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PTTG1和UBE2C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操利超 巴颖 +4 位作者 谌芳 徐龙 余晨笛 卢晓萍 张核子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目的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单细胞数据、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挖掘与肝癌预后T/NK细胞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T/NK cell-relat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T/NK-DEGs),并构建肝癌预后模型。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得肝癌单细胞数... 目的利用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单细胞数据、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挖掘与肝癌预后T/NK细胞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T/NK cell-relat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T/NK-DEGs),并构建肝癌预后模型。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得肝癌单细胞数据以及肝癌的基因表达矩阵。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肝癌基因组图谱(TCGA-LIHC)队列,其中包括mRNA表达数据、临床信息、生存信息、体细胞突变数据。基于以上数据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肝癌患者的预后模型,并预测该模型的性能。结果共鉴定出2个与肝癌预后相关的T/NK-DEGs,分别为PTTG1和UBE2C,并基于此构建了肝癌预后模型。根据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评分组和低风险评分组,其中高风险评分组患者预后明显较差。构建的肝癌预后模型在1年、3年和5年时间点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85、0.647和0.594,且较高的风险评分伴随较晚的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T分期(T1、T2、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预后模型能够预测肝癌患者的免疫细胞比例、免疫治疗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论构建的预后模型对肝癌患者的个体化生存预测和临床治疗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细胞 NK细胞 生物信息学 预后模型
下载PDF
便携式一次性电子胃镜在急诊上消化道检查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徐龙 杜井峰 +4 位作者 孙刚 吕天旻 黄文璐 李奕 杨云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为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消化道出血或消化道急诊内镜检查患者提供可减少病毒感染机会、减少洗消工序的便携式一次性电子内镜。方法自主研发便携式一次性内镜系统(YunSendo),应用该系统对拟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 目的为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消化道出血或消化道急诊内镜检查患者提供可减少病毒感染机会、减少洗消工序的便携式一次性电子内镜。方法自主研发便携式一次性内镜系统(YunSendo),应用该系统对拟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急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口服局麻药后,由一名高年资消化医师完成内镜检查,同时进行规范化采图、内镜操作性能及内镜图像质量评价。评价该系统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性能。结果两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检查,均安全完成。该系统可在无交流电源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并可有效完成观察、内镜吸气、充气及喷水、镜身旋转、活检等功能,所有操作均顺利完成。可利用该系统记录视频录像,进行图像采集,行图文报告。两例病例操作均未发生内镜操作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操作时间和普通内镜检查无差异。检查后按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丢弃,无须清洗消毒。结论便携式一次性内镜系统YunSendo胃镜操作安全可行,其操作性能和采集图像质量良好,可在疫情期间便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一次性内镜系统 YunSendo 急诊内镜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下载PDF
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蒲玉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84-87,共4页
在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生长抑素和质子泵,例如奥曲肽和奥美拉唑产生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主要针对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研究,收治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收治时间为2021年12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等分,参... 在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生长抑素和质子泵,例如奥曲肽和奥美拉唑产生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主要针对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研究,收治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收治时间为2021年12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等分,参照组使用质子泵奥美拉唑,观察组额外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比较运用不同治疗方案产生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再出血率以及病死率和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针对上消化道出血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生长抑素和质子泵,例如奥曲肽和奥美拉唑,有利于治疗效果得到优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可以避免患者再次出血以及病死,优化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上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 质子泵 奥曲肽 奥美拉唑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11例病理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军 孟宇宏 +2 位作者 温宗华 付先利 刘振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232-1235,1247,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的临床、病理特点,加强相互联系,提高诊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11例AIG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女性8例,男性3例,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为非特...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的临床、病理特点,加强相互联系,提高诊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11例AIG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女性8例,男性3例,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3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最常见于胃体,其次为胃底;4例贫血症状患者,3例行病理检查,均合并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性病变;1例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到最终在病理医师指导下确诊为AIG耗时3年。结论AIG患者不同临床阶段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学表现不尽相同,容易漏诊;建议对疑有胃底、胃体黏膜萎缩病例常规进行活检,尤其是胃体黏膜活检对AIG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贫血伴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性病变及萎缩伴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性病变高度提示AIG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病理 临床特征 萎缩 抗壁细胞抗体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丽 苏德望 +6 位作者 朱艳丽 杜井峰 刘亮 卓越 吴雯婷 张雪梅 迟男男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细胞免疫功能、胃肠激素等。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外科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手术组(t=21.074、12.018、14.061、11.498,P<0.01);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CD8^+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t=4.788、4.769、3.653、2.340,P<0.05);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含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t=3.045、7.754,P<0.05)。结论 ESD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能与缓解手术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细胞免疫 胃肠激素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氧化应激损伤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振宇 黄秀婷 +2 位作者 田晓娟 邹兵 徐龙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H2O2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调控。方法:分别使用1、10、100μmol/L H2O2处理TE-1细胞4 h,构建氧化应激模型;采用台盼蓝拒染方法检测H2O2对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H2O2对TE-1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 目的:研究H2O2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调控。方法:分别使用1、10、100μmol/L H2O2处理TE-1细胞4 h,构建氧化应激模型;采用台盼蓝拒染方法检测H2O2对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H2O2对TE-1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利用Western Blotting(WB)方法检测氧化应激诱导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和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TE-1细胞的凋亡率逐步提高;TE-1细胞经H2O2处理后MDA含量提高,CAT酶活力降低,其中100μmol/L组MDA含量最高,为80.77±8.43(P<0.01),100μmol/L组CAT酶活力最低,为16.83±3.96(P<0.01);1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的Wnt5a、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氧化应激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食管癌TE-1细胞的凋亡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损伤 食管癌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凋亡
原文传递
双氢青蒿素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增强肝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放疗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靖达 杨公利 +2 位作者 杜井峰 徐龙 周燕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82-1788,共7页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肝细胞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放疗增效的影响。方法:构建肝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单放疗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低、中、高剂量DHA组,每组8只...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肝细胞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放疗增效的影响。方法:构建肝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单放疗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低、中、高剂量DHA组,每组8只,按照分组进行给药和放疗治疗。隔天测量各组荷瘤小鼠体重和瘤体积,给药结束后鼠尾取血后立刻脱颈处死小鼠。观察DHA对放疗的增效作用和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程度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PI3K、AKT和p-AKT蛋白水平。结果:成功构建肝癌H22细胞荷瘤小鼠模型。与模型组相比,单放疗组肿瘤3倍倍增时间(TGT3)显著升高(P<0.05),瘤重、淋巴细胞转化程度、NK细胞活性、IL-2和IL-4水平、PI3K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单放疗组相比,随着DHA剂量升高,TGT3、增敏系数、抑瘤率、淋巴细胞转化程度、NK细胞活性及IL-2和IL-4水平随之升高(P<0.05),PI3K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随之降低(P<0.05)。结论:DHA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提高荷瘤小鼠免疫能力,从而增强放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PI3K/AKT信号通路 放射治疗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miR-181b和PDCD4水平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饶向东 刘振宇 +5 位作者 汤红亮 张慧 白雪 项梦琦 谢瑞霞 徐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4,92,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81b,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2例为胃癌组,同期选择该院健康体检者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81b,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湖北省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2例为胃癌组,同期选择该院健康体检者91例为对照组。采用13C呼气试验检测受试者Hp感染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T-PCR)测定受试者血清中miR-181b,PDCD4表达水平,根据光学显微镜下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Hp感染密度将患者分为Hp感染轻、中、重组,Spearman法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81b和PDCD4表达水平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Hp感染阳性率显著增高(χ^(2)=68.571,P<0.05),胃癌组Hp阴性及Hp阳性患者血清中miR-181b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t=13.799,8.158,均P<0.05),PDCD4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8.432,19.087,均P<0.05),且胃癌组及对照组Hp阳性患者血清中miR-181b表达水平高于Hp阴性患者(t=3.469,4.163,P<0.05),PDCD4表达水平低于Hp阴性患者(t=8.878,16.470,均P<0.05)。随着胃癌患者Hp感染密度的增加,Hp阳性患者血清中miR-181b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t=5.476,7.479,2.227,均P<0.05),PDCD4表达水平均呈依次降低趋势(t=10.216,14.014,9.199,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miR-181b与胃癌患者Hp感染呈正相关性(r=0.659,0.685,均P<0.05),血清中PDCD4与胃癌患者Hp感染呈负相关性(r=-0.611,-0.702,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81b,PDCD4表达水平与Hp感染密切相关,对于临床Hp感染具有潜在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181b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攀 陈小武 +2 位作者 李方明 王琳琳 张红鸭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69-72,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因“四肢麻木无力1年半”于2019年4月11日入院。1年半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麻木无力,右侧肢体较重无法抬离床面,左侧肢体可抬起,伴右侧颈背部疼痛,伴小便不尽,偶有头晕、恶心、纳差。就诊当地医院,考虑“...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因“四肢麻木无力1年半”于2019年4月11日入院。1年半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麻木无力,右侧肢体较重无法抬离床面,左侧肢体可抬起,伴右侧颈背部疼痛,伴小便不尽,偶有头晕、恶心、纳差。就诊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脑梗死”,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右侧肢体肌力略改善,颅脑MRI检查提示“左侧内囊急性脑梗死”,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后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脑梗死 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ARMS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葛幸峰 诸娴 +1 位作者 闵飞 沈建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57-164,共8页
背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具有治疗难度大、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于此类患者,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 reflux mucosal resection,ARMS)是临床治疗RGERD的主要术式,但其具体优劣仍有待明... 背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具有治疗难度大、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于此类患者,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 reflux mucosal resection,ARMS)是临床治疗RGERD的主要术式,但其具体优劣仍有待明确.目的探讨ARMS治疗RGERD的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1/2021-12期间102例RGER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观察组给予ARM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GerdQ评分、食管外症状评分、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参数[腹段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长度、LES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sting pressure,LESP)、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sting pressure,UESP)、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24 h pH-阻抗监测指标[DeMeester评分、酸反流、弱酸反流、液体反流、气体反流、混合反流次数]、胃动力学指标[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 mo、6 mo GerdQ评分、食管外症状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mo、6 mo两组腹段LES长度长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LESP、UESP、DCI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mo、6 mo DeMeester评分、酸反流、弱酸反流、液体反流、气体反流、混合反流次数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mo、6 mo两组血清MTL、GAS较术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RMS治疗RGERD能显著优化手术情况,促进临床症状消退,改善食管动力学与胃动力学,减少胃反流事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围术期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之丽 徐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6期36-41,共6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可见根除Hp的重要性。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Hp耐药率增加及根除率下降,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耐药率及耐...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类致癌物,可见根除Hp的重要性。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Hp耐药率增加及根除率下降,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耐药率及耐药趋势不一样。目前研究提示甲硝唑的耐药率超过85%,左氧氟沙星及克拉霉素耐药率均超过30%,现已不建议继续使用含甲硝唑的除菌方案,建议药敏指导下使用含左氧氟沙星或克拉霉素的除菌方案。故基于药敏试验制定根除方案成为临床选择抗生素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Hp培养所需条件高、耗时长、成功率低等因素,常规药敏试验并未广泛开展。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二代测序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并用于临床,且已有共识提出检测Hp耐药基因突变预测耐药性已具有临床使用价值。本文将对目前的耐药基因及耐药位点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机制 耐药基因 基因检测
下载PDF
非侵入性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之丽 孟钰 +4 位作者 刘振宇 彭瑶 钟海燕 刘璐 徐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16-20,26,共6页
目的评价非侵入性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大学总医院2022年1月至5月呼气试验(UBT)及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双阳性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胃黏膜进行Hp培养并行药敏试验,同时取其胃黏膜、唾液、... 目的评价非侵入性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大学总医院2022年1月至5月呼气试验(UBT)及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双阳性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胃黏膜进行Hp培养并行药敏试验,同时取其胃黏膜、唾液、粪便进行多靶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对56份Hp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及培养,PCR法复检阳性者有42例(75%),培养阳性者有40例(71.4%),培养及PCR法证实Hp均阳性共39例(69.64%)。以Hp培养法为金标准,PCR法鉴定Hp阳性的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81.25%、一致率为92.85%。药敏试验提示本研究的耐药情况为甲硝唑(94.87%)>克拉霉素(30.77%)>左氧氟沙星(25.64%)>阿莫西林(2.56%)>四环素(0%)和呋喃唑酮(0%)。以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巢式PCR法对胃黏膜、粪便、唾液分别行多靶点耐药基因检测,预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灵敏度为58.30%、27.27%、27.27%,特异度为96.30%、100.00%、100.00%,一致率为79.49%、78.38%、78.95%;预测Hp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的灵敏度为20.00%、0%、0%,特异度为86.21%、96.55%、96.67%,一致率为69.23%、77.78%、77.78%;预测Hp对阿莫西林耐药性的灵敏度均为0%,特异度为100.00%、94.87%、100.00%,一致率为97.44%、94.87%、97.44%;预测四环素Hp对耐药性,灵敏度均为0%,特异度及一致率均为100.00%;预测Hp对甲硝唑耐药性的灵敏度为100.00%、78.79%、100.00%,特异度均为0%,一致率为84.87%、76.47%、94.59%。以药敏实验为金标准,巢式PCR法对胃黏膜中Hp耐药基因检测,预测Hp对呋喃唑酮耐药性的灵敏度均为0%,特异度为64.10%。结论胃黏膜组织行巢式PCR法多靶点耐药基因检测,预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一致率较高,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在无法获得胃黏膜时,粪便和唾液行克拉霉素多靶点耐药基因检测预测Hp耐药性仍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多靶点耐药基因 药敏试验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雪 杜井峰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2期185-187,198,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取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另取同期同数量在该院做健康检查正常人的肠镜活检组织。比较其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并...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取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另取同期同数量在该院做健康检查正常人的肠镜活检组织。比较其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再比较3种组织的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结果Ⅰ、Ⅱ期患者甲基化率(50.00%)明显低于Ⅲ、Ⅳ期(81.2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0,P<0.05);高分化患者甲基化率(44.44%)明显低于中、低分化(78.9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而有淋巴转移患者甲基化率(84.85%)明显高于无转移(43.48%)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5,P<0.05);Logistic分析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转移均为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正常结肠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情况;结肠癌细胞系中RKO、HT29完全甲基化;56例患者中甲基化率达67.86%。结论BCL6B基因在结肠癌呈高甲基化,与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经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BCL6B表达上升,结肠癌的发病机制与BCL6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BCL6B基因 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 甲基化率
下载PDF
便携式一次性电子胃肠镜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田晓娟 娄婷 +5 位作者 刘萍 黄文璐 陈岭 刘璐 江姝 徐龙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766-770,共5页
目的 探究便携式一次性电子胃肠镜的性能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4日—9月4日于深圳大学总医院接受电子胃肠镜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行胃镜检查30例,结肠镜检查2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标准化图像,分析内镜性能、图像质量和相关不良事... 目的 探究便携式一次性电子胃肠镜的性能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4日—9月4日于深圳大学总医院接受电子胃肠镜检查的患者50例,其中行胃镜检查30例,结肠镜检查20例。采集所有患者的标准化图像,分析内镜性能、图像质量和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应用一次性电子胃镜和结肠镜的检查成功率均为100%。检查中发现1例食管下段病变、11例胃息肉、3例结肠息肉,均行病理学活组织检查,并对部分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一次性电子胃镜图像质量评分为(39.73±0.32)分(范围39~40分),总分为1 192分。一次性电子结肠镜图像质量评分为(31.1±0.3)分(范围30~32分),总分为622分。一次性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查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8.59±4.28)、(11.65±3.72) min。所有受检者麻醉后至操作结束及苏醒后15 min的血压、心率均平稳。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便捷式一次性电子胃肠镜临床应用安全、方便,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和内镜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有望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一次性电子胃肠镜 胃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操作时间 不良事件 图像质量 操作性能
下载PDF
粪钙卫蛋白水平对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患者效果分析
15
作者 闵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30-32,共3页
分析将维得利珠单抗应用于克罗恩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同时分析粪钙卫蛋白对评估患者疗效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12—2022.12进行研究,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65名发生克罗恩病的相关症状的患者,患者均被确诊为克罗恩病,研究人员... 分析将维得利珠单抗应用于克罗恩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同时分析粪钙卫蛋白对评估患者疗效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12—2022.12进行研究,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65名发生克罗恩病的相关症状的患者,患者均被确诊为克罗恩病,研究人员在治疗前后针对患者的粪钙卫蛋白水平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疗效以及粪钙卫蛋白水平改善状况。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65名患者中,58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疗效良好,患者病情状况得到有效控制,而在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患者的粪钙卫蛋白水平有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维得利珠单抗应用于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65名患者中,有75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疗效良好。此外,研究还发现,治疗前后患者的粪钙卫蛋白水平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粪钙卫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因此,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粪钙卫蛋白水平的改善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得利珠单抗 克罗恩病 疗效分析 治疗方案
下载PDF
益生菌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钱云 黄子隽 +1 位作者 刘振宇 徐龙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7-1171,共5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在现有医疗措施干预下,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迫切需要寻找肿瘤防治新方法。近年来多项研究聚焦益生菌的“药用”功效,发现其可以通过免疫...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在现有医疗措施干预下,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迫切需要寻找肿瘤防治新方法。近年来多项研究聚焦益生菌的“药用”功效,发现其可以通过免疫和代谢机制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响应。说明益生菌逐渐跨越“食用”局限,通过重塑菌群新稳态,在消化系统肿瘤防治领域显露优势,是一种具有转化及应用价值的抗癌新方法。本文旨在就相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总结益生菌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消化系统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LncRNA LINC01963靶向miR-182-5p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韩菊平 李晓霞 +7 位作者 刘振宇 彭瑶 孟钰 闵飞 王琳琳 弓亚杰 杨公利 徐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172-3177,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 LINC01963调控miR-182-5p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胃癌细胞AGS、MGC-803、MKN-45中LINC01963及miR...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 LINC01963调控miR-182-5p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胃癌细胞AGS、MGC-803、MKN-45中LINC01963及miR-182-5p表达;将AGS细胞分为CK组、si-NC组、si-LINC01963组、pIRES2组、pIRES2-LINC01963组、pIRES2-LINC01963+mimic NC组、pIRES2-LINC01963+miR-182-5p mimic组。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LINC01963及miR-182-5p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Bcl-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LINC01963和miR-182-5p的关系。体内裸鼠成瘤实验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LINC01963明显低表达,miR-182-5p明显高表达,且在AGS细胞中LINC01963表达最低,miR-182-5p表达最高(P<0.05),因此,选择AGS细胞为研究对象;与si-NC组比较,si-LINC01963组LINC01963表达明显降低,miR-182-5p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pIRES2组比较,pIRES2-LINC01963组LINC01963表达明显升高,miR-182-5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pIRES2-LINC01963+mimic NC组比较,pIRES2-LINC01963+miR-182-5p mimic组LINC01963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miR-182-5p表达明显升高(P<0.05);上调LINC01963可明显抑制AGS细胞增殖及PCNA、Bcl-2蛋白表达,明显促进细胞凋亡及Bax蛋白表达,还明显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而下调LINC01963则呈明显相反趋势(P<0.05);过表达miR-182-5p可明显减弱上调LINC01963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还明显减弱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P<0.05);LINC01963与miR-182-5p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结论过表达LINC01963可通过靶向下调miR-182-5p抑制AGS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1963 miR-182-5p 胃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合并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莉娟 邹倩 吴俊娇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78-881,共4页
腹水是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病因多样,需要临床医师进行鉴别,必要时需经多学科共同探讨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现报告1例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合并精神分裂症的年轻患者,经消化内科治疗,并与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 腹水是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病因多样,需要临床医师进行鉴别,必要时需经多学科共同探讨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现报告1例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代谢综合征合并精神分裂症的年轻患者,经消化内科治疗,并与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临床心理中心和临床营养科共同讨论,制定恢复心肺功能、控制血糖、调整代谢和减轻体重等治疗方案,最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肥胖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肠-脑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冯莉娟 李子纯 刘小伟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肠道菌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 肠道菌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孤独症等多种疾病涉及肠道菌群-肠-脑轴改变,动物模型、粪菌移植、脑成像和菌群基因组测定等研究方式的发展对了解肠道菌群-肠-脑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脑轴 信号交流 疾病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振宇 邹傲 +4 位作者 邹兵 杨莉丽 郭海 刘永革 王俊萍 《现代医学》 2019年第11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提高该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方法:采用多重PCR及可视化基因芯片技术对244例初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深圳市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提高该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方法:采用多重PCR及可视化基因芯片技术对244例初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测定内容为组织标本中人细胞色素P450与质子泵抑制剂代谢相关的等位基因2C19*2、2C19*3突变位点,检测结果根据药物代谢活性分为强代谢型、中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CYP2C19强代谢型患者占39.7%(97例),中代谢型患者占57.7%(141例),弱代谢型患者占1.6%(4例),未检出的患者占0.8%(2例)。通过χ2检验发现,不同年龄及性别的患者其CYP2C19的代谢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CYP2C19的代谢型以强代谢型和中代谢型为主,在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个体差异及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基因多态性 CYP2C19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