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主导城市更新的空间差异及政府因素影响——以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江琳 赖亚妮 +2 位作者 郭仁忠 李晓明 洪武扬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实践的持续推进,市场力量逐渐成为进一步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制度下,应用空间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探索市场主导城中村改造的空间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政府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深圳...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实践的持续推进,市场力量逐渐成为进一步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制度下,应用空间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探索市场主导城中村改造的空间差异,并定量分析了政府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主要沿西南-东北方向分布,在城市边缘区域的分布较少;②规划城市中心、交通路线、密度分区及强区放权政策使城中村改造聚集在未来交通可达性、开发建设密度较高的城市核心发展地段;③强区放权改革进一步使得不同行政区城中村改造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基于此,对市场主导型城市更新的空间差异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建议,有助于协同市场力量满足城市一体化和深度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中村改造 市场主导 政府因素 深圳
下载PDF
融合分层层次细节和潜在可见集的三维城市场景高效可视化
2
作者 徐海 贺彪 +3 位作者 蒯希 唐骜巍 李泽宇 万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三维城市场景的可视化是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也是智慧城市提供各种智慧服务的重要环节。三维城市模型中的数据量和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给城市三维场景的数据组织和可视化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当前基于游戏引擎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的... 三维城市场景的可视化是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也是智慧城市提供各种智慧服务的重要环节。三维城市模型中的数据量和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给城市三维场景的数据组织和可视化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当前基于游戏引擎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的城市级可视化平台中,这类数据很难一次性加载和可视化。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分层层次细节和潜在可见集的三维城市场景高效可视化方法,实现了大规模三维城市场景动态调度加载的高效性和三维可视化视觉一致性,并选择深圳市前海区域进行案例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自适应性空间网格划分的潜在可见集计算方法的平均遮挡剔除率高达76.6%,可以大幅剔除并减低单次加载进三维城市场景的模型数据量;融合分层层次细节和潜在可见集的动态调度,其渲染可视化帧率基本约保持在60帧/s,可以满足三维城市场景高效流畅的可视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三维可视化 自适应划分 潜在可见集 HLOD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的新世纪地图可视化研究演变和热点分析
3
作者 柯文清 陈业滨 +2 位作者 赵志刚 韩德志 郭仁忠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图可视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带来丰富的创新地图成果。当前国内外大多从单一视角开展地图可视化研究,该文从全局视角基于文献计量法对2000—2023年国内外地图可视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地图可视化的演变规律以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图可视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带来丰富的创新地图成果。当前国内外大多从单一视角开展地图可视化研究,该文从全局视角基于文献计量法对2000—2023年国内外地图可视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地图可视化的演变规律以及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时代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近25年地图可视化研究经历了电子地图→网络地图→泛地图的演变过程,ICT时代泛地图、数字孪生地图、叙事地图、智能制图、全息地图等成为地图可视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揭示了地图可视化研究的新趋势,能为进一步推动地图可视化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可视化 地图演变 现代地图 泛地图 文献计量
下载PDF
特大城市群协同:进展与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正东 Michael Batty +3 位作者 叶嘉安 陈军 史文中 郭仁忠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5期5-14,共10页
自20世纪以来,特大城市群如伦敦、东京、纽约、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等迅速发展。特大城市群的孕育与增长得益于空间融合、人口迁移、经济合作和科技创新的共同作用,也奠定了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网络空间协同发展的基础。但城市群演... 自20世纪以来,特大城市群如伦敦、东京、纽约、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等迅速发展。特大城市群的孕育与增长得益于空间融合、人口迁移、经济合作和科技创新的共同作用,也奠定了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网络空间协同发展的基础。但城市群演进与发展中也出现了资源错配、同质竞争、发展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的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面临挑战,呼唤更有效的空间模型和决策方法。新的技术方法如何促进特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在2020年国际中国规划年会的特别论坛上,5位专家围绕城市群协同主题,解读特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解析形成机理与协同治理需求,展望融合大数据、地理信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湾区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群 智慧城市 城市协同 可持续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实时路况的城市公交出行相对时空效率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彩薇 黄正东 +2 位作者 赵天鸿 张莹 黄嘉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1-1233,共13页
文章提出了基于实时路况的城市公交出行时空效率分析框架。首先,通过调用互联网地图接口获取小汽车和公交基于早午晚3个时段实时路况的出行时间,并通过公交智能卡数据获取公交出行量;然后,构建一种基于相对时间效率和出行量加权的城市... 文章提出了基于实时路况的城市公交出行时空效率分析框架。首先,通过调用互联网地图接口获取小汽车和公交基于早午晚3个时段实时路况的出行时间,并通过公交智能卡数据获取公交出行量;然后,构建一种基于相对时间效率和出行量加权的城市公交出行时空效率评价指数模型;最后,以深圳市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公交相对于小汽车的出行时间,在早高峰差异较大,晚高峰差异较小,即在晚高峰有较高的相对时间效率;2)在空间分布上,中心城区公交站点的时空效率指数在3个时间段整体上呈现较大的波动,外围区域高指数的站点以地铁站点为主;3)公交站点的时空效率指数在3个时间段均呈现空间聚集特征,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的站点存在不同的聚类特征,中心城区的站点在晚高峰时段公交出行相对效率更高;4)不同类型的公交站点其时空效率指数会有所差异,地铁站点的时空效率指数普遍比公汽站点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实时路况 出行相对时空效率 时空大数据 深圳市
下载PDF
机动车道布设对城市街谷尾气污染物输运扩散影响的模拟
6
作者 刘稳 黄正东 +3 位作者 詹庆明 张宏亮 赵福云 郭仁忠 《应用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1-681,共11页
为掌握机动车道布设对城市街道峡谷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不同车道布设方式下城市街谷内交通尾气污染物输运扩散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机动车道布设数量及位置对城市街谷内交通尾气污染物分布及扩散... 为掌握机动车道布设对城市街道峡谷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不同车道布设方式下城市街谷内交通尾气污染物输运扩散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机动车道布设数量及位置对城市街谷内交通尾气污染物分布及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动车道布设数量及其位置对城市街谷内交通尾气污染物的分布及扩散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对不同气流结构城市街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车道布设方案下浅街谷内的空气质量均明显优于深街谷,浅街谷内背风侧的空气品质均差于迎风侧,而深街谷内背、迎风侧的空气品质会因车道布设位置不同而有所变化;调整机动车道布设数量及其位置不仅可以影响城市街谷内交通尾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均匀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街谷内交通尾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从而改善其空气环境品质;控制通行车道数量、使车道靠近上游建筑,有利于改善浅街谷内行人活动高度处及其迎风侧的空气污染水平,而增加通行车道数量、使车道靠近下游建筑,有利于降低深街谷内背风侧行人高度处的空气污染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街谷空气污染的数值建模和改善应对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峡谷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车道布设 污染扩散 行人活动区域
原文传递
轻量化室内透视贴图的自适应生成方法
7
作者 李游 姚萌萌 +3 位作者 魏智威 赵志刚 汤圣君 郭仁忠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8,共6页
针对传统室内透视贴图获取成本高、纹理适配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透视贴图的自适应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精确的几何精度及丰富的纹理色彩,融合部件空间与语义信息对室内场景进行重组和划分;然后结合划分场... 针对传统室内透视贴图获取成本高、纹理适配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轻量化透视贴图的自适应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精确的几何精度及丰富的纹理色彩,融合部件空间与语义信息对室内场景进行重组和划分;然后结合划分场景和可见性约束策略确定纹理投影平面,生成各划分空间的平面纹理图并保持家具部件的立体感;最后对平面纹理进行拼接以获取与原始模型内景一致的透视贴图,并通过试验对比了透视贴图与原始模型在建筑物内部景观的实时渲染效率和可视化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生成特定场景的室内透视贴图,并且能够取得与原始模型相似的视觉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内部映射 轻量可视化 室内透视贴图 纹理贴图
原文传递
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樊勇 何宗宜 +1 位作者 李敏敏 贺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7期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有:①计算1980—2015年... 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7期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对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有:①计算1980—2015年中国的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及总建设用地的面积和增长率,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的建设用地变化速率。②运用GIS软件中的联合分析工具,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空间变化格局。③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从而得到198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建设用地整体上表现为持续扩张的态势;东部及沿海地区增长速度较快,青藏高原基本无变化,中部及东北地区增长速度较缓,西北地区有少量增加;增加建设用地以耕地转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 建设用地 空间格局 时空演变 遥感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中国人口流动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廖创场 郭仁忠 +5 位作者 郭文华 贺彪 李晓明 洪武扬 李敏敏 李亚星 《自然资源信息化》 2022年第5期16-23,共8页
人口迁移与集散是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征。本文基于流空间理论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节假日与平日双时段中国人口流动网络模型,研究中国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与潜在规律,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节点城市具有显著的层级... 人口迁移与集散是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征。本文基于流空间理论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节假日与平日双时段中国人口流动网络模型,研究中国网络空间结构特征与潜在规律,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节点城市具有显著的层级结构,在城市网络中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人口流动视角下的社区结构与国家行政区划具有一定的耦合性,节点城市被划分为近20个社区;中国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深圳为核心,较明显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城市间人口双向交互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空间联系整体呈现“东南紧密、西北稀疏”的分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手机信令 复杂网络理论 城市网络 人口
下载PDF
基于众包技术的小城镇智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蓝玉良 陈俊文 黄正东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受到建设成本、基础设施、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小城镇的智慧规划管理建设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予以破解,为此提出基于移动终端众包技术的智慧规划管理系统框架,开发相应的公众监督原型系统,并以神... 受到建设成本、基础设施、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小城镇的智慧规划管理建设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予以破解,为此提出基于移动终端众包技术的智慧规划管理系统框架,开发相应的公众监督原型系统,并以神农架林区示范基地为例,实现林区范围内相关事件的公众上报与监督管理。对案例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低成本众包技术对小城镇规划管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规划管理 小城镇 众包技术 公众参与 神农架林区
下载PDF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衔接模式与规划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正东 黄嘉诚 刘学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6-31,共6页
一体化的公共客运交通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受二元治理体制的影响,城市与乡村客运交通在服务对象、规划目标、经营主体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需要从城市-城市、城... 一体化的公共客运交通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过去受二元治理体制的影响,城市与乡村客运交通在服务对象、规划目标、经营主体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为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需要从城市-城市、城区-郊乡、节点-线路、时间-空间、需求-供给等多维视角审视其不同特征,从而掌握城乡客运交通的客观规律。城乡公交存在多类客运方式,有效衔接的关键是在线路的兼容布局、换乘节点的空间选址、运营计划的动态执行、信息服务的实时互联等方面进行协调整合。根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城乡结构特征,城乡公交一体化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采用差别化的整合模式。其间,城乡空间规划编制应为公交一体化的空间需求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公交 一体化 衔接模式 时空整合 规划策略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多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瑞利 黄正东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轨道站点客流及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是轨道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论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多模式接驳方式划定轨道站点多级影响区,从建成环境、外部连通性和多模式交通3个方面探索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的多级效应。结果表明:... 轨道站点客流及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是轨道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论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多模式接驳方式划定轨道站点多级影响区,从建成环境、外部连通性和多模式交通3个方面探索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的多级效应。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岗位数量、办公建筑面积、土地利用混合度、学校数量、公交线路数量、站点到市中心的距离是轨道客流的显著影响因素;多级影响区内轨道客流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不同,且作用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多级影响区 站点客流 空间计量模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室内三维点云与BIM集成的建筑施工进度监测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莎莎 朱庆 +1 位作者 汤圣君 丁雨淋 《地理信息世界》 2019年第5期107-112,共6页
施工阶段是建筑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施工进度如果存在拖延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成。传统的施工进度监测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实地检查记录,而项目施工现场的数据丰富,信息量大,只依靠人手工采集耗时耗力。因此提出一种室内三维点... 施工阶段是建筑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施工进度如果存在拖延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成。传统的施工进度监测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实地检查记录,而项目施工现场的数据丰富,信息量大,只依靠人手工采集耗时耗力。因此提出一种室内三维点云与BIM集成的建筑施工进度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BIM数据解析将BIM模型转化为三角网表达;其次手动选取BIM模型与三维点云间匹配点,采用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三维变换矩阵,实现两者的精确配准与融合;根据BIM组件语义进行门窗部件筛选并提取部件轮廓信息并填充均匀点云,最后采用三维点云变化检测方法对门窗部件的施工进度进行核查。以Revit数据与GeoSLAM系统采集的三维点云作为数据来源,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实现建筑施工进度半自动核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三维点云 数据配准 施工进度监测
下载PDF
结合POI空间分布的深圳市道路网络结构特征量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晗 马丁 +2 位作者 叶艾温 马柯楠 朱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2,共6页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不仅刻画了城市空间的分布格局,也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活动的最集中的场所之一。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通过4种图中心性相关指标刻画城市道路的网络结构特征,同时使用深圳市POI数据与相关性模型相...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不仅刻画了城市空间的分布格局,也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活动的最集中的场所之一。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通过4种图中心性相关指标刻画城市道路的网络结构特征,同时使用深圳市POI数据与相关性模型相结合,对复杂道路网络结构及其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路网结构中心性指标在不同角度上解释了城市路网的复杂特性,道路网络结构中心性和特征向量中心性对POI解释力度更大、相关性更高,中介中心性和临近中心性的解释稍弱。在全局城市尺度下,城市快速路多用于交通出行,社会活动较少,因此各项指标数据相对较低。而在街道尺度下,主要道路支撑了该区域的社会活动,因此各项指标及相关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 POI 空间分布 深圳市
原文传递
GIS的科学概念转化:从Map-based GIS到Space-oriented GIS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仁忠 陈业滨 +5 位作者 赵志刚 马丁 贺彪 王伟玺 洪武扬 李敏敏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3-1862,共10页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GIS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内涵经历了地理信息系统(GISystem)到地理信息科学(GIScience),再到地理信息服务(GIService)的转变。这一时期的GIS研究主要基于地图学的二维抽象表达逻辑(Map-based GIS),实现对现实世...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GIS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内涵经历了地理信息系统(GISystem)到地理信息科学(GIScience),再到地理信息服务(GIService)的转变。这一时期的GIS研究主要基于地图学的二维抽象表达逻辑(Map-based GIS),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分析与表达。然而,随着实景三维、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等新技术及新需求的不断涌现,GIS原有的二维抽象逻辑面临多源异构时空大数据汇聚、处理、融合,复杂时空动态过程表征,以及潜在时空规律挖掘等的挑战。如何调整GIS的科学定位,以适应数字社会对空间对象表达与分析的多类型、多层次、多角色需求,成为当前GIS发展亟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GIS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转变,从方法论角度,深入分析Map-based GIS在空间表征、空间分析及综合应用上的瓶颈,进而立足于新时代GIS的发展需求,在融合Map-based GIS的逻辑思维基础上,从理论基础、管理模式、可视化形式、功能定位等视角,提出新时代从Map-based GIS到Space-oriented GIS的科学概念转化模型,创新GIS科学概念转化下的新型应用。本文期待能为新时期GIS的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学 空间 科学概念 泛地图
下载PDF
融合IFC语义信息与几何相似性的BIM构件实例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彪 唐骜巍 +2 位作者 蒯希 徐海 肖佳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2,共7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对建筑结构、部件组成及其业务语义属性进行准确表达,在智慧城市时空底板建设及建筑物“规、建、养、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IM模型的数量级大、引用关系与层级结构复杂,增加了BIM构件实... 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对建筑结构、部件组成及其业务语义属性进行准确表达,在智慧城市时空底板建设及建筑物“规、建、养、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IM模型的数量级大、引用关系与层级结构复杂,增加了BIM构件实例信息的提取难度,从而导致目前的CIM平台难以直接利用BIM构件实例信息实现轻量化的数据传输、流畅的可视化及BIM分析计算。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IFC语义信息与几何相似性的BIM构件实例信息提取方法,在充分考虑IFC几何引用语义信息的基础上,使用ICP算法和豪斯多夫距离计算几何相似性,实现对BIM构件实例信息的精确提取;此外,还针对BIM场景中常见的拉伸体构件,提出了一种基于特殊拉伸体的实例信息快速提取方法;最后选取了5个不同BIM专业的试验示例数据进行详尽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BIM构件实例信息提取方法在各种示例数据中的文件平均压缩率为29.79%,能够显著地减小文件体积;在BIM构件实例信息提取能力方面,实现了79.41%的平均构件实例化率及22.47%的平均实体压缩率,且每个实例化构件平均包含的子构件数量高达49.24。本文方案可以充分提取IFC文件中的BIM构件实例信息,能够为海量BIM模型的轻量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BIM轻量化 几何相似性 IFC语义信息 实例化
原文传递
城市低空通行役权概念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程鹏 郭仁忠 +4 位作者 赵志刚 贺彪 蒯希 王伟玺 陈学业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1826,共16页
低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是精细化城市空间管理的目标对象,通过空间坐标进行位置刻画,具备显著地理基因。随着城市低空应用的日益增多,以低空通行为代表形成的复杂空间利用情况已经突破传统空域,介入城市贴地表空间,影响城市建筑和... 低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是精细化城市空间管理的目标对象,通过空间坐标进行位置刻画,具备显著地理基因。随着城市低空应用的日益增多,以低空通行为代表形成的复杂空间利用情况已经突破传统空域,介入城市贴地表空间,影响城市建筑和人居环境权益,突显三维土地空间的役使问题。在城市的土地管理方面,宗地被用作管理城市土地空间的基本单元,承载权属关系及空间权益信息,宗地之间构建地役权可以确保权属方对他属空间的合法利用。由于贴地表的低空飞行活动已经进入城市土地空间的管理范围,厘清低空通行过程对宗地空间的利用和影响,构建城市低空通行役权是保障低空权益的迫切需求。常规地役权概念受限于土地平面认知约束,忽视立体空间的建模与表达,城市低空作为立体空间因低空通行活动而形成地役权关系时难以被清晰描述,如何实现低空通行役权的建模与表达成为关键。采用GIS技术对城市空间进行建模,实现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特征刻画与映射是城市空间管理的重要信息化手段。本文以概念建模为目标,提出城市低空通行役权概念建模方法:通过剖析城市低空通行中飞行器运动条件、低空通行的人居权益影响、路径利用,来实现低空通行役权的约束性空间建模,作为概念模型的几何描述;以三维宗地的空间类型为基础,结合宗地内空间利用情况、飞行器起降模式和路径利用情况探讨宗地的供役条件,形成面向通行需求的宗地供役模式;抽取现有研究和法规中关于低空通行的概念,建立低空规划、价值和役权3个方面的语义关系,形成概念模型;最后,采用深圳市的低空物流案例进行实验论证,完成模型实例化与三维视图呈现。结果表明,围绕概念模型实现的“空间利用条件-数据建模-可视化表达”一体化方案能够清晰刻画城市低空通行役权和表达城市土地空间在低空通行情景下的权益关系,为城市低空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空通行 土地空间建模 空间役权 法律空间 约束条件空间化 低空规划 低空价值 设权模式 三维可视表达
原文传递
一种“附近”空间关系增强的多源融合室内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彦坤 樊红 +3 位作者 樊勇 李晓明 王伟玺 郭仁忠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针对传统室内定位模式单一,结合室内位置描述中常用的“附近”空间关系,融合多传感器数据,本文提出一种“附近”空间关系增强的多源融合语音交互室内定位方法。首先,研究“附近”空间关系特征,针对室内环境,建立基于“窃取面积”和最短... 针对传统室内定位模式单一,结合室内位置描述中常用的“附近”空间关系,融合多传感器数据,本文提出一种“附近”空间关系增强的多源融合语音交互室内定位方法。首先,研究“附近”空间关系特征,针对室内环境,建立基于“窃取面积”和最短距离的“附近”空间关系的概率密度函数;其次,采集每个参考节点的指纹信息及节点间的距离和运动信息,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对室内位置描述定位过程建模,通过维比特算法预测用户位置;最终,通过实际场景对本方法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平均定位精度在1.88 m,80%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可以达到2.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近”空间关系 多源数据融合 室内定位 语音交互
下载PDF
界面密度对城市街道自然通风和污染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19
作者 刘稳 黄正东 +3 位作者 詹庆明 邵振峰 赵福云 郭仁忠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2-1682,共11页
在完全过渡到绿色交通之前,由高密度建设和车辆尾气排放直接引起的城市街道空气污染问题是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针对城市街道设计管控中界面密度这一重要形态参数,构建典型城市街道空气流动和污染扩散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 在完全过渡到绿色交通之前,由高密度建设和车辆尾气排放直接引起的城市街道空气污染问题是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针对城市街道设计管控中界面密度这一重要形态参数,构建典型城市街道空气流动和污染扩散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界面密度对城市街道自然通风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并评估不同界面密度下城市街道自然通风性能和污染扩散能力。研究表明,街道任意一侧界面密度降低,整体上均有利于城市街道自然通风性能和污染扩散能力的提升,而相比街道下游,上游界面密度降低对街道通风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建筑布局形式对不同界面密度下城市街道整体空气流动和污染扩散的影响具有临界效应,该临界的上游界面密度约为0.8;相比对称式布局,采用错列式布局更有利于提升街道自然通风性能和污染扩散能力,从而促进街道空间空气流通和环境品质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密度 街道设计 自然通风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空气污染 建筑布局
原文传递
面向轨迹可视化的泛地图表达维度关联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志钢 郭仁忠 +3 位作者 陈业滨 马丁 赵志刚 朱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0,96,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非专业人员参与轨迹表达的门槛逐渐降低,但轨迹表达方案依然高度依赖于用户对表达需求和信息价值的理解。针对轨迹表达的泛化特点,本文归纳轨迹数据的泛化表达需求,基于可视化维度理论构建需求和可视化维度之间的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非专业人员参与轨迹表达的门槛逐渐降低,但轨迹表达方案依然高度依赖于用户对表达需求和信息价值的理解。针对轨迹表达的泛化特点,本文归纳轨迹数据的泛化表达需求,基于可视化维度理论构建需求和可视化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重点分析了时间结构、几何逻辑、空间维数、空间组织和表达尺度维度与表达需求之间的表达特点;并以时空立方体、个人旅行时间轴、OD轨迹流图为例,分析了不同维度组合下的轨迹表达特征。研究表明:基于可视化维度理论进行轨迹表达是可行的,从可视化维度理论研究轨迹表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数据 轨迹可视化 泛地图 可视化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