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孙秀英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2
|
高职院校对口单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
殷红梅
尹昭辉
叶畅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2
|
|
3
|
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分层培养模式探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为例 |
李萍
黄银花
沈文龙
|
《西部素质教育》
|
2016 |
9
|
|
4
|
构建“五个对接”的探索与实践——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为例 |
方伟骏
李朝林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1
|
|
5
|
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探析——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234”就业模式实践 |
徐建俊
|
《前沿》
|
2013 |
3
|
|
6
|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李仁和
吴玲
|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
|
2014 |
5
|
|
7
|
基于专业实训课程的分层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为例 |
叶畅
|
《当代职业教育》
|
2013 |
2
|
|
8
|
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培育研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王青
黄君录
|
《高教学刊》
|
2015 |
1
|
|
9
|
以微博为载体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样本分析——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卞莉莉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4
|
|
10
|
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方法研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
王志勃
毕艳茹
|
《智库时代》
|
2019 |
3
|
|
11
|
高职经贸类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差异分析——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张凤芹
|
《科技资讯》
|
2011 |
1
|
|
12
|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徐礼才
苏醒
|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14 |
2
|
|
13
|
高职院校艺术系人生导师制组织活动形式初探——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为例 |
张莹
王康健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5 |
1
|
|
14
|
研究型实训模式和实训基地建设初探——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吴大军
杨姗姗
|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2012 |
1
|
|
15
|
利用光电行业资源,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张楼英
聂开俊
李朝林
|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6
|
高职院校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杨姗姗
|
《科技信息》
|
2011 |
3
|
|
17
|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乔琪
|
《科技视界》
|
2019 |
3
|
|
18
|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法治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选课法律与生活为例 |
孙由体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16 |
2
|
|
19
|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践——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徐建俊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2
|
|
20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发展之道 |
田敏
沈佩琼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