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宋路瑶 施婷婷 +3 位作者 马云 冯海兴 刘文钦 侯楚祺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27-734,740,共9页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d)]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地塞米松组,各10只。假手术处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与本底对照组,各10只。另外设立空白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给药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常规指标;观察大鼠左右侧子宫的形态变化,计算子宫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和IL-1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金刚藤胶囊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CPID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大鼠子宫肿胀率,抑制大鼠子宫组织IL-1β及IL-6的表达,促进IL-4及IL-10的表达,并能显著减轻子宫充血、水肿症状,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腺体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改善子宫内膜增生及纤维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菝葜总黄酮能综合改善CPID模型大鼠症状,增强其血液流动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同时抑制CPID模型大鼠子宫炎症反应及子宫纤维化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黄酮 慢性盆腔炎 子宫 纤维化 大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延误现状和改进措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廖雨琦 曹黎明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5期594-600,共7页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院前延误形势严峻,疾病救治负担重。但相关影响因素及可采取的措施还不甚清楚或存在矛盾的报道,这不利于政府部门的决策制定。本综述发现受教育程度低、卒中发作时独处或独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位于...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院前延误形势严峻,疾病救治负担重。但相关影响因素及可采取的措施还不甚清楚或存在矛盾的报道,这不利于政府部门的决策制定。本综述发现受教育程度低、卒中发作时独处或独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位于农村者易引起院前延误,而有高血压、TIA和缺血性卒中既往史以及构音障碍、肌力下降、前循环卒中、经救护车转运的患者院前延误较少。加强卒中宣传和教育、建设移动卒中单元和提高信息化水平是缩短院前延误的有效措施。这些研究发现可以为进一步减少院前延误,提高急救效率,辅助政府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延误 发病-到院时间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下载PDF
虚拟交互技术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
3
作者 余学书 韦建军 +10 位作者 王春宝 黄灶荣 窦亮亮 宋元 李建华 谭啸海 刘铨权 段丽红 张鑫 刘琦 吕筱薇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23年第2期29-38,共10页
世界范围内有数量庞大的卒中患者群体,大多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虚拟现实技术因其优秀的人机交互性,在康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机器人在神经治疗上效果显著。本文从虚拟环境、人体信息采集、虚拟环境中的信息... 世界范围内有数量庞大的卒中患者群体,大多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虚拟现实技术因其优秀的人机交互性,在康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机器人在神经治疗上效果显著。本文从虚拟环境、人体信息采集、虚拟环境中的信息反馈三个方向,介绍了VR技术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形式,同时总结了此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这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康复机器人 虚拟现实技术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现状研究
4
作者 杨澳祥 韦建军 +4 位作者 张治 王春宝 刘铨权 段丽红 吴正治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23年第4期255-266,共1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多。在康复治疗方面面临着康复治疗师数量不足、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康复治疗需求广泛。康复机器人对解决此类问题有着准确性、高效性和可控性的优点,并且可以准确的获得患者康复治疗时的数据,...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多。在康复治疗方面面临着康复治疗师数量不足、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康复治疗需求广泛。康复机器人对解决此类问题有着准确性、高效性和可控性的优点,并且可以准确的获得患者康复治疗时的数据,便于对康复治疗进行评估,所以康复机器人在康复治疗方面潜力巨大。自上肢康复机器人问世起,其结构设计与控制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从上肢康复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式与外骨骼式的结构设计和主动与被动的控制策略出发,总结了其优缺点与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最后对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总结与展望,对上肢康复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结构设计 控制策略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识别分类技术
5
作者 黄灶荣 王春宝 +6 位作者 韦建军 余学书 窦亮亮 刘铨权 段丽红 张鑫 刘琦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23年第2期84-96,共1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识别分类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基于可穿戴传感器和基于摄像头的步态识别技术,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等相关技术。同时,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步态识别技术,包括特征提取和分类算... 本文主要介绍了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识别分类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基于可穿戴传感器和基于摄像头的步态识别技术,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等相关技术。同时,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步态识别技术,包括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方面。最后讨论了步态识别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局限性、研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本文旨在为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发展方向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识别分类 压力传感器 机器学习 特征提取 分类算法 摄像头 加速度计
下载PDF
卒中救治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巧玲 雷志浩 +2 位作者 蔡婧婧 叶石生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2017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年龄标准化的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每年约有200万例患者死于卒中[1]。在卒中患者中,约80%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 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2017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年龄标准化的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每年约有200万例患者死于卒中[1]。在卒中患者中,约80%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急性期的救治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救治体系 卒中急救地图 卒中质量控制
下载PDF
远程医疗在卒中救治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苏颖 蔡婧婧 +1 位作者 雷志浩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近20年来,远程医疗在卒中救治领域中的应用方兴未艾,现已逐步趋向成熟。国外相继启动了一系列远程卒中项目,并制定出具体实践指南,而我国的远程卒中发展相对落后,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可期。随着近年来我国... 近20年来,远程医疗在卒中救治领域中的应用方兴未艾,现已逐步趋向成熟。国外相继启动了一系列远程卒中项目,并制定出具体实践指南,而我国的远程卒中发展相对落后,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可期。随着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卒中救治体系,将远程医疗应用于卒中救治体系成为提高卒中患者救治效率的一种新模式,同时远程医疗已在公众教育到卒中后康复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远程医疗尚有待解决政策、技术及推广等方面的难题,以求更好地发挥在卒中救治中的作用,优化卒中救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医疗 远程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救治体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范章燕 任力杰 蔡婧婧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1期165-168,共4页
各种颅内动脉疾病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特别是狭窄性颅内动脉疾病,在高分辨磁共振应用前,临床上常难以进行鉴别。高分辨磁共振是唯一可以在活体内观察颅内动脉管壁的检查,且其是可重复性、高场强、无辐射的无创性检查。不同狭窄性的颅内... 各种颅内动脉疾病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特别是狭窄性颅内动脉疾病,在高分辨磁共振应用前,临床上常难以进行鉴别。高分辨磁共振是唯一可以在活体内观察颅内动脉管壁的检查,且其是可重复性、高场强、无辐射的无创性检查。不同狭窄性的颅内动脉疾病具有不同的管壁特征,高分辨磁共振在鉴别各种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高分辨磁共振的发展,可以逐渐实现精准的影像学诊断。本文对各种狭窄性颅内动脉疾病的高分辨磁共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 动脉硬化 夹层
下载PDF
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卒中高危人群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嘉华 蔡婧婧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90-1295,共6页
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数量庞大,传统的二级预防策略越来越难以满足这类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可穿戴医疗设备可无障碍跟踪穿戴者的健康信息,如果能采取穿戴式医疗技术将个体健康状态数据化,并监测健康状况、控制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 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数量庞大,传统的二级预防策略越来越难以满足这类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可穿戴医疗设备可无障碍跟踪穿戴者的健康信息,如果能采取穿戴式医疗技术将个体健康状态数据化,并监测健康状况、控制卒中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可进一步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但目前这类设备仍然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本文总结了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目前存在的如设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穿戴的舒适度等问题,并对其未来进一步促进远程医疗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高危因素 可穿戴设备 二级预防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卒中急救地图专家共识(第一版)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婧婧 +2 位作者 冯宏业 胡诗雨 任力杰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21-325,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传播范围广。卒中救治需要争分夺秒,而院前急救和卒中急救地图医院的防护能力相...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传播范围广。卒中救治需要争分夺秒,而院前急救和卒中急救地图医院的防护能力相对薄弱。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整合了具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系统以及政府相关机构和资源,但部分地点医院不具备识别2019-nCoV感染者的能力。本共识涉及COVID-19疫情期间疑似卒中患者的转运策略、医院基本要求、绿色通道管理和远程医疗等环节,以优化卒中急救地图,提高识别2019-nCoV感染患者的能力,旨在疫情时期让卒中急救地图仍能安全高效地成为卒中救治的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病 卒中 急救地图
原文传递
现状、挑战和展望:中国卒中急救地图
11
作者 曹黎明 廖雨琦 +1 位作者 池枫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4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了极重的负担。面对这一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卒中急救地图应运而生。卒中急救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了涵盖急救、转运、治疗到康复全流程的卒中救治网... 卒中是中国居民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了极重的负担。面对这一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卒中急救地图应运而生。卒中急救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了涵盖急救、转运、治疗到康复全流程的卒中救治网络,可较为显著地提升卒中的急救效率并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创新技术平台,卒中急救地图在提升卒中急救效率和治疗效果方面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取得初步成效,且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重要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地图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如何完善这一平台,加强推广,提升应用效果,才能更好地应对我国严峻的卒中救治形势,减轻卒中为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 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 现状 挑战 展望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12
作者 李少玲 胡诗雨 任力杰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但其获益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分为发病至入院时间(onset-to-door time,ODT)和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前者体现院前延误,后者体现院内延误并且可通过卒中改进...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但其获益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分为发病至入院时间(onset-to-door time,ODT)和入院至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前者体现院前延误,后者体现院内延误并且可通过卒中改进计划加以控制。文章综述了DNT对临床转归的影响、DNT的影响因素以及缩短DNT的卒中改进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准备期 时间因素 质量改进
原文传递
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阳世伟 谢宛茹 +3 位作者 杨花峰 闻艳梅 欧阳平 田孝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6期759-763,共5页
目的构建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集束化护理措施,探讨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方法。方法成立妇科康复护理小组,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有效解决尿潴留的关键措施进行Meta分析,设计制作一套妇科肿瘤根治术术后尿潴留集束化护理措施。本... 目的构建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集束化护理措施,探讨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方法。方法成立妇科康复护理小组,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有效解决尿潴留的关键措施进行Meta分析,设计制作一套妇科肿瘤根治术术后尿潴留集束化护理措施。本研究采取前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病房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8月的5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妇科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采用观察记录表收集资料,表中内容包括患者实施情况与肢体活动度效果观察。每天观察患者排尿中断训练、盆底肌功能训练、踝泵运动和胸腹综合体操的执行时间、频率以及未使用原因,拔管时饮水试验及间歇性清洁自助导尿术(CISC)的使用情况。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52例发生尿潴留1例,发生率为1.92%,延迟拔管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5.77%(3/52);对照组患者54例发生尿潴留5例,发生率为9.26%,延迟拔管6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0.37%(11/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集束化护理措施是多项有效措施的组合,临床使用结果证明能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根治术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尿潴留 集束化护理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盆底肌功能训练与排尿中断训练预防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闻艳梅 欧阳平 +2 位作者 杨花峰 阳世伟 宋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33期4244-4249,共6页
目的 为了明确盆底肌功能训练与排尿中断训练对预防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1999年1月—2017年2月关于盆底肌功能训练与排尿中断训练... 目的 为了明确盆底肌功能训练与排尿中断训练对预防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1999年1月—2017年2月关于盆底肌功能训练与排尿中断训练对预防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的文献进行数据筛查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改良Jadad评分标准评价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盆底肌功能训练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1篇,共有随机对照试验病例791例(其中盆底肌训练组402例,非盆底肌训练组389例),Meta分析结果总RR=0.32,95%CI为(0.24,0.44),总体检验效能Z=7.35,P〈0.00001;排尿中断训练共纳入文献4篇,经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比较其RR=0.23,95%CI为(0.14,0.40),总体检验效能Z=5.33,P〈0.00001.结论 盆底肌功能训练和排尿中断训练是治疗妇科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措施可列入术后常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META分析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盆底肌功能训练 排尿中断训练
原文传递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评价
15
作者 廖雨琦 胡诗雨 任力杰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922-926,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易损斑块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证据,也有助于降低已发病患者的复发风险。文章着重比较了现有的临床成像方法在识别易损颈动脉斑...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易损斑块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证据,也有助于降低已发病患者的复发风险。文章着重比较了现有的临床成像方法在识别易损颈动脉斑块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工作提供用于患者风险分层的相关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