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肝胰腺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玉 隋丽英 +2 位作者 邓元告 常国亮 张文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3-1338,共6页
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和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研究PHB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肝胰腺酶活力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0.8—1.0g的幼蟹(每组60只)在循环水养殖系统单独培养60d后,对幼蟹蜕皮间隔、个体增重和肝胰腺... 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和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研究PHB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肝胰腺酶活力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0.8—1.0g的幼蟹(每组60只)在循环水养殖系统单独培养60d后,对幼蟹蜕皮间隔、个体增重和肝胰腺酶活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饲料中PHB添加量的增加,幼蟹个体体重增加,蜕皮间隔缩短,3%PHB添加组显著高于未添加PHB的对照组(P<0.05)。肝胰腺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下降,碱性磷酸酯酶(ALP)活力增加,酸性磷酸酯酶(ACP)活力相对稳定,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含量(GPT)活力总体较低且显著下降(P<0.05)。PHB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除了与β-羟基丁酸提供能量物质有关外,还与非特异免疫防御能力的提高和肝胰腺细胞良好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 中华绒螯蟹 生长 肝胰腺 酶活力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合成虾青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性腺发育、色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麻楠 龙晓文 +3 位作者 赵磊 常国亮 吴旭干 成永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5-765,共11页
采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0和260 mg/kg的合成虾青素配制成3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和16%的等氮等脂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1、2和3),以中华绒螯蟹商业育肥饲料作为饲料4,分别投喂4组雌蟹(... 采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0和260 mg/kg的合成虾青素配制成3种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和16%的等氮等脂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1、2和3),以中华绒螯蟹商业育肥饲料作为饲料4,分别投喂4组雌蟹(每个饲料组3个重复水槽,每个水槽中12只蟹),进行为期60d的室内养殖实验,以探讨添加合成虾青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性腺发育、色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进行到30d和60d,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雌体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均无显著影响(P>0.05)。(2)性腺、肝胰腺和头胸甲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红度值(a值)均以饲料3组最高,性腺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以饲料1组最高(P<0.05);饲料2组头胸甲的b值最高,饲料1组最低(P<0.05)。(3)饲料1组中华绒螯蟹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4组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乳酸脱氢酶(LDH)、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乳酸(LD)含量最高(P<0.05);肝胰腺中的SOD、T-AOC、GSH-Px和GR活性均以饲料1组最高,饲料2组最低(P<0.05)。(4)饲料2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血蓝蛋白(H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均以饲料4组最高(P<0.05),肝胰腺中的ACP、ALP和γ-GT活性以饲料1组最高。综上,在育肥饲料中添加合成虾青素对成体雌蟹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头胸甲、肝胰腺和卵巢中的类胡萝卜素总量、色泽和抗氧化能力,建议雌蟹育肥饲料中合成虾青素的含量为90 m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虾青素 中华绒螯蟹 雌体 性腺发育 色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早熟中华绒螯蟹雄蟹性腺指数、性腺生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常国亮 成永旭 +2 位作者 丁怀宇 吴楠 潘正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采用生化及气相色谱的方法研究了早熟与正常中华绒螯蟹雄蟹性腺指数、性腺生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早熟雄蟹性腺指数为4.42±0.96,而正常雄蟹性腺指数为3.09±0.67,显著低于早熟雄蟹的性腺指数(P<0.05);生化成分组成... 采用生化及气相色谱的方法研究了早熟与正常中华绒螯蟹雄蟹性腺指数、性腺生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早熟雄蟹性腺指数为4.42±0.96,而正常雄蟹性腺指数为3.09±0.67,显著低于早熟雄蟹的性腺指数(P<0.05);生化成分组成中,早熟蟹性腺的水分含量为70.26n-%,显著低于正常蟹,而总脂含量为3.96%,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蛋白、碳水化合物、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在两种性腺中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多的均为16∶0,二者含量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SFA均在27%稍多,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的均为18∶1n-9,早熟雄蟹性腺含量略高为24.04%,但与正常蟹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早熟雄蟹性腺的18∶1n-7、20∶1n-9和M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中,两种蟹性腺的18∶2n-6含量非常接近,均在7.0%左右,虽然正常雄蟹性腺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PUFA、n-3PUFA、n-6PUFA和HUFA含量均高于早熟蟹,但仅有后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 中华绒鳌蟹 性腺指数 生化成分 脂肪酸
下载PDF
3种饵料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和育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常国亮 葛永春 +3 位作者 邓登 向朝林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9-755,共7页
测定和比较了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鱼的生化组成,在直径1.08m、高1m的500L循环水槽中进行了80d的养殖试验,比较了3种育肥饵料对体质量为65~90g的中华绒螯蟹雌蟹的育肥成活率、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蟹壳、肝胰腺和卵巢色泽的影响... 测定和比较了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鱼的生化组成,在直径1.08m、高1m的500L循环水槽中进行了80d的养殖试验,比较了3种育肥饵料对体质量为65~90g的中华绒螯蟹雌蟹的育肥成活率、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蟹壳、肝胰腺和卵巢色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冰鱼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最高,膨化饲料的灰分含量最低,硬颗粒饲料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最低;冰鱼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两种饲料,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的氨基酸组成接近;冰鱼的总饱和脂肪酸、C20:4n6、C20:5n3、C22:6n3和总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最高,C18:2n6含量最低;膨化饲料总饱和脂肪酸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但C18:2n6含量最高。冰鱼组和膨化饲料组雌蟹的最终成活率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组(P<0.05);育肥40d后,3个饵料组的卵巢指数无显著差异,80d后,膨化饲料组和冰鱼组的卵巢指数显著高于硬颗粒组(P<0.05)。膨化饲料组蟹壳和卵巢的红度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组,冰鱼组的肝胰腺亮度和黄度最高,但红度显著低于硬颗粒饲料组和膨化饲料组。综上所述,优质膨化饲料的综合育肥效果优于冰鱼,特别是卵巢红度;与传统的硬颗粒饲料相比,优质膨化饲料可以显著提高育肥成活率,促进卵巢发育,提高蟹壳和卵巢的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饵料 育肥 性腺发育 色泽
下载PDF
稻虾连作稻秸还田下克氏原螯虾养成期稻田肥力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国亮 徐建明 +4 位作者 卢彩萍 丁怀宇 杨柳 姜珊 宋玉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35-238,共4页
稻虾(克氏原螯虾)连作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以稻虾连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成期(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稻田土壤[上层(0~10 cm)土壤、下层(1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稻秸还田后稻田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 稻虾(克氏原螯虾)连作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以稻虾连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成期(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稻田土壤[上层(0~10 cm)土壤、下层(1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稻秸还田后稻田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缓效钾含量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上层土壤而言,pH值第2、第3次取样时显著低于第1、第4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有效磷含量在第1次取样(2018年11月)时最高,至第2次取样(2019年2月)时降至最低,到第3、第4次取样(2019年4、6月)时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但仍显著低于2018年11月时的水平(P<0.05);速效钾含量随取样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至2019年6月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前3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缓效钾含量在第3次取样时(2019年4月)最低,显著低于另外3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而另外3次取样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在4次取样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下层土壤而言,2018年11月水稻收割后第1次取样时,有机质、有效磷和缓效钾含量显著低于2019年6月第4次取样时的水平(P<0.05)。对同一取样点上层、下层土壤进行比较发现,在第1次取样(2018年11月)时,上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P<0.05),但第4次取样(2019年6月)时已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稻秸返田后,土壤有效磷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会快速变化,为防止其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建议采取栽培伊乐藻等科学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连作 克氏原螯虾 稻秸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三种育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雄体成活率、性腺发育和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葛永春 常国亮 +3 位作者 邓登 向朝林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3期144-148,154,共6页
为研究育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养殖效果和品质的影响,选用3种常用饲料(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鲜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槽内,开展了为期60 d的生殖蜕壳河蟹雄体的育肥试验,对比了不同饲料组间雄蟹的成活率、性腺发育和色泽等指... 为研究育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养殖效果和品质的影响,选用3种常用饲料(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鲜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槽内,开展了为期60 d的生殖蜕壳河蟹雄体的育肥试验,对比了不同饲料组间雄蟹的成活率、性腺发育和色泽等指标。结果显示:(1)3个饲料组间雄蟹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硬颗粒饲料组成活率最低(43%),其余两组成活率在60%~70%;(2)3个饲料组间的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SI均为约3%,HSI均为5%~6%;(3)3个饲料组间的头胸甲色泽指标L值(亮度)、a值(红度)和b值(黄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冰鲜鱼组肝胰腺色泽指标L值和b值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膨化饲料组肝胰腺的a值最高(P<0.05)。试验证明:采用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鲜鱼对生殖蜕壳后的雄蟹进行育肥,对其成活率和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投喂膨化饲料可显著提高肝胰腺的红度,投喂冰鲜鱼可提高肝胰腺的亮度和黄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育肥饲料 膨化饲料 雄体 性腺发育 色泽
下载PDF
稻—虾—鳖共生模式虫害防治效果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楠 沈竑 +2 位作者 陈金民 徐克怀 沈懿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5-288,共4页
为研究稻-虾-鳖共生模式下稻田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及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在稻田中进行了稻、虾、鳖种养殖试验,对该模式下的虫害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稻-虾-鳖共生田块中未见虫害爆... 为研究稻-虾-鳖共生模式下稻田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及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在稻田中进行了稻、虾、鳖种养殖试验,对该模式下的虫害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稻-虾-鳖共生田块中未见虫害爆发,平均每百株水稻蜘蛛的数量分别是常规稻田的2.34、4.00、8.08和5.47倍,虱蛛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虫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稻—虾—鳖共生田块每亩(15亩=1hm^2,下同)平均利润为7160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常规种植的对照组田块每亩平均利润为37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鳖共生 稻飞虱 蜘蛛 虫害防治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淮安蒲菜名实考订 被引量:4
8
作者 蒋功成 《长江蔬菜》 2016年第4期17-20,共4页
淮扬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和精清新、妙契众口、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五味调和、百姓创造是其典型的特点。就地取材的食料中,尤以淮安地产的黄鳝、白鱼、紫蟹、蒲菜、莲藕等水生动植物为多,充分体现了地理上河湖众多优势。如果要在... 淮扬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和精清新、妙契众口、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五味调和、百姓创造是其典型的特点。就地取材的食料中,尤以淮安地产的黄鳝、白鱼、紫蟹、蒲菜、莲藕等水生动植物为多,充分体现了地理上河湖众多优势。如果要在各类食材中,选择最能体现淮安美食文化历史与传统的一种。笔者以为,非蒲菜莫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菜 香蒲科 美食文化 蒲儿根 紫蟹 香蒲属 淮扬菜 蒲蒻 食材 蒲笋
下载PDF
河蟹网围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研究
9
作者 常国亮 潘正军 +4 位作者 吴楠 穆欢 李亚成 黄越峰 董继友 《科学养鱼》 2018年第2期33-34,共2页
2016―2017年,我们在洪泽县高良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网围河蟹养殖基地开展了河蟹网围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实验,实现了河蟹64.8千克/亩,平均规格雌蟹120.1克、雄蟹164.5克,南美白对虾24.4千克/亩,与传统网围养殖河蟹相比增加效益600元... 2016―2017年,我们在洪泽县高良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网围河蟹养殖基地开展了河蟹网围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实验,实现了河蟹64.8千克/亩,平均规格雌蟹120.1克、雄蟹164.5克,南美白对虾24.4千克/亩,与传统网围养殖河蟹相比增加效益600元/亩以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前期准备1.网围条件在洪泽县高良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网围河蟹养殖基地,选择围网河蟹养殖区2个,面积均为35亩,共70亩。网围养殖区水质良好、水深1.5米(最低水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网围养殖 养殖技术 河蟹 套养 养殖基地 水产养殖 前期准备
下载PDF
河蟹网围套养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研究
10
作者 常国亮 吴法龙 +4 位作者 穆欢 李亚成 黄越峰 赵长华 董继友 《当代水产》 2018年第7期90-91,共2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又名大闸蟹(以下简称河蟹),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养殖蟹类,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养殖范围不断扩大,江苏、湖北、河南、山东、安徽、辽宁、新疆等诸多省份均有养殖...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又名大闸蟹(以下简称河蟹),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养殖蟹类,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养殖范围不断扩大,江苏、湖北、河南、山东、安徽、辽宁、新疆等诸多省份均有养殖,2016年产量已达81.21万t,年产值已近500亿元,其中仅江苏省产量即达35.4万t(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7年),约占全国产量的4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技术 罗氏沼虾 河蟹 套养 网围 中华绒螯蟹 营养丰富 年产量
下载PDF
生石灰对中华绒螯蟹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彤彤 常国亮 +3 位作者 吴楠 刘丹阳 李凌娟 蒋路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实验调查了在养殖水体中施用14.99 g/m3(10 kg/亩)的生石灰后,对河蟹胃、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POD(酚氧化酶),AKP(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后,河蟹胃淀粉酶、脂肪... 实验调查了在养殖水体中施用14.99 g/m3(10 kg/亩)的生石灰后,对河蟹胃、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POD(酚氧化酶),AKP(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后,河蟹胃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P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从1.01±0.28 U/g prot、52.3±18.5 U/g prot升高到了3.39±1.00 U/g prot和161.2±39.7 U/g prot(P<0.05),血清AKP、ACP活性分别从0.66±0.14金氏单位/100 m L、0.63±0.19 U/100 m L,升高到了1.15±0.32金氏单位/100 m L和1.10±0.33 U/100 m L(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灰 中华绒螯蟹 消化酶 免疫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成熟家系扣蟹阶段生长和早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董鹏生 刘青 +5 位作者 吴旭干 何杰 常国亮 丁怀宇 王幼鹏 成永旭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60,共10页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除215日龄雄体甲壳长外,一龄早熟家系扣蟹在155和215日龄的体质量、甲壳长、甲壳宽、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二龄成熟家系(P〈0.05);(2)整体上两种家系子代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尽管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雄体的早熟率略高于二龄成熟家系,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显著,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雌体无一龄早熟现象,二龄成熟家系子代雌体的早熟率是其雄体的两倍;(3)两种家系后代中正常扣蟹各规格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雌雄体主要集中于3~6 g和6~9 g两个体质量范围,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成熟家系的大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一龄早熟家系的小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综上,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两者的一龄性早熟情况也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河蟹一龄性早熟的生理机制和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早熟 扣蟹 养殖性能 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