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水稻基因组序列数据开发SSR标记的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宏波 方宣钧 杨仁崔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73-276,共4页
水稻基因组序列中存在着丰富的简单重复序列 (SSR) ,而已经开发利用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本文提出了通过搜索水稻基因组序列中的简单重复序列开发SSR标记的思路和方法 ,并介绍了应用本方法成功地在 5 0 0kb范围内 ,获得 2 2个SSR标记 ,其... 水稻基因组序列中存在着丰富的简单重复序列 (SSR) ,而已经开发利用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本文提出了通过搜索水稻基因组序列中的简单重复序列开发SSR标记的思路和方法 ,并介绍了应用本方法成功地在 5 0 0kb范围内 ,获得 2 2个SSR标记 ,其中 10个在定位群体中扩增出多态带的SSR标记并将其定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组序列 SSR标记 简单重复序列 开发
下载PDF
稻米营养品质的研究现状及分子改良途径 被引量:40
2
作者 江良荣 李义珍 +1 位作者 王侯聪 黄育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本文综述了稻米营养品质 (蛋白质、赖氨酸和微量营养素 )的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 ,并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稻米营养品质作了展望。
关键词 稻米营养品质 经典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分子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营养品质 微量营养素
下载PDF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郑景生 林文 +2 位作者 卓传营 方宣钧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对不同施N水平、不同品种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再生稻头季稻产量与根系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再生稻再生分蘖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头季稻残留的根系 ,再生季稻穗数及产量与头季稻成熟期和再生季... 对不同施N水平、不同品种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再生稻头季稻产量与根系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再生稻再生分蘖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头季稻残留的根系 ,再生季稻穗数及产量与头季稻成熟期和再生季稻齐穗期的根系机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根系活力 干物质量 头季稻 产量 齐穗期 穗数 同品种 正相关 依赖
下载PDF
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分子改良策略 被引量:22
4
作者 江良荣 李义珍 +1 位作者 王侯聪 黄育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本文综述了稻米外观品质 (长、宽、长宽比和垩白 )的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状况 ,归纳列举了已定位的外观品质性状的QTLs。
关键词 稻米 外观品质 经典遗传 分子遗传 数量性状座位 品质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基因聚合
下载PDF
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被引量:37
5
作者 蒙忻 刘学义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21,共16页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_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_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QTL 分子连锁图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两优培胜的种子纯度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进波 牟同敏 +1 位作者 夏建武 方宣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6期10-13,共4页
从 10 0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到 5对表现共显性标记的SSR引物。通过进一步筛选以培矮 6 4S为母本的杂交稻组合 ,获得一个对两优培胜特异性的引物RM12 7(SSR标记 ) ,该引物只在两优培胜中扩增出“杂合”带型 ,在其他 3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 从 10 0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到 5对表现共显性标记的SSR引物。通过进一步筛选以培矮 6 4S为母本的杂交稻组合 ,获得一个对两优培胜特异性的引物RM12 7(SSR标记 ) ,该引物只在两优培胜中扩增出“杂合”带型 ,在其他 3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不育系和常规品种中均只扩增出 1条带 (纯合带型 )。利用该微卫星标记对两优培胜的商品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 ,其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微卫星标记技术应用于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具有十分显著的商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纯度 微卫星标记 两系杂交稻 纯度鉴定 两优培胜杂交组合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良兵 李迪 +4 位作者 朱汝财 蒋向辉 吴海滨 李义珍 曹兵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蕴藏着丰富的优异基因,是宝贵的水稻遗传资源。普通野生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海南岛是我国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曾经非常丰富。三亚是海南岛典型... 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是栽培稻的近缘祖先,蕴藏着丰富的优异基因,是宝贵的水稻遗传资源。普通野生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海南岛是我国普通野生稻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曾经非常丰富。三亚是海南岛典型的热带地区,是普通野生稻主要的分布区。最近在海南琼海发现一个原生境普通野生稻居群,尚不清楚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37个SSR标记从SSR座位的多态率、SSR座位的基因杂合性、两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以及两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等四方面,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进行了遗传分析,旨在为海南普通野生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SSR座位在两群体中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且其在普通野生稻三亚居群的遗传变异高于在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的遗传变异。SSR座位在琼海居群中的多态率为81.0811%,在三亚居群中的多态率为91.8919%;观察杂合性、理论杂合性、非偏性杂合性在三亚居群中的平均值为0.5651、0.4449、0.4661,高于在琼海居群中的相应平均值(0.4097、0.2057、0.2670)。根据Nei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普通野生稻琼海居群与三亚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为0.6385,遗传距离为0.4486。FST检验表明,两群体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3909),表明这两个普通野生稻居群内存在着60.91%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遗传相似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五种热带水果乙烯受体基因的SNP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韩继成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2-81,共10页
根据乙烯受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分别从荔枝、香蕉、木瓜、芒果和莲雾等五种热带水果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出的乙烯受体基因的保守序列 ,序列长度分别为 14 4 0bp、 14 4 1bp、 14 39bp、 14 4 0bp和 14 4 0bp ,序列分析表明 ,与栽... 根据乙烯受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分别从荔枝、香蕉、木瓜、芒果和莲雾等五种热带水果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出的乙烯受体基因的保守序列 ,序列长度分别为 14 4 0bp、 14 4 1bp、 14 39bp、 14 4 0bp和 14 4 0bp ,序列分析表明 ,与栽培稻的ers基因相似性最高。五种热带水果乙烯受体基因保守序列存在明显的单核苷酸变异 ,在 19个核苷酸位点存在SNPs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 ,其中 12个SNPs存在于内含子中 ,7个SNPs存在于编码序列区。在编码序列区的SNPs ,荔枝与其他 4种热带水果相比具有较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荔枝有 4个核苷酸的变异 ,其余 4种热带水果仅有一个核苷酸变异。编码区序列中的单核苷酸的改变 ,除了第 783位核苷酸的不同没有引起氨基酸改变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水果 乙烯受体基因 保守序列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氨基酸
下载PDF
植物抗线虫策略的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丁海 宛煜嵩 +1 位作者 朱美霞 方宣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5期60-64,共5页
植物寄生线虫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随着人们对线虫侵染的方式、植物自身抗病防御体系等研究的深入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从分子水平防治线虫的抗线虫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对由外源蛋白、特异表达启动子及抗线虫基... 植物寄生线虫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随着人们对线虫侵染的方式、植物自身抗病防御体系等研究的深入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从分子水平防治线虫的抗线虫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对由外源蛋白、特异表达启动子及抗线虫基因介导的抗线虫策略的简要概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虫策略 植物 寄生线虫 外源蛋白 特异启动子 抗病基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中国大豆孢囊线虫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宛煜嵩 王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09-619,共11页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的大豆生产量已从世界首位降到美国、巴西之后,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大豆生产未能有效的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以致中国大豆平均...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的大豆生产量已从世界首位降到美国、巴西之后,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大豆生产未能有效的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以致中国大豆平均单产处于较低水平。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 简称SCN)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大豆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从根尖处侵入根部,造成根组织的代谢失调与组织损伤,受害的大豆根系短粗,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产量严重降低。SCN的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长,防治极难。SCN危害已遍及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北京等省市,每年SCN发生面积达150万hm2以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大豆孢囊线虫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CN生理小种的研究、SCN抗性资源发掘、SCN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及SCN抗性育种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豆 孢囊线虫 抗性
下载PDF
彩色棉的研究与产业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力华 朱美霞 徐荣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2-125,共4页
彩色棉是一种纤维中含有色素类物质的特殊类型的棉花 ,原始种多来自美洲大陆和中美洲的短纤维野生彩色棉 ,栽培的彩色棉大多是利用与白色棉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用彩色棉加工成的纺织品无需漂白、印染、消毒等传统工艺处理 ,不产生化学... 彩色棉是一种纤维中含有色素类物质的特殊类型的棉花 ,原始种多来自美洲大陆和中美洲的短纤维野生彩色棉 ,栽培的彩色棉大多是利用与白色棉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用彩色棉加工成的纺织品无需漂白、印染、消毒等传统工艺处理 ,不产生化学污染 ,衣物中不含有害成分与任何化学物质残留 ,是典型的环保健康产品 ,备受消费者的欢迎。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在彩色棉遗传特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产业化的动态 ,分析了彩色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棉 遗传特性 品种选育 产业化
下载PDF
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良兵 李永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棉花纤维的发育经历起始期、伸长期 (初生壁形成 )、次生壁形成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 ,大量研究表明在棉花纤维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大量的基因参与调控棉花纤维起始细胞突起 ,棉花纤维细胞的伸长及次生壁的形成等过程。本文综述了棉花纤维... 棉花纤维的发育经历起始期、伸长期 (初生壁形成 )、次生壁形成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 ,大量研究表明在棉花纤维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大量的基因参与调控棉花纤维起始细胞突起 ,棉花纤维细胞的伸长及次生壁的形成等过程。本文综述了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在分子水平上的一些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发育 分子机制 起始细胞突起 基因 次生壁 纤维成熟 纤维伸长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全球挑战计划(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为资源贫乏地区培育植物多样性的全球性研发网络
13
作者 白羊年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34-534,共1页
关键词 全球性 植物多样性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网络 资源 农业研究 墨西哥
下载PDF
海南疣粒野生稻乙烯受体的保守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继成 江良荣 +1 位作者 郑景生 李义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本研究用自行设计的乙烯受体 (ERS)保守引物从海南疣粒野生稻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长度为14 5 4bp的乙烯受体基因片段 ,推测该片段由 2个内含子和 3个外显子组成 ,外显子总长为 974bp ,编码32 4个氨基酸。与栽培稻 (O sativa)乙烯受体基... 本研究用自行设计的乙烯受体 (ERS)保守引物从海南疣粒野生稻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长度为14 5 4bp的乙烯受体基因片段 ,推测该片段由 2个内含子和 3个外显子组成 ,外显子总长为 974bp ,编码32 4个氨基酸。与栽培稻 (O sativa)乙烯受体基因基因组DNA (osDNA)可比对序列的相似性达81 84 % ,推导出其mRNA与栽培稻的乙烯受体基因cDNA (OsERS)相应片段的同源性高达 95 5 9% ,而与栽培稻 (OryzasativasubspIndica)ERS2相应片段的同源性为 71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疣粒野生稻 乙烯受体 保守序列 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内含子 外显子
下载PDF
一张含有227个SSR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 被引量:24
15
作者 宛煜嵩 王珍 +2 位作者 肖英华 吕蓓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利用由大豆主栽种晋豆23和农家种灰布支(ZDD2315)杂交培育的F10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Jinf,共474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依据1999年Cregan等发表的大豆“公共图谱”,选用441对SSR引物,建成了含有227个SSR座位的大豆SSR连锁图,该图覆盖大豆... 利用由大豆主栽种晋豆23和农家种灰布支(ZDD2315)杂交培育的F10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Jinf,共474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依据1999年Cregan等发表的大豆“公共图谱”,选用441对SSR引物,建成了含有227个SSR座位的大豆SSR连锁图,该图覆盖大豆基因组1900cM,两个相邻标记的平均间距为8.3cM,归属于20个大豆连锁群,与Song等2004年发表的公共图谱相比,所有标记都被定位于相同的连锁群,且排列顺序大致相同,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基因 遗传连锁图 SSR标记 杂交培育 连锁群 SSR引物 农家种 重组自交系群体 作图群体 图谱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 被引量:16
16
作者 梁慧珍 李卫东 +2 位作者 方宣钧 曹颖妮 王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147-2152,共6页
为了能在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的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本研究选用8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采用NCⅡ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在供试品种间... 为了能在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的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本研究选用8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采用NCⅡ设计配置杂交组合,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在供试品种间表现有明显的差异,籽粒异黄酮含量和黄豆甙元既受加性效应又受非加性效应的控制,染料木甙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染料木素、大豆甙元和大豆甙这3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不同亲本组配的不同组合的GCA和SCA差异较大。在中亲优势测定中,除黄豆甙元含量和大豆甙表现为正向超亲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负向超亲。本研究认为在大豆高异黄酮育种中应选择高异黄酮材料作为亲本之一,选配组合时亲本最好采用高×高类型或高×低类型配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Merr.] 异黄酮 异黄酮组分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大豆异黄酮 组分含量 非加性效应 大豆甙元
下载PDF
水稻第2染色体上细菌性条斑病抗性QTL的检测 被引量:31
17
作者 郑景生 李义珍 方宣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23-1925,共3页
用中抗和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两个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构建了F2群体,应用SSR标记在水稻第2染色体的RM279~RM154之间检测到1个与水稻细条病抗性有关的QTL,其可解释遗传表型变异的13.7%,其加性效应为0.9576,来自抗... 用中抗和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两个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构建了F2群体,应用SSR标记在水稻第2染色体的RM279~RM154之间检测到1个与水稻细条病抗性有关的QTL,其可解释遗传表型变异的13.7%,其加性效应为0.9576,来自抗病亲本佳辐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QTL检测 细菌性条斑病 QTL 染色体 水稻 检测 抗性 SSR标记 F2群体 明恢86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亲本SSR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在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进波 方宣钧 +2 位作者 杨国才 费震江 戚华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3,共4页
利用筛选到的 2 0对SSR引物建立了两系杂交稻 3 2个亲本 (2 4个光温敏不育系和 8个恢复系 )的DNA指纹图谱 ,针对所涉及的 9个杂交稻组合 ,获得能在父、母本间表现出多态性的特异SSR标记 48个。以杂交稻组合两优 93 2为例 ,在实验室用一... 利用筛选到的 2 0对SSR引物建立了两系杂交稻 3 2个亲本 (2 4个光温敏不育系和 8个恢复系 )的DNA指纹图谱 ,针对所涉及的 9个杂交稻组合 ,获得能在父、母本间表现出多态性的特异SSR标记 48个。以杂交稻组合两优 93 2为例 ,在实验室用一个特异SSR标记 (RM3 0 2 )对 2 0 0粒种子样本进行了纯度鉴定 ,结果鉴定纯度为 90 .5 0 % ,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 90 .60 % (海南鉴定 )和91.5 7% (武汉鉴定 )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SSR(微卫星标记) 指纹图谱 种子纯度鉴定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梁慧珍 王树峰 +6 位作者 余永亮 练云 王庭峰 位艳丽 巩鹏涛 刘学义 方宣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652-2660,共9页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及相关性,为大豆品质改良、分子育种及基因克隆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技术,对晋豆23号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进行了连锁图谱的构建。...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及相关性,为大豆品质改良、分子育种及基因克隆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技术,对晋豆23号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进行了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利用WinQTLCart2.0软件分析了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3个重要品质性状的QTL,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检测QTL;同时,对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3个QTL,其中控制异黄酮含量QTL有6个,分别定位在J、N、D2和G染色体的连锁群上;控制脂肪含量的QTL有11个,分别定位在第A1、A2、B2、C2和D2染色体的连锁群上;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有6个,分别定位在B2、C2、G和H1染色体的连锁群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异黄酮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3个重要品质性状的部分基因定位结果与其相关性分析是一致的,其结果对大豆品质育种应用有重要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SSR QTL 品质 异黄酮
下载PDF
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梁慧珍 余永亮 +7 位作者 杨红旗 张海洋 董薇 李彩云 杜华 巩鹏涛 刘学义 方宣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4,共8页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2:15和F2:16的447个RIL家系为遗传群体,绘制SSR遗传图谱,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ZDD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F2:15和F2:16的447个RIL家系为遗传群体,绘制SSR遗传图谱,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检测到9个与小区产量、茎粗、有效分枝、主茎节数、株高、结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别位于J_2、I、M连锁群上,其中小区产量、茎粗、株高、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QTL的加性效应为正值,说明增加这些性状的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7对影响小区产量、茎粗、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共发现14个与环境存在互作的QTL。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对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大。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又要注重上位性QTL,才有利于性状的稳定表达和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小区产量 农艺性状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互作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