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项立 朱松杰 +2 位作者 徐位仁 张铮 吴俊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2期970-970,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血清流行病学 儿童
下载PDF
深圳市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见亮 王尚武 +1 位作者 刘亚兰 方红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9期607-608,共2页
关键词 缺乏症 基因频率 荧光斑点 磷酸脱氢酶 脐血 断脐 半合子 定量法 酶病 杂合子
下载PDF
深圳市新生儿红细胞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调查
3
作者 杨见亮 王尚武 《深圳医学信息》 1994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红细胞G6PD缺乏 遗传病 新生儿 基因频率
下载PDF
儿科肾病综合征医院感染的临床探讨
4
作者 张铮 朱松杰 《深圳医学信息》 1994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小儿疾病 医院内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门诊儿科处方的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和用药频度排序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肖永新 李东 +1 位作者 谢守霞 陈丽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儿科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8月1日~20日和2005年8月1日~20日门诊儿科处方各1000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剂使用率2004年为12.3%,2005年为11.4%;2005年抗菌...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儿科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8月1日~20日和2005年8月1日~20日门诊儿科处方各1000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剂使用率2004年为12.3%,2005年为11.4%;200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20%,占药品消费金额的46.11%,阿奇霉素和头孢克洛分列处方金额和DDDs统计第1位。结论实施《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后,我院门诊儿科的注射剂使用情况有了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较多,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药 儿科 国际指标 用药频度 干预
下载PDF
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病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邱惠仙 谌朝辉 陈兰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0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3 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3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5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4~6月实施新型3 H护理模式的5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 目的:探讨新型3 H护理服务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3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5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4~6月实施新型3 H护理模式的5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新型3 H护理服务模式后护患纠纷发生少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优质护理 护理管理 满意度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用于肝细胞癌精准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7
作者 黄小准 王付尊 +6 位作者 谢云亮 冉义洪 徐林 黄璋侃 殷鑫 毕新宇 车旭 《肝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没有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对接受治疗的HCC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肿瘤监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已成为在非侵入性...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没有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对接受治疗的HCC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肿瘤监测。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已成为在非侵入性环境中进行诊断和监测不同肿瘤治疗反应的有用工具,在HCC患者精准医疗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对CTC在指导HCC手术方式、切缘及介入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等精准动态监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微血管侵犯 解剖性切除 非解剖性切除
下载PDF
深圳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检测与临床观察
8
作者 姚霖 陆长东 +1 位作者 何爱兰 王筱璐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4期26-27,共2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ASA)对452例婴幼儿腹泻病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检测阳性的172例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深圳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以秋冬季发生率...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ASA)对452例婴幼儿腹泻病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检测阳性的172例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深圳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以秋冬季发生率最高,夏季发病率较低。秋季、冬季分别与夏季比较,有显著差异(χ2分别为37.18、25.45,P均<0.01)。大便呈水样便者占89.5%,发热者26.2%,多为低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38.1%。结论轮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大便性状呈水样便可视为本病特征表现,可供临床初步诊断参考。应用EILASA法为小儿腹泻病毒病原检测提供较好的病原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腹泻 深圳地区 婴幼儿 临床观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病原检测 病原学诊断 临床特征 特征表现 大便性状 初步诊断 小儿腹泻 ASA法 水样便 腹泻病 发生率 秋冬季 发病率 阳性率 夏季
下载PDF
中/长链甘油三酯在儿科ICU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竹涛 张海燕 吴书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20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中/长链甘油三酯(MCT/LCT)营养支持治疗儿科危重疾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需要肠外营养的50例ICU患儿分为2组,每组25例。根据营养配方选用的脂肪乳不同,分为对照组(长链甘油三酯,LCT)和MCT/LCT组,比较2周... 目的研究中/长链甘油三酯(MCT/LCT)营养支持治疗儿科危重疾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需要肠外营养的50例ICU患儿分为2组,每组25例。根据营养配方选用的脂肪乳不同,分为对照组(长链甘油三酯,LCT)和MCT/LCT组,比较2周后两组的疗效和对细胞免疫、细胞外环境的影响。结果两组的营养治疗均有效、安全,但MCT/LCT组在淋巴细胞CD4/CD8和对细胞外环境的影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儿科ICU中危重患儿,中/长链甘油三酯更容易耐受,不会严重干扰细胞免疫和细胞外环境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ICU 儿科 细胞外 对照组 临床应用研究 MCT 平行对照 外环境
下载PDF
闻诊在儿科辨证施护中的运用
10
作者 王美香 杨继源 +1 位作者 黄凌雁 张伟青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224-225,共2页
闻诊在临床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内经有五音、五声应五脏之理论,声音、气味与内在脏腑有密切关系,同时声音、言语、呼吸、气味变化,又能够灵活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以及判断正气盈亏和邪气盛衰。
关键词 闻诊 患儿 辨证施护 循声味施护
原文传递
心率变异性的儿科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本清 朱松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儿科 临床应用 进展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对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永新 周家齐 +3 位作者 杨红英 贾孟良 蒋大义 陈丽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46-548,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对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干预前(2005年)和干预后(2007年)同时段门诊儿科处方1000张,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4.20%降至77.70%(P<0.01)。一线抗菌药...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对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干预前(2005年)和干预后(2007年)同时段门诊儿科处方1000张,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4.20%降至77.70%(P<0.01)。一线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增加,从33.26%增加到42.82%,二线、三线用药比例减少,分别从61.70%和5.56%减少到54.44%和2.73%(均P<0.01)。抗菌药物单独使用率从82.50%升高至87.12%(P<0.01),二联用药从16.25%下降到12.74%(P<0.05),三联用药从1.25%降到0.12%(P<0.01)。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小燕 甘璐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18-119,共2页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儿科规范应用抗生素的措施。方法:通过电子信息系统随机调取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2016年上半年儿科门诊处方2 100张,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抗生素处方数、使用的种类、...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儿科规范应用抗生素的措施。方法:通过电子信息系统随机调取深圳市福永人民医院2016年上半年儿科门诊处方2 100张,记录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抗生素处方数、使用的种类、使用比例、用药途径、是否联合用药,总结抗生素使用现状并进行分析。结果: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率达58.3%,二联用药率为13.7%,口服抗生素处方数占抗生素处方数的65.0%,静脉注射使用抗生素处方数占总抗生素处方数的35.0%。抗生素种类的使用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结论:该医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使用率偏高,应严格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遵循抗生素的使用指征,规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抗生素 现状 分析
下载PDF
儿科门诊处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童和平 吴志芳 佘志婉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7-88,共2页
①目的分析儿科患儿年龄分布及合理用药情况。②方法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医生处方1000张进行调查,项目为:年龄,单处方用药种数,抗生素的应用率及中成药应用情况。③结果儿科门诊儿童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76.5%,单处方用药种类<6种占68.... ①目的分析儿科患儿年龄分布及合理用药情况。②方法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医生处方1000张进行调查,项目为:年龄,单处方用药种数,抗生素的应用率及中成药应用情况。③结果儿科门诊儿童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76.5%,单处方用药种类<6种占68.1%,应用抗生素占75.6%,其中联用2种以上占48.8%,中成药应用占36.0%,不合理用药主要与抗生素有关。④结论应根据婴幼儿的特点,注重开发<3岁的儿童药物剂型,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充分考虑儿童用药的依从性,尽量减少用药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用药 处方 门诊
下载PDF
儿科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分析
15
作者 王希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7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儿科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8例儿科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各24例。2组均予相同的常规治疗,红霉素组予红霉素10mg·kg-1·d-1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予阿奇霉素20~40mg·kg-1·... 目的探讨治疗儿科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8例儿科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各24例。2组均予相同的常规治疗,红霉素组予红霉素10mg·kg-1·d-1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予阿奇霉素20~40mg·kg-1·d-1静脉滴注。结果红霉素组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阿奇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组无病情反复者,而阿奇霉素组出现病情反复者8例(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儿科支原体感染,及早诊断并采用红霉素实施相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感染 支原体 阿奇霉素 红霉素
下载PDF
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潜在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16
作者 张玉清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0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对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各种原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用药剂量的错误、错放床位、皮肤完整性的受损、院内感染的发生等。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包括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护... 对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静脉输液引发的皮下渗漏、各种原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用药剂量的错误、错放床位、皮肤完整性的受损、院内感染的发生等。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包括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护理风险意识;健全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履行护士职责,强调慎独精神。认为对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采取防范对策,落实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可降低新生儿病房的护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风险 管理
下载PDF
改良LISA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石景喆 姜苑林 +4 位作者 覃述 蔡运相 刘艳 白玉新 刘荣添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河池市人民医院出生胎龄≤34周诊断为NRDS的早产儿12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早产...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河池市人民医院出生胎龄≤34周诊断为NRDS的早产儿12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早产儿均使用LISA技术操作,随机分为改良LISA组和LISA组,其中改良LISA组延长给药注入时间至10 min,LISA组常规快速给药,时间为3 min内,两组早产儿给药期间均予以经鼻无创正压通气(NCPAP)无创通气模式呼吸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给药期间心动过缓、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药物反流率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给药过程中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下降、生后72 h机械通气率及治疗前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及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ISA组相比,改良LISA组给药过程中药物反流率更低(6.35%vs.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SA技术与LISA技术疗效相当,未增加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可明显降低PS给药过程中药物反流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肺表面活性剂给药 早产儿 药物反流
下载PDF
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
18
作者 赵妍 张振武 +10 位作者 陈言钊 杜天伊 凌地洋 张娟 韦谭利 刘瀚文 钟樟桂 刘菲 周克英 王哲银 宋学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4-830,共7页
目的:分析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及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连续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及招募的相匹配的健康受... 目的:分析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及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连续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及招募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共筛选278例慢性疼痛受试者,其中参与试验全部过程并完成脑电图检查者124例,健康受试者8例。采集Mo CA评分和静息态脑电图,按照年龄、性别、疼痛部位、受教育年限、抑郁症筛查量表(item 9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进行匹配。按照认知功能评分等级分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A组,n=8)、慢性疼痛认知正常组(B组,n=8)和健康对照组(C组,n=8),并对各组病人或健康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和各脑区功率谱差异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病人语言能力和延迟记忆力较认知正常组降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记忆力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组病人额叶、中央区、颞叶、顶叶、枕叶脑电图功率频谱比值均高于认知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语言能力与中央区、颞叶、顶叶功率谱比值呈负相关(r=-0.760、-0.756、-0.756,P<0.05)。结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病人以语言能力和延迟记忆力下降为特征,且语言能力和中央区、颞叶、顶叶功率谱比值呈负相关,提示脑电图功率谱作为慢性疼痛认知异常早期识别的定量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认知异常 脑电图功率谱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玉华 吴本清 +2 位作者 黄若谷 肖智辉 王慧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49-2651,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特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发热3~5 d收治我院儿科,最后确诊为KD的10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无MP感染组和合并MP感染组。对两组患儿外周血...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特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发热3~5 d收治我院儿科,最后确诊为KD的10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无MP感染组和合并MP感染组。对两组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两组的治疗与转归。结果 107例KD患儿中合并MP感染者36例,占33.64%。合并MP感染组患儿hs-CRP、PCT、ALT、CK-MB水平高于无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MP感染组与合并MP感染组WBC、PLT、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MP感染组冠状动脉异常19例(占26.76%),合并MP感染组21例(占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P<0.05)。无MP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6.5±2.1)d,合并MP感染组(8.9±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1~3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两组冠状动脉损害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MP感染KD患儿hs-CRP、PCT、GPT、CK-MB水平高于无MP感染的KD患儿,且病程长,冠状动脉损害多,合并其他脏器损害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肺炎 支原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深圳市小学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4
20
作者 周克英 高美好 +7 位作者 杨春何 张佳楠 陈言钊 宋金枝 庄艳云 张小园 张蔚 文飞球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小学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和行为问题。方法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对深圳市小学1~6年级10553名学生的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经问卷调查为ADHD行为阳性的儿童进一步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 目的调查深圳市小学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和行为问题。方法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对深圳市小学1~6年级10553名学生的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经问卷调查为ADHD行为阳性的儿童进一步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进行诊断。结果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均填写完整、合格的为8193份。纳入研究对象年龄为7~13岁。由家长问卷量表得到ADHD行为发生率为7.60%,由教师问卷量表得到ADHD行为发生率为5.59%。依据DSM-Ⅳ诊断ADHD 442例,总患病率为5.39%;7~13岁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13,P<0.05),其中7~9岁各年龄组患病率较高,均在6%以上;男童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童(6.65%vs 3.12%,P<0.05)。冲动多动问题(79.6%)、学习问题(60.6%)和品行问题(52.0%)是ADHD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其中女童学习问题显著高于男童(83.5%vs 54.7%,P<0.01)。结论深圳市小学儿童ADHD患病率为5.39%,其中7~9岁儿童患病率较高;男童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童;冲动多动问题、学习问题和品行问题是ADHD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