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体检人群结肠镜机会性筛查结直肠癌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焦月新 张爱英 +3 位作者 林小兰 杜冬 吴伟晴 龚静山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9期3022-3025,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检人群中采用结肠镜机会性筛查结直肠癌(CR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体检科采用直肠镜检查筛查CRC的220例健康成年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CRC的危险因素,对确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 目的探讨在体检人群中采用结肠镜机会性筛查结直肠癌(CR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体检科采用直肠镜检查筛查CRC的220例健康成年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CRC的危险因素,对确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分界点。结果 220例结肠镜筛查,结直肠息肉47例,腺瘤35例,阳性率为37.3%。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为结肠息肉或腺瘤的危险因素(P=0.021,OR值为1.042,95%可信区间1.006~1.080),ROC曲线确定最佳分界点为40.5岁(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28.3%)。结论结肠息肉和腺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年龄为危险因素之一,采用无创价廉的手段在40岁以上人群中进行CRC筛查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机会性筛查 结肠镜
下载PDF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肝胆期MRI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肝纤维化临床病理分期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毓凡 胡根文 +5 位作者 钟淑媛 吕嘉淇 卢浩钧 邹锦森 李欣明 全显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 观察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胆期(HBP)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肝纤维化(HF)临床病理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Gd-EOB-DTPA增强MR检查并经病理/临床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240例患者资料,测量HBP肝脏-肌肉信号... 目的 观察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胆期(HBP)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肝纤维化(HF)临床病理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Gd-EOB-DTPA增强MR检查并经病理/临床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240例患者资料,测量HBP肝脏-肌肉信号强度比值(SIR1)及肝脏-脾脏信号强度比值(SIR2);提取并筛选HBP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信号强度比值(SIR)及影像组学标签构建SIR-影像组学联合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模型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效能。结果 SIR1与SIR2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70及0.65~0.71。评估HF、显著HF、进展期HF及早期肝硬化效能最高的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支持向量机(SVM)、SVM、轻量梯度提升机及K邻近法模型(验证集AUC分别为0.87、0.82、0.81及0.80)。SIR-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验证集上述HF临床病理分期的AUC分别为0.88、0.82、0.82及0.81。结论 基于GdEOB-DTPA增强HBP 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联合HBP SIR可提高评估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脑胶质瘤放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罗燕 唐雪 +4 位作者 龚静山 梅东东 吴明祥 袁家琳 徐坚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4-557,共4页
脑胶质瘤的染色体1p和19q联合缺失、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和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等分子特征是影响其预后和治疗的重要因素。MRI是胶质瘤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获取丰富的结构和功能信息。放射基因组学依据... 脑胶质瘤的染色体1p和19q联合缺失、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和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等分子特征是影响其预后和治疗的重要因素。MRI是胶质瘤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获取丰富的结构和功能信息。放射基因组学依据多模态影像数据高通量获取影像量化特征并能够在体反映胶质瘤基因表型和分子特征的影像生物标志物,从而建立影像特征与基因组学的联系。近年一些研究者利用放射基因组学建立胶质瘤的影像学表型来预测肿瘤的基因表型和分子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并判断预后。就胶质瘤影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放射基因组学 机器学习 影像学表型
下载PDF
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对照 被引量:4
4
作者 袁东 龚静山 +1 位作者 袁家琳 罗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8期132-134,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卵巢浆液性表面交界乳头状性瘤(serous surface papillary borderline tumor,SSPBT)的MRI特征并与病理对照,探讨MRI对SSPBT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SPBT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MRI... 目的通过分析卵巢浆液性表面交界乳头状性瘤(serous surface papillary borderline tumor,SSPBT)的MRI特征并与病理对照,探讨MRI对SSPBT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SPBT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MRI对SSPBT的诊断准确率,对卵巢外腹膜、网膜、淋巴结和输卵管侵犯及转移情况显示效能。结果19例患者共有32个SSPBT(其中双侧14例,单侧5例)。MRI特征包括包绕或部分包绕卵巢的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表现为围绕中央分支结构的乳头。MRI对SSPBT卵巢外腹膜、网膜、淋巴结和输卵管非浸润性种植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4.2%、78.9%和94.7%。结论熟悉SSPBT的MRI特征有助于放射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和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肿瘤 交界性 MRI
下载PDF
半月板根部放射状撕裂MR表现 被引量:2
5
作者 夏占统 龚静山 +7 位作者 李富兴 朱进 黄国鑫 臧达 吴永朝 徐坚民 傅宁 钱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探讨半月板根部放射状撕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关节镜证实半月板根部放射状撕裂MRI表现。结果 17例半月板根部放射状撕裂中,16例位于内侧半月板后角,1例位于外侧半月板后角。MRI表现为根部横断位和冠状位后角条状高信... 目的探讨半月板根部放射状撕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关节镜证实半月板根部放射状撕裂MRI表现。结果 17例半月板根部放射状撕裂中,16例位于内侧半月板后角,1例位于外侧半月板后角。MRI表现为根部横断位和冠状位后角条状高信号和矢状位表现为后角弥漫性高信号。同时检出继发征象,包括半月板膨出11例,关节面下骨挫伤13例。17例患者均伴有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根部放射状撕裂主要发生在内侧半月板后角,MRI可以依据多方位成像显示其多种征象,熟悉这些征象可以帮助放射诊断医师作出正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 撕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采用3.0T MRI T2和T2* mapping评价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变 被引量:15
6
作者 龚静山 凌人男 +4 位作者 周阳泱 朱进 贾桂静 袁家琳 王毅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的T2和T2*值与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明确T2和T2*值是否可以作为影像学生物标记定量评价IVD退变。方法 2015年3月-2015年6月间,对66例下腰痛患者采用3.0T MRI行腰椎常规结构成像和定量成像(T2和T2*mappi...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的T2和T2*值与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明确T2和T2*值是否可以作为影像学生物标记定量评价IVD退变。方法 2015年3月-2015年6月间,对66例下腰痛患者采用3.0T MRI行腰椎常规结构成像和定量成像(T2和T2*mapping)。Pfirrmann分级由两位放射诊断医生依据矢状位T2WI通过协商进行。在正中矢状位的T2 map和T2*map上由一位放射诊断医生手工绘制感兴趣区尽可能包括髓核和内层纤维环测量IVD的T2和T2*值。采用Pearson相关比较IVD的T2和T2*值与Pfirrmann分级相关性,并对相邻的Pfirrmann分级的T2和T2*值比较。结果 IVD的T2和T2*值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和-0.354,P值均小于0.001。PfirrmannⅠ级到Ⅲ级T2和T2*值显著降低,Ⅲ级到Ⅴ级下降变缓。除Ⅳ级与Ⅴ级IVD的T2和T2*值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相邻的Pfirrmann分级IVD的T2和T2*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VD的T2和T2*值具有作为影像学生物标记定量评价IVD的退变潜在可能性,有助于IVD退变的早期诊断和客观评价退变程度。晚期IVD退变T2和T2*值下降变缓,以形态学改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磁共振定量成像 T2 MAPPING T2* MAPPING
下载PDF
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的定量MRI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龚静山 梅东东 +1 位作者 朱进 周阳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相邻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材料与方法于66例腰椎结构和定量MR图像上,采用Pfirrmann分级半定量和测量椎间盘T2和T2*值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比较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椎间盘Pfirrmann评分、T2和T2*值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相邻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材料与方法于66例腰椎结构和定量MR图像上,采用Pfirrmann分级半定量和测量椎间盘T2和T2*值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比较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椎间盘Pfirrmann评分、T2和T2*值的相关性。结果 66例患者中,14例患者(21.2%)终板有19个椎间盘相邻的终板有Modic改变,包括2个椎间盘相邻的终板为Modic 1型改变,17个椎间盘相邻的终板为Modic 2型改变。正常终板、Modic 1型终板和Modic 2型终板相邻椎间盘的Pfirrmann评分分别为2.40±0.96、4.00±1.41和4.12±1.27,T2值分别为(95.38±51.88)、(70.50±36.06)和(58.65±38.47)ms,T2*值分别为(34.43±19.16)、(24.00±1.41)和(28.65±23.3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23)。Modic 2型终板相邻的椎体伴有严重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评分升高,T2和T2*值降低),与正常终板相邻的椎间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6)。结论腰椎终板Modic改变与相邻的椎间盘退变具有相关性,终板改变和椎间盘退变应作为腰椎退变的整体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腰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对进展期胃癌毗邻器官侵犯的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特 朱进 +5 位作者 陈杰 龚静山 杨雪菲 胡海军 潘凯 徐坚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对进展期胃癌侵犯毗邻组织器官的评价。方法:此次回顾性研究得到医院道德与伦理委员会的准许并豁免知情同意。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3、T4期胃癌且在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经服产气粉和水(50...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对进展期胃癌侵犯毗邻组织器官的评价。方法:此次回顾性研究得到医院道德与伦理委员会的准许并豁免知情同意。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3、T4期胃癌且在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经服产气粉和水(500-1000ml)充分扩张胃后行低张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入选此次研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诊断医生分别依据横断位及MPR图像通过协商对肿瘤病灶的显示和肿瘤对邻近器官的侵犯进行回顾性分析及侵犯范围的评估并经协商一致。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横断图像和MPR图像对显示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的准确性有无差别,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PR图像对40名进展期胃癌患者T分期的准确率是90.00%(36/40),显著高于横断位图像的67.50%(27/40)(P=0.004)。MPR和横断位对胃癌T4期(胃癌灶对邻近器官侵犯)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3.33%和44.44%、特异性分别为95.45%和86.36%,MPR显示邻近器官侵犯范围优于横断位图像。结论:较之轴位CT图像,多层螺旋CT的MPR图像能提高胃癌对胃周邻近组织器官局部侵犯检测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胃癌灶与毗邻器官解剖关系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T分期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32
9
作者 龚静山 杨鹏 +4 位作者 徐坚民 单军 李莹 陈宇 黄国鑫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的CT和MRI表现。25例患者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29例GIST中,良性6例,恶性23例。位于胃15例,小肠9例,结...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的CT和MRI表现。25例患者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29例GIST中,良性6例,恶性23例。位于胃15例,小肠9例,结肠1例,直肠2例,肠系膜2例。肿块直径约(8.6±3.6)cm。位于消化道的27例中,腔外生长者23例(85.2%),腔内、外生长者4例(14.8%)。25例行CT检查者中,肿块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22例。增强后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23例。6例行MRI检查者中,T1WI肿块呈均匀低信号2例,不均匀低信号4例;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1例影像学随访检出复发8例,其中5例经口服STI-571治疗患者中4例观察到肿瘤缩小和液化,1例肿瘤增大。结论GIST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消化道来源的腔外生长肿块,伴有囊变、坏死或与消化道相通和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应考虑GIST可能。CT和MRI在GIST诊断和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胃肠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国鑫 孙黎明 +2 位作者 徐坚民 朱进 张景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924-928,共5页
目的分析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的解剖部位及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征象。结果颈部囊性病变多形状规则,边界清晰。20例甲状舌管囊肿位于正中线舌骨水平或略偏,与甲状软... 目的分析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的解剖部位及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征象。结果颈部囊性病变多形状规则,边界清晰。20例甲状舌管囊肿位于正中线舌骨水平或略偏,与甲状软骨关系密切,MRI征象为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11例第二腮裂囊肿位多于胸锁乳突肌前内侧,MRI为囊性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囊肿内CT值为水样密度,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2例表皮样囊肿位于颈中线舌骨水平、颈后部,CT扫描密度均匀,增强未见明显强化;4例会厌囊肿位于会厌前间隙内,MRI影像为囊性长T1长T2信号肿块,信号均匀,CT影像为囊性薄壁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4例淋巴管瘤主要位于颈后三角区,MRI肿块呈等T1长T2信号,内部可见分隔,囊腔大小不等,增强扫描其分隔可见强化。结论颈部不同囊性病变的解剖位置和影像学征象有一定的特点,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囊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胶质瘤MRI特征与IDH基因表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梅东东 罗燕 +2 位作者 彭全洲 成志强 龚静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1-645,648,共6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MRI特征与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表型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MRI检查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测序法检测肿瘤IDH1/2的突变状态;比较IDH野生型及突变型...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MRI特征与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表型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MRI检查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测序法检测肿瘤IDH1/2的突变状态;比较IDH野生型及突变型胶质瘤之间的MRI特征。结果37例胶质瘤患者中,18例(48.6%)为IDH基因突变型,其中14例(77.8%)为低级别胶质瘤、4例(22.2%)为高级别胶质瘤;19例(51.4%)IDH为野生型,其中6例(31.6%)为低级别胶质瘤、13例(68.4%)为高级别胶质瘤。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IDH突变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野生型和突变型胶质瘤的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突变型胶质瘤好发于额叶,其次是颞叶;而IDH野生型胶质瘤无分布优势。本组IDH突变型胶质瘤的增强率为(38.7±37.7)%,低于IDH野生型肿瘤的(77.6±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突变组与野生型组间MRI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突变型胶质瘤常表现为条片状强化;而IDH野生型胶质瘤多为环形强化。IDH突变型和野生型胶质瘤直径、水肿程度及表观扩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特征与脑胶质瘤IDH基因表型有关,影像学特征可成为评价IDH基因表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酶 表型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恩平 王娟 +2 位作者 杨敏洁 吴宇旋 孙黎明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1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8例,小肠7例,回盲部2例,横结肠系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1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8例,小肠7例,回盲部2例,横结肠系膜1例。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内2例,腔外12例,腔内外混合生长4例。CT和MRI表现为肿块密度及信号多不均匀,可有囊变、坏死、出血等,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3例部分肿块可见包膜,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腔外生长软组织肿块,易囊变坏死,以肝脏和系膜转移较为常见,淋巴结转移、腹水及肠梗阻征象等较为少见。虽然依赖这些征象尚不能鉴别胃肠道间质瘤与其他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但有一定提示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依赖于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建立标准节段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静山 焦月新 +4 位作者 何慧玲 黎志忠 朱进 徐坚民 董少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快速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序列(turbo FLASH)加并行采集技术(iPAT)行心肌MR灌注成像获得标准节段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6名健康志愿者及5例经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肌缺血患者采用turbo FLASH加iPAT心肌MR灌注成像,将3层... 目的探讨采用快速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序列(turbo FLASH)加并行采集技术(iPAT)行心肌MR灌注成像获得标准节段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6名健康志愿者及5例经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肌缺血患者采用turbo FLASH加iPAT心肌MR灌注成像,将3层定位于标准短轴位,另外2层分别定位为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位。结果全部受试者均完成检查。3层短轴位加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位图像能获得整个左心室心肌灌注图像,满足心肌标准17个节段分段。于3例心肌缺血患者中观察到心肌低灌注区。结论采用turbo FLASH序列加iPAT同时行短轴位以及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位心肌MR灌注成像是可行的,获得图像能覆盖左心室心肌17个标准节段,可以用于MR心肌灌注成像全面评价左心室心肌灌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心肌节段 灌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弥散成像监测核苷类药物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前后肝脏ADC值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黎明 夏占统 +9 位作者 龚静山 马捷 黄国鑫 臧达 朱进 吴永朝 徐坚民 李富兴 傅宁 钱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MR弥散加权成像监测核苷类药物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前后肝脏ADC值变化的意义。方法 26名经临床诊断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后6个月后行MRI并测量肝实质ADC值。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DC值差异和Pearso... 目的探讨采用MR弥散加权成像监测核苷类药物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前后肝脏ADC值变化的意义。方法 26名经临床诊断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后6个月后行MRI并测量肝实质ADC值。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DC值差异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治疗前后ADC差值与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透明质酸(HA)、甘氨胆酸(CG)治疗前后差值的相关性,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6名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肝实质ADC值为(1.619±0.161)×10-3 mm2/s低于治疗后的(1.842±0.160)×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8,P=0.000)。治疗前后ADC差值为(0.222±0.172)×10-3 mm2/s,PIIINP差值的均数为(51.886±22.957)ng/ml,HA差值的均数为(21.345±13.584)ng/ml,CG差值的均数为(12.830±15.962)ug/dl。活动性乙型肝炎经核苷类药物治疗前后肝脏ADC差值与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差值及透明质酸(HA)差值的相关性(r分别为0.614和0.413,P值分别为0.001和0.036),而与甘氨胆酸(CG)差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18,P=0.114)。结论MR弥散加权成像测量肝脏ADC值可结论MR弥散加权成像测量肝脏ADC值可以作为评价核苷类药物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手段。以作为评价核苷类药物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苷类药物治疗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与肿瘤复发的MRI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乐勇 杨忠 +1 位作者 徐坚民 马捷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与肿瘤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放射治疗后鼻咽癌局部纤维化(31例)及肿瘤复发病例(25例)共56例分为2组,采用FLASH序列进行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统计... 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与肿瘤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放射治疗后鼻咽癌局部纤维化(31例)及肿瘤复发病例(25例)共56例分为2组,采用FLASH序列进行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统计分析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最大斜率(Slope_(max))、曲线下面积(AUC),并获取伪彩图,及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放疗后复发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均呈速升型,出现明显上升期,随后转为平台期或缓升缓降期;放疗后纤维化组时间-信号曲线呈缓升型,出现缓慢上升期,随后转为平台期或缓升缓降期。2组病例MRI动态增强参数TTP、Slope_(max)、AUC的均值行组间两两比较,复发组和纤维化组的Slope_(max)、TTP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67.18、-21.04(P<0.05)。灌注参数伪彩图可直观的显示肿瘤或放疗后纤维化组织相应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现AUC灌注伪彩图显示肿瘤组织较为清晰,分辨率较好。结论应用MR动态增强及灌注成像有助于鉴别鼻咽癌复发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灌注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质子自旋标记成像在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根文 刘宝良 +4 位作者 钟淑媛 魏晓婷 邹锦森 史凯宁 杨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成像在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梗阻前组及梗阻后1、2、3、4、5 d组,每组8只。采用手术梗阻左侧肾脏,以右肾作为对照。使用3.0T磁共振进行肾脏ASL成像以...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成像在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模型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梗阻前组及梗阻后1、2、3、4、5 d组,每组8只。采用手术梗阻左侧肾脏,以右肾作为对照。使用3.0T磁共振进行肾脏ASL成像以获得双肾血流量(RBF)。扫描后处死动物并行病理学检查,将影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梗阻后1、2、3、4、5 d组大鼠肾脏RBF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步下降,梗阻后5 d组大鼠梗阻侧RBF相当于对侧的29.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面积比逐渐升高,梗阻后5 d组大鼠梗阻侧α-SMA阳性面积比为(9.37±2.26)%,较对侧[(0.19±0.03)%]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阻后各组肾脏RBF与α-SMA阳性面积比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磁共振ASL可作为一种无创且不使用造影剂的新技术用于检测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进程中RBF的变化,有助于反映肾脏疾病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输尿管梗阻 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肾血流量 有效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无口服对比剂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龚静山 徐坚民 +5 位作者 李莹 陈宇 贾桂静 张丽香 黄国鑫 杨忠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9期633-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无口服对比剂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无口服对比剂急诊腹盆腔CT平扫的结果,与经临床随访和外科剖腹探查证实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其符合率。结果:CT报... 目的:探讨无口服对比剂急诊CT平扫对闭合性腹部创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无口服对比剂急诊腹盆腔CT平扫的结果,与经临床随访和外科剖腹探查证实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其符合率。结果:CT报告292例阴性,57例阳性,其中7例假阴性和5例假阳性,对闭合性腹部创伤诊断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8%,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98%。结论:无口服对比剂急诊CT平扫可以作为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闭合性腹部创伤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恩平 王娟 +2 位作者 杨敏洁 周阳泱 吴宇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6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平片和CT、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生于长骨,其中,长骨干骺端或骨端8例,骨干1例。X线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平片和CT、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发生于长骨,其中,长骨干骺端或骨端8例,骨干1例。X线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或肿块,骨膜反应少见。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多样,在长骨干骺端或骨端有溶骨性破坏,伴有较大软组织肿块且无明显骨膜反应的,应考虑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X线摄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一种短T2效应直肠-阴道MRI对比剂的体外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小芬 唐雪 +3 位作者 江长思 于江波 朱进 龚静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尝试配制一种应用于直肠/阴道腔内的短T2效应MRI对比剂,旨在提高阴道和直肠MRI质量。方法:将右旋糖酐铁溶液与超声耦合剂按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含铁浓度分别为0.125、0.375、0.625、1.250、1.875、2.500、3.125和3.750 mg/g共8种... 目的:尝试配制一种应用于直肠/阴道腔内的短T2效应MRI对比剂,旨在提高阴道和直肠MRI质量。方法:将右旋糖酐铁溶液与超声耦合剂按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含铁浓度分别为0.125、0.375、0.625、1.250、1.875、2.500、3.125和3.750 mg/g共8种浓度的对比剂(实验组),以纯超声耦合剂和纯右旋糖酐铁溶液作为2个对照组。将3组混和均匀的物质分别注入不同的试管中进行3.0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FSE T1WI、FRFSE T2WI和T2-mapping,其中T2-mapping序列重复扫描50次。测量8支试管的T2值。比较实验组不同铁浓度对比剂的T2值,筛选出最佳短T2效应的含铁浓度。结果:纯超声耦合剂和纯右旋糖酐铁溶液的T2值分别为(773.90±5.04)和(83.00±3.40)ms。实验组中8种含铁浓度的对比剂的T2值依次为(931.04±19.44)、(867.4±18.89)、(832.98±19.40)、(622.88±7.74)、(88.68±4.15)、(62.80±9.23)、(26.82±4.30)和(18.24±3.68)ms,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44.11,P<0.001)。随着对比剂铁含量的增高,在T2WI上的信号呈下降趋势;当铁含量为3.125 mg/g时,信号强度与无信号背景接近,同时其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与纯超声耦合剂相当。结论:铁浓度为3.125 mg/g的右旋糖酐铁溶液与超声耦合剂的混合剂可作为直肠和阴道腔内较合适的短T2效应对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短T2效应 右旋糖酐铁 超声耦合剂
下载PDF
第九部分 儿科影像学
20
作者 杨敏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儿科放射学 影像学 MSCTA 对比剂剂量 CT影像 GE医疗 球管电流 研究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