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放线菌S1001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睿 朱天骄 +3 位作者 朱伟明 李冬 崔承彬 顾谦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8,62,共4页
一株来源于海泥的放线菌S1001发酵产物具有致细胞坏死活性,本文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5... 一株来源于海泥的放线菌S1001发酵产物具有致细胞坏死活性,本文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5,7-三羟基异黄酮(1),4-(2,4-二羟基苯酰胺基)苯甲酸(2),环(甘氨酸-丙氨酸)(3),环(甘氨酸-脯氨酸)(4),环(亮氨酸-酪氨酸)(5),环(缬氨酸-亮氨酸)(6),环(缬氨酸-异亮氨酸)(7),环(苯丙氨酸-甘氨酸)(8),并用SRB法初步评价了化合物1~8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4、5和7在10μmol/L浓度时对K562细胞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异黄酮 环二肽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11014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I.环二肽 被引量:60
2
作者 李德海 顾谦群 +3 位作者 朱伟明 刘红兵 方玉春 朱天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9-452,468,共5页
为研究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11014发酵物中的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经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分离得到13个环二肽,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分析,分别确定为环(亮氨酸-丙氨酸),环(亮氨酸-甘氨酸),环(异亮氨酸-丙氨... 为研究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11014发酵物中的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经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及制备HPLC等分离得到13个环二肽,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分析,分别确定为环(亮氨酸-丙氨酸),环(亮氨酸-甘氨酸),环(异亮氨酸-丙氨酸),环(缬氨酸-丙氨酸),环(丙氨酸-苯丙氨酸),环(苯丙氨酸-甘氨酸),环(酪氨酸-甘氨酸),环(脯氨酸-酪氨酸),环(脯氨酸-苯丙氨酸),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环(脯氨酸-缬氨酸),环(脯氨酸-亮氨酸)。首次以磺酰罗丹明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测试,化合物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具有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5μg/m l浓度抑制率为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环二肽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海洋来源真菌A-f-11中吲哚二酮哌嗪类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文英 张亚鹏 +4 位作者 朱天骄 方玉春 刘红兵 顾谦群 朱伟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49-752,764,共5页
对海洋来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真菌A-f-11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含吲哚基的二酮哌嗪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cyclo-L-tryptophyl-L-proline(1),N-Pren... 对海洋来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真菌A-f-11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含吲哚基的二酮哌嗪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cyclo-L-tryptophyl-L-proline(1),N-Prenyl-cyclo-L-tryptophyl-L-proline(2),tryprostatin B(3),dem ethoxyfum itrem orgin C(4),fum it remorgin C(5),cyclotrypros-tatins B(6)和fum itrem orgin B(7),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利用丽丝胺罗丹明法,对7个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来源真菌 吲哚二酮哌嗪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裙带菜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文竹 刘红兵 管华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化学成分 裙带菜 生物活性 可食用 叶状体 褐藻 中药 昆布
下载PDF
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贾铁争 刘红兵 +3 位作者 方玉春 朱天骄 顾谦群 朱伟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8-334,345,共8页
从宿主为海洋藻类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已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蒽醌、萜类、聚酮、大环内酯、生物碱等,活性涉及抗肿瘤、抗菌、抗藻、抗疟和抗氧化等。本文就近年关于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 从宿主为海洋藻类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已分离得到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包括蒽醌、萜类、聚酮、大环内酯、生物碱等,活性涉及抗肿瘤、抗菌、抗藻、抗疟和抗氧化等。本文就近年关于海藻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问题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密脉鹅掌柴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4
6
作者 刘睿 顾谦群 +3 位作者 崔承彬 韩冰 蔡兵 刘红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 阐明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 venu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小鼠乳腺癌ts FT2 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利用Sephadex L H- 2 0、硅胶等柱色谱,分离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根... 目的 阐明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 venu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小鼠乳腺癌ts FT2 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利用Sephadex L H- 2 0、硅胶等柱色谱,分离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用流式细胞术和SRB法初步评价化合物对ts FT2 10和K5 6 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密脉鹅掌柴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2 -羟基- 3苯胺羰基- 1-偶氮苯基-萘( )、大黄酚( )、2 ,6 -二甲氧基对苯醌( )、正十六烷酸( )、正十八烷酸( )、正二十六烷酸( )、4 ,2 2 -二烯- 3-酮豆甾烷( )、5 ,2 2 -二烯- 7-酮- 3β-羟基豆甾烷( )和β-谷甾醇( )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对K5 6 2细胞有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 值分别为5 2 .5 0和2 5 .5 0μg/m L ,化合物 对在30μg/m L的低浓度对ts FT2 10细胞具有细胞周期G2 /M期抑制活性,而在10 0 μg/m L 的高浓度时却呈现显著的细胞周期G2 /M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结论 化合物 为新天然产物,中文俗名为80 8猩红(80 8Scarlet) ,除β-谷甾醇外,其余均系首次从密脉鹅掌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的抗肿瘤活性为首次发现,化合物 ~ 为该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脉鹅掌柴 偶氮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 脂肪酸类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东京枫杨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红兵 崔承彬 +4 位作者 蔡兵 顾谦群 张冬云 温江妮 管华诗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5-168,175,共5页
目的阐明中国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中草药东京枫杨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以细胞凋亡诱导、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抗癌指标 ,采用硅胶、SephadexLH 2 0柱色谱、HPLC和流式细胞术 ,跟踪分离活性成分 ,利用理化手段鉴定化学结构 ;用SRB法及流式... 目的阐明中国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中草药东京枫杨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以细胞凋亡诱导、坏死性细胞毒活性为抗癌指标 ,采用硅胶、SephadexLH 2 0柱色谱、HPLC和流式细胞术 ,跟踪分离活性成分 ,利用理化手段鉴定化学结构 ;用SRB法及流式细胞术评价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从东京枫杨中分离鉴定了 3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 (1)、2α ,3β ,2 3 三羟基齐墩果酸 (2 )和乌苏酸 (3) ,并对化合物 1~ 3和白桦酯酸 (4 )的抗癌活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化合物1~ 4在 10mg/L浓度下对K5 6 2细胞增殖的的抑制率分别为 4 2 4 %、4 5 2 %、33 7%和 34 3%。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 :化合物 3对tsFT2 10细胞有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结论化合物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分离 鉴定 色谱分离 东京枫杨 三萜 抗肿瘤
下载PDF
南极微生物的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筛选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天骄 顾谦群 +2 位作者 朱伟明 方玉春 刘培培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对南极地区(南极大陆、潮间带、南大洋)的海水、海泥、土壤、植物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并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极地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从南极样品中共分离极地微生物259株,筛选结果显示,11%的微生物具... 对南极地区(南极大陆、潮间带、南大洋)的海水、海泥、土壤、植物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并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极地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从南极样品中共分离极地微生物259株,筛选结果显示,11%的微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显示出极地微生物在活性物质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微生物 抗肿瘤活性 筛选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N-琥珀酰壳聚糖的制备及其与K562肿瘤细胞间亲和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银松 李英霞 宋妮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用化学降解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 ,以其为原料合成了系列N 琥珀酰壳聚糖 ,然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荧光标记 ,再与K5 6 2肿瘤细胞共孵育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来确定不同分子量N 琥珀酰壳聚糖与K5 6 2肿瘤细胞间亲和... 用化学降解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 ,以其为原料合成了系列N 琥珀酰壳聚糖 ,然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荧光标记 ,再与K5 6 2肿瘤细胞共孵育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来确定不同分子量N 琥珀酰壳聚糖与K5 6 2肿瘤细胞间亲和性的强弱 ,为靶向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初步的参考 .结果表明N 琥珀酰壳聚糖和K5 6 2肿瘤细胞间有较强的亲和性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 ,其亲和性逐渐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 N-琥珀酰壳聚糖 制备 K562肿瘤细胞 亲和性 抗肿瘤药物 靶向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