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重要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评价
1
作者 吕昭英 薛桂澄 +10 位作者 何玉生 林义华 魏昌欣 胡在龙 袁勤敏 吕嫦艳 黄武轩 王超 张志壮 林弟 常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3-398,共16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热带雨林 国家公园 地质遗迹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海南岛新生代火山岩风化型矿产资源特征
2
作者 张家友 符气鑫 +2 位作者 洪彪 岑锐 任国栋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海南岛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广、规模大,在热带条件下形成了风化型矿产资源。褐铁矿、铝土矿、钴土矿等是该区域火山岩风化形成的主要矿种,这些矿种在成矿上受岩性和地形地貌等控制,具有资源丰富、储量大、低品位共(伴)生等特色,在分布... 海南岛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广、规模大,在热带条件下形成了风化型矿产资源。褐铁矿、铝土矿、钴土矿等是该区域火山岩风化形成的主要矿种,这些矿种在成矿上受岩性和地形地貌等控制,具有资源丰富、储量大、低品位共(伴)生等特色,在分布上以东西向的王五—文教断裂带为界,北部以褐铁矿为主伴生钴等元素,南部以铝土矿、钴土矿为主常伴生稀土、镓等元素。该区域风化型矿产资源由于受采矿、选矿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但成矿资源量大、共伴生多种成矿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大,在资源开发利用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风化型矿产 褐铁矿 铝土矿
下载PDF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主要进展与成果 被引量:7
3
作者 仝长亮 孙龙飞 黄仕锐 《中国地质调查》 2020年第1期60-70,共11页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海洋地质工作效果,对近年来实施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成果可分为4个方面,即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 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海洋地质工作效果,对近年来实施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成果可分为4个方面,即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和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其中:1∶100万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已实现了全覆盖,1∶25万的已开展3个图幅工作;海岸带与海湾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已全面开展,基本查明了本岛沿岸20m水深以浅的地质概况,重点岸段调查比例尺可达1∶5万,较系统地梳理了海岸带的地质资源与环境现状;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锆、钛砂矿和建筑用海砂开展,初步查明了海南岛周边陆架区沉积物类型和海砂潜力分布区,对成矿条件较好的海域开展了详细勘查,圈定了多个海砂开发矿产地;岛礁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查明了其基础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对海岛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提出了建议,同时系统地开展了西沙群岛的海陆统筹地质调查工作,掌握了大比例尺的基础地质数据,并研究了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为三沙的海岛建设提供了依据。通过地质调查,获得了海南省基础海洋地质数据,查明了海洋资源和环境概况,为海南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海洋地质调查 进展 建议
下载PDF
基于CF、CF-LR和CF-AHP模型的国家热带雨林公园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以海南保亭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信 薛桂澄 +3 位作者 夏南 柳长柱 杨永鹏 马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3-1043,共11页
国家热带雨林公园内地形陡峭,地质灾害频发,开展国家热带雨林公园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减少地质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省保亭县为研究区,选取断裂、高程变异系数、剖面曲率、NDVI指数、水系和道路作为评价因子,分别采用确定性系... 国家热带雨林公园内地形陡峭,地质灾害频发,开展国家热带雨林公园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减少地质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省保亭县为研究区,选取断裂、高程变异系数、剖面曲率、NDVI指数、水系和道路作为评价因子,分别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确定性系数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CF-LR)、确定性系数与层次分析法耦合模型(CF-AHP)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与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地质灾害受断裂、公路和水系分布影响明显;三种模型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确定性系数与逻辑回归耦合模型(CFLR)相对更高,是一种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可靠性高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系数 逻辑回归 层次分析 易发性 地质灾害 海南保亭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层次分析模型的中沙环礁地质环境稳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覃茂刚 龙根元 +3 位作者 李海云 黄海波 陈万利 陈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中沙环礁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文章基于中沙环礁地形、地质采样、多道地震等调查数据,选取水深、沉积物类型、构造、滑坡易发区和坡度5个影响因子,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和层次分析法对... 中沙环礁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文章基于中沙环礁地形、地质采样、多道地震等调查数据,选取水深、沉积物类型、构造、滑坡易发区和坡度5个影响因子,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和层次分析法对中沙环礁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性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个等级。分析了不同因子对中沙环礁稳定性的影响,其中沉积物类型、坡度和水深是影响台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台地周缘斜坡区稳定性主要受坡度、断裂构造和滑坡易发区等因素的控制,而台地周缘斜坡外深水区坡度因子贡献最大,整体上环礁北部和西部的稳定性优于东部和南部。环礁台地和台地周缘斜坡外深水区稳定性最好,越靠近台地斜坡稳定性逐渐变差,台地斜坡上缘区域稳定性最差。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的开发规划、海底管线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沙环礁 地质环境 稳定性 K均值聚类算法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中三叠世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齐重向 温淑女 +4 位作者 庞崇进 梁航 王勇 官军 余红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83,共15页
海南岛北部儋州地区大面积出露三叠纪花岗岩体,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对揭示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儋州大王岭花岗岩体的侵位时间为243±1.8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儋州大王岭... 海南岛北部儋州地区大面积出露三叠纪花岗岩体,其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对揭示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儋州大王岭花岗岩体的侵位时间为243±1.8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儋州大王岭花岗岩相对富铝(Al2O3=15.08%~15.49%)、钾(K2O=4.90%~5.63%)和稀土元素(∑REE=331~369μg/g),属钾玄质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93~0.95,属于准铝质。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N/YbN=29.2~43.1),显示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18~0.21)。样品具有相对高的Ga/Al值,结合(Nb+Zr+Ce+Y)含量指示其属于A型花岗岩。较低的锆石Hf同位素(εHf(t)=-13.9~-10.0)及较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54~1.73 Ga),反映其可能源自海南岛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如抱板群变沉积岩和变基性火山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上同期岩浆岩组合以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中三叠世早期海南岛处于造山后陆内伸展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世 A型花岗岩 壳源部分熔融 锆石HF同位素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石料矿产资源绿色勘查技术探索与实践——以屯昌县长心岭矿区花岗岩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家友 任国栋 +3 位作者 岑锐 张志伟 蔡水库 张志壮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2期41-44,共4页
建筑用砂石资源勘查是架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砂石矿区一般选址于符合规划的林地等山地,勘查过程中不允许对植被造成大面积的破坏。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使用钻探等手段难以查明覆盖层、地质分界线的分布情况,因此需要使用... 建筑用砂石资源勘查是架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砂石矿区一般选址于符合规划的林地等山地,勘查过程中不允许对植被造成大面积的破坏。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使用钻探等手段难以查明覆盖层、地质分界线的分布情况,因此需要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本文总结了海南建筑用砂石矿资源勘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绿色勘查技术体系,广泛应用于各个石料矿山勘查,有效的保障了资源供给和勘查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砂石矿产 绿色勘查 技术集成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以海南省昌江县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信 阮明 +2 位作者 杨峰 柳长柱 杨永鹏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1期98-105,共8页
海南省昌江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和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依据昌江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选择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条件和诱发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体系,构建信息量分析模型.通过对各项因子进行量... 海南省昌江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和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依据昌江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选择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条件和诱发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体系,构建信息量分析模型.通过对各项因子进行量化并使其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系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实现对昌江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分析.本研究将为昌江县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评价因子 GIS 信息量法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南白沙盆地花岗斑岩柱状节理地质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9
作者 吕昭英 何贤伟 +4 位作者 汪艳华 林义华 马波 胡在龙 魏昌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1-102,共2页
“柱状节理”指发育于火山岩中的种呈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四方、五方、六方棱柱体形态的原生张性破裂构造,常构成壮观的石柱群,绝大多数火山岩石柱均发育在基性玄武岩中,许多学者均认为在Si O2质量分数大于65%以上、黏度大、流动性小的酸... “柱状节理”指发育于火山岩中的种呈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四方、五方、六方棱柱体形态的原生张性破裂构造,常构成壮观的石柱群,绝大多数火山岩石柱均发育在基性玄武岩中,许多学者均认为在Si O2质量分数大于65%以上、黏度大、流动性小的酸性喷出岩体中则很难发育此类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盆地 花岗斑岩 柱状节理 海南 地质遗迹
下载PDF
海南省海域油气资源特征及勘探开发前景
10
作者 仝长亮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海南省海域共圈定新生代油气沉积盆地18个,成藏地质条件良好,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位于南海北部的珠三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距海南岛较近,开采条件优越,是我国最早进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区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东方... 海南省海域共圈定新生代油气沉积盆地18个,成藏地质条件良好,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位于南海北部的珠三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距海南岛较近,开采条件优越,是我国最早进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区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东方、乐东、崖城和文昌4个油气田群,是我国海上油气的主产区之一。今后海南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向主要为上述三大油气盆地,通过对探明储量的进一步开发和对中深部层位的勘探,达到接续增储的目标;随着陵水17-2大型气田的发现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等一系列技术突破,海南省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正向着中深水和非常规能源领域进军。因此,海南省要依靠区位优势,借助油气体制改革的机遇,深入参与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油气资源 特征 勘探开发 前景
下载PDF
海南岛木兰头地区混合片麻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11
作者 胡在龙 赵小明 +3 位作者 王勇 魏昌欣 吕昭英 吕嫦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0-735,共16页
海南岛铺前-木兰头一带海边发现一套中深变质岩(木兰头杂岩),由混合岩、大理岩、片岩和透辉石岩组成,以混合岩为主。研究选取其中较为发育和典型的混合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 海南岛铺前-木兰头一带海边发现一套中深变质岩(木兰头杂岩),由混合岩、大理岩、片岩和透辉石岩组成,以混合岩为主。研究选取其中较为发育和典型的混合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木兰头混合片麻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276 Ma,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古特提斯洋俯冲的构造环境;早期发生深熔变质作用时间为261 Ma,指示华南和印支地块碰撞的构造环境;后期变质作用时间为248 Ma,指示华南和印支地块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因此,木兰头混合片麻岩完整记录了海南岛早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构造演化信息,是古特提斯洋俯冲至关闭、华南和印支地块碰撞等地质事件的产物,其发现为马江缝合带向东延伸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混合片麻岩 早二叠世—早三叠世 缝合带 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海南岛玄武岩石粉废渣制备连续纤维实验研究
12
作者 李珎 徐冠立 +4 位作者 官军 殷诗勤 刘荣 王梦潇 胡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72,共10页
玄武岩石粉废渣是玄武岩石材破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其粒度细、销路差,尚无成熟的大规模综合利用方法。本文采集海南岛不同地区的8组玄武岩石粉废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矿... 玄武岩石粉废渣是玄武岩石材破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其粒度细、销路差,尚无成熟的大规模综合利用方法。本文采集海南岛不同地区的8组玄武岩石粉废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分,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能谱仪(EDS)及熔融实验分析其结晶性能,筛选出最符合玄武岩纤维原料特征的样品进行纤维制备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RD分析纤维表面形貌与结晶晶相,将其性能与标准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 450℃时制得的纤维频繁断丝,表面结晶出大量树枝状及针状的硅灰石、石英、黄长石和磁铁矿;升温至1 480℃并保温1 h后成功制得的连续纤维,仍含有黄长石和磁铁矿,断裂强力略低于标准纤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海南岛玄武岩石粉废渣制备连续纤维具有一定可行性,本研究为海南岛玄武岩石粉废渣的处理提供了导向性建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石粉废渣 玄武岩纤维 拉丝实验 海南岛 结晶 固废利用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
13
作者 李信 薛桂澄 +4 位作者 柳长柱 马波 杨永鹏 杨峰 王晓林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开展地质灾害敏感性研究对该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尖峰岭公园公路沿线为例,选择断裂、坡度、坡向、水系、公路、降雨量作为敏感性评价指标,并对各指标因子进行定量研究,然后依...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开展地质灾害敏感性研究对该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尖峰岭公园公路沿线为例,选择断裂、坡度、坡向、水系、公路、降雨量作为敏感性评价指标,并对各指标因子进行定量研究,然后依托GIS平台采用确定系数和确定性系数逻辑回归两种模型对尖峰岭公园公路沿线进行了敏感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坡度、公路缓冲距离为尖峰岭公园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高易发区主要位于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地段,极低和低易发区位于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通过模型敏感性检验,显示CF模型和CFLR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85、0.808,表明两种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客观性,确定性系数逻辑回归模型(CFLR)相比于单一的确定系数模型(CF)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本研究将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质灾害评价以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影响因素 敏感性 确定性系数 逻辑回归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下载PDF
海南岛西北部晚更新世海滩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14
作者 林义华 梁定勇 +5 位作者 魏昌欣 吕昭英 吴迪 黄武轩 许国强 杜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79-4090,共12页
海滩岩是形成于潮间带,由碳酸盐胶结海滩沉积物而成的一种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对于研究古海平面变化、海岸带演化以及古气候变化等海陆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海滩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滩岩主量元素与... 海滩岩是形成于潮间带,由碳酸盐胶结海滩沉积物而成的一种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对于研究古海平面变化、海岸带演化以及古气候变化等海陆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海滩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滩岩主量元素与上部陆壳(upper continental crust,UCC)的平均含量比较,显著富集MgO和CaO,略富集MnO,其他均亏损,其中Na_(2)O亏损最大。6件海滩岩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REE)总体呈微弱的右倾轻稀土富集型曲线,轻、重稀土分异不强,以Eu弱负异常,Ce弱负异常及La弱正异常为特征;从早到晚,Al_(2)O_(3)/MgO比值变小和陆源碎屑组分SiO_(2)、Al_(2)O_(3)、Na_(2)O、K_(2)O、TiO_(2)等含量逐渐下降共同反映陆源的化学风化减弱,气候越来越干旱。古盐度Z值、Sr/Ba、Rb/K、V/Cr、V/(V+Ni)和稀土元素判别研究区为弱氧化-氧化的海陆交互环境,古地理格局为半封闭边缘海。根据δ^(18)O计算出的晚更新世古水温平均温度为28.22℃,与前人用浮游有孔虫壳体Mg/Ca比值计算出的古海水温度相吻合,显示为热带海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岩 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 晚更新世 海南岛
下载PDF
海南三亚地区全新世海滩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环境意义
15
作者 林义华 吕昭英 +3 位作者 魏昌欣 吴迪 梁定勇 黄武轩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通过野外调查、薄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14)C年龄测试、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等,对海南岛南部海岸线上分布的三亚地区海滩岩的表面性质和胶结物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海滩岩形成机制及形成的沉积古环境。三亚地区海滩... 通过野外调查、薄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14)C年龄测试、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等,对海南岛南部海岸线上分布的三亚地区海滩岩的表面性质和胶结物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海滩岩形成机制及形成的沉积古环境。三亚地区海滩岩由与现在海岸线平行的向海倾斜的低角度岩层构成,岩性为以浅褐色—灰黄色钙质胶结的含砾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以灰黄色钙质胶结的含生物屑砂质砾岩为主,其胶结物主要是钙质,主要由亚稳态碳酸盐相、高镁方解石以及文石组成,从扫描电镜和薄片来看,主要形态是针状、泥晶,是典型的海相潜水沉淀。海滩岩中贝壳AMS ^(14)C年龄结果为(4570±30)a BP,表明海滩岩形成于全新世中期。胶结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总体表现呈微弱的左倾轻稀土亏损型曲线,轻、重稀土分异不强,具有弱的Eu正异常,轻微的Ce负异常及弱的La正异常,Sr/Ba、Th/U、V/Cr、V/(V+Ni)及Sr/Cu比值特征指示了海滩岩形成于海洋环境和干旱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古地理环境 海南岛南部 全新世
下载PDF
海南小型露天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探讨:以日富石场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覃茂刚 伍德明 +3 位作者 孙龙飞 龙根元 黄仕锐 林明智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89-93,共5页
海南小型露天采石场矿山数量多且呈遍地开花式分布,且不规范的开采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与绿色矿山之路背道而行,相对大型矿山规范化的治理,小型矿山治理比较滞后,本文以日富采石场地质环境治理为例,通过摸清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 海南小型露天采石场矿山数量多且呈遍地开花式分布,且不规范的开采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与绿色矿山之路背道而行,相对大型矿山规范化的治理,小型矿山治理比较滞后,本文以日富采石场地质环境治理为例,通过摸清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日富采石场地质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通过治理可获得林地2.6hm2,矿山安全隐患及地貌景观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地防治,有效解决农业灌溉及周边虾塘养殖用水缺乏问题,实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今后治理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采石场 地质环境治理 土地复垦 植树
下载PDF
海南岛西南海域古河道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17
作者 张匡华 陈飞 +3 位作者 王嘉琳 仝长亮 韩孝辉 钟宙灿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8期59-63,共5页
古河道是陆架出现最多的限制性灾害地质因素,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挖掘隐藏其中的地质信息,能为海洋工程建设与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助于复原沉积作用的发育历史。从单道地震剖面识别古河道并对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后发现,海南... 古河道是陆架出现最多的限制性灾害地质因素,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挖掘隐藏其中的地质信息,能为海洋工程建设与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助于复原沉积作用的发育历史。从单道地震剖面识别古河道并对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后发现,海南岛西南海域沉积层中至少有3期埋藏古河道分布,其中30~80 m水深最为发育,推测分别发育于MIS2、MIS4及MIS5;古河流整体上沉积动力条件较弱,古河道空间分布总体上受海南岛岸线空间分布控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南岛陆域,部分沉积物可能来源于古红河流域;即便受到海平面升降的影响,水系空间分布格局在时间上仍然具有较强的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古河道 灾害地质 沉积作用
下载PDF
生态优先下海南岛砂石资源配置策略与实践
18
作者 张家友 许国强 +5 位作者 岑锐 杜传辉 任国栋 陈太豪 邢增富 洪彪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12期44-49,共6页
砂石矿产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砂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民生和生态安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露天砂石矿产资源的开发是强烈地改变区域地形地貌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生态空间分区管... 砂石矿产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砂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民生和生态安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露天砂石矿产资源的开发是强烈地改变区域地形地貌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生态空间分区管制为砂石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适宜性与冲突性双重约束,促进构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维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下的矿产资源开发格局。从海南砂石资源禀赋特征、生态要求和市场需求等角度出发,总结在生态优先背景下砂石矿产资源保障的经验,推动形成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砂石资源新发展模式,实现绿色矿业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砂石矿产 资源保障 海南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海域海砂资源调查单道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19
作者 张匡华 王嘉琳 +5 位作者 韩孝辉 傅人康 林明智 陈波 仝长亮 钟宙灿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835-842,共8页
为提高在海砂资源调查中单道地震勘探效果,文章对海南岛西部海域单道地震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和参数试验,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流程,处理后剖面的深部能量得到加强,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真实层位同相轴更加连续,多次波得到有效压制后对真实... 为提高在海砂资源调查中单道地震勘探效果,文章对海南岛西部海域单道地震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和参数试验,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流程,处理后剖面的深部能量得到加强,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真实层位同相轴更加连续,多次波得到有效压制后对真实地层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更精确的厘定研究区地层结构、圈定出砂体范围,为钻孔施工设计提供充分的依据。本次研究提出,在类似环境单道地震数据的处理中,采用相对保幅处理有助于保护有效信号,主要处理参数须经过反复对比分析后确认,去除海底反射多次波前须对随机噪音进行衰减,采用精细拾取的海底静态漂移作为多次波模型可获得较好的多次波压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砂调查 单道地震 地震处理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海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
20
作者 曾维特 张东强 +4 位作者 刘兵 杨永鹏 张航飞 吴多誉 王晓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8,共9页
对海南岛北部海湾(海口湾、铺前湾、木兰湾和东寨港)192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基于粒级组分划分沉积物类型,利用Flemming三角图式法进行沉积动力分区,采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分析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 对海南岛北部海湾(海口湾、铺前湾、木兰湾和东寨港)192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基于粒级组分划分沉积物类型,利用Flemming三角图式法进行沉积动力分区,采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分析沉积物输运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包括砾、砂质砾、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其中,砂分布面积最广,其次为粉砂质砂,沉积物粒度由南往北依次呈“细—粗”旋回式变化,近岸和口门外砂体分选性较好,东寨港内湾和琼州海峡中部沉积物分选性差。研究区整体以偏高能环境为主,物质输运方式包括河流输沙、海岸侵蚀、沿岸输沙和底床剥蚀,其中,北部海峡潮余流作用强劲,表层沉积物存在EW向输运趋势;海湾中部受波浪和潮流的共同影响,于白沙浅滩处(如意人工岛)形成一个沉积汇聚中心;河口区受波浪、径流和潮流季节交替性作用控制,洪季时口门形成的堆积沙体,在NE向浪和W向沿岸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向西输运至海口湾;近岸区主要受波浪改造作用影响,其中,铺前湾和木兰湾海域沉积物由海向岸搬运,趋势与波浪和涨潮流作用方向一致;东寨港水动力条件较弱,沉积物无明显输运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本区海湾现代沉积特征及陆海交互作用,可为海岸侵蚀防护、航道安全保障和海洋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北部海湾 沉积物 粒度特征 输运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