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在儿童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璐璐 刘春妍 +1 位作者 阚颖 苏喆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5期150-154,共5页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葡萄糖监测手段,目前正逐步替代自我血糖监测而应用于儿童糖尿病的血糖管理。本文对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及其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特点和监测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葡萄糖监测手段,目前正逐步替代自我血糖监测而应用于儿童糖尿病的血糖管理。本文对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及其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特点和监测效果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儿童糖尿病的血糖管理及临床决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儿童 糖尿病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启发 苏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8期1765-1770,共6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体血清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逐渐增高。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导致或加重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体血清尿酸水平呈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逐渐增高。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导致或加重其他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造成相应器官功能损害。但目前国内外对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关注相对较少,而且对儿童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将总结尿酸的代谢特点,高尿酸血症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国内外对儿童高尿酸血症的诊治进展,以提高对儿童高尿酸血症的重视,为该病的诊断与早期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初发1型糖尿病儿童胰岛素泵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与赖脯胰岛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岫 王立 张琴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49-3251,共3页
目的评估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治疗儿童初发1型糖尿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方法初发1型糖尿病儿童40例分为门冬胰岛素组和赖脯胰岛素组,每组20例,分别予胰岛素连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比较... 目的评估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治疗儿童初发1型糖尿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方法初发1型糖尿病儿童40例分为门冬胰岛素组和赖脯胰岛素组,每组20例,分别予胰岛素连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和夜间血糖、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频率、单位体重每天胰岛素剂量、每天胰岛素药物费用、血糖达标时间、输注管路更换时间、皮下输注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组和赖脯胰岛素组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和夜间血糖、血糖达标时间、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门冬胰岛素组单位体重每天胰岛素剂量较赖脯胰岛素组显著增多(t=2.107,P=0.049),单位体重每天胰岛素费用组较赖脯胰岛素组显著升高(t=4.921,P=0.000)。门冬胰岛素组胰岛素泵输注管路更换时间短于赖脯胰岛素组患儿(t=2.131,P=0.046)。同时两组患儿胰岛素输注管路局部皮肤均无发红、硬结、感染等现象。结论初发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其血糖控制疗效相当,但赖脯胰岛素治疗胰岛素药物费用和输注管路费用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胰岛素泵 儿童 1型糖尿病 初发
下载PDF
小剂量雌激素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治疗儿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岫 张琴 高晓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54-457,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雌激素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效果。方法 45例ICPP伴生长减速患儿分为3组:雌激素联合GnRHa治疗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GnRHa治疗组、单纯GnRHa治疗组,每组15例。分别于... 目的观察小剂量雌激素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效果。方法 45例ICPP伴生长减速患儿分为3组:雌激素联合GnRHa治疗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GnRHa治疗组、单纯GnRHa治疗组,每组15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观察3组患儿骨龄(BA)、年生长速率(GV)、体质量、身高(Ht)、骨龄身高(Htba)、成年预测身高(PAH)、血脂、血糖、胰岛素、甲状腺功能、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乳房及子宫卵巢B超等的变化;另行GnRH激发试验监测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雌激素(FSH)水平。结果 3组患儿治疗前Ht、Htba、骨龄/年龄(BA/CA)、PAH、GV、体质量、IGF-1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雌激素联合GnRHa治疗组患儿GV、Ht、PAH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rhGH联合GnRHa治疗组患儿GV、Ht、PAH、IGF-1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雌激素联合GnRHa治疗组和rhGH联合GnRHa治疗组患儿GV、Ht、PAH明显高于单纯GnRHa治疗组(P<0.05);rhGH联合GnRHa治疗组患儿IGF-1明显高于雌激素联合GnRHa治疗组和单纯GnRHa治疗组(P<0.05)。3组治疗前后E2、T、PRL、乳房及子宫和卵巢B超结果均无明显变化,GnRH激发试验LH、FSH和LH/FSH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联合GnRHa治疗ICPP,能在不加速BA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生长速率,且雌激素价格便宜,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 雌激素 生长激素 性早熟
下载PDF
3例儿童Bartter综合征生长发育和实验室指标随访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岫 张琴 刘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分析治疗后Bartter综合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3例Bartter综合征患儿规律治疗2年,观察其身高、体重、生长速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儿童Bartter综合征在经积极治疗后身高和体重... 目的分析治疗后Bartter综合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3例Bartter综合征患儿规律治疗2年,观察其身高、体重、生长速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儿童Bartter综合征在经积极治疗后身高和体重增加明显,在骨龄增长正常情况下生长追赶,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升高,且患儿电解质、血气分析、24 h尿钙、肾功能、尿常规等基本正常,泌尿系超声未见钙化,而肾素和醛固酮经治疗后在病例3仍略高于正常,在病例1和2中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artter综合征经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身高和体重,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BARTTER综合征 生长
下载PDF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波 王春艳 张玲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探究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抽取92例1型糖尿病患儿,经患儿家属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持续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于餐前给予... 目的探究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抽取92例1型糖尿病患儿,经患儿家属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持续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于餐前给予人胰岛素注射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平均血糖、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观察组的效果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儿血糖控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糖异常者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经过皮下持续人胰岛素输注的治疗方法收获了很好的效果,超越了以往的治疗方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泵
下载PDF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儿科规范化培训网络课程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潘丽丽 苏喆 +1 位作者 丁明 张交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8年第6期445-446,450,共3页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儿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是为紧缺的儿科专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题旨在构建适合儿科教学基地的住培网络课程,借助局域网的开发建设,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在原有的网络课程项目的基础上,...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儿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是为紧缺的儿科专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题旨在构建适合儿科教学基地的住培网络课程,借助局域网的开发建设,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在原有的网络课程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对课程、教师和学员的形成性评价。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儿科住培网络课程对不同住培学员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网络课程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肥胖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爱良 郑跃杰 +4 位作者 苏喆 魏菊荣 杨琴 王聪聪 李佳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研究肥胖儿童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apnea,OSA)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行多导睡眠监测的肥胖并诊断为OSA的33例7~15岁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50例体重正常的、性别及年龄相匹配... 目的研究肥胖儿童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apnea,OSA)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行多导睡眠监测的肥胖并诊断为OSA的33例7~15岁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50例体重正常的、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OSA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33例合并肥胖的OSA儿童中,常见的日间症状前3位为:注意力不集中30例(91%),嗜睡22例(67%),晨起疲劳21例(64%);夜间症状前3位为:打鼾27例(82%),张口呼吸20例(61%),出汗16例(48%)。与正常儿童参考值相比,肥胖OSA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浅睡眠延长,深睡眠缩短,快速动眼期明显缩短,但两组之间这些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胖OSA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快速动眼期及非快速动眼期氧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肥胖OSA组睡眠期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合并OSA儿童临床日间症状以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晨起疲劳为主,夜间症状以打鼾、张口呼吸、出汗为主。与体重正常OSA患儿相比,肥胖合并OSA儿童的睡眠结构无明显差别,但呼吸事件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肥胖 多导睡眠监测 低通气 儿童
下载PDF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在儿童1型糖尿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邰印 阚颖 +1 位作者 杨亚会 欧阳小霞 《当代医学》 2022年第9期103-104,共2页
目的观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血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T1DM复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FGM监测组和传统监测组,各30例。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 目的观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血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T1DM复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FGM监测组和传统监测组,各30例。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采取强化血糖监测模式,分别为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及夜间。比较两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并追踪两组患儿出院后12周的HbA;c水平。结果FGM监测组低血糖发生率(0.23±0.50)次/d,低于传统监测组的(0.47±0.68)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M监测组血糖监测依从性(96.66)%高于传统监测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M监测组出院后12周HbA;c水平(7.89±0.33)%,低于传统监测组(8.26±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T1DM患儿使用FGM系统监测血糖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高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血糖 血糖仪 儿童 1型糖尿病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璐璐 黄雀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口服阿奇霉素联合静脉注射红霉素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口服阿奇霉素联合静脉注射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甲泼尼龙治疗。两组患儿皆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满3周时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咳嗽停止、肺啰音消失等相关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皆短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Ig A、Ig M、Ig G水平皆高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的2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相关症状改善与住院时间,提高免疫力,减轻炎症程度,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儿童 重症支原体肺炎
下载PDF
深圳市6~16岁儿童青春期性发育现况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 苏喆 +3 位作者 王强 刘坚 周丽 王嫦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56-459,共4页
目的对深圳市6~16岁中小学生青春期性发育现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为儿童卫生保健、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东、中、西三个行政区中随机分别抽取中、小学各2所。采用现况法获取... 目的对深圳市6~16岁中小学生青春期性发育现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为儿童卫生保健、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东、中、西三个行政区中随机分别抽取中、小学各2所。采用现况法获取第二性征发育(男童睾丸和阴毛发育,女童乳房发育和阴毛发育)数据,询问女童本人月经初潮年龄,共纳入10674名6~16岁儿童。采用概率比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中位年龄及对应的95%CI间表示。结果男童睾丸容积达4ml和出现阴毛的年龄分别为10.1岁(10.0~10.2)和12.2岁(11.9~12.6)。女童乳房发育和出现阴毛的年龄分别为8.5岁(7.4~9.4)和10.6岁(10.5~10.7),初潮年龄为12.1岁(11.8~12.4)。与2005年全国流调数据相比,男、女青春期启动年龄分别提前0.4岁及0.7岁,女童初潮年龄提前0.1岁。结论深圳地区6~16岁中小学生青春期启动年龄、女童初潮年龄与2005年全国九大城市儿童性征发育调查研究结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乳房发育 初潮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生长激素治疗毛发-鼻-指(趾)综合征Ⅰ型一例报告
12
作者 苏慧萍 苏喆 +2 位作者 王立 苏尉 房松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3-489,共7页
随访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经治的1例毛发-鼻-指(趾)综合征(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 TRPS)Ⅰ型患儿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文献复习。本文报道并总结生长激素治疗TRPSⅠ型患儿的疗效,除改善矮身材外,首次报道其促进毛... 随访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经治的1例毛发-鼻-指(趾)综合征(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 TRPS)Ⅰ型患儿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文献复习。本文报道并总结生长激素治疗TRPSⅠ型患儿的疗效,除改善矮身材外,首次报道其促进毛发生长。通过总结分析生长激素治疗TRPSⅠ型患儿的效果,以提高临床医生对TRPS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鼻-指(趾)综合征 生长激素 治疗 身高 毛发生长
下载PDF
NOTCH2基因突变导致Hajdu-Cheney综合征一例报告
13
作者 焦燕华 郑荣飞 +5 位作者 苏喆 李卓光 王立 金柯馨 苏慧萍 齐鸿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7-502,共6页
报告1例Hajdu-Cheney综合征(Hajdu-Cheney syndrome, HC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基因诊断和双膦酸盐治疗效果随访。先证者为12岁男孩,3年内反复骨折3次伴腰背痛,查体身材矮小伴特殊面容,双下肢不等长,双手手指粗短、指末端增粗,X... 报告1例Hajdu-Cheney综合征(Hajdu-Cheney syndrome, HC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基因诊断和双膦酸盐治疗效果随访。先证者为12岁男孩,3年内反复骨折3次伴腰背痛,查体身材矮小伴特殊面容,双下肢不等长,双手手指粗短、指末端增粗,X线见椎体骨折、手指末端指骨溶解。全外显子检查发现NOTCH2基因c.6449_6450delCT(p.P2150Rfs*2)新发杂合变异,导致2 150位脯氨酸为精氨酸代替,发生移码突变,于下游第2号密码子处终止。诊断HCS,予以双膦酸盐、15个月,腰背痛缓解,无再发骨折,但指骨末端溶骨仍有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jdu-Cheney综合征 NOTCH2基因 双膦酸盐
下载PDF
新生儿精氨酰琥珀酸尿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胡启发 高镝 苏喆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2567-2570,共4页
精氨酰琥珀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出现高氨血症的相关症状,包括肝功能障碍、神经认知缺陷、行为异常和学习障碍等。本文报道了1例ASL基因突变导致新生儿期发病的... 精氨酰琥珀酸尿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出现高氨血症的相关症状,包括肝功能障碍、神经认知缺陷、行为异常和学习障碍等。本文报道了1例ASL基因突变导致新生儿期发病的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回顾分析ASL基因突变导致精氨酰琥珀酸尿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罕见疾病的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 精氨酰琥珀酸尿症 尿素循环障碍
下载PDF
8例伴低钾血症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护理体会
15
作者 杨亚会 苏喆 +2 位作者 王立 刘春妍 邰印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7期2155-2158,共4页
目的:常见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多以低血钠高血钾为特征,但临床上也会遇到伴有低钾血症的CAH患儿,对这类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旨在提高临床医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目的:常见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多以低血钠高血钾为特征,但临床上也会遇到伴有低钾血症的CAH患儿,对这类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旨在提高临床医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例CAH伴有低钾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CAH患儿的年龄1个月27 d~8岁6个月,男女各4例。CAH的诊断年龄15 d~3岁5个月。诊断21-羟化酶(21-OHD)缺乏、失盐型4例,21-OHD缺乏、单纯男性化1例,11β-羟化酶(11β-OHD)缺乏2例,17-OHD缺乏1例。血钾2.5~3.5 mmol/L,其中,中度低钾3例,轻度低钾5例。病因分析:2例11β-OHD缺乏和1例17-OHD缺乏均与病因有关,2例病程中伴有胃肠炎,丢失过多引起低血钾,1例摄入减少,1例营养不良,胃纳差导致钾摄入减少,1例为氟氢可的松剂量偏大。经积极治疗,护理和宣教后,血钾均恢复正常,无再发低钾血症。结论:当发现CAH患儿发生低钾血症时,需要从CAH的类型、摄入减少、丢失增多、盐皮质激素剂量以及合并疾病等方面进行分析、治疗,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和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低钾血症 护理
下载PDF
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护理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丁波 罗书立 +1 位作者 衣芳玲 贾斐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2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门冬胰岛素联合...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并加强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等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同时通过加强护理工作,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小儿1型糖尿病 护理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在诊断女童性早熟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科 罗小娟 +6 位作者 金晨 马东礼 周晨阳 李世兴 刘新刚 张琴 刘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7期2426-2428,24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促性腺激素在性早熟女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在该院内分泌科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CPP,n=91)和部分性性早熟(PICPP,n=46)女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基础值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后峰值,采用受... 目的探讨血清促性腺激素在性早熟女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在该院内分泌科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CPP,n=91)和部分性性早熟(PICPP,n=46)女童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基础值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后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SH、LH、LH/FSH曲线下面积(AUC)、诊断CPP的阈值及所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CPP组患儿血清基础LH、FSH水平及LH/FSH比值均高于PICPP组(P<0.01),诊断CPP的AUC分别为0.825、0.723和0.781,当血清LH基础值为0.35IU/L时,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6.1%;当诊断阈值为1.52IU/L时,诊断特异度为100.0%。CPP组患儿血清LH峰值、LH峰值/FSH峰值均高于PICC组(P<0.01),诊断CPP的AUC分别为0.981和0.944,而两组患儿血清FSH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LH峰值为5.61IU/L时,诊断CPP的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100.0%,或当LH峰值/FSH峰值为0.62时,其诊断CPP特异度100.0%。结论 LH基础值超过1.52IU/L的患儿,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CPP,无须行GnRH激发试验。GnRH激发试验LH峰值超过5.61IU/L时,可诊断为C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早熟 促性腺激素 鉴别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女童
下载PDF
性早熟女童血清ghrelin水平与生殖激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小娟 陈蔚 +1 位作者 曹科 徐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257-3259,共3页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与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将87例年龄在5~9岁的性早熟女童根据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龄、子宫、卵巢容积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的结果分为特发性中枢性早熟(ICPP)和单纯乳房...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与生殖激素的关系。方法将87例年龄在5~9岁的性早熟女童根据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龄、子宫、卵巢容积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的结果分为特发性中枢性早熟(ICPP)和单纯乳房早发育(PT)组,34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泌乳素(PRL)、孕酮(PRGE)、睾酮(TSTO)及GnRH激发后的LH30、LH60、LH90、FSH30、FSH60、FSH90。结果 ICPP组血清Log(ghrelin)为(2.728±0.30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567±0.304)ng/L,P<0.05];PT组血清Log(ghrelin)为(2.613±0.300)ng/L,与ICP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nnerⅡ期的ICPP女童Log(ghrelin)为(2.733±0.356)ng/L与TannerⅢ期(2.722±0.210)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相关分析,性早熟女童血清ghrelin水平与E2、LH、FSH、PRL、PRGE、TSTO和GnRH激发后的LH30、LH60、LH90、FSH30、FSH60、FSH90均无相关(P>0.05)。结论 ICPP女童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性早熟女童血清ghrelin与生殖激素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早熟 胃促生长素 生殖激素 女童
下载PDF
性早熟女童血清胃饥饿素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小娟 曹科 +3 位作者 杨方华 刘霞 张琴 陈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5期1981-1983,共3页
目的研究性早熟女童血清胃饥饿素(ghrelin)与性激素水平变化。方法 87例性早熟女童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结果及卵巢、子宫、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分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SPT)组和中枢性性早熟(CPP)组,3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 目的研究性早熟女童血清胃饥饿素(ghrelin)与性激素水平变化。方法 87例性早熟女童根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结果及卵巢、子宫、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分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SPT)组和中枢性性早熟(CPP)组,3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血清ghrel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法测定,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RGE)、泌乳素(PRL)、睾酮(TSTO)及GnRH激发后30、60、90min的LH、FSH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 CPP组血清ghreli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PT组与对照组、CPP组与SP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P组血清性激素5项(LH、FSH、E2、PRL、PRGE)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PT组(P<0.05),SPT组和对照组血清性激素5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TST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P女童血清ghrelin及性激素5项LH、FSH、E2、PRL、PRGE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早熟 性激素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体格匀称性指标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丽萍 苏喆 +3 位作者 陈蔚 齐鸿涛 王立 周丽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15-817,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的体格匀称性指标,以协助体格匀称性的判断。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深圳市4所学校6~13岁儿童的体格匀称性。将男、女各分7个年龄组,由内分泌专科医师测量身高、体重、坐高(顶臀长)、指距,计... 目的通过调查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的体格匀称性指标,以协助体格匀称性的判断。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深圳市4所学校6~13岁儿童的体格匀称性。将男、女各分7个年龄组,由内分泌专科医师测量身高、体重、坐高(顶臀长)、指距,计算其坐高/身高、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三项指标。结果 1)共调查3 212人,剔除451人,纳入2 761人(男1 400人、女1 361人,其中汉族2 670人,占96.7%,少数民族91人,共有18个少数民族);分性别各年龄组人数在67~333。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分别从(0.97±0.02)cm和(2.56±0.11)cm增高到(0.99±0.02)cm和(2.80±0.11)cm;女童指距/身高、(下肢长+指距)/坐高分别从(0.96±0.02)cm和(2.57±0.09)cm增高到(0.99±0.02)cm和(2.76±0.10)cm,男女儿童的坐高/身高均从(0.55±0.01)cm减低到(0.52±0.01)cm。3)12~13岁组男童的坐高/身高的均数低于女童(P<0.01);11~12岁组及12~13岁组男童的(下肢长+指距)/坐高的均数高于女童(P均<0.01);7~8岁、8~9岁及9~10岁组男童的指距/身高的均数高于女童(P均<0.05)。结论体格匀称性的判断对矮身材病因鉴别很关键,此次调查的结果可作为深圳地区6-13岁健康儿童体格匀称性判断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距 坐高 身体比例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