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建新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当前,数字化时代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生成高质量文化内容、推动构建文化消费新机制、创新文化传播模式和加强文化治理范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度,文化产业学界产生了较为丰富... 当前,数字化时代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生成高质量文化内容、推动构建文化消费新机制、创新文化传播模式和加强文化治理范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度,文化产业学界产生了较为丰富的人工智能议题且整体研究成果丰硕,其中ChatGPT、AIGC、AI大模型成为年度热词,数字出版、数字音乐产业、人工智能绘画、文化传播成为重要议题。同时,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也存在难题,如科技与人文的博弈、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争议、知识产权保护与监管问题、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等,亟待学界探索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未来,文化产业学界需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数据模型、文化消费等方面的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化产业 艺术创作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悖论及其超越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建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7,共9页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使得数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就数字化与文化产业结合的内部结构来看,文化产业的组织形态以及内部机制发生跃迁和迭代。以数字、算法等为具体表征的数字技术影响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尽管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进入...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使得数字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就数字化与文化产业结合的内部结构来看,文化产业的组织形态以及内部机制发生跃迁和迭代。以数字、算法等为具体表征的数字技术影响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尽管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但数字技术自身具有的“数字非中立”“权威规训”双重属性形成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悖论:首先,数字技术自带的“数字非中立”遮蔽了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属性,使得数字文化产品已然成为纯粹的商品;其次,数字技术自带的“权威规训”遮蔽了数字文化产品的先进文化导向性,使得数字文化产业失去了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通过以上内容分析,从“数字文化产业社会价值属性”和“数字文化产业先进文化导向性”两个角度提出悖论超越路径,可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权威规训 逻辑悖论 超越路径
下载PDF
新业态视域下的广东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凤亮 潘道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9,共9页
新业态视域下,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体现在产业的融合能力、产品的创新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市场的拓展能力。广东文化产业具有科技融合能力强、企业多元化与产品多样化、产业规划有效推进资源整合、本地与海外需求充足等方面的竞争... 新业态视域下,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体现在产业的融合能力、产品的创新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市场的拓展能力。广东文化产业具有科技融合能力强、企业多元化与产品多样化、产业规划有效推进资源整合、本地与海外需求充足等方面的竞争力优势。与国内省市比较发现,广东文化产业面临扩大规模和深化集聚瓶颈、传统产业升级难、科研投入过于集中和投资增长缓慢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文提出整合政府资源以拓展新兴产业链、创新保护落实到基层、强化企业合作、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以加强全球竞争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文化产业 竞争力
下载PDF
文化产业金融创新路径的基本逻辑——基于文化产业特殊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扬 郭梅芳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135,共3页
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创新的空间,通过逻辑推演可以发现,面向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能只靠金融领域的单线调整,必须配合通过文化产业自身的调整来适应金融需求,包括改变文化产业内... 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创新的空间,通过逻辑推演可以发现,面向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能只靠金融领域的单线调整,必须配合通过文化产业自身的调整来适应金融需求,包括改变文化产业内部利益结构,克服收益环节与融资环节不一致的情形,缓解资产相互担保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金融创新 逻辑
下载PDF
版权贸易促进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能军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4-17,共4页
本文在分析中国版权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动漫产业为例,探讨了版权贸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营机理。并以"熊出没"动漫系列产品为切入点,对版权贸易促进动漫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版权贸易视角提出了促进动漫文... 本文在分析中国版权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动漫产业为例,探讨了版权贸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营机理。并以"熊出没"动漫系列产品为切入点,对版权贸易促进动漫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版权贸易视角提出了促进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版权保护、版权运营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版权资本"中国品牌",创新各类金融资本支持动漫文化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贸易 文化产业 动漫产业 熊出没
下载PDF
产业集群优化与金融支持视角下的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能军 刘城 赖明明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8-50,共3页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加快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和金融支... 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加快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是实现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和金融支持创新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最后提出促进汕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一是创造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资助力度;二是增加发展动力,进一步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引智"力度;三是提升发展档次,进一步打造文化产业资本运营的"汕头市"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集群 金融支持创新 发展建议
下载PDF
深圳文化金融全产业链平台构建路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申海成 陈能军 张蕾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第12期36-38,共3页
文化金融并非"文化+金融",文化金融的主要功能是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价值发现与重构。深圳金融市场活跃,深圳证券市场的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发现大中小文化企业文化产品的价值提供了... 文化金融并非"文化+金融",文化金融的主要功能是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价值发现与重构。深圳金融市场活跃,深圳证券市场的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发现大中小文化企业文化产品的价值提供了重要平台,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的"文化四板"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持有较多金融牌照的平安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提高了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的协同效应,持有互联网金融全牌照的平安集团和腾讯公司提高了文化金融全产业链平台运营效率。深圳资本市场、金融控股集团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充分发掘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的价值,为文化产品确权、交易、融资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必将形成文化产品价值转换与重构的文化金融全产业链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金融 资本市场 金融牌照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亓冉 李凤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2-124,共13页
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建构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协同,与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相一致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步入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 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建构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协同,与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相一致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步入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面临着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类型同质化与单一化、数字赋能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动能不足且层级较低、国际旅游服务及市场环境尚不完善等痛点问题。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建构了理论逻辑,也提供了解决方案。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力、优化力,也是绿色生产力。它以拓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基础,推动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强调促进绿色发展为核心的新的生态文明观的形塑,建立赋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加快形成文化和旅游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的全域嵌入促进文化和旅游要素优化与业态创新,以深度融合赋能不断拓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空间,以体制机制的创新营造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发展环境,以新时代人文经济指引文化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旅游 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赣州、龙岩和梅州三地客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宇 周建新 《地方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33-42,共10页
本文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赣州、龙岩和梅州2009-2017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估算赣龙梅三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本文以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赣州、龙岩和梅州2009-2017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估算赣龙梅三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赣州、龙岩和梅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属于旅游产业超前型,即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要高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2)2009-2017年期间,赣州、龙岩和梅州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有所改善,由过去的严重失调衰退向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但整体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失调状态,上升空间很大。因此,赣州、龙岩和梅州三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强对两大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治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振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治理,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基于生态学和治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依据科学治理的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有效性标准,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治理应当建构“治理目标—治理客体—治理主... 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治理,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基于生态学和治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依据科学治理的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有效性标准,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治理应当建构“治理目标—治理客体—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的逻辑体系,其治理目标是以交叠共识为基础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治理客体是以秩序正义为基础的生态平衡与演化,治理主体是以和谐共生为基础的多元协同关系,治理方式是以元治理为基础的多样化方式共治,并且遵循认同、协调、适配的治理原则。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治理实践,应当着力于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循环及生态效益提升,维护正义的生态秩序与健康的生态关系,建立激励与约束指向清晰的治理责任机制,推动多维治理方式的集成化运用。治理必须保持灵敏的适应性,依据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的生命周期不断进行调适,进而实现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的提质增效和长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产业生态 数字内容平台 治理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官办文化产业的命运及其启示——以晚清“官书局”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1-108,共8页
"官书局"是中国现代官办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它既包括"译书官局"、"省办官书局",也包括"戊戌变法"时期成立的"光绪官书局"。"官书局"存在时间长、规模庞大,但受制于落后... "官书局"是中国现代官办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它既包括"译书官局"、"省办官书局",也包括"戊戌变法"时期成立的"光绪官书局"。"官书局"存在时间长、规模庞大,但受制于落后的封建制度,使其影响力却颇为有限,最终不得不为民办出版文化产业让道,并走向了覆灭的结局。"官书局"的命运反映了现代文化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具备现代性与市民性这两个基本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书局 晚清 文化产业 洋务运动
下载PDF
文化产业中的数字情感劳动:一种新型劳动形式
12
作者 周建新 王福如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9,256,共10页
数字情感劳动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形式。与数字劳动、情感劳动相比,数字情感劳动凸显了数字与情感的交互效应,因此需要从技术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等方面理解其概念的生成逻辑。由于技术... 数字情感劳动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形式。与数字劳动、情感劳动相比,数字情感劳动凸显了数字与情感的交互效应,因此需要从技术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等方面理解其概念的生成逻辑。由于技术与情感的交叉融合,数字情感劳动表现出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统一、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统一、劳动主体的自主性、劳动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以数字媒介为中介等典型特征,并形成数字情感的表达、传递、管理和操纵四种主要类型。数字情感劳动嵌入文化生产的全过程、驱动文化消费的过程循环并重塑文化传播的链条,从而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对数字文化产业的作用尤为显著。未来应大力促进数字情感劳动与数字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情感劳动 文化产业 平台经济 数字劳动 劳动形式
下载PDF
全球竞争视野下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机遇、挑战和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建新 杜峻沨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32,共15页
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互融合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和挑战,推动文化产业跻身全球竞争的前沿。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化产业。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文本、绘画、音乐等领域提供了创新的工具和手段,引领文化产业在红海市场的变革与... 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互融合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和挑战,推动文化产业跻身全球竞争的前沿。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文化产业。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文本、绘画、音乐等领域提供了创新的工具和手段,引领文化产业在红海市场的变革与升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催生了新兴业态,如即时演算、智能制造和沉浸式体验等,开拓了文化产业蓝海市场的边界。与此同时,文化产业面临着生产要素竞争和“卡脖子”风险,经历着经济结构演变和就业前景变化,遭受着版权问题和安全挑战。因此,我国应当以科技为支柱、以人才为核心、以协议为保障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应对大国间的文化产业竞争,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人工智能 数字化 全球竞争
下载PDF
基于TOBIT回归模型的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效率测度研究
14
作者 陈献勇 骆梦柯 《文化产业研究》 2023年第2期82-96,共15页
文化产业效率水平直接影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出现“增长缓滞”现象,本文以2013—2018年的《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运用BBC模型和Tobit回归对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 文化产业效率水平直接影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出现“增长缓滞”现象,本文以2013—2018年的《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运用BBC模型和Tobit回归对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东北地区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率影响了文化产业综合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效率受控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地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科技创新水平对东北地区文化产业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其次是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文化产业效率 TOBIT回归 BBC模型
原文传递
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宇 周建新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2,共4页
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充分、文化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和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新时代,我国文化... 新时代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充分、文化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和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升生产要素水平,完善市场支撑体系;尽快建立指标体系,明确高质量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问题 路径
下载PDF
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11市的数据检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骆梦柯 陈献勇 《文化产业研究》 2022年第3期154-175,共22页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转型的要求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分析文化产业发展效率水平的时空差异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BCC模型、VRS超效率模型,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浙江省11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时空差异...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转型的要求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分析文化产业发展效率水平的时空差异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BCC模型、VRS超效率模型,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浙江省11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地区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继成为2011—2015年、2016—2019年两个时间段的影响因素。近5年文化产业规模报酬递增表现明显,但个别城市出现投入冗余现象,陷入规模报酬递减的陷阱。②浙江文化产业高效率地区呈现带状分布,越靠近增长极城市,文化产业的效率越高,但会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③浙江文化产业效率受控于多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效率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共生理论视角下中国澳门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17
作者 周建新 彭国斌 王忠 《文化产业研究》 2022年第3期21-34,共14页
当前推动文化与文化产业高质量的可持续创新发展需要树立“生态化”发展思维,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自身就构筑了一个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形成转化也同样构建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大文化生态系统,在这个大文化... 当前推动文化与文化产业高质量的可持续创新发展需要树立“生态化”发展思维,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自身就构筑了一个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形成转化也同样构建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大文化生态系统,在这个大文化生态系统中,对文化产业创新的研究也开始关注创新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演化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转变。本文从中国澳门文化产业现状与问题出发,梳理了文化生态学、文化生态系统、文化产业构成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认识,从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宏观和微观视角,进一步阐明了共生理论在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联与作用机理,提出了中国澳门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中国澳门文化 生态系统 产业创新
原文传递
基于创新的文化产业升级路径——以深圳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雅琴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 2015年第1期177-187,共11页
深圳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使深圳逐渐摆脱"文化沙漠"形象,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助力深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抵御数次经济危机的威胁,并推动了深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建构。在文化产业的带动下,深圳实现... 深圳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使深圳逐渐摆脱"文化沙漠"形象,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助力深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抵御数次经济危机的威胁,并推动了深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建构。在文化产业的带动下,深圳实现了城市文化空间的再造与城市创新氛围的营造,并推进城市艺术文化生态的整体变迁。在全球日渐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深圳有必要从文化创新的层面思考文化产业升级的新路径,以推动业态深度融合、培育多元众创主体、有效把握"互联网+"契机,实现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文化产业 产业升级 城市文化创新
下载PDF
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综述
19
作者 周建新 俞志鹏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94-100,共7页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等环节,旨在拓展客家文化研究的新阵地,明确深圳滨海客家的地位与特色,使深圳成为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创新客家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客家 客家文化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的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建新 谭富强 《文化产业研究》 2020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是否能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文化产业集聚是否能提升区域创新效率,都需从实证角度进行验证.通过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1-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 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是否能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文化产业集聚是否能提升区域创新效率,都需从实证角度进行验证.通过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1-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文化产业集聚现象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溢出效应;此外,对外开放程度、R&D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等控制变量对区域创新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在立足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区域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从实证角度论证了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验证了以往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空间滞后模型 固定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