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张利峰 郝亚逢 +2 位作者 武国霞 王学智 李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57-0060,共4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后心力衰竭的患者早期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相应指标变化,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心功能II-IV级,左心室...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后心力衰竭的患者早期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相应指标变化,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心功能II-IV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治疗+依那普利,实验组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并随访6个月,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腔大小、心肌灌注异常的范围及程度,同时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蛋白表达的水平,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 分析显示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范围及提高心脏射血分数,缩小心腔;同时下调炎性因子MMP-9 、sCD40L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后心力衰竭患者,尽早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明显改善心肌缺血范围,从而提高射血分数,缩小心腔,其作用机制与下调炎性因子sCD40L、MMP-9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炎性因子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在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武国霞 柳军伟 +2 位作者 江军花 贾爱堂 郭秀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0.05μg/(kg·min)]静滴维持,B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常规剂量...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小剂量替罗非班[0.05μg/(kg·min)]静滴维持,B组给予瑞替普酶联合常规剂量替罗非班[0.1μg/(kg·min)]静滴维持。比较2组的血管再通率、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和纤溶相关指标水平、主要临床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血管再通率为76.67%,与B组的81.6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的Fg和D-D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LT和t-PA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2组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的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AMI的溶栓效果与常规剂量相近,但出血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替罗非班 小剂量 出血
下载PDF
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武国霞 柳军伟 +2 位作者 江军花 贾爱堂 郭秀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5期152-153,共2页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0 min、60 min、90 min的血管再通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血管的再通率,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对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武国霞 赵巧凤 +3 位作者 郭秀芳 司晓丽 陈艳艳 吴慧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1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cy和BNP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90例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 目的探究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cy和BNP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90例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效果,凝血相关指标及血清中Hcy和BNP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达到66.67%,观察组达到73.3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小板凝集情况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和BNP水平均具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cy和BN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能够促进患者血清Hcy和BNP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瑞替普酶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瑞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1-0044,共4页
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联合血栓抽吸术(Thrombus aspiration,TA)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STEMI患者... 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联合血栓抽吸术(Thrombus aspiration,TA)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术中血栓负荷评估,并在患者家属同意下,将开展PCI治疗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将实施PCI+TA治疗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在梗死动脉血流速度及心功能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治疗期间,对STEMI患者开展TA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血栓负荷,减少梗死相关动脉无血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I PCI TA 血流速度 心功能
下载PDF
NT-proBNP检测对PCI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陈瑞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3期0164-0165,共2页
探讨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术前检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涉县医院就诊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21例入组,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临床资料,PCI术前均检测... 探讨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术前检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涉县医院就诊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21例入组,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临床资料,PCI术前均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PCI术后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设为预后良好组,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较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吸烟人数明显升高(P<0.05),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相关,年龄高于65岁为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 水平与AMI 患者PCI术后是否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对其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