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震成因软沉积物变形记录的地震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钟宁
蒋汉朝
+3 位作者
李海兵
苏德辰
徐红艳
梁莲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5-1802,共18页
确定地震震级对中长期地震预报、震后应急救援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古地震学是研究地质记录中的地震事件,特别是它们的位置、时间和震级大小。然而,传统由地表破裂参数确定的古地震震级仍存在不确定性(大多数地震事件不会导...
确定地震震级对中长期地震预报、震后应急救援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古地震学是研究地质记录中的地震事件,特别是它们的位置、时间和震级大小。然而,传统由地表破裂参数确定的古地震震级仍存在不确定性(大多数地震事件不会导致地表破裂,或位移小于0.3 m),尤其是由湖泊沉积记录的古地震事件。为了解决未发现明显位错地震震级问题,本文依据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类型和形式,对确定地震震级/强度的方法(经验估算、最大液化距离、扰动层厚度、软沉积物变形类型,经验公式,快速沉积砂层厚度)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分析其理论基础、优缺点、误差大小、适用性、存在问题等。并以中东死海盆地利桑组晚更新世湖相沉积中的震积岩(混杂层)和岷江上游萝卜寨晚第四纪湖相沉积中地震成因的液化底劈为例,利用上述6种方法推断,其代表的震级分别为M5.5~6.5和M6.0~7.0,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研究结果。这6种方法的结合,为确定地震震级/强度,特别是湖泊沉积中的地震事件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对便捷的方法。该研究可为基于地表破裂参数确定的古地震震级提供可靠的参考,为更好地认识构造活跃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沉积物变形
地震相关沉积
液化底劈
地震强度
古地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中隆起奥陶系储层与油源断裂复合控藏模式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卫兵
陈践发
+1 位作者
罗广平
贺礼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3,共13页
基于现有油、气、水勘探成果及储层、断裂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地化及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储层以礁滩沉积为基础,发育大量溶蚀孔洞及裂缝,控制了油气相对高孔渗富集...
基于现有油、气、水勘探成果及储层、断裂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地化及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储层以礁滩沉积为基础,发育大量溶蚀孔洞及裂缝,控制了油气相对高孔渗富集。储层孔味度和渗透率越大,与围岩之间的毛细管力差就越大,含油气概率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存在油气富集的临界毛细管力(2.5 MPa)。奥陶系油源断裂交汇处为油气优先充注点,控制了油气的近源富集。距离充注点越远,油气充注强度越小,油气产能越低,油气地球化学性质规律性变化,存在油气富集的临界距离(距充注点20 km)。在储层和油源断裂联合控制下,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富集呈"近充注点一相对高孔"的地质模式,于充注点近端的高孔渗储层内优先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断裂
烃源岩
油气成藏
奥陶系
塔中隆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成因软沉积物变形记录的地震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钟宁
蒋汉朝
李海兵
苏德辰
徐红艳
梁莲姬
机构
自然资源
部
活动构造与
地质
安全
重点
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
力学
研究所
中国
地质
调查局新构造与地壳稳定性
研究
中心
地震
动力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
地震局
地质
研究所
深地动力学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
学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5-1802,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2177184,41807298,41572346)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9M650788)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319,DD20190059)的成果。
文摘
确定地震震级对中长期地震预报、震后应急救援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古地震学是研究地质记录中的地震事件,特别是它们的位置、时间和震级大小。然而,传统由地表破裂参数确定的古地震震级仍存在不确定性(大多数地震事件不会导致地表破裂,或位移小于0.3 m),尤其是由湖泊沉积记录的古地震事件。为了解决未发现明显位错地震震级问题,本文依据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类型和形式,对确定地震震级/强度的方法(经验估算、最大液化距离、扰动层厚度、软沉积物变形类型,经验公式,快速沉积砂层厚度)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分析其理论基础、优缺点、误差大小、适用性、存在问题等。并以中东死海盆地利桑组晚更新世湖相沉积中的震积岩(混杂层)和岷江上游萝卜寨晚第四纪湖相沉积中地震成因的液化底劈为例,利用上述6种方法推断,其代表的震级分别为M5.5~6.5和M6.0~7.0,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研究结果。这6种方法的结合,为确定地震震级/强度,特别是湖泊沉积中的地震事件提供了一种新的、相对便捷的方法。该研究可为基于地表破裂参数确定的古地震震级提供可靠的参考,为更好地认识构造活跃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软沉积物变形
地震相关沉积
液化底劈
地震强度
古地震
Keywords
Soft sedimentary deformation structure
Seismics-related deposit
liquefied diapir
Seismic shaking
Paleo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中隆起奥陶系储层与油源断裂复合控藏模式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卫兵
陈践发
罗广平
贺礼文
机构
"
深
地动力学
"
自然资源
部
重点
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
研究所
"油气
资源
与探测"国家
重点
实验室
.
中国
石油大学(北京)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3017)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J1717)
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YYWF201603)
文摘
基于现有油、气、水勘探成果及储层、断裂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地化及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储层以礁滩沉积为基础,发育大量溶蚀孔洞及裂缝,控制了油气相对高孔渗富集。储层孔味度和渗透率越大,与围岩之间的毛细管力差就越大,含油气概率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存在油气富集的临界毛细管力(2.5 MPa)。奥陶系油源断裂交汇处为油气优先充注点,控制了油气的近源富集。距离充注点越远,油气充注强度越小,油气产能越低,油气地球化学性质规律性变化,存在油气富集的临界距离(距充注点20 km)。在储层和油源断裂联合控制下,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富集呈"近充注点一相对高孔"的地质模式,于充注点近端的高孔渗储层内优先成藏。
关键词
储层
断裂
烃源岩
油气成藏
奥陶系
塔中隆起
Keywords
reservoir
fault
sourc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rdovician
Tazhong Uplift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震成因软沉积物变形记录的地震强度研究进展
钟宁
蒋汉朝
李海兵
苏德辰
徐红艳
梁莲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中隆起奥陶系储层与油源断裂复合控藏模式
沈卫兵
陈践发
罗广平
贺礼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