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在关系
1
作者 刘巍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实践,需要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两个结合”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内容范围来讲,“第一个结合”内在地包含“第二个结合”;从内容属性来讲,“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升华与发展;从唯... 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实践,需要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两个结合”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内容范围来讲,“第一个结合”内在地包含“第二个结合”;从内容属性来讲,“第二个结合”是“第一个结合”的升华与发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两个结合”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内在关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优秀文化相结合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丽娟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81-84,共4页
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历程看,还是从党理论创新的百年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优秀文化相结合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两者相结合具有历史和现实上的可能性、可行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优秀文化在理论品格和... 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历程看,还是从党理论创新的百年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优秀文化相结合都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两者相结合具有历史和现实上的可能性、可行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优秀文化在理论品格和具体内容上具有相通性;另一方面,与儒家优秀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继续推动两者相结合,既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又要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家优秀文化 相结合
下载PDF
社会化媒介生态下的媒介剥削现象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反思
3
作者 夏振鹏 《理论观察》 2021年第3期58-60,共3页
伴随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以及以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移动互联网最新科技成果的逐步广泛应用,社会化媒介对人类社会的渗透愈加深入,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的剥削也愈加隐蔽和便捷。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反思... 伴随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以及以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移动互联网最新科技成果的逐步广泛应用,社会化媒介对人类社会的渗透愈加深入,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的剥削也愈加隐蔽和便捷。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反思了社会化媒介生态下的媒介剥削现象,提出破除社会化媒介生态下的媒介剥削需要社会制度层面的保障,更需要公众的自觉行动,媒介集团也应当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介 媒介剥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4
作者 秦蕾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第19期125-126,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理论基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育人方法改革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指导育人内容改革创新,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育人机制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 改革创新
下载PDF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菜单化”教育的理论链接与路径选择
5
作者 仇桂且 李环宇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创造和培育的先进文化成果。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奋斗精神,具有显著的历史性、革命性和教育性。在新的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创造和培育的先进文化成果。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奋斗精神,具有显著的历史性、革命性和教育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把握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理论逻辑,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菜单化”教育模式的探索,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菜单化”教育 理论链接 路径选择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关系研究
6
作者 王红艳 程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6-127,131,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时代新人的主渠道,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时代新人的主渠道,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化环境、实践佐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耦合关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相对贫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杨春红 李小燕 凌志东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依据CFPS(2014—2020年)数据,运用双临界值法测度中国农村相对贫困,采用二元面板logit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单维测度结果显示,农村基础设施和资产维度指标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维度指标,且大多数维... 依据CFPS(2014—2020年)数据,运用双临界值法测度中国农村相对贫困,采用二元面板logit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单维测度结果显示,农村基础设施和资产维度指标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维度指标,且大多数维度指标的农村相对贫困发生率呈逐期下降的趋势。多维测度结果显示,农村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平均剥夺份额和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低,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发展数字经济与提升城镇化水平能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但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减贫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减贫作用小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建议有序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工作,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加快农村数字经济的“软硬”件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助力农村相对贫困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 城镇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主体性巩固的理路与进路 被引量:1
8
作者 仲昭慧 王永贵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2,F0003,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将巩固文化主体性贯穿建设全过程,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从整体上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贡献强大精神力量。从巩固的理据看,文化主体性是理论、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从巩固的理路看,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将巩固文化主体性贯穿建设全过程,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从整体上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贡献强大精神力量。从巩固的理据看,文化主体性是理论、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从巩固的理路看,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精神独立自主和守正创新的实践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主体性强有力的体现。新时代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不能仅停留在理论阐释层面,而要通过推进文化建设实践变革,着力实现中华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辐射力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主体性 中华文化 实践进路
下载PDF
融入日常生活: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策略探析
9
作者 张琳琳 夏振鹏 《社会科学前沿》 2025年第1期334-340,共7页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与村民日常生活脱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指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深度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以有效引领乡村文化并凝聚乡村主体力量。日常生活理论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强调日常生活是社会结构和文化...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与村民日常生活脱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指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深度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以有效引领乡村文化并凝聚乡村主体力量。日常生活理论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强调日常生活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的核心。为深化这一融合,研究提出了四大策略:经常化策略,通过持续的实践活动塑造村民的精神世界;具象化策略,将抽象理念与村民的日常实践紧密结合;文化化策略,利用文化的内在影响力塑造村民的核心价值观念;制度化策略,通过构建制度体系确保乡村精神文明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和有效践行。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aces the challenge of being disconnected from villagers’ daily lives.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be deeply integrated into villagers’ daily lives, effectively guiding rural culture and consolidating the strength of rural entities. The theory of everyday life provide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is, emphasizing that everyday life is the core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cultural forms. To deepen this integration, the research proposes four strategies: the regularization strategy, which shapes villagers’ spiritual world through continuous practical activities;the concretization strategy, which closely integrates abstract ideas with villagers’ daily practices;the culturalization strategy, which leverages the inherent influence of culture to shape villagers’ core values;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strategy, which ensures widespread recogni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cept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精神文明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融入视角
10
作者 夏振鹏 仲昭慧 《教育信息技术》 2025年第3期53-56,共4页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既是顺应教育改革潮流、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当前教学资源管理与利用难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融入的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既是顺应教育改革潮流、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当前教学资源管理与利用难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融入的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可行性和必要性,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策略总结为六个方面,分别是智能化资源采集与筛选、智能推荐与个性化服务、资源动态优化与协同创新、智能化教学管理与决策支持、智能化教学资源用户评价与反馈以及智能化教学资源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学资源库 开发策略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倩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3,共4页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有其历史、理论、现实、价值四重逻辑。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孜孜以求的追求构成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有关共同富裕的思想构成其理论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构成其现实逻辑;中...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有其历史、理论、现实、价值四重逻辑。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孜孜以求的追求构成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有关共同富裕的思想构成其理论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构成其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构成其价值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 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同友 于建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9,共7页
从逻辑向度和价值维度的视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指向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所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更好地实现两者的有... 从逻辑向度和价值维度的视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指向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所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更好地实现两者的有机契合和协调推进。同时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进一步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内在逻辑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超越与升华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32-133,共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超越和升华。这种升华体现为新型国家观念的升华、新型社会观念的升华和新型个人价值观念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超越 升华
下载PDF
把儒家君子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2
14
作者 纪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3-85,共3页
君子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身份标识和遗传密码,是血脉之根,也是民族精神的脊梁".它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把君子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儒家 君子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祺 《理论研究》 2021年第2期13-18,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发展不但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还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要勇于应对和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和挑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成功地回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发展不但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还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要勇于应对和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和挑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成功地回应了理论和实践难题,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舞台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依托课程培育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红艳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5-78,81,共5页
少数民族预科生作为准大学生,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足轻重。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抓手,然而依托课程培育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高校的重视不够,任课教师的意识不强。高校应重视依托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少数民族预科生作为准大学生,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足轻重。课程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抓手,然而依托课程培育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高校的重视不够,任课教师的意识不强。高校应重视依托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育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应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探寻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培育 少数民族预科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浅析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娟 《改革与开放》 2017年第21期118-119,共2页
周恩来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体现于周恩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 周恩来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体现于周恩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精炼、最具体、最平实的总结阐述。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表述虽有差异,但其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契合性,周恩来精神体现的国家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的价值、体现的社会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体现的个人价值层面的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3个方面存在契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契合性
下载PDF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以《红旗周报》为例
18
作者 韩同友 程单剑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8年第4期100-106,共7页
《红旗周报》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在当时特殊背景下,《红旗周报》面向大众,开设多个栏目,排除封锁易装发行,以通俗语言向民众引荐马克思主义著作,为紧张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服务,引导民众思想,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统一全... 《红旗周报》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在当时特殊背景下,《红旗周报》面向大众,开设多个栏目,排除封锁易装发行,以通俗语言向民众引荐马克思主义著作,为紧张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服务,引导民众思想,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及民众认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实际工作的主持人,是《红旗周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发表了多篇文章,阐发了关于武装斗争理论的认识,关于中国国情的把握,关于党内两条路线思想的分析,反映出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历程,彰显出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的科学性、求真性、辩证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周报 周恩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振鹏 秦存强 应海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217-218,221,共3页
乡村数字化发展具有促进数字技术、经济下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等作用,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缺乏数字素养、数据安全面临挑战、产业融合优势不明显等... 乡村数字化发展具有促进数字技术、经济下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等作用,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缺乏数字素养、数据安全面临挑战、产业融合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健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增强农民数字化素养、推动数据共享与安全建设、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数字化发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国莲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1期12-18,77,共8页
兼具科技成色和绿色底色的绿色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动力引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中具有“牛鼻子”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绿色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 兼具科技成色和绿色底色的绿色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动力引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中具有“牛鼻子”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绿色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如何加快绿色科技创新的重要命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孕生于对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与趋势的洞察、对马克思恩格斯绿色科技思想的传承和对我国绿色科技创新发展实践的总结,具有绿色科技创新态势论、绿色科技创新价值论、绿色科技创新目标论、绿色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论、绿色科技创新合作论等丰富深邃的科学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绿色科技创新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遵循,打开了人类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绿色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