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载LiDAR测深在海洋测绘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智敏 杨安秀 +3 位作者 阳凡林 宿殿鹏 冯成凯 王明伟 《海洋测绘》 CSCD 2018年第4期43-47,共5页
针对海洋测绘中遇到的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等情况,分析了机载Li DAR测深应用到海洋测绘中的可行性。介绍机载Li DAR测深原理、优势、典型设备,针对系统最大穿透深度、最浅探测深度、测点密度及测深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 针对海洋测绘中遇到的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等情况,分析了机载Li DAR测深应用到海洋测绘中的可行性。介绍机载Li DAR测深原理、优势、典型设备,针对系统最大穿透深度、最浅探测深度、测点密度及测深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机载Li DAR测深符合海洋测绘的需求,应用到海洋测绘中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绘 水深测量 机载LiDAR测深 测点密度 测深精度比对
下载PDF
利用高分辨率TSX/TDX交轨干涉测量技术探测渤海浮冰信息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志勇 张晰 王士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61,共4页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交轨干涉测量技术对中国渤海东北部的海上浮冰的海冰冰弦高进行了探测。阐述了交轨雷达干涉测量进行海冰探测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首次利用高分辨率的Terra SAR-X和Tan DEM-X卫星(简称TSX/TDX)交轨干涉数据进行In ...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交轨干涉测量技术对中国渤海东北部的海上浮冰的海冰冰弦高进行了探测。阐述了交轨雷达干涉测量进行海冰探测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首次利用高分辨率的Terra SAR-X和Tan DEM-X卫星(简称TSX/TDX)交轨干涉数据进行In SAR海上浮冰探测,提出了一种利用交轨干涉相位进行海上浮冰冰舷高(即海冰出水高度)反演的方法,以海水面作为基准面,基于干涉相位获取了海上浮冰的冰舷高,进而基于静力学平衡公式反演了浮冰的厚度信息。通过试验可以得到,在该试验区,海洋浮冰的冰舷高一般在1.01~3.06 cm,平均冰舷高厚度为2.376 cm。试验证明,交轨干涉测量技术是进行海上浮冰厚度反演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海冰探测 交轨干涉测量 冰舷高
原文传递
基于Landsat8数据的西沙群岛珊瑚礁信息提取 被引量:5
3
作者 索琳琳 蔡玉林 +1 位作者 孙旋 夹尚丰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7-352,共6页
针对珊瑚礁系统正在迅速退化的现象,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对我国西沙群岛的珊瑚礁进行底质信息提取实验。首先建立决策树对珊瑚礁分布区域的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进行分离,然后利用影像的4个可见光波段对珊瑚礁区域进行水深校正,最后对预... 针对珊瑚礁系统正在迅速退化的现象,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对我国西沙群岛的珊瑚礁进行底质信息提取实验。首先建立决策树对珊瑚礁分布区域的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进行分离,然后利用影像的4个可见光波段对珊瑚礁区域进行水深校正,最后对预处理后的影像和水深校正后的影像分别进行最大似然法分类,并结合4m的GF-2影像进行精度验证,后者比前者的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13.62%。结果表明,利用Landsat8光谱优势进行水深校正后再进行分类的珊瑚礁提取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应用 Landsat8 珊瑚礁 决策树 水深校正
下载PDF
基于SST的珊瑚礁白化监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旋 蔡玉林 +1 位作者 索琳琳 夹尚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8,共8页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珊瑚礁白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全球约1/3的珊瑚处于灭绝边缘。海水温度异常是影响珊瑚礁白化以至于死亡的重要原因。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基于海表温度(s...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珊瑚礁白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全球约1/3的珊瑚处于灭绝边缘。海水温度异常是影响珊瑚礁白化以至于死亡的重要原因。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基于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开发了珊瑚礁白化监测产品,目前已有50 km和5 km这2种空间分辨率的产品,用以估算全球珊瑚礁白化程度并进行白化预警。在回顾珊瑚礁白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NOAA发布的珊瑚礁白化监测数据产品及算法,并基于5 km空间分辨率的数据产品对我国南海区域进行珊瑚礁白化监测的实例研究分析,发现2015年6月份南海部分区域可能已发生珊瑚礁白化,强调开展适合我国珊瑚礁白化预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白化 白化热点 周热度 白化预警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的“微课堂”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志勇 于胜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针对目前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课程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的问题,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微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以"微波遥感"课程为例,构建了8个专题的"... 针对目前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课程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的问题,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微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以"微波遥感"课程为例,构建了8个专题的"实验教学微课堂"及相关教学资源,实现了实验课的远程教学。通过改革,拓宽了学生的实践渠道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据处理综合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网络 微课堂 微波遥感
原文传递
光谱增强技术在高光谱数据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韦晶 朱金山 +1 位作者 孙林 郭亚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3年第11期1123-1126,1188,F0002,共6页
依据实测的岩石矿物波谱,利用高光谱数据丰富的光谱信息可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原始的光谱数据在进行岩石识别时存在不同岩石间光谱差异不明显、光谱距离较小、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高光谱数据优势来提取岩石信息,达到识别... 依据实测的岩石矿物波谱,利用高光谱数据丰富的光谱信息可识别不同的岩石类型。原始的光谱数据在进行岩石识别时存在不同岩石间光谱差异不明显、光谱距离较小、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高光谱数据优势来提取岩石信息,达到识别岩性的目的,对实测的岩石波谱数据进行不同的光谱增强技术处理,分别进行归一化、包络线去除、一阶微分变化等光谱增强处理,达到突出岩石特征波段信息,增加岩石光谱之间距离的目的。对增强后的光谱数据使用欧式距离法计算选取的10类岩石之间的距离。结果表明,光谱增强处理后岩石之间的光谱距离明显增大,岩石识别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该方法为岩石的精确分类、岩石信息的准确提取提供了技术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光谱增强 岩性识别 光谱距离
下载PDF
基于LIDAR点云海岛的DTM生成算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绍光 凡莉 +1 位作者 向晶 孙金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53-61,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LIDAR点云的海岛DTM生成算法。先将LIDAR点云数据规则格网化,对每个格网内的点云数据进行三次曲面拟合,在拟合基础上初步区分每一格网内的地面点与非地面点。若靠近格网边缘处有足够多的地面点,则认为此格网内地面点与非地... 提出一种基于LIDAR点云的海岛DTM生成算法。先将LIDAR点云数据规则格网化,对每个格网内的点云数据进行三次曲面拟合,在拟合基础上初步区分每一格网内的地面点与非地面点。若靠近格网边缘处有足够多的地面点,则认为此格网内地面点与非地面点可分,记录其中被初步归为地面类的点;若格网四周没有足够多的地面点,则用其邻域格网内初步确定的地面点推测本格网地面信息,并以推知的地面信息确定本格网内点的归属。初步确定的地面点决定了初始地形,在初始地形上对点云进行迭代曲面拟合滤波,从而精确识别地面点及非地面点,平滑地面点数据得到最终的D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点云 海岛(礁) 三次曲面拟合 数字地面模型
下载PDF
TideMaster验潮仪观测实验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谭争光 郭金运 +1 位作者 胡志博 穆大鹏 《海洋测绘》 2013年第4期72-74,共3页
通过对两台TideMaster验潮仪实际观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验潮仪能够达到标称测量精度,且其观测值的中误差优于0.5mm。与人工水尺验潮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TideMaster验潮仪的测量灵敏度及效率更高,并对使用过程中影响测深精度的因素以... 通过对两台TideMaster验潮仪实际观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验潮仪能够达到标称测量精度,且其观测值的中误差优于0.5mm。与人工水尺验潮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TideMaster验潮仪的测量灵敏度及效率更高,并对使用过程中影响测深精度的因素以及消弱误差的方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eMaster 验潮仪 压力传感器 精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Panorama Studio的街景网络快速发布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春晓 韩雪华 +1 位作者 陈玉莹 熊小青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年第7期22-25,共4页
街景影像与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结合提供给人们一种多尺度、多视角认识地球的新途径。本文探讨了移动测量车、手持相机全景影像的获取方法、基于Panorama Studio的全景影像拼接方法,以及网络环境下全景影像的发布,结合ArcGIS Server发布... 街景影像与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结合提供给人们一种多尺度、多视角认识地球的新途径。本文探讨了移动测量车、手持相机全景影像的获取方法、基于Panorama Studio的全景影像拼接方法,以及网络环境下全景影像的发布,结合ArcGIS Server发布的地图,探讨了基于JavaScript的街景与地图交互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整套全景影像获取、拼接、发布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高速公路带状地形图街景网站的原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地图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 带状地形图 FLEX 全景连续播放
下载PDF
基于西沙群岛虚拟站的珊瑚礁白化监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玉林 孙旋 +1 位作者 索琳琳 夹尚丰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7,共7页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白化现象愈发严重,温度是影响珊瑚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基于海表温度开发了珊瑚礁白化监测产品,以此估算全球珊瑚礁白化程度并进行白化预警。根据2013—2016年西沙群岛...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珊瑚礁白化现象愈发严重,温度是影响珊瑚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基于海表温度开发了珊瑚礁白化监测产品,以此估算全球珊瑚礁白化程度并进行白化预警。根据2013—2016年西沙群岛虚拟站的海表温度,对该站周围海域的珊瑚礁进行白化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站附近的珊瑚可能正在经历珊瑚白化甚至死亡,其中2014年海表温度异常情况最为严重,珊瑚礁白化可能性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珊瑚礁 白化 周热度 白化预警 西沙群岛
下载PDF
机载LiDAR地形特征信息快速提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智敏 杨安秀 +1 位作者 宿殿鹏 刘盼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6-1190,1206,共6页
为更有效地获取地形特征信息,提出一种机载LiDAR地形特征信息快速提取算法。首先,通过构建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建立实测LiDAR地形数据与拟合曲面的几何规则;然后,采用LM算法迭代参数寻优,获得最优化结果下的地形拟合参数,计算拟合时间及... 为更有效地获取地形特征信息,提出一种机载LiDAR地形特征信息快速提取算法。首先,通过构建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建立实测LiDAR地形数据与拟合曲面的几何规则;然后,采用LM算法迭代参数寻优,获得最优化结果下的地形拟合参数,计算拟合时间及拟合精度;最后,以地形拟合模型为基础,进行地形特征信息的快速提取。通过机载LiDAR实测数据验证,当最优搜索半径为2m时,地形曲面的拟合时间仅为0.02s,RMSE仅为5.09cm。该算法保证了地形特征信息提取效率和精度,能够有效满足机载LiDAR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LM拟合 曲率 粗糙度 坡度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雷达溢油监测结果鉴别技术研究
12
作者 任国贞 王娟 +1 位作者 江涛 单春芝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5,共7页
海上钻井平台利用雷达能够实时监测海面溢油状况,但由于其受到如海面低风速区、海洋内波、大气状况等各因素的干扰,导致waveX/OSD系统监测结果中往往包含少判、多判、误判等信息,还需要人工筛选,费时费力。在研究了图像的目标识别、信... 海上钻井平台利用雷达能够实时监测海面溢油状况,但由于其受到如海面低风速区、海洋内波、大气状况等各因素的干扰,导致waveX/OSD系统监测结果中往往包含少判、多判、误判等信息,还需要人工筛选,费时费力。在研究了图像的目标识别、信息提取、数据筛选等技术的基础上,对基于时间序列的雷达溢油监测结果鉴别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用C++编程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溢油监测的效率,而且将鉴别精度进一步提高,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溢油监测 油膜 鉴别技术 动态分析
原文传递
船载多传感器综合测量系统点云实时显示技术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宿殿鹏 阳凡林 +2 位作者 石波 冯成凯 杨东清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6期29-32,共4页
船载多传感器综合测量系统集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多波束测深仪、GNSS、IMU、传感器稳定平台等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同步获取水上水下地形,在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由于测量瞬时数据量大,系统点云实时显示是... 船载多传感器综合测量系统集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多波束测深仪、GNSS、IMU、传感器稳定平台等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同步获取水上水下地形,在海岸带和海岛礁测绘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由于测量瞬时数据量大,系统点云实时显示是采集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地控制时间同步的前提下,优化数据融合效率,采用VTK(visualization toolkit)技术实现了海岸线上下一体化点云实时显示,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信息挖掘能力和现场决策支持能力,最终实现了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载多传感器综合测量系统 点云实时显示 时间同步 数据内插 VTK
下载PDF
NetCDF物理海洋数据云存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伟 艾波 +1 位作者 杨应召 尚恒帅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4期71-78,共8页
物理海洋数据具有多维、时空和海量等特征,主要以NetCDF结构化文件格式进行存储。然而,在分布式环境中,结构化文件存在数据块寻址困难、边界不易判定等问题,制约着大数据场景下的存储及应用。论文设计基于HDFS+Spark的NetCDF物理海洋数... 物理海洋数据具有多维、时空和海量等特征,主要以NetCDF结构化文件格式进行存储。然而,在分布式环境中,结构化文件存在数据块寻址困难、边界不易判定等问题,制约着大数据场景下的存储及应用。论文设计基于HDFS+Spark的NetCDF物理海洋数据云存储方案,首先采用HDFS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和管理物理海洋数据;并设计基于Spark并行计算框架的数据分片方案,复写读取接口获取分布式环境下的NetCDF文件数据块地址,实现了物理海洋数据的高效率存储与查询分析。选取中国海域100 a时长的物理海洋数据进行波高-周期散布图统计实验。结果表明:在数亿级记录数条件下,文中方法可将查询分析耗时由集中式文件存储方式的2300s缩短至50s内,效率较集中式文件存储方式提升95%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数据 NETCDF HDFS 并行计算框架 SPARK
下载PDF
基于剖分的中尺度海洋温度场三维显示技术
15
作者 刘文龙 胡兴树 +1 位作者 季民 王春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98,共5页
针对网格化和数据量庞大的中尺度海洋标量场数据在其三维可视化中表现出来的构造效率较低和表达连续性效果较差的问题,以剖分重构为核心思想,采用三线性插值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基于不同角度平面对温度场进行剖分和色彩映射,最后采... 针对网格化和数据量庞大的中尺度海洋标量场数据在其三维可视化中表现出来的构造效率较低和表达连续性效果较差的问题,以剖分重构为核心思想,采用三线性插值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基于不同角度平面对温度场进行剖分和色彩映射,最后采用OpenSceneGraph图像渲染引擎的颜色、光照、透明度和回调等渲染技术展现更为真实的、科学的动态三维温度场,提供一种简洁、高效、科学的中尺度海洋温度场表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度场 剖分重构技术 重组 渲染 动态三维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频地波雷达回波信号的表达处理与显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瑞富 孔祥超 +3 位作者 纪永刚 徐茂景 刘楠楠 陈丽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92,共7页
高频地波雷达的"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数据与"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AlarmRate,CFAR)检测结果数据存在非直观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地波雷达回波数据特点以及结果形式,研究了采用地理信息... 高频地波雷达的"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数据与"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AlarmRate,CFAR)检测结果数据存在非直观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了地波雷达回波数据特点以及结果形式,研究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回波数据进行显示分析,对R-D与CFAR检测结果进行表达,实现高频数据在GIS环境下的表达处理与显示。本文采用GIS的栅格表达"距离-多普勒"数据,采用矢量数据结构表达CFAR检测结果,实现了地波雷达检测信息的直观显示;研究了高频地波雷达数据中特定距离一维谱信号的提取,实现了基于距离值的目标CFAR检测查询;针对雷达数据量大、处理时间长的问题,采用多线程处理机制实现了高效实时显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距离-多普勒 CFAR(Constant False-Alarm-Rate)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下载PDF
多波束声纳水柱影像探测中底层水域目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7
作者 阳凡林 韩李涛 +1 位作者 王瑞富 石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75-83,共9页
介绍了利用多波束声纳水柱影像探测中底层水域目标的研究现状,以实例说明了多波束声纳水柱影像的典型应用,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多波束水柱影像携带了波束从换能器到海底的完整信息,可用于探测从海面至海底的声照射目标,包括探测航道障碍... 介绍了利用多波束声纳水柱影像探测中底层水域目标的研究现状,以实例说明了多波束声纳水柱影像的典型应用,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多波束水柱影像携带了波束从换能器到海底的完整信息,可用于探测从海面至海底的声照射目标,包括探测航道障碍物、水雷和海底突起物等海底民用军事目标,检视水下工程,也可探测鱼群、海洋内波、羽状气流等中底层水域固体或非固体目标。通过改变波束照射方式,多波束声纳可兼作扇扫声纳,还可进行动态目标的探测与跟踪。多波束声纳水柱影像在水下目标探测中应用广泛,多波束声纳技术也发展迅速,典型特征是波束数增多、波束角减小、覆盖角度扩大、信号带宽增加、硬件体积缩小。高精度、高分辨率、三维立体测深成像将是未来多波束声纳的发展方向。未来多波束声纳技术将集成侧扫声纳、合成孔径声纳、扇扫声纳等多种水下声学成像工具于一体,其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声纳 水柱影像 目标探测 反向散射
下载PDF
青岛CORS站与探空站获取的大气可降水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智敏 窦世标 +3 位作者 李斐 郭金运 刘新 黄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21-28,共8页
利用青岛市4个CORS站2014年观测资料,借助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Bernese,反演大气可降水量(CORS/PWV),并与对应时段的由青岛探空站资料计算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Radio/PWV)进行比较,CORS/PWV与Radio/PWV的精度相当,二者差异的差值(MEAN)... 利用青岛市4个CORS站2014年观测资料,借助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Bernese,反演大气可降水量(CORS/PWV),并与对应时段的由青岛探空站资料计算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Radio/PWV)进行比较,CORS/PWV与Radio/PWV的精度相当,二者差异的差值(MEAN)均为毫米级,绝对值最大为3.42mm;CORS/PWV与Radio/PWV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在0.81以上;通过分析实际降水与PWV的变化,发现PWV的短时急剧变化与降水发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CORS具有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及连续监测大气中水汽含量变化等优势,可有效弥补高空探测的不足,对水汽监测、气象预测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连续运行参考站 对流层延迟 无线电探空仪 大气可降水量 实际降水量
下载PDF
数字天顶摄像仪中CCD星像亚像素定位的改进二维矩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金运 宋来勇 +2 位作者 刘新 卢秀山 阳凡林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9-683,共5页
在利用数字天顶摄像仪通过天文测量确定天文垂线偏差的工作中,要求对CCD数字图像中星像中心进行亚像素定位。利用MATLAB实现对FITS格式CCD天文图像的正确读取,利用矩形模板实现不同亮度星像的自动搜索。在已有亚像素定位的修正矩方法基... 在利用数字天顶摄像仪通过天文测量确定天文垂线偏差的工作中,要求对CCD数字图像中星像中心进行亚像素定位。利用MATLAB实现对FITS格式CCD天文图像的正确读取,利用矩形模板实现不同亮度星像的自动搜索。在已有亚像素定位的修正矩方法基础上,提出利用迭代法寻求合适门限对二维修正矩方法进行改进。利用MATLAB实现对实测CCD星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探讨门限的取值对不同星等恒星定位精度的影响,给出门限的最佳取值。通过与已有修正矩算法处理结果比较分析,在修正矩方法计算基础上改进计算区域后再用迭代法计算,暗星定位精度可达0.1~0.15像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星像 亚像素定位 自动搜索 二维矩方法 门限
下载PDF
ENVISAT雷达高度计后向散射系数的极区海冰分布特性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磊 常晓涛 +3 位作者 郭金运 柯宝贵 黄昆学 刘晓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6-681,共6页
ENVISAT卫星可覆盖至南北纬81.4°,其携带的RA-2雷达高度计为极地海冰研究提供了周期性的主动微波海冰探测途径。本文用ENVISAT雷达高度计探测的Ku波段后向散射系数对2011年南极和北极各月份的海冰覆盖特征(范围和海冰表面属性)进... ENVISAT卫星可覆盖至南北纬81.4°,其携带的RA-2雷达高度计为极地海冰研究提供了周期性的主动微波海冰探测途径。本文用ENVISAT雷达高度计探测的Ku波段后向散射系数对2011年南极和北极各月份的海冰覆盖特征(范围和海冰表面属性)进行详细研究。利用海水和海冰的不同散射特征,设置后向散射系数阈值为13 dB可成功分离海冰和海水。除夏季外,雷达高度计和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基于辐射计获取的极区海冰覆盖边界高度符合。因北极中央区域(81.4°N以北)没有轨迹覆盖,本文只估计了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夏季海冰的覆盖范围面积比辐射计探测结果偏大,这和雷达高度计对离散薄冰较强的观测能力有关,在海冰密集分布的其他季节结果则有很好的符合,其中冬季面积平均差异为0.17 Mkm2。分析南极和北极海冰的分布特征差异,和南极相比北极冬季海冰表面较粗糙干燥,而夏季海冰表面湿度较大。结果表明ENVISAT雷达高度计可准确地探测包括海冰覆盖和海冰表面属性变化在内的海冰季节性演变过程,可在海冰监测、极地科考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系数 卫星测高 海冰覆盖 表面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