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资源配置的水库群生态调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高仕春 刘宇栋 +1 位作者 程西方 李丽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67,共5页
为解决复杂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水库群生态调度问题,以闸坝众多的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流域关键断面的生态基流为基础,建立以“保证河道生态用水,优先生活用水”为目标的水资源配置模型。以近年用户的实际用水为基准年的需水水平,在丰... 为解决复杂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水库群生态调度问题,以闸坝众多的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流域关键断面的生态基流为基础,建立以“保证河道生态用水,优先生活用水”为目标的水资源配置模型。以近年用户的实际用水为基准年的需水水平,在丰、平、枯、特枯来水条件下,应用改进大规模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得到水库生态调度控制线和运行规则,以及地表水资源分配方案,并以枯水年85%来水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原常规调度相比,水库生态调度可充分利用可调水量的时空分布以及水库群的调控能力,更有效地提高沙颍河流域关键断面生态用水的保证率。研究为沙颍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颍河流域 水库群 生态调度 水资源配置
下载PDF
基于“三线一单”的滨河景观建设研究--以蚌埠市主城区“靓淮河”项目为例
2
作者 周亚群 陈立强 +1 位作者 彭介军 李汉卿 《治淮》 2023年第1期46-48,共3页
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大禹在此劈山导淮。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以蚌埠闸为代表的治水工程,为城市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蚌埠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蚌埠市主城区淮河两岸滩地生态景观已不能满足人民对幸福河湖美好愿景的期待和需求... 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大禹在此劈山导淮。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以蚌埠闸为代表的治水工程,为城市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蚌埠城市空间的快速拓展,蚌埠市主城区淮河两岸滩地生态景观已不能满足人民对幸福河湖美好愿景的期待和需求,拥河发展成为了下一阶段蚌埠城市发展的主旋律。2021年8月,蚌埠市正式提出“靓淮河”项目规划,旨在全面优化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体系,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淮河。淮河蚌埠主城区段西起蚌埠闸东至长淮卫大桥,流经禹会、淮上、龙子湖、经开四个市辖区,是被寄予厚望的“靓淮河”落脚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景观 生态景观 蚌埠闸 生态体系 文化发祥地 龙子湖 淮河两岸
下载PDF
界首市沙颍河地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赵琴 苗欣慧 《治淮》 2024年第4期8-9,共2页
为确保界首市城市用水安全,提高水源突发水污染风险处置能力,对界首市沙颍河地表水源地进行污染源调查和分析,对水源地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基于风险评估结论,从生态湿地建设、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及建立水质预警机制等3个方面提出... 为确保界首市城市用水安全,提高水源突发水污染风险处置能力,对界首市沙颍河地表水源地进行污染源调查和分析,对水源地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基于风险评估结论,从生态湿地建设、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及建立水质预警机制等3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水源地保护工作和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估 水源地 生态湿地 沙颍河
下载PDF
龙河口引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4
作者 徐康 李丽华 景圆 《治淮》 2020年第11期22-24,共3页
1引言为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规范用水行为,维护灌区传统用水权益和保障合肥经济圈发展安全用水,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安徽省中西部重点区域及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方案》,2011年9月省政府以皖政... 1引言为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规范用水行为,维护灌区传统用水权益和保障合肥经济圈发展安全用水,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安徽省中西部重点区域及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方案》,2011年9月省政府以皖政办秘〔2011〕151号文进行了批复。根据批复方案,龙河口水库在50%和80%保证率下分别向合肥市分配水量1.2亿m3和0.8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淠史杭灌区 合肥经济圈 引水工程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生态环境 安全用水 用水行为 水资源高效利用
下载PDF
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河道整治工程生态保护措施探讨
5
作者 张其辽 景圆 《治淮》 2024年第4期45-46,共2页
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情况。为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严格压实生态保护红线论证责任,需围绕项目必要性、选址唯一性和减缓生态影响的主要措施等提出论证建议。本文基于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 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情况。为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严格压实生态保护红线论证责任,需围绕项目必要性、选址唯一性和减缓生态影响的主要措施等提出论证建议。本文基于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工程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情况下提出相应避让、减缓、补偿等措施,探讨河道整治工程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审批程序与生态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工程 生态保护红线 工程保护措施 生态补偿
下载PDF
江苏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超标底泥处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鹏程 陶理 《治淮》 2017年第12期5-6,共2页
一、工程概况江苏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包括南四湖湖西洼地、黄墩湖洼地和里下河洼地,涉及江苏省徐州、宿迁、盐城、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等市。工程任务为通过疏浚河道和加固堤防,提高现有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工程主... 一、工程概况江苏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包括南四湖湖西洼地、黄墩湖洼地和里下河洼地,涉及江苏省徐州、宿迁、盐城、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等市。工程任务为通过疏浚河道和加固堤防,提高现有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疏浚河道430.77km,疏浚排涝沟199.98km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工程 淮河流域 湖洼地 江苏省 底泥处置 平原 疏浚河道 超标
下载PDF
淮河流域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苗欣慧 《治淮》 2022年第12期14-16,共3页
一、淮河流域基本情况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8mm(1956—2016年系列,下同),北部沿黄地区为600~700mm,南部山区可达1400~1500mm。汛期(6—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50%~75%。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1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06... 一、淮河流域基本情况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8mm(1956—2016年系列,下同),北部沿黄地区为600~700mm,南部山区可达1400~1500mm。汛期(6—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50%~75%。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1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06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量 淮河流域 南部山区 沿黄地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 生态保护修复
下载PDF
基于改进DRASTIC方法的淮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喻光晔 阮晓红 王津 《治淮》 2016年第1期24-25,共2页
一、前言 淮河流域平原区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且大多存在污染问题,近年来流域内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率约为60%~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面临着水质污染的威胁。开展淮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可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 一、前言 淮河流域平原区地表水资源相对匮乏且大多存在污染问题,近年来流域内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率约为60%~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面临着水质污染的威胁。开展淮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可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概况 地下水脆弱性表示地下水系统容易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研究,80年代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浅层地下水 DRASTIC方法 淮河流域 平原区 地下水资源保护 污染问题 地表水资源
下载PDF
淮河流域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付小峰 庞兴红 韦翠珍 《中国水利》 2022年第7期67-70,共4页
生态流量对保护水生态空间、维护河流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确定淮河流域重要河湖的生态流量,分析各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现状及主要问题,从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程调度、落实监管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淮河流域重要河湖的生态流量... 生态流量对保护水生态空间、维护河流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确定淮河流域重要河湖的生态流量,分析各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现状及主要问题,从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程调度、落实监管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淮河流域重要河湖的生态流量保障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保障现状 对策措施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推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建设生态淮河
10
作者 刘华春 喻光晔 +1 位作者 水艳 李丽华 《治淮》 2017年第8期12-14,共3页
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利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从2004年开始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2007年以来,水利部开展了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流域综合... 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利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从2004年开始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2007年以来,水利部开展了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报告中均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规划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保护 流域综合规划 生态需水 水资源短缺 治水思路 重要支流 湿地保护 城东湖 水环境恶化 生态综合治理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运行调度实施情况及水资源影响初步分析
11
作者 景圆 李丽华 +1 位作者 陈立强 王成 《治淮》 2020年第11期40-41,共2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为目标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为国家调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基本任务是从长江下游取水,向黄淮海平原东...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为目标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作为国家调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基本任务是从长江下游取水,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补充水源,与引黄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共同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一项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 黄淮海平原 引黄工程 运行调度 水资源短缺
下载PDF
平原大中型河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优化布局方法研究——以淮河干流中游段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康 景圆 喻光晔 《治淮》 2020年第11期37-39,共3页
1引言淮河为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是典型的大中型平原河流。淮河流域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旱灾害频发是淮河流域的基本水情,决定了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淮河干流中游段(洪河口~洪泽湖主... 1引言淮河为我国七大河流之一,是典型的大中型平原河流。淮河流域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水旱灾害频发是淮河流域的基本水情,决定了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淮河干流中游段(洪河口~洪泽湖主要出口三河闸)作为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重点河段,其排污口布局规划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淮河流域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时空 平原河流 水功能区 重点河段 三河闸
下载PDF
淮河干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措施探讨
13
作者 何德进 《治淮》 2010年第12期10-12,共3页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淮河干流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系到淮河流域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本文通过分析淮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就淮河干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展开探讨。
关键词 淮河 水生态 保护 修复 对策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分析研究
14
作者 姜健俊 万瑞容 牛战富 《治淮》 2022年第1期34-36,共3页
2020年治淮70周年之际,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治淮70周年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分析工作。本文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最新的行政区划、土地面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GDP、耕地、粮食产量等社会经济指标及其近十年的... 2020年治淮70周年之际,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开展治淮70周年社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分析工作。本文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最新的行政区划、土地面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GDP、耕地、粮食产量等社会经济指标及其近十年的变化趋势,得出了一些宏观性结论,对新时期治淮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社会经济 指标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可拓模型的城市河流功能综合评价研究及应用
15
作者 张慧 马天儒 +2 位作者 喻光晔 张可芝 潘争伟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从河流功能属性出发将河流功能分为自然、生态、社会服务三类,构建了城市河流综合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标准。根据该体系、评价标准特点,为了避免权重过于主观或客观,选用信息熵法和可拓法构建了信息熵可拓评价模型,并应用到淮河... 从河流功能属性出发将河流功能分为自然、生态、社会服务三类,构建了城市河流综合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标准。根据该体系、评价标准特点,为了避免权重过于主观或客观,选用信息熵法和可拓法构建了信息熵可拓评价模型,并应用到淮河干流蚌埠段进行实例评价。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该段河流综合功能的实际情况,说明指标体系及标准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为进一步研究城市河流功能提供借鉴,为城市河流的开发利用、灾害规避和河流控制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河流综合功能 层次分析法 信息熵法 可拓模型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汉卿 陈立强 竹涛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53-57,共5页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而兴建并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逐渐成为制约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能够使决策者明确煤炭...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而兴建并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逐渐成为制约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能够使决策者明确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情况,找出其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环境污染治理3方面构建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淮南市实际情况,对淮南市2010—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改善淮南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议。结果表明,2010—2018年淮南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中2013—2015年略微下滑,2015年以后逐渐上升。但总体上淮南市生态环境质量正趋于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淮南市需立足“十四五”,做好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以采煤塌陷区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将自然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并重,从而保障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煤炭资源型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南湾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池仕运 韦翠珍 +4 位作者 胡俊 陈胜 董方勇 沈强 胡菊香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34-41,共8页
为了解南湾水库底栖动物现状,于2015~2016年对该水库按季节进行了周年调查。调查中共检出20种(水生昆虫12种,寡毛类7种,其他类群1种),全年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德永摇蚊和前突摇蚊。经MRPP检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季节差异,春季显著... 为了解南湾水库底栖动物现状,于2015~2016年对该水库按季节进行了周年调查。调查中共检出20种(水生昆虫12种,寡毛类7种,其他类群1种),全年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德永摇蚊和前突摇蚊。经MRPP检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季节差异,春季显著不同于夏秋冬季,且夏秋冬季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1.43 ind./m2和0.503 4 g/m2,寡毛类对密度的贡献比为75.20%,水生昆虫对生物量的贡献比为80.65%。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差异显著,Shannon-wiener指数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群落状态指数(Integral Index of Communities State,IICS)季节差异显著,南湾水库水生态状况春冬季要好于夏秋季。底栖动物现存量处于较低水平可能与该水库季节性水温分层现象突出以及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有关。结合水质理化指标,该水库采用IICS指数对水生态状态进行定量评估较为适宜。根据IICS指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水温的升高,藻类的过度旺盛生长对底栖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水体交换率较低且存在较长时间温跃层的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湾水库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状态 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湿周法计算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断面生态流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水艳 刘建 娄云 《治淮》 2017年第11期35-36,共2页
一、引言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提出要"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在黄河、淮河等流域进行试点,分期分批确定生态流量(水位),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 河流断面 流量 水量调度 周法 生态需水 水污染防治 湿周 水资源保护 水生态 生态用水
下载PDF
多目标约束条件下新建调水调蓄水库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成 娄云 林婕 《治淮》 2017年第12期8-9,共2页
一、简介调水工程的调蓄水库在解决区域干旱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区域防洪具有重大作用。水库的调度运行将使其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发生较大改变,使原本缺水的河道水量减少,加剧生态失衡。水... 一、简介调水工程的调蓄水库在解决区域干旱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区域防洪具有重大作用。水库的调度运行将使其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发生较大改变,使原本缺水的河道水量减少,加剧生态失衡。水资源配置中必须考虑水量的需求与供给、水环境污染与治理、水与生态这三重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水库 生态流量 调水工程 多目标约束 水资源利用率 缺水问题 下游河道 水资源配置
下载PDF
大型水库低温下泄对水生态和农业生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立强 周亚群 李汉卿 《治淮》 2017年第12期13-14,共2页
一、研究背景及对象水库低温下泄水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深层水溶解氧含量低、水生生物生长和延迟繁殖甚至不繁殖、下游灌区农作物减产等。目前工程上水库低温下泄水减缓措施主要为多层(竖井式)取水口取水、浮式管型取水口取水、... 一、研究背景及对象水库低温下泄水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深层水溶解氧含量低、水生生物生长和延迟繁殖甚至不繁殖、下游灌区农作物减产等。目前工程上水库低温下泄水减缓措施主要为多层(竖井式)取水口取水、浮式管型取水口取水、溢流式(叠梁门)分层取水等,这些措施均需在无水工况下修建水工建筑物,适宜在建或未建的水库工程,但对已建、蓄水运行的水库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库 水生态 农业生产 低温 水库工程 溶解氧含量 水工建筑物 取水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