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木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展望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伟 黄志连 +3 位作者 彭芍丹 黄晓兵 曹玉坡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90-2098,共9页
辣木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受干旱和霜冻等恶劣天气,具有较强的生长抗逆性。辣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效,极具开发潜能。目前,辣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辣木叶和辣木籽,其加工也主要通... 辣木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受干旱和霜冻等恶劣天气,具有较强的生长抗逆性。辣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理功效,极具开发潜能。目前,辣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辣木叶和辣木籽,其加工也主要通过添加辣木叶粉或辣木籽油等作为营养补充剂制备产品。本文主要综述了辣木各部位的营养价值、提取物的生理功效以及在食品和日化产品行业的加工现状,为辣木加工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思路,为辣木的深层次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辣木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营养价值 生理功效 加工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冷藏番荔枝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齐宁利 程志华 +4 位作者 龚霄 杨涛华 静玮 周伟 李积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33-239,共7页
该文比较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冷藏番荔枝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大目番荔枝为试材,研究1-MCP和SNP两种处理对采后番荔枝呼吸速率、硬度、失重率、木质素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 该文比较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冷藏番荔枝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大目番荔枝为试材,研究1-MCP和SNP两种处理对采后番荔枝呼吸速率、硬度、失重率、木质素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MCP和SNP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溶性蛋白及糖含量,减少质量损失,降低多酚和类黄酮含量,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无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增加。1-MCP和SNP处理均能有效抑制采后番荔枝果实呼吸代谢,显著延缓其木质化劣变进程,这为研究热带园艺产品保鲜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建立和完善热带优稀水果保鲜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1-甲基环丙烯(1-MCP) 硝普钠(SNP) 贮藏品质
下载PDF
不同炙法加工对大腹皮的抗氧化性比较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源 刘洋洋 +2 位作者 龚霄 周伟 李积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70-187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炙法加工对大腹皮中总黄酮、总酚、鞣质以及槟榔碱等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DPPH法、ABTS法和FRAP法对大腹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不同炙法加工后,大腹... 目的探讨不同炙法加工对大腹皮中总黄酮、总酚、鞣质以及槟榔碱等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DPPH法、ABTS法和FRAP法对大腹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不同炙法加工后,大腹皮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酚、鞣质等活性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槟榔碱因受热时间含量下降。大腹皮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及还原Fe^3+的能力均比未进行炙法加工(空白)有显著性提升(P<0.05)。其中姜炙法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及还原Fe^3+的能力均与阳性对照BH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炙法加工的大腹皮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本身所含的总黄酮,总酚,鞣质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槟榔碱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姜炙法更有利于提升大腹皮品质,为今后大腹皮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腹皮 抗氧化活性 总黄酮 总酚 鞣质
原文传递
不同加工方式对火龙果果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洋洋 龚霄 +4 位作者 刘义军 袁源 刘飞 李积华 周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89-2695,共7页
为了研究火龙果果粉的加工适宜性,以‘台农3号’红肉火龙果为材料,制备了淀粉全果粉、糊精全果粉、糊精速溶粉3种火龙果果粉,比较了三种果粉流动性、色泽、总多酚、总黄酮等理化性质差异,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火龙果果粉在工业生产... 为了研究火龙果果粉的加工适宜性,以‘台农3号’红肉火龙果为材料,制备了淀粉全果粉、糊精全果粉、糊精速溶粉3种火龙果果粉,比较了三种果粉流动性、色泽、总多酚、总黄酮等理化性质差异,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火龙果果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淀粉全果粉呈颗粒状,休止角为36.6°、Carr index(CI值)为18.3,均小于糊精全果粉(休止角38.6°、CI值20)和糊精速溶粉(休止角42.1°、31.6),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好;淀粉全果粉为红色,色泽a^(*)值为34.64,比糊精全果粉(a^(*)值为37.27)颜色略浅,但比粉色的糊精速溶粉(a^(*)值为24.62)色泽深;分散性方面,糊精速溶粉分散所需时间最短,仅75 s,而淀粉全果粉和糊精全果粉分别为135、156 s;3种果粉中,糊精全果粉的营养及活性成分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为1.7 g/100 g,总黄酮、总多酚和甜菜苷的含量分别为13.06、14.29、3.94 mg/g;糊精速溶粉可用于加工固体饮料等需要完全溶解的产品,而糊精全果粉和淀粉全果粉则适用于压片糖果、营养强化剂等溶解性要求不高的产品。总体表明,3种果粉各有优势,为满足不同加工需求提供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果粉 加工方式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贮藏温度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代谢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义军 赵雨诗 +3 位作者 袁源 廖雪汝 林丽静 陆建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29,470,共6页
【目的】揭示贮藏温度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代谢规律的影响,为提升茶树精油品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互叶白千层的嫩枝叶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随着贮... 【目的】揭示贮藏温度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代谢规律的影响,为提升茶树精油品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互叶白千层的嫩枝叶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贮藏温度下,松油烯-4-醇、α-松油烯与γ-松油烯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异松油烯与α-松油醇相对含量变化为先下降后上升,其中35℃对烯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影响较明显。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松油烯-4-醇、α-松油烯与γ-松油烯等化合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化合物共轭效应等有机化学相关原理,揭示了松油烯-4-醇在贮藏过程烯醇类化合物的代谢路径,为指导茶树精油生产和贮藏提供了理论支撑。【结论】不同贮藏温度均能影响茶树精油中烯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控制好贮藏温度对提升茶树精油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烯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贮藏温度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贮藏条件下番荔枝的风味变化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亚会 龚霄 +3 位作者 任芳 程志华 周伟 李积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63-266,272,共5页
采用GC-IMS技术,对25℃、4℃、保鲜剂(1-MCP、SNP)处理下番荔枝不同贮藏时间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根据指纹图谱及PCA分析获得最佳保鲜方法。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番荔枝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加,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丙醇... 采用GC-IMS技术,对25℃、4℃、保鲜剂(1-MCP、SNP)处理下番荔枝不同贮藏时间内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根据指纹图谱及PCA分析获得最佳保鲜方法。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番荔枝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挥发性成分明显增加,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丙醇、戊醛、2,3-乙酰基丙酮等;在4℃条件下采用,1-MCP和SNP两种保鲜剂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25℃)之间的风味差异较大,直接4℃处理效果不如加入保鲜剂后的效果好,其中1-MCP处理对维持番荔枝果实风味更佳,主要风味物质为丁二酮、苯甲醛、正丁醛、丙酸乙酯等。该结论为番荔枝的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风味 1-甲基环丙烯 外源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荔枝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程志华 龚霄 +3 位作者 刘洋洋 赵钰莹 周伟 彭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4-268,274,共6页
以番荔枝(品种‘非洲骄傲’)为原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25℃)对采后番荔枝呼吸速率、木质素与总酚含量等贮藏品质的影响,比较贮藏前后番荔枝果实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5℃贮藏条件下,番荔枝硬度迅速下降,失重率明显上升,可溶性... 以番荔枝(品种‘非洲骄傲’)为原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25℃)对采后番荔枝呼吸速率、木质素与总酚含量等贮藏品质的影响,比较贮藏前后番荔枝果实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5℃贮藏条件下,番荔枝硬度迅速下降,失重率明显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4℃贮藏的番荔枝硬度缓慢下降,并且到贮藏第14 d,失重率仅为5.21%;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番荔枝果实细胞表面均出现很多孔隙,木质素颗粒沿细胞壁内侧沉积,形成完全木质化的细胞。木质素含量在不同贮藏温度期间均呈增加趋势,但在贮藏第5 d,25℃贮藏的番荔枝木质素含量增加了44.47%,而4℃贮藏的番荔枝木质素含量仅增加了30.48%;25℃贮藏条件下,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4℃贮藏条件下,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25℃贮藏的番荔枝在第2 d出现跃变高峰,呼吸速率达到600.23 mg/kg·h,而4℃贮藏条件番荔枝果实呼吸速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低温贮藏显著抑制番荔枝的呼吸强度,有效延缓果实木质化进程,更利于番荔枝果实采后品质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品质特性 保鲜 木质化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秋葵采后品质及木质化的影响
8
作者 陈廷慧 曾加庆 +3 位作者 罗炜华 王娅玲 龚霄 魏长宾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10期7-14,共8页
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4℃和25℃)对黄秋葵采后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贮藏前后黄秋葵果肉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0~12 d,在25℃贮藏条件下黄秋葵果实失水较严重,蛋白质和VC损失较快,木质素... 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4℃和25℃)对黄秋葵采后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贮藏前后黄秋葵果肉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0~12 d,在25℃贮藏条件下黄秋葵果实失水较严重,蛋白质和VC损失较快,木质素和纤维素大量积累并在贮藏9 d时达到峰值,果肉严重木质化,失去食用价值。而4℃贮藏能有效减缓黄秋葵果实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损失,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延缓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的积累,保持较高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效延缓了果实木质化和衰老的进程,可将贮藏期延长至23 d。由此表明,4℃低温贮藏能有效延缓黄秋葵果实木质化进程,提高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低温 贮藏 品质 木质化
下载PDF
高静压处理对黄秋葵贮藏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陈廷慧 曾加庆 +1 位作者 李积华 龚霄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24期1-4,共4页
为了探究高静压处理(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对黄秋葵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秋葵为材料,分别采用100,200,300 MPa处理1 min,以未经处理的秋葵作为对照,置于4℃条件下冷藏,测定其贮藏期间的木质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PAL和SO... 为了探究高静压处理(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对黄秋葵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秋葵为材料,分别采用100,200,300 MPa处理1 min,以未经处理的秋葵作为对照,置于4℃条件下冷藏,测定其贮藏期间的木质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PAL和SOD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适当的高静压处理有助于黄秋葵保持较好的贮藏品质。其中,100 MPa处理1 min的保鲜效果最好,可有效减缓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提高SOD的活性,抑制木质素的积累和PAL的活性,从而有效延缓了黄秋葵的木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 高静压 贮藏品质 保鲜
下载PDF
不同产地花椒中多酚类物质的鉴定与差异性分析
10
作者 刘洋洋 袁源 +4 位作者 陈龙 李如一 奎杰 李积华 廖良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167-174,共8页
以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花椒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产地花椒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产地花椒中共鉴定出多酚类物质35种,其中酚酸类物质10种、黄酮... 以不同产地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花椒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产地花椒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8个产地花椒中共鉴定出多酚类物质35种,其中酚酸类物质10种、黄酮类物质20种、香豆素类物质4种和酚醛类物质1种;17种多酚定量结果表明,绿原酸、槲皮苷和金丝桃苷是花椒中含量最高的3种多酚类化合物;对8个产地花椒中存在相关性的12种酚类物质做主成分分析并构建主成分得分表达式,结果显示,陕西安康大红袍花椒综合得分最高。综上表明,花椒中多酚类物质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以安康样品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多酚 液质联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茶树精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11
作者 刘义军 朱琳 +3 位作者 李晶莹 刘佳梦 夏秋瑜 林丽静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茶树精油稳定性差,对光、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挥发性较强等问题,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提高茶树精油稳定性。研究优化复合凝聚法制备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探究不同均质时间、均质速度、pH及凝聚时间对茶树精油乳液乳化效果... 为解决茶树精油稳定性差,对光、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挥发性较强等问题,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提高茶树精油稳定性。研究优化复合凝聚法制备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探究不同均质时间、均质速度、pH及凝聚时间对茶树精油乳液乳化效果和微胶囊的微观形态影响,并阐明茶树微胶囊包埋特性和缓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合凝聚层为壁材,茶树精油乳液制备条件均质转速为20000 r/min,均质时间为15 min;茶树精油微胶囊复合凝聚pH为4.37,得到形态较均匀、微粒直径为0.80~1.32μm,包埋率为(44.75±0.09)%,缓释性能为65.13%。该研究为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复合凝聚 微胶囊 乳化均质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LK-1的发酵特性及其在菠萝果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莲 彭芍丹 +5 位作者 马俊杰 章程辉 吴广 黄晓兵 李积华 廖良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7,共9页
为利用干酪乳杆菌制备发酵菠萝果汁饮品,本研究对干酪乳杆菌LK-1(Lactobacillus casei LK-1,L. casei LK-1)的生长曲线、产酸、耐酸和耐糖等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活菌数和总酸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考察L. casei LK-1发酵菠... 为利用干酪乳杆菌制备发酵菠萝果汁饮品,本研究对干酪乳杆菌LK-1(Lactobacillus casei LK-1,L. casei LK-1)的生长曲线、产酸、耐酸和耐糖等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以活菌数和总酸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考察L. casei LK-1发酵菠萝果汁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L. casei LK-1在pH5~7和0%~10%质量分数葡萄糖环境下,具备良好的生长繁殖能力;在酸性(pH3)和高糖(40%质量分数葡萄糖)环境中培养3 h,其存活率分别为76%和71%;在MRS培养基中培养48 h,产酸量为5.35 g/kg,产酸能力良好,适用于果汁的发酵。L. casei LK-1发酵菠萝果汁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6.8,发酵温度37℃,接种量1%(v/v),发酵时间30 h,此条件下制备的发酵菠萝果汁饮品活菌数为8.99±0.04 lg CFU/mL,总酸含量为7.16±0.26 g/kg,且色泽鲜亮,酸甜适口,风味较好,为L. casei LK-1在发酵食品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LK-1 菠萝果汁 发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番石榴抗坏血酸合成酶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特性分析
13
作者 萧允艺 赵晓梦 +3 位作者 刘金丰 于泽浩 刘杰凤 林丽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2-431,共10页
【目的】测定番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番石榴抗坏血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挖掘果实抗坏血酸合成调控机理及选育优质番石榴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番石榴品种珍珠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果实发育(... 【目的】测定番石榴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番石榴抗坏血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挖掘果实抗坏血酸合成调控机理及选育优质番石榴品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番石榴品种珍珠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果实发育(花后10~130 d)过程中果肉(鲜重)中抗坏血酸含量及单果抗坏血酸总量,并从番石榴基因组数据中挖掘其抗坏血酸合成途径酶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珍珠番石榴品种果实发育成熟周期为130 d,生长速率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幼果膨大期和大果膨大期,果实果皮颜色从深绿色向浅绿转变,在花后110 d果皮颜色转变最明显。番石榴果肉抗坏血酸含量在果实发育成熟前期(花后10~40d)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在花后30d,果肉抗坏血酸含量达132mg/100g,在花后40~100d抗坏血酸含量稍微下降但较稳定,保持在102.73 mg/100 g以上,成熟后期随果实迅速膨大而抗坏血酸含量略有下降,为84.39 mg/100 g,但单果抗坏血酸总量持续上升。从番石榴基因组数据共鉴定获得13个基因编码果实抗坏血酸合成途径相关酶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完整L-半乳糖途径的相关酶,其中有6个基因集中于3号染色体,推测3号染色体是番石榴果实维生素合成的关键染色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除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gPMI1)和甘露糖磷酸变位酶基因(PgPMM1)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表达不规律外,其余11个L-半乳糖途径相关酶基因均在果实发育中期上调表达,后期表达又下调。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基因(PgGMP1)和GDP-甘露糖-3',5'-表型异构酶基因(gGME2)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番石榴果实抗坏血酸积累与其合成途径基因的完整性及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推测由9类酶组成的L-半乳糖途径存在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挖掘获得的13个L-半乳糖途径成员,可用于后续番石榴优良品种的选育及转录调控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抗坏血酸 果实发育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4
作者 刘义军 李盖 +4 位作者 林丽静 刘佳梦 陈嘉恩 黎智韵 陈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目的】揭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菠萝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OPLA-DA结合S-plot等仪器和方法分析发酵基质中粗纤维、多糖、总萜、... 【目的】揭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营养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菠萝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OPLA-DA结合S-plot等仪器和方法分析发酵基质中粗纤维、多糖、总萜、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菠萝叶渣胁迫下促进赤灵芝发酵基质中粗纤维降解、释放多糖含量;对赖氨酸和甘氨酸代谢路径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含量;游离氨基酸中肌氨酸、a-氨基己二酸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他氨基酸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下,存在特异性氨基酸成分;菠萝叶渣有助于提高赤灵芝发酵基质水提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不同菠萝叶渣添加量对赤灵芝发酵基质粗纤维、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关代谢路径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叶渣 灵芝 抗氧化活性 发酵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OPLS-DA分析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欧阳红军 刘义军 +3 位作者 袁源 静玮 张利 李积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9-788,共10页
【目的】明确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3种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影响,为牛油果油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 【目的】明确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3种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影响,为牛油果油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进行鉴定、组间区分及总体差异分析。【结果】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3种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分别检出40、40和45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以碳氢类、醛类、酸类和醇类为主。热榨法中碳氢类17种,占比45.68%;醛类5种,占比3.31%;醇类8种,占比9.39%;酸类3种,占比21.65%;水代法中碳氢类13种,占比28.87%;醛类14种,占比26.42%;醇类8种,占比15.92%;酸类2种,占比19.5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中碳氢类21种,占比42.99%;醛类9种,占比12.77%;醇类4种,占比7.75%,酸类1种,占比20.23%。基于不同牛油果油样品中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含量进行OPLS-DA分析,实现热榨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代法所得牛油果油样品的鉴别。3种提取方法所得牛油果油样品的标志差异性化合物有56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有癸烷、甲苯等特有香气化合物13种,水代法有2-庚烯-1-醇、1-辛烯-3-醇等特有香气化合物16种,3种提取方法共有己醛、2-庚烯醛等18种香气化合物。【结论】通过HS-SPME-GC-MS结合OPLS-DA找到牛油果油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性,从而筛选出差异性形成的潜在物质,可用于快速鉴别牛油果油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果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 挥发性香气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模型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槟榔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源 刘洋洋 +2 位作者 龚霄 周伟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69-2376,共8页
本研究以槟榔为对象,采用色差、气质、液相、紫外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外观形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的干燥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最快到达干燥终点的是微波干燥;干燥后槟榔外皮亮度增加,绿色度下降... 本研究以槟榔为对象,采用色差、气质、液相、紫外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外观形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的干燥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最快到达干燥终点的是微波干燥;干燥后槟榔外皮亮度增加,绿色度下降,黄色度提高;槟榔干制品的厚度与干燥温度呈负相关,低温的冻干可基本保持槟榔的厚度;干燥过程中槟榔的硬度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失水率50%时硬度最低,为后续粉碎工艺提供理论支持;干燥后槟榔的总黄酮、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新鲜青果,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强于新鲜样品;而槟榔碱含量干燥样品均显著低于新鲜样品,因此可推断槟榔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总黄酮、总酚含量相关,与槟榔碱无明显相关。不同干燥方式对槟榔的影响明显不同,在生产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干燥方式或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干燥 理化特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干燥方法对互叶白千层理化特性及精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义军 袁源 +2 位作者 刘洋洋 张帆 李积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2,共6页
研究了4种不同干燥方法(太阳晒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对互叶白千层理化特性及精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风干燥互叶白千层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68± 0.27 )%;经冷冻干燥互叶白千层DPPH ·清除率、· ABTS ... 研究了4种不同干燥方法(太阳晒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对互叶白千层理化特性及精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风干燥互叶白千层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68± 0.27 )%;经冷冻干燥互叶白千层DPPH ·清除率、· ABTS +清除率最低,分别为(53.74± 4.58 )%、(71.63±2.95)%;经4种方法干燥后,精油提取得率下降,冷冻干燥所得互叶白千层精油提取得率最高(5.99± 0.60 )%,精油中松油烯- 4-醇大于30%,1,8-桉叶素小于5%,符合ISO4790—2004及 GB/T 26514—2011中的规定标准;且经太阳晒干与热风干燥后所得精油中松油烯- 4-醇含量的差异显著,太阳晒干所得精油中松油烯- 4-醇最高为( 50.14± 1.48)%,冷冻干燥所得精油中1,8-桉叶素最低,为(1.19±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精油 热风干燥 冷冻干燥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灵芝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义军 卜梦婷 +3 位作者 刘洋洋 龚霄 唐月登 李积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揭示灵芝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灵芝的采收和食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等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子实体所含的氨基酸、粗纤维、灵芝多糖... 【目的】揭示灵芝不同生长阶段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灵芝的采收和食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等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子实体所含的氨基酸、粗纤维、灵芝多糖、总三萜及重金属等的含量。【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灵芝多糖的含量为0.46%~1.16%,菌蕾期含量最高;总三萜化合物含量为1.32%~2.22%,成熟期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为48.60%~52.90%,分化期含量最高;总氨基酸含量为15.82%~21.18%,菌蕾期含量最高,其中组氨酸含量最高,为5.65%~6.48%;开伞期、成熟期和弹孢期灵芝中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限制标准。【结论】菌蕾期灵芝子实体营养丰富,应该得到科学和合理的利用;成熟期为最佳的采收期,成熟期所得灵芝食用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营养品质 规律 多维度
下载PDF
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发酵中成分变化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丽静 马丽娜 +2 位作者 黄晓兵 龚霄 吴子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2-59,共8页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进行糯米果酒发酵,研究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黄酮、多酚、蛋白质、糖、游离氨基酸和金属离子等成分变化,以及果酒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先降后升,然后又... 以菠萝皮渣为原料,进行糯米果酒发酵,研究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黄酮、多酚、蛋白质、糖、游离氨基酸和金属离子等成分变化,以及果酒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先降后升,然后又降低至最低0.40 g/L。黄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多酚含量迅速降低后升高,然后降低至0.59 g/L后维持稳定。蛋白质含量迅速升高,然后维持稳定。蔗糖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逐渐降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呈先降后升又降,分别降低了56.09 g/L和38.61 g/L。17种氨基酸含量在发酵结束后与发酵开始相比均有增加,总氨基酸含量达2.78 g/L。铁离子含量先减少,然后上升;铜离子含量变化较小,发酵结束后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较低,分别为2.46 mg/L和0.07 mg/L。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发酵过程中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IC50值分别为19.33 g/L和34.0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皮渣 果酒 发酵 功能成分 抗氧化
下载PDF
超临界和水蒸气提取高良姜精油及纯露的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林丽静 黄晓兵 +1 位作者 刘梦洁 李积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98-2504,共7页
以高良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和水蒸气提取技术提取高良姜精油和纯露,分析比较精油和纯露的提取率及外观颜色,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和纯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的精油和纯露提取... 以高良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和水蒸气提取技术提取高良姜精油和纯露,分析比较精油和纯露的提取率及外观颜色,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精油和纯露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的精油和纯露提取率均高于水蒸气技术提取的提取率,纯露外观颜色无差异;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和纯露在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差异,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鉴定出高良姜精油成分35种,纯露成分20种,水蒸气提取鉴定精油成分29种,纯露成分19种;1,8-桉叶素在超临界CO2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为15.49%,在水蒸气提取的精油相对含量中为10.61%;超临界CO2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柠檬烯,相对含量为68.50%;水蒸气提取纯露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素,相对含量为31.83%。实验结果可为高良姜精油和纯露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提取 水蒸气提取 精油 纯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