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建新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当前,数字化时代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生成高质量文化内容、推动构建文化消费新机制、创新文化传播模式和加强文化治理范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度,文化产业学界产生了较为丰富... 当前,数字化时代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生成高质量文化内容、推动构建文化消费新机制、创新文化传播模式和加强文化治理范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度,文化产业学界产生了较为丰富的人工智能议题且整体研究成果丰硕,其中ChatGPT、AIGC、AI大模型成为年度热词,数字出版、数字音乐产业、人工智能绘画、文化传播成为重要议题。同时,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也存在难题,如科技与人文的博弈、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争议、知识产权保护与监管问题、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等,亟待学界探索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未来,文化产业学界需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数据模型、文化消费等方面的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化产业 艺术创作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与框架构建
2
作者 周建新 骆梦柯 《中原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新质态,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内嵌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基本路径,彰显了新质生产力的人文关怀。与文化生产力相比,文化新质生产力具... 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新质态,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内嵌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基本路径,彰显了新质生产力的人文关怀。与文化生产力相比,文化新质生产力具有生产要素的革新化、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劳动对象的无形化、生产模式的融合化、劳动性质的多元化、市场形态的数字化等六大特征。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以新型文化人才、核心技术群、可转化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金融这四大要素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和数字文化业态构成的新质文化产业、以数字文化生产力为代表的新动能、“多要素”+“多产业”+“多平台”的深度融合新模式、以创新性和技术性为主导的新消费这四大新质板块为依托,并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优化生产关系这三大关键环节,共同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新质生产力 文化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日本剧场数字化探索与启示
3
作者 高绘景 宗祖盼 《数字人文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日本线下演艺在新冠疫情期间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数字化探索和变革。当前,日本剧场数字化探索主要有“个人云终端”“剧场×影院”和“虚拟剧场”三种类型,推动了“线上演艺”“混合上演”等突破传统剧场空... 日本线下演艺在新冠疫情期间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数字化探索和变革。当前,日本剧场数字化探索主要有“个人云终端”“剧场×影院”和“虚拟剧场”三种类型,推动了“线上演艺”“混合上演”等突破传统剧场空间的新模式。日本数字演艺发展得益于文化政策支持与数字档案库的建设,致力于通过表演形式的创新以及充分利用沉浸式技术来提升观众的感官体验,并注重新世代观众的培养。日本剧场在数字化转型中以提升虚拟空间中的感官体验丰富性为核心,数字化演艺不再是现场表演的替代方案,而是成为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剧场 数字化转型 双演融合 线上演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