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薛琛璐 张艳 +3 位作者 刘海隆 晁哲 魏立民 刘光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探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感染情况,采集来自海口、文昌、琼海、儋州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的13个不同规模鸡场未经MG、MS疫苗免疫的文昌鸡血样172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MG、MS血清... 为探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感染情况,采集来自海口、文昌、琼海、儋州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的13个不同规模鸡场未经MG、MS疫苗免疫的文昌鸡血样172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MG、MS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MG和MS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42.00%和31.75%;4个地区以琼海市的M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68.00%;儋州市的MS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36.67%;冬季MG的感染率较高,抗体阳性率达47.48%,夏、秋两季MS的感染率较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85%和35.87%;成年文昌鸡MG和MS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雏鸡和育成鸡(P<0.05),分别为74.45%和59%;小规模场的MG、MS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10%和46.45%;不同养殖类型的文昌鸡以商品代蛋鸡MG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83.33%,商品代肉鸡MS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37.04%。结果表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普遍存在MG、MS感染。提示各养殖地区应针对性地加强对文昌鸡MG和MS的防控,以减少疫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学 文昌鸡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A、B和J亚群禽白血病的血清学调查和分析
2
作者 张艳 张庆玲 +3 位作者 刘海隆 薛琛璐 晁哲 魏立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了解海南省文昌鸡A、B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分别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海口市、文昌市、儋州市、琼海市和澄迈县)的鸡场随机采集鸡血清样品174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LV-... 为了解海南省文昌鸡A、B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分别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海口市、文昌市、儋州市、琼海市和澄迈县)的鸡场随机采集鸡血清样品174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LV-J和ALV-A/B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不同规模鸡场、不同类型鸡血清ALV-J和ALV-A/B的抗体阳性率。结果显示,1746份血清样品中共检出ALV-J抗体阳性样品182份,总抗体阳性率为10.42%(95%CI:8.99%~11.86%);共检出ALV-A/B抗体阳性样品5份,总抗体阳性率为0.29%(95%CI:0.04%~0.54%);5个地区的鸡场均有不同程度的ALV-J感染,其中儋州市ALV-J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50.00%(30/60)(95%CI:37.24%~62.76%);ALV-A/B抗体阳性样品仅在海口市检出,抗体阳性率为0.49%(5/1011)(95%CI:0.06%~0.93%);成年鸡ALV-J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育成鸡和雏鸡(P<0.05),达到14.60%(138/945)(95%CI:12.35%~16.86%);ALV-J在一年四季均有感染,以冬季感染率最高,抗体阳性率为23.12%(86/372)(95%CI:18.83%~27.41%);ALV-A/B抗体阳性样品仅在夏秋两季检出;小型和中型鸡场的ALV-J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大型鸡场(P<0.05),分别为20.42%(88/431)(95%CI:16.61%~24.23%)和21.48%(29/135)(95%CI:14.52%~28.44%);商品代肉鸡的ALV-J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0.13%(61/303)(95%CI:15.61%~24.65%)。结果表明,在海南省文昌鸡养殖地区存在ALV-J感染,ALV-A/B仅在海口市零星发生;ALV-J感染在冬季和成年文昌鸡群中较多,以商品代肉鸡感染最为严重,因此,应针对性地加强对海南省文昌鸡ALV-J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A、B和J亚群 血清学调查 文昌鸡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南省文昌鸡传染性贫血的血清学调查
3
作者 张庆玲 史慧君 +4 位作者 刘光亮 晁哲 刘海隆 魏立民 张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掌握海南省文昌鸡传染性贫血(CIAV)的流行情况,分别从海南省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海口、文昌、琼海和儋州的14个不同规模未免疫CIA疫苗的文昌鸡场采集血液样品1709份,采用ELISA检测CIAV抗体。结果显示,1709份血液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 为掌握海南省文昌鸡传染性贫血(CIAV)的流行情况,分别从海南省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海口、文昌、琼海和儋州的14个不同规模未免疫CIA疫苗的文昌鸡场采集血液样品1709份,采用ELISA检测CIAV抗体。结果显示,1709份血液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564份,文昌鸡的CIAV抗体总阳性率为33%;4个地区的文昌鸡场均有不同程度的CIAV感染,其中儋州市文昌鸡的CIA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55%;成年文昌鸡的CIAV感染程度高于其他生长阶段鸡,抗体阳性率达到53.63%;CIAV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季高发,抗体阳性率为48.06%;不同规模文昌鸡场CIAV的感染率存在差异,以中小规模文昌鸡场的CIAV感染程度较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48%和40.10%;在不同类型的文昌鸡群中商品代蛋鸡的CIA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62.62%。结果表明,CIAV在海南省文昌鸡养殖地区普遍存在,且在冬季、成年文昌鸡中高发,以商品代蛋鸡感染最为严重,因此,应针对性地加强对海南省文昌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 血清学调查 文昌鸡
下载PDF
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研究
4
作者 王欢 陈韬羽 +10 位作者 吴慧 蒙勇 李世元 钱和洁 牛世华 满初日嘎 陈巧玲 高宏岩 杜丽 王凤阳 陈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80-4991,共12页
旨在研究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结构特征及其遗传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0头海南黑山羊为研究对象,构建DNA混池,采用Sanger法测序对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 旨在研究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结构特征及其遗传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0头海南黑山羊为研究对象,构建DNA混池,采用Sanger法测序对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进行初筛,应用PCR-RFLP技术对200头海南黑山羊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对筛选到的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构建单倍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NP位点对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共检测到3个SNPs位点,分别为SNP1(g.30667970T>C)、SNP2(g.30668540T>C)和SNP3(g.30668664C>T),且彼此连锁。SNP1和SNP2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性,SNP3位点表现为低度多态性,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H1、H2、H3和H4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321、0.304、0.271和0.097,且H1(CGC)为优势单倍型。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山羊ATG16L2基因共预测到3个启动子和4个CpG岛区域;存在2个重复元件LINE2(-1989~-1826 bp、-562~-426 bp)、hAT-Charlie(-1804~-1511 bp)以及5个CCAAT-Box、13个CAAT-Box、10个CGCG-Box、11个GATA-Box和2个TATA-Box。综合多种在线软件预测发现,上述SNPs可能通过影响ATG16L2基因的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从而影响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的转录表达。本研究在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发现3个SNPs位点,其中SNP1和SNP2表现为中度多态性,SNP3表现为低度多态性,并预测这些SNPs可能影响转录因子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为进一步探究ATG16L2基因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ATG16L2基因 启动子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海南黑山羊与海×努杂交山羊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比较
5
作者 唐嘉阳 陈韬羽 +7 位作者 李世元 蒙勇 陈巧玲 陈思 高宏岩 杜丽 王凤阳 满初日嘎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4,共10页
【目的】揭示杂交山羊拥有良好生长性状的内在机理,为海南黑山羊的品种选育及海×努杂交山羊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出生4 d内的海南黑山羊(HN组)和海×努杂交山羊(HY组)各6只,在统一的饲养管理标准下饲养至120... 【目的】揭示杂交山羊拥有良好生长性状的内在机理,为海南黑山羊的品种选育及海×努杂交山羊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出生4 d内的海南黑山羊(HN组)和海×努杂交山羊(HY组)各6只,在统一的饲养管理标准下饲养至120日龄左右,采集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2组山羊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并对肠道微生物与山羊体重及平均日增重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2组山羊的肠道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基于布雷柯蒂斯(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2组山羊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在门分类水平上,海南黑山羊与海×努杂交山羊肠道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弯曲菌门、螺旋菌门及变形菌门等为优势菌门;在属分类水平上,2组山羊肠道微生物组成相似,存在多种能发酵膳食纤维的菌属;Metastats分析发现,海×努杂交山羊肠道中的Monoglob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海南黑山羊(P<0.05,下同)。海南黑山羊肠道微生物的生物标志物有肠球菌科、肠球菌属及Family_XIII_UCG_001等;海×努杂交山羊肠道微生物的生物标志物为短促生乳杆菌属和颤螺旋菌科未知菌属。海×努杂交山羊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海南黑山羊肠道微生物中,另枝菌属相对丰度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将2组山羊合并为一个群体进行分析,发现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山羊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Monoglobus相对丰度与山羊体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海南黑山羊与海×努杂交山羊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Monoglobus在海×努杂交山羊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海南黑山羊。此外,肠道微生物中的厚壁菌门、另枝菌属和Monoglobus可能是调控山羊生长性能的关键菌群,为育肥山羊靶向型饲料添加剂的选择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海×努杂交山羊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测序 体重增长
下载PDF
海南黑山羊SAA3基因多态位点筛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陈祥英 陈韬羽 +5 位作者 高宏岩 陈思 满初日嘎 杜丽 王凤阳 陈巧玲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海南黑山羊SAA3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遗传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免疫功能提供参考。试验采集200只海南黑山羊的血液样本,采用Sanger法测序对海南黑山羊SAA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检测,对... 试验旨在探究海南黑山羊SAA3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遗传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免疫功能提供参考。试验采集200只海南黑山羊的血液样本,采用Sanger法测序对海南黑山羊SAA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检测到的SNPs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AA3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启动子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该基因启动子区检测到4个SNPs位点,分别为SNP1(g.25808412C>A)、SNP2(g.25808226C>G)、SNP3(g.25808088A>G)和SNP4(g.25807925C>G);4个SNPs位点中仅SNP3位点在该群体中表现为低度多态性且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H1、H2和H3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712、0.258和0.030,H1(CCAC)为优势单倍型。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AA3基因编码序列(CDS)区长度为131 bp,蛋白分子量为14.59 kDa,理论等电点(pI)为9.44,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71.76%α-螺旋、28.24%无规则卷曲。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反刍动物绵羊、牛的亲缘关系最近。研究表明,海南黑山羊SAA3基因较为保守,其CDS区未检测出突变位点,启动子区存在4个SNPS,其中SNP4可能减少转录因子AP-2α与启动子区结合,进而影响SAA3基因的调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SAA3基因 SNP位点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海南省肉鸡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哲敏 张艳 +3 位作者 曹宗喜 叶保国 林大捷 邢漫萍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70,共4页
近年来,海南省肉鸡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省畜牧生产支柱产业之一。为全面了解肉鸡产业现状,对海南省肉鸡养殖数量及规模、品种及分布、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饲养方式、生产经营模式、鸡肉产品加工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 近年来,海南省肉鸡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省畜牧生产支柱产业之一。为全面了解肉鸡产业现状,对海南省肉鸡养殖数量及规模、品种及分布、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饲养方式、生产经营模式、鸡肉产品加工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南省肉鸡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肉鸡 养殖规模 品种 饲养方式 产品加工 经营模式
原文传递
海南省奶源和养殖环境主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2
8
作者 郝若晨 唐敏嘉 +5 位作者 刘光亮 张艳 Muhammad Shoaib 尚若锋 曹宗喜 蒲万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84-5197,共14页
本研究从2021年海南省两个奶牛场采集的52份样本中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毒力基因、质粒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肠杆菌科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分子分型(ERIC-PCR)研究,以期明确牛奶及奶牛场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流行... 本研究从2021年海南省两个奶牛场采集的52份样本中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毒力基因、质粒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肠杆菌科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分子分型(ERIC-PCR)研究,以期明确牛奶及奶牛场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流行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首先,采用16S rDNA PCR和ERIC-PCR对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去重,结果显示52份样本中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4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32株,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13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3株,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1株;其次,采用PCR方法进行了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ompA的检出率最高;之后,采用CARATTOLI创建的基于PCR的质粒复制子分型,结果显示K质粒的检出率最高;采用刚果红琼脂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定性检测,发现49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37株指示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后,通过ERIC-PCR分型进行了肠杆菌科细菌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49株肠杆菌科菌株可划分为17型(Ⅰ~ⅩⅦ),Ⅵ型为优势型(均为Escherichia coli),共20株。整体研究表明肠杆菌科细菌在奶源环境中广泛存在、生物特性多样,推测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和耐药性,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风险较高,提示养殖、运输中的卫生和规范操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分子分型 质粒型 生物被膜
下载PDF
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艳 刘海隆 +2 位作者 林哲敏 李少丽 谭树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2-26,共5页
为了解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各调查点采集新鲜鸡粪,检查粪样。阳性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和离心沉淀法进行卵囊分离,2.5%重铬酸钾培养保存。显微镜下观察卵囊进行虫种鉴定,并统计各调查点... 为了解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各调查点采集新鲜鸡粪,检查粪样。阳性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和离心沉淀法进行卵囊分离,2.5%重铬酸钾培养保存。显微镜下观察卵囊进行虫种鉴定,并统计各调查点的鸡球虫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显示,检查雏鸡(15~42日龄)、青年鸡(43~84日龄)和成年鸡(85~130日龄)粪样各300份,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82.7%、78.0%和38.3%。共检出7种球虫,均属艾美耳属,分别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hagani)和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结果表明,球虫感染在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普遍存在,雏鸡和青年鸡的感染率较高,且中度以上(包括中度)感染偏多;成年鸡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且多为轻度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鸡 球虫 种类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原文传递
海南省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艳 刘海隆 +2 位作者 林哲敏 曹宗喜 谭树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2,共4页
为了解海南省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感染情况,采集海南省8个市县16个不同规模猪场血清样品1 286份,用ELISA方法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ApxⅣ抗体进行检测,分析AP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1 286份猪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436... 为了解海南省规模猪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感染情况,采集海南省8个市县16个不同规模猪场血清样品1 286份,用ELISA方法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ApxⅣ抗体进行检测,分析APP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1 286份猪血清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436份,抗体阳性率为33.90%。其中,检测母猪血清326份,抗体阳性率为47.85%;检测哺乳仔猪血清324份,抗体阳性率为37.65%;检测保育猪血清316份,抗体阳性率为18.99%;检测育肥猪血清320份,抗体阳性率为30.63%。8个市县均有APP感染,其中文昌市APP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规模猪场均有APP感染,其中中型规模猪场APP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品种猪均有APP感染,其中杜长陆三元杂猪APP抗体阳性率最高。说明PCP在海南省部分规模猪场中普遍存在,对猪场进行PCP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血清学调查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钰为 陈星 +8 位作者 林燕宁 黄潇仙 洪玲玲 王峰 孙瑞萍 张艳 刘海隆 郑心力 晁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4,共13页
旨在通过研究文昌鸡进化过程的特征,深入理解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为文昌鸡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本研究采集35只健康文昌鸡(35周龄,15公,20母)和30只健康江汉鸡(35周龄,10公,20母)的血液组织各3 mL提取DNA,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建库... 旨在通过研究文昌鸡进化过程的特征,深入理解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为文昌鸡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本研究采集35只健康文昌鸡(35周龄,15公,20母)和30只健康江汉鸡(35周龄,10公,20母)的血液组织各3 mL提取DNA,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建库测序。首先,对于原始测序数据用trimmomatic软件过滤,获得高质量序列比对到鸡的参考基因组,GATK软件提取变异位点SNPs,设置参数质控去除低质量、假阳性变异位点,进一步采用snpEff对过滤的SNPs进行基因结构和功能注释。然后,比较文昌鸡和江汉鸡的群体结构差异,分别设置评估群体差异参数Fst、ROD、Tajima′s D的阈值,筛选受到选择的区域,并对这些区域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表明:1)文昌鸡测序获得1.05 Tb clean data,平均每个样本大约29.97 Gb,测序深度大约28×;江汉鸡测序获得1.10 Tb clean data,每个样本大约36.72 Gb,测序深度大约35×;平均比对率>98%。2)两个群体基因结构注释总数均是内含子>基因间区>上下游调控区>编码区;系统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文昌鸡和江汉鸡亲缘关系较远;文昌鸡的连锁不平衡程度低于江汉鸡。3)与产蛋性能相关基因的功能富集结果主要包括3种必须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途径、钙离子沉积、金属肽酶抗氧化、肾上腺素和催乳素受体活性等功能,而且这些通路的基因都位于受到强烈选择的区域。综上所述,影响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必须氨基酸代谢、矿物质沉积和抗氧化、性腺激素分泌,这3个因素在进化过程中都受到强烈选择,对产蛋性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从进化分子遗传学角度研究鸡的产蛋机理,不但能够促进理解文昌鸡产蛋性能的进化特征,而且有助于加速高产蛋鸡品种或品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鸡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选择 产蛋性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文昌鸡胚胎期胸肌发育特征的研究
12
作者 陈岸鸿 徐铁山 +3 位作者 顾丽红 蒋启程 陆阳清 郑心力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168,共5页
为研究文昌鸡胚胎期胸肌发育规律及肌肉调控基因(MyoG、MRF4)对肌纤维发育的影响,本研究挑选了100枚蛋重(40±2) g的文昌鸡种蛋进行同条件孵化,测定8~20日胚龄(E8~E20)的胚胎重和胸肌重,计算其胸肌率,并取胸肌进行冰冻组织切片,观... 为研究文昌鸡胚胎期胸肌发育规律及肌肉调控基因(MyoG、MRF4)对肌纤维发育的影响,本研究挑选了100枚蛋重(40±2) g的文昌鸡种蛋进行同条件孵化,测定8~20日胚龄(E8~E20)的胚胎重和胸肌重,计算其胸肌率,并取胸肌进行冰冻组织切片,观察胚胎期胸肌纤维变化情况。随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方法分析其胸肌中MRF4、MyoG、β-actin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文昌鸡胚胎重在E19前随着胚龄增加而增加,在E19后略微下降;胸肌重在E16前随着胚龄增加而增加,并在E16后波浪式下降;胸肌率在E8~E14呈波浪式上升,E14后显著下降。E8~E14阶段成肌细胞大量增殖;E14阶段成肌细胞开始出现少量融合分化形成的多核肌管;E16阶段细胞核开始完全移动至肌纤维周围,肌纤维雏形形成;到E20阶段胸肌肌纤维已经具备成年动物肌纤维相同的形状。MYOG和MRF4在胸肌中分别在E14和E16达到表达高峰。综上,E14至E16阶段是文昌鸡胚胎胸肌发育最快的时期,是胸肌发育的关键转折期,其中,E14是胸肌从增殖到融合的关键过渡点,而E16是胸肌肌纤维成熟的关键点。本文通过探究文昌鸡胸肌发育与其关键调控基因之间的潜在联系,为制定高效养殖策略并提升文昌鸡胸肌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鸡 胚胎 胸肌 MYOG MRF4
下载PDF
木薯在家禽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郭琪琪 魏立民 +5 位作者 刘宇航 吴蔚 欧阳坤 薛琛璐 孙瑞萍 刘圈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64,共4页
随着我国集约化家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家禽饲料原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但谷物饲料的短缺及持续居高的价格使家禽饲料生产行业亟须探寻更为廉价的能量替代饲料。木薯具有产量高、富含淀粉和纤维、能值较高等特点,在家禽养殖中可替代玉米... 随着我国集约化家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家禽饲料原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但谷物饲料的短缺及持续居高的价格使家禽饲料生产行业亟须探寻更为廉价的能量替代饲料。木薯具有产量高、富含淀粉和纤维、能值较高等特点,在家禽养殖中可替代玉米或其他能量饲料。木薯产品的有效利用已被证明可降低家禽生产中的饲料成本。但木薯的利用受许多因素的限制,如低蛋白质以及抗营养因子,使用正确的加工及科学的配方可以提高木薯在家禽饲粮中的添加水平。文章综述木薯的营养特性、饲料化利用方式及在家禽饲粮中的应用研究,为木薯在家禽饲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营养特性 家禽 饲粮
原文传递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海南黄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热适应相关候选基因筛选
14
作者 吴慧 李世元 +7 位作者 蒋俊明 王欢 吴官胜 李连彬 陈巧玲 杜丽 王凤阳 陈思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07-3717,共11页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海南黄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并筛选热适应相关候选基因,为我国地方家牛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使用FASTP v0.20.0对海南黄牛、蒙古牛和藏牛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过滤,BWA进...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海南黄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并筛选热适应相关候选基因,为我国地方家牛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使用FASTP v0.20.0对海南黄牛、蒙古牛和藏牛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过滤,BWA进行序列比对,GATK v3.5-0-g36282e4进行变异检测,ANNOVAR Documentation构建注释所需的数据库。基于常染色体SNP位点信息,利用MEGA X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通过EIGENSOFT v7.2.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进行均匀流形近似和投影(UMAP)聚类,使用Structure v2.3.4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并通过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及连锁不平衡衰减来探究群体遗传多样性。通过PopGenome对全基因组进行扫描,使用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和核苷酸多样性及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筛选海南黄牛基因组中受正向选择的候选区域,并将注释到的基因通过DAVID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挑选与热适应相关的基因,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结果】经质控后共检测出20075403个高质量常染色体SNP位点。海南黄牛、蒙古牛和藏牛群体不存在血统混杂现象。相较于蒙古牛和藏牛,海南黄牛连锁不平衡衰减速度更快,核苷酸多样性更高,受人工选择强度较低且具有较高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以蒙古牛和藏牛为参考群体,在海南黄牛中共筛选出144个受正向选择的基因。在海南黄牛群体中存在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5(PIK3R5)基因的错义突变(AC_000176.1:28979868,c.987C>A,p.331D>Y),该突变能引起PIK3R5基因mRNA二级结构和PIK3R5蛋白二级结构的改变。【结论】海南黄牛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人工选择强度表明其在热带环境中保留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海南黄牛PIK3R5基因存在错义突变,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热应激响应和代谢调节,从而增强其热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黄牛 全基因组重测序 热适应 PIK3R5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海南黑山羊GDF9和BMP15基因多态性与初胎产羔数间的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晁哲 邢漫萍 +5 位作者 黄丽丽 孙瑞萍 刘海隆 魏立民 刘圈炜 郑心力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0,共7页
为了探究海南黑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多态性与初胎产羔数间的关系,采用PCR扩增海南黑山羊GDF9和BMP15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测序检测2个基因中SNP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并与初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为了探究海南黑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多态性与初胎产羔数间的关系,采用PCR扩增海南黑山羊GDF9和BMP15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测序检测2个基因中SNP位点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并与初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海南黑山羊GDF9基因中共发现3处碱基突变,分别位于GDF9基因的第1外显子、第2外显子和3′端,在BMP15基因中共发现2处碱基突变,分别位于BMP15基因的5′端和第2外显子;在GDF9基因+183处的A/C突变位点、+2 082处的A/C突变位点、+2 541处的C/T突变位点上,海南黑山羊的优势基因型分别是CC、AA和CT,在BMP15基因-519处的A/G突变位点、+6 124处的C/G突变上,海南黑山羊的优势基因型分别是AG和CC;GDF9基因+2 541处的C/T突变与初胎产羔数呈显著相关,TT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本试验为通过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海南黑山羊的产羔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态发生蛋白15 多态性 产羔数
下载PDF
PRRSV的病毒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宗喜 师志海 +2 位作者 林哲敏 焦培荣 张桂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34-137,共4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基因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3个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基因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3个方面对PRRSV的病毒蛋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病毒基因组 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
下载PDF
木薯粉对文昌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郭琪琪 魏立民 +5 位作者 薛琛璐 吴蔚 欧阳坤 刘宇航 孙瑞萍 刘圈炜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5-623,共9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木薯粉对文昌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遗传背景一致、体重相近(1 215.56 g±3.73 g)的81日龄健康文昌鸡母鸡600只,随机分入5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分别饲...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木薯粉对文昌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遗传背景一致、体重相近(1 215.56 g±3.73 g)的81日龄健康文昌鸡母鸡600只,随机分入5个处理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分别饲喂添加0(CM0组)、5%(CM5组)、10%(CM10组)、20%(CM20组)和25%(CM25组)木薯粉的饲粮。试验期40 d。试验结束后称重,计算生长性能;从每个重复选取2只鸡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屠宰后测定屠宰性能及脏器系数。[结果](1)与CM0组相比,CM10、CM20和CM25组文昌鸡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2)添加不同水平木薯粉对文昌鸡屠宰性能及脏器系数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3)与CM0组相比,CM20和CM25组文昌鸡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提高(P<0.05);CM20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CM5组文昌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升高(P<0.05);CM25组文昌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添加适量木薯粉可提高文昌鸡生产性能,还能改善其糖代谢及抗氧化性能。推荐81~120日龄文昌鸡饲粮中木薯粉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粉 文昌鸡 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血清免疫指标
下载PDF
红色原鸡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日查 满初日嘎 +3 位作者 赵建国 王学梅 李笑春 吴科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就红色原鸡的生态习性、人工驯养及杂交利用、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 红色原鸡 生物学 保护
下载PDF
牛大力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曹志方 杨雨辉 +3 位作者 郝赫宣 姜亚磊 姚倩 陈涛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为了研究牛大力总黄酮(Flavonoids from Millettia specisoa Champ,以下简称FMSC)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制备牛大力总黄酮,分别测定了其体外和体内的抗氧化活性,FMSC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FMSC对DPPH·,OH·,O_2·自由基有... 为了研究牛大力总黄酮(Flavonoids from Millettia specisoa Champ,以下简称FMSC)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制备牛大力总黄酮,分别测定了其体外和体内的抗氧化活性,FMSC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FMSC对DPPH·,OH·,O_2·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_(50)分别为31.50μg/m L,225.04μg/m L,115.39μg/m L;此外,它对金属离子还具有较强的螯合和还原能力;在小鼠体内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FMSC不仅能降低小鼠血清中的BUN(29.63%)含量和提高T-AOC(58.89%)的活性(P<0.05),而且它还能提高肝组织中的T-SOD(43.99%),CAT(47.33%)和GSH-Px(40.76%)酶的活性和GSH(62.17%)的含量(P<0.05),此外,它还能降低MDA(36.53%)的含量(P<0.05).由此可得出:FMSC在机体内外的抗氧化作用存在差异,其在体外的作用强于其在体内的作用,整体而言,其抗氧化活性较强,且具有多途径和多方面参与抗氧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黄酮 抗氧化 自由基
下载PDF
牛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史巧芸 庞峰 +1 位作者 杜丽 王凤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3-1619,共7页
牛乳头状瘤(bovine papillomatosis,BP)是由牛乳头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该病易复发进而癌变,给养殖业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对BPV的基因型、基因结构及其功能和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 牛乳头状瘤(bovine papillomatosis,BP)是由牛乳头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该病易复发进而癌变,给养殖业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作者主要对BPV的基因型、基因结构及其功能和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深入研究BPV致癌潜能及抗病毒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病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