理方法。依据CINRAD/SC雷达天伺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其中4种典型故障的排查过程进行详细介绍,总结出分析和处理CINRAD/SC雷达天伺系统故障的经验方法,以期为其他从事雷达机务的业务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RAD/SC雷达 天伺系统 故障分析
下载PDF
双偏振雷达在地面自动雨量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井高飞 罗丽 +2 位作者 肖辉 郭佳 崔学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89-1198,共10页
采用雨量计联合双偏振天气雷达对雨量计数据进行综合质量控制,使用反距离权重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从空间一致性上对自动雨量计进行质量控制,并用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对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值(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采用雨量计联合双偏振天气雷达对雨量计数据进行综合质量控制,使用反距离权重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从空间一致性上对自动雨量计进行质量控制,并用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对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值(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进行订正。利用订正后的QPE与雨量计观测值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质量控制规则,从空间及观测一致性上对自动雨量计进行综合质量控制。使用一次台风降水过程对质量控制算法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单纯使用IDW法对雨量计进行空间一致性质量控制存在较多误判,主要是由于降水的局地突发性、结构不均匀性以及雨量计分布的稀疏性造成。结合偏振雷达,能够有效降低单纯使用空间一致性质量控制所引起的误判。经过雨量计校准订正后的QPE有了较大改善,从而提高了偏振雷达对雨量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在台风降雨过程中,平均每小时约有5%的雨量计被认为是错误站点。综合质量控制法在雨量计分布稀疏或者处于降水边缘地带时存在一定的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反距离权重法 降水估测订正 综合质量控制法
下载PDF
台风贝碧嘉(1816)外围云系结构与降水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毛志远 付丹红 +3 位作者 黄彦彬 李光伟 敖杰 蔡杏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4-616,共13页
选取海南省海口站和屯昌站对比分析台风贝碧嘉(1816)外围云系结构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台风贝碧嘉(1816)影响海南岛期间,随着降水云系的发展,海口地区对流性云系发展加强,屯昌地区表现为层状云降水,两个站点雨滴谱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选取海南省海口站和屯昌站对比分析台风贝碧嘉(1816)外围云系结构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台风贝碧嘉(1816)影响海南岛期间,随着降水云系的发展,海口地区对流性云系发展加强,屯昌地区表现为层状云降水,两个站点雨滴谱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海口站和屯昌站的降水均以直径小于1 mm的雨滴为主,其中屯昌站直径1~3 mm的雨滴对雨强的贡献最大;海口站雨滴数浓度随雨滴直径增大而减小,但对雨强的贡献随之增大,直径大于3 mm的雨滴对总雨强的贡献达到56.61%;海口站的特征参量曲线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表现为阵性强降水,而屯昌站的特征参量曲线起伏不大,降水比海口站小且均匀、连续;在雨滴谱演变上,海口站始终保持单峰型,屯昌站以单峰为主伴随多峰出现,当雨强增大时,两站直径1 mm范围内的雨滴数浓度随之增加,谱型迅速拓宽,大粒径雨滴出现且增多,其中海口站直径3 mm以上的雨滴端增幅更明显;两个站点雨滴谱符合Gamma分布,形状参数和斜率参数满足二项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贝碧嘉(1816) 云系结构 雨滴谱 GAMMA分布
下载PDF
西沙永兴岛降水量和雨日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罗辉 符传博 欧阳海霞 《暴雨灾害》 2018年第1期90-96,共7页
基于南海海域西沙永兴岛近56 a逐日降水量和雨日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西沙永兴岛降水量和雨日的演变趋势、周期变化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西沙永兴岛降水量和雨日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偏高,冬春季偏低。(2)年降水量... 基于南海海域西沙永兴岛近56 a逐日降水量和雨日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西沙永兴岛降水量和雨日的演变趋势、周期变化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西沙永兴岛降水量和雨日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偏高,冬春季偏低。(2)年降水量和雨日的年际变化并不一致,降水量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而雨日在近56 a来则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3)小波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在22~24 a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较为明显,而雨日的显著周期振荡主要出现在3~6 a的短时间尺度上。(4)不同季节降水量和雨日的年际变化也不同,春季降水量主要呈上升趋势,而夏季呈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雨日下降显著。春季降水量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4~6 a的短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强度较强,而夏季雨日强度最大的周期振荡频率位于8~12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降水量 雨日 趋势系数 西沙永兴岛
下载PDF
南极涛动与西沙夏季气候的关联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立 周顺武 +3 位作者 孙阳 陈少健 陈长丘 周海霞 《气象科技》 2018年第2期292-298,共7页
利用近53a(1960—2012年)南海西沙群岛永兴岛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53a西沙夏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春、夏季南极海平面气压的可能联系,并初步分析了南极涛动(AAO)对西沙夏季气候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近53a(1960—2012年)南海西沙群岛永兴岛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53a西沙夏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春、夏季南极海平面气压的可能联系,并初步分析了南极涛动(AAO)对西沙夏季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a来西沙夏季平均降水持续减少、气温明显升高、风速显著减弱;降水、气温和风速还表现出准2a的年际变率及7~11a的年代际变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当春、夏季南极海平面气压偏强(弱)时,西沙夏季降水偏多(少)、气温偏低(高)、风速偏强(弱)、空间分布型类似于负(正)位相的南极涛动(AAO)。春、夏季AAO处于正位相,一方面在年代际尺度上导致东亚夏季风减弱,另一方面在年际尺度上导致印度季风减弱,从而使得西沙夏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风速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动 海平面气压 西沙 降水 气温 风速
下载PDF
近60年永兴岛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宇 凌芬曼 施晨晓 《气象科技》 2021年第1期69-76,共8页
对1958—2019年期间,进入永兴岛及附近区域(11.5°~21.5°N,101.2°~117.5°E)范围内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永兴岛平均每年受9.4个TC影响,TC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以0.68个/10a逐... 对1958—2019年期间,进入永兴岛及附近区域(11.5°~21.5°N,101.2°~117.5°E)范围内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永兴岛平均每年受9.4个TC影响,TC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以0.68个/10a逐渐减少,趋势系数为-0.406;②永兴岛TC路径分为5类:向西直行偏北类(A类)、向西直行偏南类(B类)、转向东北类(C类)、转向西南类(D类)、从西向东北类(E类),其中A类占比最大,占52.0%;③TC年均降水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其回归系数为-61.76mm/10a,趋势系数为-0.270;④TC活动对永兴岛强降雨贡献最多,达到67.8%,其他天气系统对永兴岛强降雨的贡献仅为32.2%,年均TC强降雨日数为4.1d,非TC强降雨日数为2.8d,TC强降雨对总强降雨的贡献率无明显的趋势变化,其回归系数为0.57/10a,趋势系数为0.055,而TC强降雨日数的贡献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回归系数为-4.7/10a,趋势系数为-0.335,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兴岛 气候特征 趋势分析 台风降水 台风路径
下载PDF
1958—2013年永兴岛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国富 刘怀明 杨勇 《贵州气象》 2014年第3期21-23,共3页
该文利用永兴岛1958—2013年降水资料,对其年降水量的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情况和周期特征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岛年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经历过多个偏少和偏多年;其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11月,以9月份最甚... 该文利用永兴岛1958—2013年降水资料,对其年降水量的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情况和周期特征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岛年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经历过多个偏少和偏多年;其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11月,以9月份最甚;初步认为其年降水的突变时间在1984年;其年降水周期主要有2~4 a和5~6 a,且近期处于降水周期特征不显著的偏少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降水周期 降水突变
下载PDF
西沙CINRAD/SC型天气雷达故障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青 李昭春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2年第4期43-45,共3页
文章利用2007-2020年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西沙雷达站记录的故障信息,对西沙CINRAD/SC型天气雷达运行期间发生的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所得结果表明:天伺系统故障次数最多,将直流伺服系统升级改造为交流伺服系统后,天伺系统的稳定性和... 文章利用2007-2020年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西沙雷达站记录的故障信息,对西沙CINRAD/SC型天气雷达运行期间发生的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所得结果表明:天伺系统故障次数最多,将直流伺服系统升级改造为交流伺服系统后,天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对多个非典型故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一些故障处理办法,以期为其他从事雷达机务的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RAD/SC雷达 故障统计 故障分析
下载PDF
1321号强台风“蝴蝶”发生与发展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海霞 刘春霞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5-44,共10页
利用地面、高空、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发现:1321号强台风"蝴蝶"形成具有螺旋桨特征,即暖洋面上各高度层存在的3支水平风切变与对流层顶3支强分流构成螺旋桨,正绝对涡度分布与切变线相对... 利用地面、高空、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发现:1321号强台风"蝴蝶"形成具有螺旋桨特征,即暖洋面上各高度层存在的3支水平风切变与对流层顶3支强分流构成螺旋桨,正绝对涡度分布与切变线相对应,切变线的辐合抬升、涡旋以及螺旋桨中心暖湿气柱的上升运动推动螺旋桨发生旋转,环境能量的注入、东北季风的加强则促进螺旋桨旋转加强."蝴蝶"外围(400~900 km)的冷平流和降温对其发展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4^-25)×10-5k·m2·s-1强度的冷平流、中层-1^-2℃的降温有力促进热带气旋"蝴蝶"的发展,而冷平流入侵其内圈、破坏内核热力结构对"蝴蝶"的发展则会起削弱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高分辨率天气雷达观测事实表明,"蝴蝶"移动的前方,积云对流产生、组织发展以及台前飑线的代谢会激发热带气旋发展;在台风稳定阶段,台风本体结构调整异常活跃,具有台风眼壁破裂—复原—破裂重复调整的特征;台风突变为强台风前,内、外螺旋云带发生调整,表现为台前飑线建立并卷入台风内圈,内外螺旋云带合并、形成密闭云带,并与云墙发生分离形成较大范围的下沉区;台风不同部位的云体均呈锥状,最密实、最强降水和最大风主要集中在6 km高度以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螺旋桨 冷平流 台前飑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