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淄博市4358名汉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毅 王娜 +3 位作者 魏欣 邵俊俊 王夏烨 牟凯 《医师在线》 2023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淄博市汉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的基因多态性,旨在为淄博地区育龄女性的叶酸增补方案提供个体化指导与分子学理论依据,指导孕期保健。方法选... 目的探讨淄博市汉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的基因多态性,旨在为淄博地区育龄女性的叶酸增补方案提供个体化指导与分子学理论依据,指导孕期保健。方法选取4358名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健康汉族女性为研究对象,检测MTHFR及MTRR基因多态性,并对不同地域基因多态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淄博市汉族育龄女性MTHFR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与烟台、银川、阿克苏、延边、贵阳、深圳和琼海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R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与烟台、深圳和琼海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淄博市汉族育龄女性叶酸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具有区域特征,提示围孕期增补叶酸应实施个体化、区域化的科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育龄女性 出生缺陷
下载PDF
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娜 彭德强 +1 位作者 孙晓勤 刘德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62-64,68,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均接受宫腔镜、阴道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明确绝经后出...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均接受宫腔镜、阴道超声检查及病理学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明确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绝经后出血患者中,26例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为28.89%(26/90);子宫内膜病变组年龄≥6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绝经年龄≥50岁、合并高血压、子宫内膜厚度>5 mm、子宫肌瘤史比例较子宫内膜正常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5 kg/m^(2)、绝经年龄≥50岁、合并高血压、子宫内膜厚度>5 mm、子宫肌瘤史是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主要为良性病变,8例(30.77%)子宫内膜息肉,7例(26.92%)萎缩性子宫内膜,6例(23.07%)增殖期子宫内膜,3例(11.54%)子宫内膜炎。结论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发生与年龄、BMI、绝经年龄、合并高血压、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肌瘤史等因素相关,病变主要为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术中将乳腺疾病患者的病灶制成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准确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史玲 孙晓勤 +3 位作者 刘红云 李静 谭晔 陈会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6期150-151,共2页
目的:分析术中将乳腺疾病患者的病灶制成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8月期间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0例乳腺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将这些患者术中切除的病灶分别制成冰冻切片及石蜡切... 目的:分析术中将乳腺疾病患者的病灶制成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8月期间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0例乳腺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将这些患者术中切除的病灶分别制成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确诊这些患者病情的标准是对其的病灶石蜡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观察这些患者进行病灶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术中将患者的病灶制成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准确率与术后将其病灶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5,P>0.05)。术中将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的病灶制成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准确率为50%。术中将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病灶制成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准确率为95.8%。术中将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乳腺腺病患者及其他乳腺疾病患者的病灶制成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的准确率均为100%。结论:术中将乳腺疾病患者的病灶制成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病理检查
下载PDF
METTL14通过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分化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孟敬一 王娜 孙晓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METTL14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分化抑制宫颈癌病理性发展及相关机制。方法检测宫颈癌病变样本METTL14 m RNA和蛋白,以及IL-6、iNOS、Arg-1和CD206表达变化。PMA诱导THP-1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慢病毒过表达或抑制METTL14表达,检测IL-6... 目的探讨METTL14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分化抑制宫颈癌病理性发展及相关机制。方法检测宫颈癌病变样本METTL14 m RNA和蛋白,以及IL-6、iNOS、Arg-1和CD206表达变化。PMA诱导THP-1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慢病毒过表达或抑制METTL14表达,检测IL-6、iNO、Arg-1和CD206表达变化以及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随后加入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激动剂和抑制剂,检测过表达或抑制METTL14后,巨噬细胞IL-6、iNO、Arg-1和CD206表达变化,并取其上清制成条件培养基,孵育Hela细胞,检测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1)宫颈癌病变组织中METTL1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IL-6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M2型标志物Arg-1和CD206表达明显升高(P<0.05)。2)巨噬细胞过表达METTL14后,IL-6和iNOS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Arg-1和CD206表达明显降低(P<0.05),M1/M2比例升高;抑制METTL14表达后,M1型标志物降低(P<0.05),M2型标志物升高(P<0.05),M1/M2比例降低。3)巨噬细胞中转染OE-METTL14慢病毒组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抑制(P<0.05);加入PI3K/AKT激动剂后,M1型标志物降低而M2型标记物升高(P<0.05),M1/M2比例降低;OE-METTL14可逆转此趋势。Sh-METTL14慢病毒组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加入PI3K/AKT抑制剂后,M1型标志物升高而M2型标记物降低(P<0.05),M1/M2比例升高;Sh-METTL14可逆转此趋势。4)取转染OE-METTL14慢病毒后的巨噬细胞上清培养Hela细胞,可见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增殖明显减少(P<0.05)。Sh-METTL14组的Hela细胞则表现出细胞凋亡减少(P<0.05),增殖增多(P<0.05)。结论METTL14通过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分化可能有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14 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 M1/M2巨噬细胞比例 宫颈癌
原文传递
沉默LIMK1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史玲 苏坚 +3 位作者 孙晓勤 夏红 刘芳 苏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2183-2188,共6页
目的:研究沉默LIMK1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检测沉默LIMK1对EMT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裸鼠实验检测沉默LIMK1对移植瘤生... 目的:研究沉默LIMK1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检测沉默LIMK1对EMT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裸鼠实验检测沉默LIMK1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RT-PCR检测显示,沉默LIMK1可下调Vimentin和上调E-cadherin mRNA表达(P<0.05)。Western blot显示,沉默LIMK1可明显下调SW480细胞Snail及Vimentin蛋白表达和上调E-cadherin表达(P<0.05)。免疫荧光显示,LIMK1沉默细胞Snail与Vimentin阳性信号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E-cadherin阳性信号显著增强。裸鼠实验结果显示,沉默组肿瘤生长速度较SW480组明显减慢(P<0.05)。沉默组移植瘤瘤重(0.16±0.079)g较SW480组(0.86±0.165)g明显减少,瘤重抑制率为97.7%(P<0.05)。LIMK1沉默组移植瘤较对照组的Ki-67、Vimentin、Snail与CD 34阳性表达明显减弱,而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沉默LIMK1可体外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K1 人结肠癌SW480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SNAIL VIMENTIN E-CADHERIN
下载PDF
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3
6
作者 马慧 杨宗利 +4 位作者 张丰明 杨黎 傅秋英 杨鹏 房世保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建立预测子宫内膜癌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11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且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进行临床信息采集、经阴道常规超声及SWE检查,获得子宫内... 目的探讨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建立预测子宫内膜癌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11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且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进行临床信息采集、经阴道常规超声及SWE检查,获得子宫内膜的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和平均值(Emean),以病理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评价杨氏模量值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评价临床变量、经阴道常规超声变量、杨氏模量值鉴别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结果112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84例(良性组),子宫内膜癌28例(恶性组)。恶性组Emax和Emean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3.00±16.07)kPa对(31.99±13.89)kPa,(27.25±9.28)kPa对(19.94±10.37)kPa;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分级及杨氏模量值均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子宫内膜癌预测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29%、82.14%、91.67%,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经阴道常规超声联合SWE技术对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剪切波弹性成像 子宫内膜癌 杨氏模量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洛沙坦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对卵巢癌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娜 李毅 王永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究洛沙坦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对卵巢癌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卵巢癌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洛沙坦低剂量组(30 mg/kg)和洛沙坦高剂量组(60 mg/kg)(n=10)。检测Ki67、Cyclin D1、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分析卵巢癌... 目的探究洛沙坦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对卵巢癌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卵巢癌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洛沙坦低剂量组(30 mg/kg)和洛沙坦高剂量组(60 mg/kg)(n=10)。检测Ki67、Cyclin D1、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分析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检测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分析微血管密度和血管生成能力。并分析各组JAK2和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三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洛沙坦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质量、Ki67、Cyclin D1和Bcl-2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VEGF水平、JAK2和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x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洛沙坦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质量、Ki67、Cyclin D1和Bcl-2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VEGF水平、JAK2和STAT3m 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洛沙坦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 <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洛沙坦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洛沙坦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洛沙坦 凋亡 血管生成 JAK2/STAT3
原文传递
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8
作者 王洪彩 陈勤 +2 位作者 刘宁 郑建彬 孙晓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4期4932-4935,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asp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情况,以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作为对照。结果:maspin和VEGF-C...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aspin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情况,以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作为对照。结果: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82.7%,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13.3%、20%)和正常卵巢组织(0%、0%),maspin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FIGO分期高、组织学分级高、腹水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与FIGO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上皮性卵巢癌中maspin蛋白与VEGF-C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maspin和VEGF-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上调,在卵巢上皮性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MASP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