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绩效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谢立春 孙美华 +1 位作者 曾序春 李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深圳市计划生育系统开展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成绩和效果,为完善和改进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生殖健康服务内容、服务量、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服务开展情况;流动人口... 目的:综合评价深圳市计划生育系统开展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成绩和效果,为完善和改进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生殖健康服务内容、服务量、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服务开展情况;流动人口接受服务情况及对服务的评价。结果:①近50%流动人口在本地接受过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生殖健康宣教服务,60%左右知晓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服务信息,80%知道两种以上避孕方法和艾滋病预防知识;②已婚妇女70%得到查环查孕服务,60%得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指导及随访、可以领到免费的避孕药具,得到生殖健康检查尚不足50%;③75%的对象对服务质量各方面表示满意;④全市流动人口综合节育率达90.3%,计划生育率达90.8%。存在不足是基本服务投入不足,服务投入不均衡,技术服务效率有待提高,投入与服务过程指标存在正相关,而与结果指标(综合节育率、计划生育率)相关不明显。结论:深圳市初步实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基本服务和管理目标,但仍需适当增加投入,同时注重服务效率;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评价时,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侧重过程指标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殖健康 服务 绩效
下载PDF
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孜 张明 +3 位作者 刘智勇 谢立春 曾序春 孙美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4-597,共4页
目的:确立多因素、多水平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估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工具。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查询、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指标框架,筛选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 目的:确立多因素、多水平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估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工具。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查询、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指标框架,筛选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的权重。结果:初步构建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质量测评体系共计61项,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47项,并通过预调查进行了指标验证。结论: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三环节评价理论、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体系构建过程科学、严谨。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意见比较一致,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代表性和效度,指标预测结果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殖健康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推广规范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谢立春 洪旺全 +6 位作者 曾序春 冯琪 熊桂荣 宋晓红 金利平 王鹤云 程怡民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索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应用中最佳规范化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清仓查库、个人深入访谈、小组集中讨论、现场观察、试点干预等方法。结果:避孕节育规范的推广模式,一是找准宣传教育场所,把宣传教育与流动人口的工... 目的:探索流动人口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推广应用中最佳规范化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清仓查库、个人深入访谈、小组集中讨论、现场观察、试点干预等方法。结果:避孕节育规范的推广模式,一是找准宣传教育场所,把宣传教育与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相结合,扩大宣传覆盖面。二是规范宣传品的制作,宣传品的内容应包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避孕知识、避孕节育服务信息等,宣传品的制作要有审核制度。三是推广方式应将宣传教育、药具发放、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四是要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开展专题讲座,促进行为转变。五是拓展药具发放点,增加服务可及性。六是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结论:规范化建设有利于规范服务流程和操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通过项目点的总结和试点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流动人口不断增长,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避孕节育 推广 规范化
下载PDF
区分孕期巨细胞病毒原发与非原发感染的ELISA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林浦 张萌 +5 位作者 安莉莎 孙大光 牛向兰 谷学英 何欢 马旭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7-289,共3页
目的:根据机体对巨细胞病毒重组抗原pp52和pp150不同的IgG免疫反应,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和适用的ELISA方法,用于区分孕妇巨细胞病毒近期原发与非原发感染。方法:应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巨细胞病毒两种重组抗原pp52和pp150 IgG,计算pp52 OD... 目的:根据机体对巨细胞病毒重组抗原pp52和pp150不同的IgG免疫反应,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和适用的ELISA方法,用于区分孕妇巨细胞病毒近期原发与非原发感染。方法:应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巨细胞病毒两种重组抗原pp52和pp150 IgG,计算pp52 OD与pp150 OD的比值(pp52 OD/pp150 OD)。结果:共检测858份血清,其中812例为既往感染,46例为活动性感染(15例为原发感染、31例为继发或再感染)。当以pp52 OD/pp150 OD比值>1.5作为原发感染标准时,4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5%、32.6%、66.7%和16.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9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巨细胞病毒重组蛋白pp52 OD/pp150 OD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是辅助区分巨细胞病毒原发与非原发感染的较好的血清学方法,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原发感染 重组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深圳地区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12
5
作者 赖永珲 蔡于茂 +4 位作者 曾序春 刘惠 罗斌 洪福昌 周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填写调查问卷,收集整理资料后进行分析。结果:203例男男性接触者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26岁。学历以高中/中专...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状况,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填写调查问卷,收集整理资料后进行分析。结果:203例男男性接触者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26岁。学历以高中/中专为主(38.9%),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86.7%),主要居住在罗湖(47.78%)、福田(23.65%)。首次性行为年龄最小12岁,最大30岁,52.2%的男男性接触者第一个性伴为男性,平均性伴数31个;双性恋占47.3%,同性恋占43.8%,异性恋占2.0%;过去6个月与男性肛交每次都用安全套仅41.4%;14.3%回答曾经与外国人发生性接触;12.3%回答曾有医生护士或保健人员告之得了某种性病;54.2%做过HIV检测。结论:男男性接触者普遍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相对较低,加强对MSM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 性病 知识 高危性行为
下载PDF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宜晨 段山 杨川 《新医学》 2015年第9期634-638,共5页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1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是由MEN1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胰腺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等。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及综合检查结果。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1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是由MEN1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胰腺内分泌肿瘤、垂体腺瘤等。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及综合检查结果。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基因诊断在提高MEN1型的诊断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MEN1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轻重各有其自身特点,基因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该文总结1例以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起病,经基因检测发现MEN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新的杂合突变的MEN1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并复习了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各项检查结果、合理运用基因检测、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有效的随访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基因突变 个体化治疗 随访
下载PDF
流动已婚妇女人工流产累积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玲华 孟光辉 曾序春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流动已婚妇女人工流产事件累积发生率以及可能影响该生殖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深圳市3个区抽取862名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资料。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中有24.83%的妇女... 目的:探讨深圳市流动已婚妇女人工流产事件累积发生率以及可能影响该生殖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深圳市3个区抽取862名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资料。结果:本次调查对象中有24.83%的妇女有过人工流产经历,共发生人工流产事件307人次。人工流产的发生与年龄(年轻)、户籍地(重庆、四川、贵州等)、户口类型(非农业户口)和职业(美发、餐饮、娱乐)因素和所采取的避孕方法有关。结论:加大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宣传力度,建议以采用长效避孕方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育龄妇女 人工流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